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小平
每当我在凝神静气、全神贯注地观看《中国诗词大会》的每一场精彩绝伦的赛事时,我不禁会感悟到:中华上下五千年,古今诗词浩如烟海,有影响的诗人众若星辰,诗海中脍炙人口、流布古今的华章佳句更似葱茏之秀木、璀璨之金石,不可胜数。
中国古诗词源远流长,风格多样。《诗经》的质朴无华,《楚辞》的奇谲瑰丽,建安诗歌的慷慨悲凉,南北朝民歌的隽永流畅,唐诗宋词的绚丽灿烂,它们无疑对后世产生了莫大的影响。大漠孤烟塞北,金戈铁马阳关,杏花春意江南,小桥流水人家。古诗词的音乐之美、艺术之美、建筑之美,无不使诗歌这个光辉灿烂的明珠更加熠熠生辉。而物境、情境、意境的境境交融,又使得诗学领域宽广无边,深邃无涯。爱情诗的凄美,悼亡诗的深情,边塞诗的雄浑,山水田园诗的恬静、画卷之美,先秦《诗经》中的黍离之悲,汉末建安七子的名言激昂,盛唐气象中王维、李颀、高适、岑参的慷慨悲歌,谪仙李白天马行空般的飘逸旷达、伟岸不羁,杜甫的沉郁顿挫、老成悲切,白居易的自然平易、刚锋内寓,苏轼与辛弃疾的豪放雄健、思緒跌宕,李清照的婉约奇特、新颖明快,这些先贤的诗词歌赋,无不时时撞击着中华儿女的心扉。
当我翻开宋词选本时,正如陆游在诗中所描绘的,一位“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的抗金英雄的形象跃然纸上—辛弃疾。老先生胆气纵横,金戈铁马,是真正的上马杀贼、下马草檄的儒将。同屈原一样,他一生忧国忧民,但面对南宋统治者的昏庸无能,在执行妥协投降政策的当权派的排斥下,他空怀远大的爱国志向却终生不能施展,有心杀贼,无力回天,不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只能以“可怜白发生”的词句来表达他投老无为、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慨。
当我们读到“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脍炙人口、激越慷慨的五言绝句时,我们不禁为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凛然正气和强烈的爱国思想情操所深深折服。在她的身上真正地诠释了所谓“美人当以玉为骨、雪为肤、芙蓉为面、杨柳为姿,更重要的是以诗词为心”的真切含义。
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终将会步入王国维老先生所说的三种境界:其一是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所云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其二是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里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其三则是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中华诗词歌赋姹紫嫣红,千姿百态,争奇斗艳。时至今日,那些闪烁着爱国主义、人文主义的光辉而又达到极高艺术境界的作品,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它让所有语言都黯然失色。中华诗词歌赋的确可以涵泳胸次,陶冶情操,广博见闻,开阔境界。现在,是时候该让我们每个人都静下心来,加入全民阅读的行列中,品悟名家经典,开启智慧窗口,在诗海中领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曼妙美景,倾听诗意人生,享受清甜的甘露,感受花开的芬芳与娇艳,使其经世致用,修身怡性,锻铸灵魂,培养坚忍的意志,努力扬起勇敢的风帆,保持清简素朴的本性,在“乱花渐欲迷人眼”中,觅得淡泊静心一天地。
不为功名所累,不为情欲所惑,不为名利所困,尽情地抒写辉煌灿烂的人生,我想这也是《中国诗词大会》创办者的初衷与广受人们追捧的原因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