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工作实践探索与启示
——以东北师范大学具体实践为例

2023-03-10 08:21杨贺晴李双鑫东北师范大学a教育学部图书馆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图书馆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23年6期
关键词:馆员育人图书馆

黄 颖,杨贺晴,李双鑫(1.东北师范大学a.教育学部,b.图书馆;.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图书馆)

将文化育人融入教育过程,是高等学校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命的重要举措。《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以下简称《规程》)指出:“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在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作用”[1]。高校图书馆具有独特的文化功能,是传承文化的重要场所,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是高校“育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新时代高校图书馆的时代使命,有效地开展图书馆文化育人工作实践,是各个高校图书馆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助力高等学校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关键环节。

1 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研究现状

相关研究成果可分为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研究和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两个方面。

(1)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研究。现有研究成果普遍认为,高校图书馆开展文化育人的优势在于馆藏资源、文化活动、馆员以及空间[2]。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的主要途径有环境滋养和活动培育,主要方式为濡化与涵化,其环境包括馆藏文化资源、空间、制度等,分别对应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活动培育则主要对应的是行为文化[3]。

(2)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有研究认为,高校图书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在人员、资源、技术、活动和机制五个方面有所突破[4]。高校图书馆在思想政治辅助教材建设方面具有天然且无可替代的优势,包括高校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源、精心设计的各类学习空间及资源推荐、阅读推广等服务[5]。

综上所述,现有研究为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工作奠定了一定基础,但对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的内涵剖析仍不够深入,理论与实践结合较少,导致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工作与研究难以落地。

2 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工作的内涵

高校图书馆文化是高校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文化,学术界普遍将高校图书馆文化视为广义上的文化,即高校图书馆在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对于高校图书馆文化形态的划分,基本以三分法和四分法为主。三分法将图书馆文化划分为物质层、制度层和精神层三个层次[6],四分法则从文化形态上将图书馆文化划分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7]。本文在进行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工作实践研究中采用四分法,四个层次相互交融、相互渗透,构成了高校图书馆文化特殊的育人功能。

2.1 物质文化的育人功能

物质文化属于图书馆物理层面的文化现象,主要体现在馆藏资源、实体空间及网络空间方面。高校图书馆通过推介优质文献信息资源、挖掘特色文献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帮助学生提升道德素养;高校图书馆从学生需求出发,结合传统文化、思想政治育人、校园特色等主题创设了各类阅读空间、学习空间、创客空间,有助于增强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高校图书馆建立信息门户、期刊导航、学科导航,购置数字化设备,从不同角度发挥文化育人作用。

2.2 行为文化的育人功能

行为文化是图书馆各类知识活动蕴含的文化现象,是文化的动态层面。为了支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图书馆服务内容不断扩充、精进,从纸本图书借阅到纸电资源24 小时服务,从人工帮助读者找书到智能推荐,从大规模的讲座培训到一对一定制化科研咨询,无论学生处于何种学习阶段,有何种学术需求,高校图书馆都有与其匹配的服务项目。这些知识活动本身也是一种知识转化过程,图书馆人在服务中表现出的严谨、踏实、进取、求真的精神,对学生的思维方式、精神风貌、创新创造意识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2.3 制度文化的育人功能

制度文化是指图书馆的规范和管理文化,包括各项规章制度、组织管理条例、读者行为准则等,制度文化对学生有导向、调控和训导的作用。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在读者图书借阅、电子资源利用、特色空间使用等方面均有完善的管理制度。这些制度通过约束和规范学生在图书馆内的行为活动,保障学生权益,提升学生的公共意识与道德意识,进而促进学生自律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2.4 精神文化的育人功能

精神文化包括高校图书馆的文化传统、风气氛围、人际关系,也包括图书馆服务队伍整体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集中反映了高校图书馆的精神面貌,可以展示不同高校图书馆的风格差异,是文化育人最深层次的内容。高校图书馆的工作愿景、建馆目标、馆训馆史等直接影响着工作规范的制定、工作方向的调整和服务内容的确定。一线馆员的身教作用更为明显,图书馆员认真的服务态度、一流的服务水平,有助于学生养成爱岗敬业、尽职尽责等优秀品质。

3 国内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实践现状

通过对国内高校图书馆网站、微信公众号平台所发布内容的统计、分析与总结,笔者将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工作举措总结为四个方面:思想政治文献资源建设与推广、文化推广活动、志愿活动组织和特色文化空间建设。

3.1 思想政治文献资源建设与推广

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文献资源建设包括采购和自建两种形式。采购的资源包括与思想政治工作相关的纸质图书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文献数据库。同时,高校图书馆应积极发挥文献资源开发优势,深挖馆藏中具有思想政治价值的文献资源,自建专题数据库。如,复旦大学图书馆开展了红色经典专项建设,对馆藏各类建党早期书刊、红色报刊进行深层次的挖掘[8];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对馆藏红色文献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的研究,搭建了红色文献平台,聚焦专题研究[9];四川大学图书馆自建了“四川大学江姐专题文献数据库”,出版了《闪亮的坐标:四川大学革命英烈传略》《正气横空:四川大学革命英烈诗文选》等红色文献[10];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以党史为核心主题整理红色文献,建立“海大文库”,致力于校史红色人物文献收集,并基于馆藏资源整理红色文献,策划集馆藏、主题展览、视频纪录片于一体的专题党史学习教育展览,举办校史文化展和地方革命人物展等活动[11]。

3.2 文化推广活动

高校图书馆一贯注重阅读推广工作,并逐渐从单一的图书推荐演化为广泛的文化推广,积极举办讲座、展览、电影赏析、朗诵比赛、知识竞赛等活动,并将文化育人贯穿其中。如,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山东大学图书馆、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等开展了红色文献资源推广类活动,讲座类活动受众面广、主题丰富[12],突出知行合一,如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从交大红楼到北大红楼”行走式阅读研学活动,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的“阅世纪文献,学百年党史”领读阅读活动,东南大学图书馆的“中国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沉浸式体验活动等。

3.3 志愿活动组织

志愿服务不仅能够传承中华民族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传统美德,还可以引导学生自觉接受和认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让学生在切身参与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文化育人的目的。厦门大学图书馆为了更好地发挥志愿服务的思政效果,采取了四项措施:第一,进行岗位设置改革,设置学生事务协调员岗位和跨部门学生事务主管岗位;第二,注重对志愿者的人文关怀,增强志愿者的归属感;第三,建立志愿服务育人平台,开展多项具有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第四,组建暑假社会实践团队,举办内容丰富的阅读推广活动[13]。复旦大学图书馆设置红色专题特藏志愿者岗位,吸收有兴趣的学生参与红色主题特藏及文化空间的讲解工作,学生为了做好讲解工作,深入学习红色专题特藏蕴含的红色文化,激发出了强烈的爱国热情和爱国意识;另外,复旦大学图书馆还积极吸纳学生参与各类文化专题展览的策划组织工作,通过对展览材料的整理、归纳,学生接受了沉浸式的思想政治教育[8]。

3.4 特色文化空间建设

国内已有多所高校图书馆将传统阅览室改造成为具有特色的文化空间,特色文化空间除了向读者和参观者展示特定的资源外,还可以作为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发挥思政育人功能。北京大学图书馆在2020 年创建了“大钊阅览室”,功能定位于“一专多能”的革命文化继承与教育场所,在向读者提供特色资源和专业化、深层次服务的同时,弘扬和传承“大钊精神”和革命文化[14];四川大学图书馆联合多个部门打造红色文化教育空间,从最初的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书架,发展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服务专区学习书架,最后又建成了“虚实结合”的学习书屋,实体空间内有红色文化展览区,虚拟空间则增加了数字化的特色资源和服务[10]。

4 当前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工作实践面临的主要问题

4.1 青年馆员对图书馆文化的认知不足

多数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工作的重点集中在学生读者身上,反而忽视了对青年馆员尤其是新入馆馆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导致有些青年馆员对所在图书馆历史不了解、理念不认同、文化不融入。这种情况不利于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工作的开展,也会影响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工作大局和图书馆未来发展。

4.2 对图书馆精神文化挖掘的深度不够

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工作不仅要大力开展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特色资源建设与服务,也要对本馆的管理文化进行深入挖掘,不只作优秀文化的“搬运工”,也要成为文化的生产者,彰显高校图书馆的优秀文化,提炼出被馆员、读者认同的文化元素,从而发挥更好的文化育人效果。

4.3 文化育人活动形式、宣传方式单一导致学生参与度、关注度不高

有调研显示,学生对于高校图书馆举办的各类文化育人活动的参与意愿并不高,只有不到30%的学生参加过图书馆开展的文化育人活动,还有超过33%的学生并不了解图书馆举办的文化育人活动[15]。这一方面显示出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活动的宣传力度不够,另一方面则意味着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活动的设计与学生兴趣的契合度仍有待提高。

5 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文化育人工作实践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以下简称“东师图书馆”)在馆舍空间改造、馆藏资源建设、文化活动开展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为发挥图书馆文化育人功能奠定了基础。围绕学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东师图书馆推行“4321”思想政治工作模式,打造图书馆文化育人工作品牌,为助力学校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5.1 以4 个场馆打造鲜活生动的文化育人“教材”

东师图书馆利用场馆和场馆内的布展,在图书馆物质文化建设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和地方特色文化元素,构造新时代图书馆文化,打造更鲜活、更生动的文化育人“教材”。

(1)以“郑德荣展室”打造红色信仰文化教材,期望借此激励广大师生接力传递信仰火炬,学楷模之行,续楷模之魂。

(2)以“文博书斋”打造优秀学术文化教材,使师生体会到了我国杰出心理学家车文博教授文以载道的学术人格和治学理念。

(3)以“丛碧轩”特藏展室打造魅力传统文化教材,使师生在饱览馆藏珍品之余,领悟中华传统印刷文化和书法文化的魅力。

(4)以积极学习空间打造先进技术文化教材,探索引领学生从“传授学、安静学”向“自主学、合作学”过渡,满足学生自学和共学的空间需要,从而促进知识的发现和创造。

5.2 突出“3 种色彩”的思想政治工作内涵,助力人才培养

东师图书馆通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挖地方特色文化、提炼图书馆文化精髓这三种不同类型的文化建设,扩展育人工作内涵,助力学校人才培养。

(1)擦亮底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时代新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工作,提升大学生文化涵养和综合素养,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东师图书馆策划多项活动,如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展、书法绘画展等,为传统文化爱好者、书法爱好者提供了交流平台,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推动学校的书法教育,丰富了师生的文化生活。

(2)深挖特色,发掘地方特色文化,培育学生家国情怀。东师图书馆利用东北文献中心,在尊重和继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地方文化的内涵意蕴,让地方文化活起来,同时抓好革命传统教育,培育学生热爱祖国的家国情怀。如,策划刀笔画展、东北抗日战争胜利图片展等活动,帮助师生了解吉林省的文化瑰宝,加深师生对地方特色文化的理解,见证东北地区历史变迁。

(3)聚焦本色,提炼图书馆文化精髓,培育学生的文化记忆。东师图书馆通过参加校园文化建设、设立图书馆文化项目等途径不断提炼图书馆文化精髓,增强图书馆文化的外显度,逐步加深和培育学生的文化记忆,拓展图书馆文化思想政治工作的广度和深度。首先,设计制作了《藏之为器读之为用——东师古籍的传承与发展》,描述东师古籍建设历程,反映几代东师人爱校护校、艰苦奋斗的精神。其次,以实际工作彰显图书馆服务精神,开通“直采直递”图书荐购服务,师生可在获得授权后自行采购所需书籍,精准满足师生学术与学习个性化需求,变革图书馆文献供给模式。

5.3 聚焦馆员和学生两类对象,提高育人工作针对性

5.3.1 面向馆员的教育工作以学习与实干相结合

(1)学习老一辈图书馆员的敬业精神。为了更好地弘扬老一辈图书馆员的敬业精神,激励年轻图书馆员奋发向上,东师图书馆发掘老一辈图书馆员的奋斗事迹,号召年轻馆员传承老一辈图书馆人的红色基因和精神品质,使馆员在日常工作中得到滋养,达到教育目的。

(2)以实干培养人才,塑造馆员拼搏进取的精神。东师图书馆于2012 年进行了体制机制改革[16],新的体制机制激发了内在活力,取得了多项具有突破性的行业资质,如“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等,各种行业资质的取得过程有助于馆员拓宽国际视野和学术视野,培养处理问题的思维能力,磨炼馆员的意志,提升馆员的文化自信。在实干育人模式下,青年馆员受益匪浅:其一是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链,以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和信息素养教学支持学生发展;其二是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创造链,以文献资源、科研咨询和知识产权服务支持学术研究;其三是从数据到情报的发现链,以竞争情报支持资源的合理配置。

5.3.2 面向学生的教育工作突出实践岗位锻炼和创新制度引导

(1)实践岗位锻炼。东师图书馆通过设置勤工助学岗位、志愿者岗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有助于改变学生对图书馆员和图书馆工作的刻板印象。东师图书馆勤工助学岗位不只是完成简单、重复劳动的普通岗位,还有微信编辑、编目助理等复杂岗位,对于锻炼学生沟通能力、扩充知识面有很大的帮助。东师图书馆的志愿者岗位包括常设性阅读推广团队、专项志愿者岗位。常设性阅读推广团队以图书馆资源和空间为基础,组织阅读推广活动,志愿者在活动总结中表达了感受,完成了从参与者到组织者角色的转换,自身对阅读重要性的认知更加清晰;专项志愿者岗位主要负责重大活动的志愿服务工作,如在举办国际会议期间,征集英语专业本科生作为志愿者。

(2)创新制度引导。为了更好地教育、引导学生,东师图书馆进行了制度创新,变管理措施为引导措施。以违规带书出馆的管理办法为例,以前违规带书出馆的处理措施为罚款、批评教育,这种措施挫伤了一些无意将图书违规携带出馆的同学的自尊心,东师图书馆对此进行了制度创新,变硬性处罚为软性引导:当读者不小心在图书未办理借阅手续的情况下携带图书出馆时,处理措施为向其进行“图书借阅规范”宣传,在加深认识的同时起到教育引导其他学生的作用。

5.4 以提升学生素养为目标,搭建一个“圕”育人工作平台

育人是高校图书馆的基本目标和价值取向,东师图书馆以各类行业资质为载体,以提升学生素养为目标,搭建了“圕”育人工作平台,发挥文化育人作用。

5.4.1 助力阅读习惯的养成

东师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工作理念是让阅读推广贯穿大学生四年的学习生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引领学生的阅读方向。通过长时间的积累,东师图书馆已形成一些长期的固定品牌活动,如迎新季、毕业季、读书季、阅读分享会等,起到了积极推进校园阅读文化建设的作用,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持久、深沉的力量。另外,东师图书馆经常举办科普、历史、艺术等文化展览,以展板为主要形式,穿插与主题相关的实物展出,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优秀的校园文化,启迪思想,滋养心灵。

5.4.2 助力知识产权素养提升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知识产权服务的主要支撑机构。东师图书馆致力于为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提供全流程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支持学科建设,促进科研创新与成果转化。通过开展知识产权课程教学、定期科普式讲座、规模化的专题培训以及知识产权宣传活动,提升师生的知识产权素养。

5.4.3 助力信息素养提升

教育部在2018 年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中提出“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其中两高之一是师生的信息素养普遍提高[17]。近年来,东师图书馆教学馆员面向学生开设了多门独立的信息素养课程,此外,教学馆员积极与学科教师合作,将信息素养教学嵌入到各个学院的专业课中,使更多的师生从信息素养的理念、方法和技能技巧中受益。

5.4.4 助力学习能力培养

有了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可以成为自己的老师,这种“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是图书馆教育职能的核心。对此,东师图书馆创新活动形式与载体,持续开展各类学习和科研素养培训,开展系列讲座,设置文献信息检索教学主题工作坊,助力师范生提升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6 实践的启示

6.1 加强组织领导,注重馆员队伍建设

增强育人工作实效性的重要前提是有力的组织领导和完善的工作制度。图书馆领导班子及中层干部要高度重视图书馆文化建设工作,认识到文化育人工作的特殊性及重要性,并完善相关制度,为图书馆文化育人工作的长期推行建立制度保障。同时,要做好馆员队伍建设工作,注重对青年馆员的培养,为提升图书馆文化育人工作水平提供保障。另外,创新工作方式,采取工作项目的形式,切实把文化育人工作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定期对各项文化育人项目进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将文化育人工作成效纳入考核评价体系。

6.2 创新营销模式,提升文化活动渗透性

在图书馆文化活动推广阶段,可引入营销理念,提升文化活动的渗透性。从用户思维出发,以完善业务场景闭环为目标,针对图书馆开展的某一项文化活动进行宣传推广。有别于传统的宣传路径,可以引入外部团队到具体活动组织中,从旁观者的角度审视活动流程,在宣传图书馆文化活动的同时,帮助活动所在部门进行流程的规划和优化,最终使活动所在部门养成主动促进业务流程不断优化的工作习惯。以“每个读者有其书,每本书有其读者”专项为例,经过营销宣传,在活动当天下单的图书量达500 多册,超过以往一年的荐书量,一度成为校内热门话题。

6.3 注重多方协作,吸引学生参与

图书馆文化育人工作要注重与校内各学院、机关部室、学生社团以及校外相关机构的合作,打造长期稳定的合作项目,发挥不同群体的优势和特点,为图书馆文化育人工作寻找新的切入点。如,与社团协会合作策划主题展览,使学生不仅能够深入了解与活动主题相关的知识,还能够知晓主题展板从策划到制作再到展出整个流程,寓教于实践。实践表明,有学生参与策划的活动更能吸引学生们的参加,获得学生们的认可。

猜你喜欢
馆员育人图书馆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图书馆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去图书馆
浅谈图书馆青年馆员职业生涯规划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