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练练
财务内审机制的建设,对事业单位的稳定运行有着重要意义。单位决策者应充分意识到财务工作的重要意义,采取有效的方式保护国有财产,全面提升财务工作效率。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在事业单位财务内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包括意识不足、缺乏专业人才等。有关人员应对财务内审有效机制的构建策略进行分析,为单位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1.事业单位财务审计的特点。一是审计范围国际化。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剧,越来越多国家都出现了经济方面的垄断组织,这为我国整体经济发展和事业单位的生存空间带来了一定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应向国际接轨,朝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二是审计领域扩大化。事业单位对财务工作的关注度正不断提升,财务审计职能也正迈向多样化的发展格局。以往审计工作多针对经济活动方面,现如今审计领域已经覆盖到了管理经营、绩效责任评价、经济审查等多个方面,并延伸出了崭新的审计领域,比如绩效审计、管理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三是审计主体多元化。越来越多事业单位都成立了专门的审计组织和机构,且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单位内部改革的深入推进,国家资本、经济活动正朝着公营企业的脚步迈进,审计业务的扩大化成为了审计主体多元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四是审计行为规范化。随着国家对事业单位财务工作重视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政策和法律法规得以完善,这也为审计行为的规范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2.事业单位财务内审机制完善的意义。完善财务内审机制,对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首先,财务内审是事业单位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对单位资金支出、收入的每个细节进行严格管理,减少各方面的成本投入,规避财务方面的风险。其次,财务内审机制的有效建设,有助于规范各项工作和业务流程,营造良好的内部工作氛围,保障了财务工作效率和质量。最后,财务内审机制的建设,还可明确各方职责,以及基本的工作内容,将责任制度贯彻落实到位。
近些年事业单位对财务内审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但是就实际工作开展的情况来看,仍然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对单位发展带来了一定阻碍,应采取针对性的方式解决。首先,有的领导人员对内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充分,工作机制建设不全面。内部审计是事业单位日常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实现单位的良好运营。但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事业单位财务工作很难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创新,无法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和价值。其次,现阶段部分单位对内审机制的建设已经有了一定认识,但是缺乏专业的人才支持,不了解开展财务内审机制建设的正确方法,导致内部审计工作效果不尽如人意,容易出现问题。同时,个别单位职工的工作态度不端正,在面对相关工作时敷衍了事,影响财务管理、财务内审的工作质量。部分审计部门的人员配置也不合理,财务人员数量较多,专业化的审计人员数量比较少。同时忽视了其他领域的人才搭配,无法保证审计的全面性。且由于相关制度并不完善,难以对职工行为起到约束和引导作用,责任分工不明确,对事业单位整体发展带来了一定阻碍。
此外,审计工作执行力度不强,同样也是事业单位财务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很多事业单位在开展财务审计工作时,都会将重点放在临时发生的事项上,并通过内部审计报告的方式呈现出来。在初期审计工作完成之后,很难对这一类事情进行彻底整改,经济活动的开展效果仍然不尽如人意。内部审计不能只关注某一类特定的事件,而是要从单位的实际发展情况出发,随着经济活动的开展,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调整和改善,将“突袭”式的审计转变为“常规化”的管理,以保证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规范性。从另一方面来看,财务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时间往往比较急,流程十分紧凑,工作任务繁重,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发现事业单位财务工作方面存在的所有问题,对整改工作的监管不可避免会出现疏忽大意。在这种工作模式下,对审计人员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内部审计报告中,要尽可能详细地标注出事业单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单位而言,应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综合性的整改。但是就实际情况来看,有的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审计工作多委托财务人员开展,没有注重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很容易受到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运动员当裁判”的现象比较普遍,无法保证审计的客观性。不仅如此,很多财务内审工作也仅停留在了表面,没有深入解决问题,导致同样的问题会再次发生,为单位发展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1.健全既有的财务会计管控体制。想要全面提升事业单位内审机制建设工作的开展效率,首先就应该对原有的会计管控体制进行完善和优化。事业单位作为非营利性机构,应将更多重点放在成本管控、会计制度、财务内审等方面,提升内部管理水平,让财务工作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价值。此外,只要和财务管理有关的新制度、新模式,在实施之前都应由上级部门审核批准,并进行明确规范。在当前新的时代背景下,审计工作的主要功能并不仅限于对事业单位财务体系进行指导和规范,还应对单位经济活动的开展进行监督和有效管控,从而尽可能降低财务方面的风险,也可第一时间发现财务工作上存在的漏洞和不足。在会计制度得到完善后,还可制定相应的监督体系,确保制度能够严格按照要求落实到位,加大内部宣传和实施力度,对财务人员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约束。
2.提升财会人员专业能力。就目前情况来看,有些事业单位财会人员存在着综合素质不高、难以满足岗位要求的情况,这也加大了内审机制的建设难度。应采用合适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具体可从以下多个方面进行。一是在人才引进方面,可根据岗位要求来提升聘用门槛。事业单位的人才聘用应面向全社会开展,对求职人员的学历、工作经验、专业能力等进行深入考察,确保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为后期财务内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二是针对事业单位在职的财会人员,应根据工作能力的特点、岗位需求、工作实际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和能力提升活动。在人才培训方面,除了要关注专业知识外,还应培养财会人员团队合作、协调工作的能力。可将财务内审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当作经典案例进行分析,探讨不同的解决方式。一方面能够让财会人员更好地应对工作中存在的各项问题,另一方面也可将培训中所学到的知识和实际问题相结合,极大程度上提升了其综合素质。三是有的事业单位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关注度并不高,主要是因为人员聘用、培训等难以在短时间内为单位带来直观的效益,再加上管理疏忽,有的财会人员思想定力不强,很容易出现违规甚至是违法行为。除了会给单位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外,政府部门的形象也会严重受损,财会人员职业操守也会受到社会各界的质疑。因此,除了人才引进和培训之外,还要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规范财会人员各项行为,提升财务内审的科学性。职业道德和思想品德的培养,也是人才培训中不可忽视的重点内容,可定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升财会人员思想定力,在利益面前坚守自我,不作出违规违法行为,捍卫职业操守。
3.对财务内审予以充分重视。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应提升对财务内控的重视度,意识到机制建设对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意义,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应全面提升细节工作的管理效率,通过制度建设来提升内部管理水平。财务内审工作的顺利开展,是以完善的制度体系作为保障的,在意识到相关工作的重要性之后,应对制度体系进行优化和创新。如此一来,可对财会人员工作行为进行监督,减少了财产流失,保证了事业单位资金的安全性。
4.开展内审监督。事业单位内审监督的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预算管理是财务内审中应当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预算编制、执行、评价等都要在监督体系下进行,以免出现支出远超预算的情况,增加单位的经济负担和管理难度。在预算编制方面,应深入调查不同部门、不同岗位对资金的实际需求,以量入为出、收支平衡作为主要原则。二是在资金支出方面,要确保做到统筹兼顾,严格按照预算计划执行,在大额支出方面,可向上级部门领导人员提交申请,得到审批之后即可进行支出。此外,财会人员应对每笔资金的支出进行记录,明确支出细则。三是检查并监督会计报表中的各项内容,查看是否有弄虚作假的情况,确保各项数据真实准确。事业单位各部门应充分发挥监督职能,端正工作态度,提升监督环节的严谨性。四是加强资产管理审计。资产管理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中的重点内容,无论是固定资产还是无形资产,都要引起有关人员的充分关注。一方面,内部审计部门应建立完善的采购制度,根据不同部门的实际需求开展采购工作,避免资金的随意支出;另一方面可实现资金的充分利用,同时可提升预算、固定资产验收、付款等方面的管控水平。此外,针对资产管理,还可制定相应的制度体系,例如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算、盘点、维护和保养,延长使用寿命。五是政府资金的投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对于公益性的事业单位而言,国家财政部门正不断加大补贴和资金扶持力度,这些资金也是财务内审进行监督的主要内容。由于是来自财政拨款,因此在拨付程序、资金使用、所产生的效益等方面都会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内审工作中,应提升对财政资金的监管力度,避免出现资金浪费、滥用等情况。
5.构建全覆盖式内审管理体系。首先,在财务内审机制构建的过程中,应全面扩大其覆盖范围,将预算管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会计核算以及自身的运营管理都纳入到管理范围内,确保能够对重点环节进行合理管控。如此一来,事业单位可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对财务内审管理体系的重点进行调整,使得运行良好的审计方案得到推广和复制,为财务内审机制的建立提供相应的思路。其次,当前我国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信息技术在很多方面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在事业单位财务内审机制的建立过程中,可引入电子办公系统,将所有纸质资料录入到信息系统中,一方面能够提升管理效率,节省了纸质文档收集、整理时耗费的时间;另一方面还可利用信息化平台,实现数据信息的实时传输和共享,也更有利于监督和管控,数据查询、保存、更新等传统工作方式都可得到创新和完善。最后,财务内审人员在工作中,应充分参考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对本单位制度的建设提供必要的指导,对本单位在发展中存在的各类财务收支以及财政情况进行有效的内部监督,充分发挥出审计工作的监管作用。这既是提升内部管理水平的体现,同样也是全覆盖式内审管理体系在构建时必须采取的策略。
6.提升审计工作落地执行力。财务内部审计工作内容并不局限于完成内部审计工作报告,而是应该对各项经济活动、业务在开展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针对性的整改意见,并对意见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和管控,做到统筹全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内部审计报告的角度来看,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的职工应加强工作上的交流和沟通,深入了解彼此的工作内容,在必要的情况下进行讨论学习,明确不同项目开展中的主要负责人和责任人。当发现工作中存在问题时,应在财务内部审计报告中予以标注,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其次,财务部门要和业务部门人员就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整改方案,必要时可邀请专家组织研讨会议,明确整改时间、整改内容等方面的事项。在完成之后,需要内审人员进行二次回看,以免出现“为了整改而整改”的情况,而是要切实为提升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而服务,以充分发挥财务内部审计工作的真正价值。
总而言之,财务内审有效机制的建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长期的、系统的工程,不仅需要引起事业单位领导层的充分关注,同样也需要各部门员工的积极参与和全力配合。管理人员应定期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提升财会人员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对其进行适当地激励和约束,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此外,还应健全既有的财务会计管控体制,开展财务内审监督,使各项工作能够更规范、更合理的开展,提升财务内审机制的效率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