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治建
(甘肃省高台县第二中学,甘肃高台 734300)
无论哪个教育阶段,作业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既能达到巩固知识和查漏补缺的目标,也是师生互动和交流的重要渠道。“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要设计创新型作业并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减轻学生作业压力,同时确保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大幅度提升,全面发展核心素养。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布置与批改作业仍然存在一些共性问题,难以凸显数学作业的价值,还会给学生带来学习压力,违背了“双减”政策的要求。在日常工作中,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着手,将差异化融入到作业布置与批改当中,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满足初中生的求知欲和上进心,真正实现高效课堂。基于此,笔者主要对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布置与批改的差异化做出探讨,希望能够给数学教师提供参考。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认为数学作业应该是为考试服务的,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作业内容,希望通过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但是往往适得其反,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有些教师布置的作业都是教材后面的习题,虽然能够起到巩固所学知识的效果,但是缺少相应的拓展训练,无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还有些教师不考虑学生的层次性,经常为全体学生布置相同的数学作业,从而导致优等生和学困生的差距越来越大,学生不愿意参与到其中。
在一些数学课堂上,教师布置完作业以后并没有及时批改,作业堆积越来越多,导致教师存在敷衍了事的心理,只是简单地运用“阅”字来批改,无法让学生找到自己与其他人的差距,使作业批改流于形式。由于教师对批改作业不重视,部分学生出现抄作业的现象,久而久之,就会影响数学思维,养成坏习惯。有些教师还会要求学生干部来代替教师批改作业,但是缺乏指导和督促,学生干部在批改作业的时候会出现一些错误,使得作业批改达不到预期效果,还会降低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1.作业内容精细化。数学作业要体现出课堂教学的目标,而且还要切合学生的实际,让学生去完成适合自己的作业,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以往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都是“胡子眉毛一把抓”,没有重点,学生把完成作业当成一种任务,根本体会不到数学作业的乐趣和意义。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应该给予数学作业更多的关注,想方设法地提高学生的作业意识,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积极投入到作业中,彰显数学教学的魅力。所以,作业内容需要精细化,明确作业的目标,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乐于做作业,产生积极的情绪。而且作业不能过繁过难,要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体现出知识的连贯性,同时教师可以适当地设置一些拔高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欲望。
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数量适中、难度相符的作业,这样才能够发挥出学生的潜力,使他们掌握更多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在自主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对于学困生来说,他们的数学基础薄弱,缺乏数学学习习惯,教师要给他们布置相对基础的作业,使他们透彻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树立起正确的学习习惯。而且作业量不宜过多,要选择优质的作业题,能够牢牢吸引学困生的注意力,确保按时完成作业。对于中等生来说,他们的提升空间很大,只要肯努力,就可以上升一个层次,所以在给他们布置作业时要兼具基础和拓展,既要扎实基础理论和算法,还要善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对于班级中的优等生,可以少布置基础性作业,多设计一些拔高类作业,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智力。优等生的数学思维活跃,能够快速地解决各种不同的题型,教师可以提供综合性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达到高效低耗的要求。此种情况下,学生可以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完成作业,在减轻作业压力的同时使他们喜欢上课后作业,充分落实“双减”政策。
2.作业类型灵活化。传统的数学作业都是以计算题或者应用题等书面作业为主,没有考虑到初中生的学习感受和成长需求,作业的目的并不明确,导致很多初中生陷入误区,主次不分,顾此失彼,对作业失去耐心。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的教学思路必须转变,作业类型需要体现多样化和现代化的特点,拓宽初中生的视野,增加作业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初中生喜欢上数学,竭尽全力去解决数学问题。教师可以适当地增加课外实践作业,一方面激活初中生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初中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为今后的成长奠定基础。同时,教师在布置数学作业的时候要多听取学生的意见,选择一些初中生喜闻乐见的作业形式,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度,促使他们认真完成每一次作业。
对于传统纸质作业,教师可以设置成闯关的模式,按照作业的难度不同,分别分为基础关、提升关和拔高关,每一关里面会包含多种类型的小关卡,学生需要发挥自己的最大水平,才能够过关斩将。这样的形式改变了纸质作业枯燥、乏味的现象,能够带动学生行动起来,使每位学生愿学愿练,乐学乐练。教师可以设计实践类的数学作业,鼓励初中生进行实验、观察、调查等活动,并且积极收集活动数据,完成具有个性化的数学作业。由于每个学生的调查实践数据各不相同,所以不会存在抄袭的现象,便于教师准确掌握学生的真实情况。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口头作业,如快问快答、抢答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活跃学生的数感,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能力。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提问,这样有利于实现互帮互助,共同提高。
3.作业完成及时化。在日常教学中发现,有些初中生没有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每次教师布置的作业都会拖延很久才完成,这样的行为是错误的,使学生的学习效率下降,而且还会造成厌学现象。但是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是多样化的,不仅有初中生自身的原因,同时也有教师布置作业方面的原因。新课程下的数学作业应当让学生在完成过程中感到身心愉悦,充满动力,把完成作业当成一种自觉行为。但是实际上并不是这样,不同层次的初中生对于作业有不同的认识:优等生可能会认为数学作业很简单,不用花费太多时间就能完成;中等生可能会认为数学作业对学习有帮助,只要认真、仔细就能完成;而学困生可能会认为数学作业是一种负担,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权。所以教师要认真分析和总结,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寻找优化作业布置的方法,为提高作业完成效果做好铺垫。
高效课堂追求的是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的学习效益,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必须理清思路,勇于创新,根据学情作出决策,加强对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改变学生懒散、消极的状态,让他们学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及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优等生听课效率高,串联知识能力强,因此他们完成作业需要的时间并不长。教师可以针对他们的特点,每天额外提供一道一题多解的题目,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思想方法。中等生完成作业需要的时间适中,能够按照正常的步骤进行解题。教师可以要求他们准备一个错题本,将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记录下来,弥补缺漏,深化学习。为了提高学困生完成作业的效率,教师可以在班级群中开展作业打卡活动,按照学生完成作业的先后顺序给予积分,最终用积分兑换奖励。
1.批改目标个性化。双减背景下,教师更注重学生的作业完成过程,以及学生在完成期间的收获。新课改要求“数学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确保作业批改目标的个性化,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进行猜想和验证,知道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促使学生坚持不懈地学习。个性化批改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学生学习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让作业真正成为师生进行心灵对话的桥梁。
以前,打开学生的数学作业本都是枯燥的A、B、C 等级或者优、良、中、差,学生对于作业中的错误印象并不深刻,时间久了就会忘记,当再次进行翻看的时候根本找不到复习的重点和难点。优等生的作业基本上每次都是完美的,为了避免他们产生骄傲情绪,教师可以从更多的角度去批改作业,不仅要查看作业结果是否正确,还要看学生的算法是否简便,有没有更多的算法,这不仅能够刺激学生的上进心,还让学生产生很多意外的收获,对于数学学习充满了期待。教师在批改中等生作业的时候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当发现学生作业存在错误时,可以给予指导和纠正,并要求学生将正确的答案写在作业本的空白处,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对于学困生的数学作业批改更要用心,首先要指导学生保证书写作业的整洁和规范,运用好每一个数学公式,对于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表扬。然后教师可以通过简笔画的形式做出批改,使学生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暗下决心,要努力学习。
2.批改方式多样化。改变作业批改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成为摆在数学教师面前的重任。以前数学作业批改通常采用“全收全改”,不仅耗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难以做到精批细改,而且学生也不容易从作业中找到突破口。所以,教师可以随堂批改,通过集体讨论的方式研究作业的每一个细节,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这样的作业批改方式受到学生的青睐,提高了他们完成作业的速度和反应能力,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人生观念。对于课外作业同样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作业成果展示到课堂上,然后由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分析和探讨,师生双方都能够获得有效的信息。
为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成学习小组,通过小组批改作业的方式来达到教学目标。在每堂课开始前的5 分钟,由教师给出作业的参考答案,然后由小组成员互相批改,及时将批改的结果反馈给教师。当然,教师也要对小组批改的过程进行监督和抽查,全面了解学生作业批改情况。同时,教师可以在班级里建立塔式分层批改体系,由教师先检查数学课代表的作业,然后数学课代表检查小组长的作业,最后由小组长检查小组成员的作业。学生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体验到了乐趣,构建起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有利于解放初中生的天性。教师应依据学生“最近发展区”,在作业批改中多运用描述性评价语和激励性评价语,将批改变为学生自主参与、自我完善的过程,构建学习共同体。
3.批改反思全面化。批改作业的目的是纠正学生的错误答案,使他们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很多教师认为只要把作业批改完就可以了,至于学生有没有领会教师的意图并不重要,而且教师自己也没有从学生的作业情况中得到启示。这样的作业批改是失败的,违背了“双减”政策和课程改革的要求,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改进。为了让学生都能够认真对待数学作业,教师要积极推进批改后的反思工作,不仅需要教师做出反思,学生也必须进行反思,在师生交流互动中搭建学习平台,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通过批改学生的作业,教师可以有很多反思的地方,比如学生是否认真审题,学生是否存在解题马虎的现象,学生是否注意单位名称的统一,学生的解题思路是否有待提高等。对于这些问题,广大教师要认真研究,可以向其他骨干教师请教,从而规范教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内化。教师还要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教研活动,掌握更多作业布置与批改的方法,做一名有智慧的教育工作者。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初中生进行作业反思,认真研究教师对作业的个性化批改,从中找到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高。教师可以定期开展数学交流会,鼓励初中生站到讲台上,谈一谈自己在作业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惑。这不仅是一个极佳的沟通渠道,也能够展现出当代初中生的风采。为了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发展,教师可以让学生互相出“错题卷”,将自己经常做错的数学题或者自己认为非常重要的数学题整合到一起,学生互相分享,互相批改,从而实现全面进步。
总而言之,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布置与批改的差异化研究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初中数学教师要发挥出作业的延续和拓展作用,根据初中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规律合理规划数学作业,做好科学的作业批改,落实因材施教原则,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推动数学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