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荷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2023-03-10 02:13:38张土荣张梓铭刘宁宁
湖北植保 2023年4期
关键词:木荷成虫幼虫

张土荣,李 勇,张梓铭,刘宁宁

(1.云和县荣森造林工程有限公司,浙江 云和 323600;2.青田县林业局,浙江 青田 323900)

木荷(SchimasuperbaGardn.et Champ)又名荷木、何树,山茶科木荷属常绿大乔木[1,2]。木荷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生长快,干通直,木材坚硬强韧;多与杉木、樟树、油茶等混交造林[3]。木荷生长能力强,枝繁叶茂,叶片含水量高达42%,不宜燃烧,是营造生物防火林带的重要树种[4-6]。近年来,国内许多学者在木荷的种苗繁育、防火特性、病虫害防治、园林生态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但其中病虫害方面的研究较少。而马中洲、魏开炬等人发表木荷病虫害方面的内容仅限危害特点和防治方法[7,8],且防治方法陈旧,作者对其进行了补充和总结,旨为木荷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1 木荷常见害虫形态特征、危害特点及防治措施

1.1 地上害虫

1.1.1 茶长卷蛾

1.1.1.1 形态特征

(1)成虫:雌虫体10 mm。前翅形似长方形,浅棕色,翅表面着生不规律的深褐色细纹,前翅基部靠里边缘处的鳞片较厚且延伸出翅外。后翅呈扇形,肉黄色。雄虫体比雌虫小2 mm,翅展小于雌虫,靠近前翅前缘中部有一黑褐色圆斑。

(2)卵:长0.8~0.85 mm,扁平椭圆形,浅黄色。

(3)幼虫:体长17~25 mm,整体黄绿色,前胸背板近半圆形,两侧下部分各长有黑褐色椭圆形小角质点一对。

(4)蛹:长约12 mm,深褐色,臀棘生有8枚钩刺。

1.1.1.2 危害特点

茶长卷蛾(Homonamagnanima)在木荷中、幼林中危害较重。初孵幼虫通常喜欢啃食嫩叶,常卷嫩叶为虫苞或卷2~3片叶藏在里面;大龄幼虫危害后的叶片全是孔洞或呈缺刻状,严重时只见叶脉;幼虫在叶子卷成的虫苞内结茧,茧呈菱形或梭形。

1.1.1.3 防治措施

①用45%丙溴辛硫磷1 000倍液+5.7%甲维盐2 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1 500倍液+5.7%甲维盐2 000倍联合喷施,轮换用药,间期9 d左右。选在5月上旬出现1~2龄幼虫时进行,此时防治效果最佳。

②冬季人工摘除树枝上的虫苞,可有效降低来年虫口密度。

③保护好中华茧蜂、螳螂等茶长卷蛾的天敌。

④设置诱虫灯或糖醋液诱捕成虫。

1.1.2 木荷叶蜂

1.1.2.1 形态特征

(1)成虫:雄虫体长一般为7.5~9.5 mm。雌虫比雄虫长一些。头部为黑色,触角丝状。中胸背板有一较大的乳白色肉瘤,后胸背板有两个较小的乳白色肉瘤,3个肉瘤呈三角形排列[9]。

(2)卵:白色,长椭圆形,长0.7~0.8 mm。

(3)幼虫:头部淡黄色,幼虫老熟前全身呈淡绿色带白粉。腹部共10节,每节背上有5~6个环纹,腹足7对,腹部及腹足呈乳黄色。

1.1.2.2 危害特点

木荷叶蜂(Taxonussp.)主要啃食木荷新叶、嫩芽,导致新梢枯死,以3~4龄幼虫危害最大。卵通常可见于树冠中下部,所以此处受害最重。

1.1.2.3 防治措施

①冬季适当深耕翻土,可挖除部分老熟幼虫。

②用45%丙溴辛硫磷1 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1 500倍液混合5.7%甲维盐2 000倍喷施,轮换用药,间隔期7~10 d。

③保护好蚂蚁、杜鹃等天敌。

④最佳防治期为低龄幼虫危害期。

1.1.3 茶须野螟

1.1.3.1 形态特征

(1)成虫:成虫长度12 mm左右,翅展22~30 mm。触角呈黄褐色,丝状。胸腹背面黄褐色,足白色。前翅基一半是黄褐色,其余茶褐色或黄褐色。后翅茶棕色,翅基及前缘黄白色。

(2)卵:椭圆状,长度约0.75 mm。乳白或淡黄色。

(3)幼虫:初孵白色;随虫龄增长,幼虫胸腹部可见绿色食物,尾部可见黑色粪便;成熟幼虫长18~23.5 mm,浅黄色到红棕色,胸侧和腹部第一、第八至第十节侧面有1~3个黑斑,腹部背面有4个毛瘤,每个毛瘤上有1根刚毛。

(4)蛹:蛹长8.5~13.0 mm,宽2.5~3.5 mm,红棕色,呈纺锤形。

1.1.3.2 危害特点

茶须野螟(Nosophorasemitritalis)主要危害木荷中、幼林当年生的嫩芽等幼嫩组织。1~2龄幼虫主要于缀叶内中取食,3龄以上幼虫出虫苞危害叶片,通常成缺刻状,严重时可见整株树叶基本只有叶脉。化蛹前,老熟幼虫会咬一片长度相近的椭圆叶作被覆盖全身,边缘与下叶缝合成蛹室,化蛹。

1.1.3.3 防治措施

①用25%灭幼脲Ⅲ号2 000倍液喷施防治幼虫;

②燃放“敌马”烟剂防治成虫,防治率超过90%。

③可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

④保护蚂蚁等天敌。

⑤冬季人工摘除虫苞,可一定程度降低下一年虫口密度。

1.1.4 木荷空舟蛾

1.1.4.1 形态特征

(1)成虫:雄虫体长14.5~17.5 mm,头灰色,白色绒毛混生。触角羽毛状。胸背面灰色,前中胸之间有三角形斑点,面积较大,呈白色。前翅黄褐色,后翅黄白色,前外缘色暗。雌虫体长比雄虫长,体色较深[8]。

(2)卵:直径0.44 mm左右,半球形,表面光滑。

(3)幼虫:有7龄。1龄淡黄色,前胸背面黄色、光滑且比中后胸长,背上有两条鲜红色线;2龄橘红色,各体线颜色较深,背两侧有明显白色带;3龄前后期虫体颜色不同,头两侧生有红色斑点,较明显;4龄幼虫全身青绿色,不均匀分布红色斑点;5龄形态特征与4龄相似;6龄幼虫头部与胸间有一白色环线,两侧有黄色斑点;7龄绿色,头与胸部之间生黄色环。

(4)蛹:纺锤形,体长17~24 mm,宽6~8 mm,红褐色,尾端钝圆。

1.1.4.2 危害特点

木荷空舟蛾(Vaneeckeiapallidfascia)危害木荷生长,尤其是木荷人工纯林或和其他树种混交的林区,严重时可见整片木荷树只剩叶脉与枝条。1~2龄幼虫集中取食叶背面,最后叶片枯黄呈网状;3龄后分散危害,从叶边缘开始危害,4龄后取食整片叶片。9~10月害虫数量最盛,危害最重[10]。7龄老熟幼虫沿树干爬到地面钻入土中2~3 cm处作蛹室。成虫有趋光性,飞翔能力弱[11]。

1.1.4.3 防治措施

①发现幼虫危害时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2 000倍液喷施防治。

②利用灯光诱杀成虫。

1.1.5 蚜虫

1.1.5.1 形态特征

目前发现的种类不详,此处不作描述。

1.1.5.2 危害特点

成虫主要危害当年生小苗及幼树,以成、若虫群聚于木荷顶部的幼嫩部位,如枝、叶甚至嫩芽处,刺吸植物组织的汁液来危害木荷,造成木荷叶卷曲、皱缩,严重时枯黄、萎蔫甚至死亡,其产生的排泄物也容易诱发煤污病。一年多代,其中8~10月危害最重,以卵在枝梢、芽腋等裂缝处越冬。

1.1.5.3 防治措施

①对于高发期的蚜虫,可用10%的吡丙醚乳油2 000~2 500倍杀卵,和10%的氟啶虫酰胺、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中任意选一种混合喷施,间隔5~7 d,连打2遍,持效期在30 d左右;

②保护好红点蜃瓢虫、食蚜蝇等天敌;

蚜虫防治,注重成虫和虫卵的同时灭杀,可显著提高防治效果。只要掌握在正确的防治时间点,选用科学的药剂配方,就可以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

1.2 地下害虫

1.2.1 蛴螬

1.2.1.1 形态特征

(1)成虫:成虫是铜绿丽金龟(Anomlacorpenta),体长16~20 mm,成虫背部呈铜绿色,有金属光泽,前胸背板及鞘翅侧缘黄褐色或褐色。

(2)幼虫:老熟幼虫体长30~32 mm。近圆形头部暗黄。臀腹面生13~14根长锥刺毛,尖部相交或相遇,钩状毛分布在刺毛周围。

1.2.1.2 危害特点

危害木荷幼苗根系统,主要集中在4~5月危害。

1.2.1.3 防治措施

①在成虫期,可喷施45%丙溴辛硫磷1 000~1 500倍液进行防治。

②在成虫期,可布置频振式杀虫灯或黑光灯进行诱杀。

③因其成虫具假死性,可于夜晚进行人工捕杀。

④利用茶色食虫虻、白僵菌、绿僵菌等进行生物防治。

1.2.2 东方蝼蛄

1.2.2.1 形态特征

(1)成虫:体长30~35 mm,茶褐色,梭形。头圆锥形,触角丝状。前足为开掘足,后足胫节有刺3~4根,腹部尾须2根。

(2)卵:椭圆状,初孵幼虫由乳白色到黄褐色渐变。

(3)若虫:黑褐色,虫龄8~9龄,末龄若虫体长比成虫稍小,形态相似。

1.2.2.2 危害特点

东方蝼蛄(GryllotalpaorientalisBurmeister)以成虫或若虫在土中啃食木荷苗木根部、幼茎或种子,最明显的症状是将木荷幼苗根部啃食成乱麻状,3~4月为危害盛期。

1.2.2.3 防治措施

①可设置黑光灯或利用毒饵诱杀成虫。

②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50 mL兑水2 kg浇灌防治。

③精耕细作,深耕多耙;

1.2.3 小地老虎

1.2.3.1 形态特征

(1)成虫:体长22 mm左右。头与胸部褐色至黑灰色,雄虫触角双栉形,额光滑无突起,头顶有黑斑,翅狭长、色深。腹部灰褐色,前翅棕褐色,翅脉纹黑色,中线黑褐色,波浪形,外线双线黑色,锯齿形。后翅半透明白色,翅脉褐色,前缘、顶角及端线褐色。

(2)卵:扁圆形,直径0.5 mm左右,表面有花纹,初产时乳白色,后由黄色渐变成灰褐色。

(3)幼虫:圆筒形,头部暗褐色,侧面有黑褐斑纹,体黑褐色粗糙有黑色小突起,气门长卵形,黑色。老熟幼虫体长38~50 mm。

(4)蛹:体长19~25 mm,宽6~8 mm,黄褐至暗褐色,尾端黑色,有2根较短的颜色较深的刺

1.2.3.2 危害特点

小地老虎(AgrotisypsilonRottemberg)幼虫常造成缺苗断垄,常在地面下1~2 cm处啃咬木荷幼苗根部,或者移动到苗木上破坏幼苗嫩茎和新芽。一年5~6代,其中第1代数量最大,危害风险最大,以老熟若虫或蛹越冬。

1.2.3.3 防治措施

①对幼虫虫龄不同,施药措施不同。幼虫3龄常暴露在植物或地面上,可用氰戊·辛硫磷800~1 000倍进行化学喷施,效果明显。对于田间常造成缺苗的情况,可用50%辛硫磷乳油拌细土、拌鲜草或麸皮等配成毒饵诱杀,效果也较好。

②于清晨到田间捕捉;如果发现有田间有断苗,拨开附近的土块,进行捕杀。

③用糖醋液或甘薯、胡萝卜等发酵液诱杀成虫;用老熟泡桐树叶或莴苣叶加清水浸湿后于傍晚放置在田间来诱捕幼虫。

2 木荷病害危害特点及防治措施

2.1 褐斑病

2.1.1 危害特点

木荷褐斑病病原菌为Dendrophomasp.,梅雨季节易发。病原菌主要通过当年生秋梢嫩叶危害,也可感染上一年的老叶。发病初,叶边缘及尖部常出现红褐色小斑,然后病斑后期会逐渐扩大,颜色也会由红褐色转化成黑褐色,病叶皱缩卷曲、叶片枯死但不脱落。黑褐色病斑后期会随机生出黑色小颗粒[1]。8~9月病状最明显。

2.1.2 防治措施

①定期喷施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可配合叶面肥一起施用,即能预防病害发生又能补充营养,增强抗病性;

②发病初期,喷洒25%咪鲜胺乳油500~600倍液,或50%多锰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连用2~3次,间隔7~10 d。

2.2 立枯病

2.2.1 危害特点

多发生在木荷育苗的中、后期。主要危害幼苗基部或根部,初为不规则暗色病斑,病菌侵染根部,植株染病后组织腐烂,导致地上部分失水,苗早期白天萎蔫、直立不倒,夜间恢复。受害处逐渐凹陷变形,当病斑扩大侵染茎部一圈后时,苗木最终干枯死亡,但不倒伏,拔出时根皮留在土中,而轻病株虽不至于枯死,但仍见前期病斑。

2.2.2 防治措施

①选择的苗圃地要避开低洼难排水的地块,选择排水良好的砂质松疏土壤,土壤pH值呈微酸性。苗床土壤可用38%恶霜嘧铜菌酯按照一定比例均匀喷施后再播种。

②春季、秋季都要勤翻地,保持土壤结构合适根系生长。在土壤条件稍差的地方要按照一定比例用化学药剂进行土壤消毒。

③苗期出现立枯病时可用30%噁霉灵水剂1 000倍液释液进行浇灌,让药液深入土壤到达根部。对于根系受损严重的,配合使用生根粉等复合防治,效果更佳。

④另外有研究表明,木荷播种时施用30~75 kg/hm2的壳聚糖,苗木立枯病的发病率分别减少了17.5%~15.6%,对于防治木荷苗木立枯病具有一定的效果[12]。

3 结语

综上所述,木荷危害最常见的害虫是茶长卷蛾、木荷叶峰、蚜虫,还有近几年发现的木荷空舟蛾等食叶害虫,严重时可见大片林区叶片只剩下叶脉和树枝,甚至大片树叶枯黄死亡。除了地上食叶害虫外,地下的害虫如蛴螬、东方蝼蛄、地老虎等危害木荷苗木根系的也不能忽视,但相较地上部分害虫危害率要小很多。

目前病害发现种类较少,最主要的是褐斑病和苗木立枯病,其中褐斑病最常见,虽然褐斑病跟天气情况关系很大,但前期的预防也非常重要,笔者调研发现,未经防治的木荷纯林危害率超过50%。木荷叶片最后形成黑褐色斑点,严重影响木荷生长。本文分析的主要是这5种食叶害虫类和3种地下害虫类,以及2种病害,其它种类尚需持续关注。

猜你喜欢
木荷成虫幼虫
檫木与木荷混交造林效果比较分析
已经谁备好了
散文诗世界(2022年5期)2022-05-23 02:02:55
栗山天牛成虫取食、交配和产卵行为
修剪对木荷生长的影响及通径分析
柿树害虫枯叶夜蛾防治效果试验研究
天牛,就在树上趴着
飞舞吧,凤蝶
柿树夏季咋防柿蒂虫
木荷苗不同年生移栽技术探讨
花卉(2016年14期)2016-07-31 18:46:24
新诱剂对柑橘大实蝇成虫的诱杀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