抗疫背景下爱国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2023-03-11 03:00舒何
经济师 2023年1期
关键词:爱国精神爱国主义抗疫

●方 舒何 佳

一、引言

在抗击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的过程中,我国人民上下一心,众志成城,最终赢得了抗疫的战力,形成了抗疫精神。在抗疫工作中,无论是广大医护人员还是普通民众,都秉承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理想信念,坚决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展现了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这与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诉求基本一致。因此,高校方面应深入挖掘抗疫背景下的爱国素材,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以及民族自豪感,端正新时期中国青年的价值观念,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栋梁之材。

二、抗疫背景下爱国精神的内涵

在新冠疫情背景下,国内国际抗疫形势十分严峻,但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服从大局,在各自的岗位上积极配合疫情抗击工作。在疫情爆发的第一时间,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在政府组织下驰援武汉,冒着生命危险奔赴在疫情阻击战的最前沿,以奋不顾身的勇气主动请缨参战,彰显了医护人员救死扶伤的职业操守。与此同时,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在岗位上坚守,深入基层开展物资发放、疫情防控常识,普及工作。科研人员加紧科技攻关,基建人员与时间赛跑,用最短时间建起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电力部门和交通部门全力保障开工复产。就连许多在社会上默默无闻的小人物,纷纷为疫情较为严重的武汉捐款捐献物资,全国人民上下一心,风雨同舟在实际行动中诠释着独属于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这是新时期爱国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我国率先取得疫情阻击战胜利的根本原因。

三、抗疫背景下爱国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意义

(一)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党的十九大以来,高校方面高度重视思政课程改革,严格贯彻落实教育部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在这一背景下,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就成为高校思政课程的重要目标。但是,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必须与时俱进,才能培养出与社会主义发展需求相匹配的高水平人才,确保当代青年可以担当起民族复兴的重任。近几年来,随着现代科技发展愈加快速,大学生在获取信息过程中有着更加便捷而多元的选择,不可否认,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媒介获取优质的学习资源,但是也会被动接受一些负面思潮的干扰,对学生价值观的塑造产生了负面影响。而在新冠疫情发生之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统一领导、统筹规划,通过一系列强有力举措的落实,在最大程度上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用最短的时间控制住了疫情的蔓延,取得疫情抗击的胜利。在疫情爆发初期,网络上蔓延着对疫情的恐惧,质疑和谣言肆无忌惮的传播,部分居心不良的海外媒体更是在舆论上诽谤中国,企图在国际上破坏中国的形象。但是,在党和国家的正确引导下,疫情局势得到有效控制,这是对那些别有用心报道的最有力的回击。由此,中国政府在危急关头所展现出的强大动员力和组织协调力举世瞩目。经由媒体报道,疫情防控中的医护人员、建筑工人、基层党员挺身而出,迎难而上,形成了具有强烈爱国情怀的抗疫精神,具有坚定的政治导向。在本次疫情中,全国高校停课不停学,开展线上授课模式,大学生群体积极响应号召在家学习。与此同时,还有很大一部分青年学生志愿者挺身而出,立足社区基层,为控制疫情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所以,向学生普及抗疫背景下所涌现出的榜样以及爱国主义精神,更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坚定学生对于社会主义制度以及党的领导的信心。

(二)实现思政教学内容的融会贯通

之所以为广大高校学生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其根本宗旨在于促进青年学子的全面自由发展,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一直以来,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是高校方面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主要渠道,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现有课程体系中,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覆盖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能够基本理解相关理论的概念,但是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探索认识不够深刻。因此,若想切实提升思政教育水平,就必须注重促进思政教学内容的融会贯通,引导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从而更透彻的理解先进理论。而在抗疫背景下,党和国家在疫情防控中所展现出的强大动员力。让新时代的青年第一次真正意义上从现实中近距离的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对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大为赞叹,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意愿的具体体现。因此,将疫情背景下所呈现出的爱国精神、团结精神以及奉献精神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既能帮助学生深入掌握先进理论,同时也有助于加强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思考,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促进理实一体化教学

客观来说,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局限在理论层面,学生被动接受理论的灌输,对理论的现实应用缺乏理解。在新冠疫情期间,各高校组织学生统一观看全国大学生新冠疫情思政大课,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感受到了这次艰苦卓绝的战疫中所凝现出的民族精神,这无疑为高校提供了优质的思政教育资源,能更好地让学生产生共情。除此以外,再将爱国教育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过程中,学校方面应提倡学生将理论付诸于实践,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来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四、高校思政教育现状

(一)课程体系更新不及时

在抗疫背景下,社会各界涌现出了大量的先锋模范和光辉事迹,他们身上所凝聚的爱国主义精神具有时代特征。但是,由于高校方面的课程体系更新相对较为滞后,未能及时在教学实践中补充与抗疫相关的爱国精神的内容。除此以外,绝大多数高校思政教师习惯于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照本宣科地向学生讲授思政内容,虽然也会将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培养作为一项教学重点,但是所采取的相关案例难以引起学生共鸣,导致爱国主义主题的思政课程难以吸引学生,甚至会被学生误认为是形式主义。

(二)不重视实践教学

当前高校思政课程教育体系中,学校方面普遍将思政课程作为公共课来开设,并通过期末考核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这一模式纵然能激励学生深入学习理论,丰富知识储备,但是也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应付心理,很少有学生能够真正将理论付诸于实践。而且,学校思政教师组织开展的实践教学仅局限于社会调查和撰写调研报告,和学生爱国精神的培养并没有实质关联。

(三)网络教学作用被忽视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媒介。但是,高校方面对于网络教学途径的应用并不合理。尤其是在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思政教育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从理论角度为学生介绍爱国精神的重要性,同时也应该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来使得学生明白爱国精神并不是口头上的理论,而是在不同的场景下有不同的表现。比如说,在抗疫背景下,医护人员不顾小我、奔赴抗疫前线,这是爱国精神;青年志愿者扎根基层,服务群众,这是爱国精神;同学们能够响应政府号召,隔离在家,不为疫情防控工作添乱,同样也是一种爱国精神。但是,部分思政课程教师忽略了计算机技术的运用,不重视相关案例的加工提炼,导致疫情防控下的爱国主义教育不够深刻。

五、抗疫背景下爱国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一)完善思政课程体系

客观来说,任何一本思政教材中都不乏爱国主义内容,同学们对于五四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已经耳熟能详。但是,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不断加速,在新时期的背景下,青年学生有必要了解新时期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因此,高校思政教师有必要在原有基础上对教材进行扩充,融入抗疫背景下的爱国精神,为课堂教学增加素材。比如说,教师可以将网络报道的抗疫事迹作为素材整合入教材中,对其中的爱国元素进行加工和提炼通过幻灯片播放、课堂讲解的形式来为学生展开案例教学。与此同时,高校的思政课程教师还需要形成创新思维,自身率先树立起终身学习理念,充分发挥多媒体和网络的教育价值,运用多媒体技术在更新思政教育模式,让抗疫背景下的爱国精神教育和现代信息技术充分融合,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彰显时代特色。除此以外,高校思政教师应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政课程体系,在课堂教学中增设合作学习项目,鼓励学生积极展开小组讨论并发表观点,让学生主动了解抗疫背景下的爱国精神,并思考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全方面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成果。最后,完善的高校思政课程体系必须具备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因此,院校方面应改革传统意义上以期末考核为主的评价方式,增加课程实践比例,从而引导学生自觉加强爱国精神的认同感,感受到爱国精神的魅力,立足本职工作,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

(二)增加实践教学比例

对于广大高校学生而言,他们是从小背诵社会主义荣辱观长大的一代,其中第一条就是以热爱祖国为荣。但是,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由于学生和社会圈子相对较为狭窄,他们所参与的社会实践相对比较有限,所以绝大多数学生对于社会主义荣辱观和价值观的践行停留在理论层次。针对这一问题,高校思政教师在推广普及抗疫背景下的爱国精神时,应该要求学生立足实际、立足本职来思考如何践行爱国精神,在此基础上为学生设置创新实践和社会实践,引导学生了解社会、了解民情,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鼓励学生实事求是、积极创新,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中来体现自己的爱国情怀。比如说,高校可以定期推出抗疫专题展览,鼓励学生充当抗疫专题展览的志愿者,并在周围社区和街道展开爱国精神宣讲活动。与此同时,高校中的学生社团、青年志愿者协会等组织也应该组织开展抗疫精神宣讲活动,号召广大青年学子上下一心,服务群众,贡献社会,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将爱国主义情怀转化为具体的行为活动。

(三)创新发展网络教学模式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网络已经成为青年学子学习与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高等院校应抓住时代发展脉络,从善如流,借助网络媒体拓宽思想政治教育渠道,让爱国精神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比如说,思政教师可以通过学校的微信公众号构建思政教育平台,借助这一平台向学生宣传推广抗疫背景下所涌现的先进事迹,以及本校的青年学生志愿者在疫情防控中所作出的突出贡献,为学生树立模范典型。其次,教师可以对先进的抗疫精神素材进行加工和理念引导,并将其制作为微课,通过大学慕课或雨课堂等形式展现给学生。除此以外,学校方面还应该开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专栏,开发线上线下思政学习渠道,通过多元化的方式构建新时期爱国精神宣传推广的新阵地,促使其更好地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抗疫背景下的爱国精神具备丰富的时代内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加速对抗疫素材的挖掘,整合其中爱国精神的价值和内涵,创新思政教育模式和手段,立足时代发展需要,培养新时期高校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其形成良好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自豪感,更好地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爱国精神爱国主义抗疫
弘扬爱国精神 凝聚侨心侨力
弘扬爱国精神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弘扬爱国精神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