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珊
创新创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教育模式顺应了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发展潮流,对于当前社会人才培养的进一步改革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高等院校应以大力培养未来社会真正需要紧缺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为其重要方向,在高等院校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进一步培养上,要注重以创新就业导向为首要目标,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类人才。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与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的实践结合,还远处于初级阶段发展,在构建具体专业的实践人才培养评价体系中,要高度关注临床学生自身创新工作能力、创业竞争意识、进取心、事业心等等的实践培养能力。
在上世纪10年代,先后有几位学者公开论述了创新创业理论思想。在欧洲20世纪40年代,创新创业硕士培养课程体系诞生,其教育本质是为了充分锻炼青年学生强烈的个人创新创业的冒险精神、创新创业实践意识和团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创新活动和自主创业实践,两者联系不可分割,前者既是行为基础条件和实践前提,后者本身则是指向结果过程与价值目标,这两个理论模式早在我国提出之前,早已在诸多发达国家的学生培养中得到应用。当前,我国复合型高素质临床医学人才相对短缺,尽管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递增,但是临床培养中,综合实践素质过硬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依然十分稀缺,以科技创新创业理论为指导的培养模式,强调学生自身的专业复合发展能力,该培养模式能够在短期内显著提高学生个人专业的相关技术能力。
基于现代社会对于大学生自主创新人才培养、技术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以及知识多样化的最新发展形势要求,临床医学专业应用技术复合与创新型实践人才向设计的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方案的需要着力体现如下几点:
第一,要求每位临床学生做到能够清晰全面、系统地认识其自身技术岗位特征和相应社会职业环境要求,主动自觉的熟悉与实际结合的工作生活职业环境,参与到相关重大新兴技术项目相关的技术创新研发实践项目和应用成果研究,掌握、熟悉企业各类工种实践技术操作工艺与产品技术创新环节的关键技能要领以及流程方法,明确岗位工作过程关键操作流程要求等。
第二,能够真正实现将教师理论知识教学工作与引导学生技术实践操作技能学习过程有机融合。扎实过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也是现代复合型人才发展普遍需要的另外一项核心基础能力。
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始终要做到能够真正将学习理论内容与医疗实践过程紧密结合一起,理论知识无疑是相对枯燥、乏味的,如何学习将理论实践完美结合,决定着应用型人才在实践中对于相关理论技能的熟练程度。对此,在医学生培养计划体系构建中,要重点做好临床实践环节培养规划工作,但这恰恰是当前中国的医学教育体系与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规划中急需解决的两个重点问题所在;
第三,兴趣爱好是培养复合型临床人才的不断发展壮大的最后一项核心必要条件。兴趣无疑是学习者最佳的老师,在从事临床医学专业方面的课程学习活动中,在当前一新学科技术的日益飞速发展情况下,不断涌现出各种各样的临床新工作技能、新医疗理念,对培养学生个人的能力发展素质形成了一些新形势的挑战。这首先就要求临床学生应树立好与时俱进的科研学习行为品质,养成一个终身科研学习积累的优良习惯,并逐步对医疗——这门新型学科产生更大的兴趣,真正全身心热爱投入进临床医学的学习工作中。
培养导向理念往往是在大学生时期长期选拔培养和实践教学中形成的一个观点取向以及实际看法,理念坚持正确合理与否,对于把握培养发展方向往往具有直接影响的作用。创新创业类人才视角条件下进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多种复合素质能力方面的全方位培养,首先一定要树立一种正确合理的学生培养方向理念。少数学校依然热衷于将应用型人才选拔的基本培养和目标都定为一个简单粗暴的目标就业率,希望可以通过降低就业率门槛来间接提高自己学校声誉。医院、相关专业机构单位等对于医学专业类学生能力的岗位需求上也开始发生了许多根本性变化,自主创新研发能力、扎实有效的实际操作实践能力、知识与医学理论知识融合等,都是作为一名将成为优秀合格中国临床医学人才必须全面掌握的基本职业技能。因此,在毕业生培养工作模式安排上,要努力改变当前传统陈旧的学生就业和培养导向理念,树立一种符合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要求的创新能力发展目标方向和办学理念,将培养创新创业发展能力贯穿人才复合技术能力方向的专业培养工作全过程。并且培养理念的建立不能仅仅局限在专业能力上,也要着眼于对语言技能的培养,良好的沟通技能是医患工作的重要一环,也能在未来的医学工作中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恐惧感。
创新创业研究能力水平的综合培养效果与专业课教师自身综合研究水平质量的高低往往具有某种特殊的内在联系。对此,学校也要真正从教师队伍自身条件出发,构建出完善有序的研究型教师选拔培养工作体制,建设一支具有足够能力培养学生综合业务素质过硬以及师资结构合理的复合型专兼职的教师团队,专职型教师是我们目前院校培养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复合人才能力建设的第一主力军,必须注重培养本身各项学科核心素质与科研创新创业发展能力的提升,制定系统科学、有效完善的专业化培养选拔机制,让强大的教师队伍能够在实践中将医学理论、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而目前兼职教师的人员多为来自各大医院,这类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强,要尽可能发挥出诸类教师自身的重要指导作用,给予广大学生的专业实践操作环节更多实质性的实践指导培训和创新创业帮助。同时,学校也要通过制定一套完善有力的师资激励培养政策,鼓励优秀专兼职指导教师全力投入于创新创业医学教育研究中,形成园内校外多元联动并举的教育培养大格局。同时,借助大数据与综合管理平台建设来有效打破学校时空壁垒,为我校师生学习提供更为优秀有效的信息化学习资源平台,弥补学校传统教育实训课程的学习不足,这反过来也会提高全校教师自身各项综合能力素养的培养,同时也提供出了一根新的信息纽带供教师和学生进行知识的汲取。
培养方式内容安排的效果好坏,将直接影响一个学生对综合运用能力方面的整体培养,创新创业的背景环境下人才的多元复合实践能力方面尤其如此。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本身在当前的教育模式下为一个新鲜的事物,如何尽快制定起相应完善的综合培养内容方案和综合培养模式体系,也是各学校必须重点考虑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在最具体目标的课程内容体系设置原则上,要尽可能将专业普遍性、特殊性内容相结合。普遍性方面,就是着眼于提高专业学生必备的医学各项技能综合素质,包括临床创新创业服务精神的培养以及运用能力、创新创业环境意识培育等,使培养目标能够充分适应于新时代高等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的多样化发展所要求;专业个性目标方面则应当是着重系统培养相关专业核心知识内容为主,彰显出现代临床医学学科教育的职业特殊性。在学习内容结构设置方法上,要尽可能突出培养阶段性。适合的实践培养环节内容设计各学年也应该存在教学差异,几个阶段的教学内容要能相互衔接联合,将学习理论、实践环节有机结合,强化凸出实践的内容。
在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上,评价考核体系改革必不可少。评价体系是为了真正让这些学生可以得到一个更好的查漏补缺。创新创业改革背景条件下,在复合型临床医学专业教育对学生创新复合应用能力方向的选拔培养改革过程中会遇到了各种各样复杂的考核问题,这又是其培养改革实践道路上一个必然会遭遇到的拦路虎。评价机制体系的有效建立能够有利于完善高校创新创业培训体系,提高毕业学生基本工作能力实践,在培养这方面内容上要探索构建能够体现学生多要素主体特点的综合培养的评价制度系统,将校团领导、教师、学生、企业、政府主管部门等均纳入考核体系,制定较为合理、科学规范的系统人才评价考核体系,让各个责任主体层次之间得到相互扶持、协调。同时制定完善多层次能力评价指标模块,从创新实践工作平台、实训教学基地、理论内容、师资队伍能力等五个维度来全面作出评价。另外,推行师生互评、生生互评、教师评价、学生参与自评等的考核方式,通过创新多主体模块评价机制,调动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参与积极性,让学科复合发展能力模式的持续培养评价能够做到真正有落实。
创新型创业平台的建设对临床医学生实践创业能力都提出了一些更高的要求。因此,实践教育平台将在促进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复合就业能力等的持续培养道路上,也逐渐占据着一个越来越重要的支撑作用。在社会实践的平台化建设思路上,首先需要学院对自身原有搭建的综合实践创新平台进行有机整合、改造与提升完善,将组织各类专业讲座、竞赛展示等活动具体化,定期策划召开相关学术文化讨论沙龙周、创新与创业教育专题报告会等各类活动,在校内营造更加浓郁健康的学术创新创业氛围,并每年对已经在校内创新或创业等领域已经做出重要成就的在读学生,予以一定专项科研资金支持,鼓励其促进持续健康发展。同时,还要加强将学院校内、校外创新实践教育平台结合,作为复合动手能力者的能力培养,对学生实践环境的适应性要求非常高,除了积极加强实验室与实验医院实验室之间的深度交流合作建设外,还要重点建设一批学院校内综合实践活动基地,为校外学生们提供一个更为多元丰富灵活的实验资源,为未来其实践活动能力人才的后续培养工作提供平台支持,将上述两种资源平台实现相互优化整合,彼此资源之间形成互利共赢,成为该院学生实践复合创新能力持续培养重要的资源后勤平台保障所。
创新创业人才视角背景下加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实践复合创业能力方向的综合培养,能够进一步让学生适应这一门专业特长的实践类课程,使得学生能够真正在更加复杂严峻的市场环境条件中得以发挥其专业理论知识应用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发展其创业复合就业能力。在实践技能培养学生教学体系设置上,需要着重从多个方面上来着手进行临床专业教育改革,设计一些符合学生未来发展实践需求特点的实践培养教育内容框架和评价目标,真正将这种创新创业的精神培养抓到实处,为未来学生就业率提升提供了更多必要的专业知识素质与技能获取机会。遵循“医者,德为本”的原则,在创新创业背景下提升学生的复合能力才是最主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