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数字人C端拓展路径

2023-03-10 14:00王晓晓
互联网周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困境

摘要:得益于多项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虚拟数字人多类型多场景应用不断拓展,市场规模逐渐扩大,产业进入加速发展期。但现阶段虚拟数字人产业主要聚集在B端市场,C端用户应用仍有较大的挖掘空间。重塑虚拟偶像与探索功能型数字人服务拓展或将成为C端拓展的有效路径。随着技术不断更迭换代,虚拟交互体验与功能服务逐渐完善,产业未来发展一片“蓝海”。

关键词:虚拟数字人;C端;路径;困境

引言

5G、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等技术的不断突破,推动了元宇宙的出现。作为元宇宙场景的入口,各类虚拟数字人是人类的“虚拟分身”,多元化应用于政府、媒体、医疗、教育、商业等多种场景,不断重塑人类的生活方式與交互体验。2022年《“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深化虚实交互体验”,表明发展数字经济逐渐上升为重要的国家战略,国家对人工智能的大力扶持也促进了虚拟数字人产业的发展,虚拟数字人的产业生态正逐步形成。但与大多基于互联网的应用发展模式不同,虚拟数字人产业现阶段主要聚焦于B端市场的开发,而在C端用户方面缺少应用空间和变现方式。智能技术的最终服务目标为广大用户,虚拟数字人产业向C端拓展是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在应用场景及功能服务方面仍有较大挖掘潜力。

1. 虚拟数字人

1.1 定义

虚拟数字人是指存在于非物理世界中,由计算机图形学、图形渲染、动作捕捉、深度学习、语音合成等计算机手段创造及使用,与人类形象接近的数字化形象。虚拟数字人被赋予特定的人物身份,以及外貌、表演能力、交互能力等“类人”特征,为人类带来趋向真实的情感互动[1]。虚拟数字人是元宇宙中自然人进行虚拟时空感知的主要载体,是实现人机融生交互的组成部分,也是元宇宙的经济增值板块。

1.2 发展现状

1.2.1 功能类型多样

经过近几年技术的进步与迭代,以及应用场景实践过程的积累,目前虚拟数字人从技术、业务、呈现方式等方面可分为多种功能类型(图1)。

从技术层面来看,虚拟数字人根据技术驱动模式的不同,产生了真人驱动型与智能驱动型两大类。真人驱动型采用“CG 建模+真人动作捕捉”方式构建,由幕后的“中之人”驱动,赋予虚拟数字人动作、表情、语言、形象,并完成表演、现场互动、直播等活动。智能驱动型虚拟数字人在应用中主要扮演“工具人”,依托智能驱动深度学习的方式,实现实时或离线驱动面部表情、语言、动作,甚至是记忆、思想等,从而基于知识图谱自主完成对外互动与输出。

从业务层面来看,虚拟数字人根据应用场景不同,可划分为服务型、表演型和身份型三大类。服务型数字人强调功能属性,主要为物理世界提供各种服务,在经济生活中具有创新、降本增效的特征,如虚拟教师、虚拟客服、虚拟导游等。表演型数字人强调偶像属性,当前主要被应用在娱乐、社交、办公场景中,如虚拟偶像演唱会、虚拟直播等。身份型数字人强调身份属性,代表物理世界的“真人”进入虚拟世界,成为数字分身或虚拟分身,具有广阔的使用场景,可应用于娱乐、社交、办公场景中,如虚拟社区、虚拟会议等。

从呈现方式层面来看,虚拟数字人主要分为卡通型和超写实两类。卡通型数字人的身份皆为“虚构”,但其语言、动作、表情等都模仿人的行为特征,主要应用于二次元、游戏及卡通动画中。超写实数字人尽可能贴合真人形象,作为“虚拟分身”更有可能成为未来人群与元宇宙场景连接的新工具。

1.2.2 用户基础庞大

虚拟数字人凭借多类型、多场景的应用,已积累起庞大的用户基础。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1中国虚拟偶像行业发展及网民调查研究报告》显示,近80%的网络用户有日常追星的习惯,其中63.6%的网民支持和关注虚拟偶像的相关动态,有88.5%的偶像爱好者加入偶像社群交流[2]。其中大部分用户属于沉溺游戏、动漫的Z世代人群,2000—2010年出生的人群在虚拟数字人受众中担当主力。吸引用户的虚拟数字人除了活跃于媒体平台的各种虚拟偶像,还有入职现实企业的“数字员工”,比如办事大厅内自助办理业务的虚拟前台、自动处理诉求的虚拟客服、品牌营销员等。现阶段服务型虚拟数字人逐渐应用于智能环境布置中,为各类人群带来智能化服务,未来虚拟数字人用户群体还会不断壮大。

1.2.3 产业规模初步形成

各平台型公司与运营类公司纷纷拥抱风口,逐渐形成虚拟数字人产业链。产业生态由基础层、平台层、应用层共同组成。基础层包括底层软件硬件:5G技术、动作捕捉设备、边缘计算、AIOT、人工智能技术、建模软件、渲染软件等;平台层主要为打造AI虚拟数字人的厂商,包括垂直虚拟人厂商、综合类/互联网厂商、生产性技术厂商、AI类厂商;下游应用层主要指应用于企业服务、文娱领域、品牌代言等。当前我国虚拟数字人产业相关企业已超28万家,其中不乏上市公司,更多的是新兴企业。2021年,虚拟数字人产业市场规模和核心市场规模分别为1075亿元、62亿元[3]。据《2021年虚拟数字人深度产业报告》预计,到2030年,我国虚拟数字人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 2700亿元,产业规模增长强劲[4]。

2. C端拓展路径

C端是指面向个人用户提供服务的产品,直接服务于个人用户。目前虚拟数字人的商业价值主要停留于B端市场,数字人制造和运营服务在B端市场不断扩大领域和规模。现阶段虚拟数字人产品在C端的应用场景占比约36%,虚拟数字人的最终服务对象为C端用户,C端应用场景有较大挖掘潜力。

2.1 重塑虚拟偶像

虚拟偶像是进行偶像活动的虚拟人,主要活动身份有虚拟歌手、虚拟主播、虚拟博主等。虽然虚拟偶像主要由B端企业定制,但作为与大众接触比较密切的虚拟数字人,在其自身发展完善的过程中也可以拓展C端应用路径。

2.1.1 打造全新故事内核

目前我国虚拟偶像发展的痛点之一就是内容创作趋向同质化。虽然虚拟偶像通常以多种娱乐活动形式出现在各大网络媒体平台,但面临虚拟数字人IP形象类网红、大众化的困境。对于虚拟偶像来说,要进一步挖掘其IP价值和衍生能力,核心在于人设的打造和富有“生命”的故事内核。和现实世界一样,偶像人物丰富的故事内涵能够引发受众的情感投射,打造强关系连接。现阶段国内虚拟偶像在亲和力、语言、外形、人设和才艺水平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5]。在此基础上从偶像受众出发,降低虚拟偶像的娱乐性走向,打造全新故事内核,赋予每一个虚拟偶像独特身份,由此来完善交互体验,加强受众连接。

2.1.2 用户参与形象制作

在“人人皆可直播”的自媒体时代,虚拟主播可以成为虚拟数字人拓展C端的重要方向。得益于各种媒介平台的普及,大众借助抖音、快手、B站等媒介平台参与其中,以虚拟形象进行直播活动或是在各大媒介网站上进行投稿活动。无论是公司组织,还是个人运营,虚拟主播都是虚拟数字人向大众下沉的结果。2021年共有超过3.2万名虚拟主播在B站开播,同比增长40%。各类媒介平台纷纷拥抱自媒体风口,在多重技術加持生成立体视像的基础上,探索更多意义表达和内容呈现方面的可能性。

虚拟主播形象的打造可采取制作方与网络用户合作的方式,让大众参与制作过程。在技术操作层面,比如在虚拟数字人功能设计、场景应用、“中之人”虚拟主播形象打造以及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制作方可以通过网络媒介向大众收集创意和建议,由技术人员制作并在平台运营;在技术能够赋能用户端操作的层面,比如表情制作、穿着打扮、场景布局等,可以由网络用户个性化制作,并通过可分享通道上传平台。制作方可以通过创作激励,鼓励广大网络用户参与虚拟主播形象制作过程,丰富形象生态的同时,又满足用户对虚拟主播形象多元化的需求,优化用户在进行虚拟直播时的交互体验。

2.1.3 优化话语功能

随着各类传播媒介网络用户的增多,虚拟主播的话语功能在大众文化中的影响力将大幅提升。优化虚拟主播的话语功能,不仅能够增强媒体信息传递对大众生活的影响和渗透,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虚拟数字人带来的伦理风险问题。一方面,活跃于各大媒介平台的虚拟偶像,除了拥有基本的信息传递话语功能,还能够通过真实化的场景和话语进行共情传播,唤醒和加强受众的社会认同和价值认同,达到最佳互动交流体验。比如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2022年两会特别节目《“冠”察两会》中,作为“元宇宙特约评论员”的虚拟新闻主播“AI王冠”,就借助菜市场、健身房等日常生活场景的构建,通过一种接地气的情境对话和日常交往,不断强化受众的情感记忆和社会认知[6]。另一方面,优化虚拟偶像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日常生活领域的各种话语表达方式,能够以积极的话语输出守护主流意识形态,宣扬主流思想,强化主流言论,实现话语功能价值的最大化。

2.2 拓展功能型应用

功能型虚拟数字人能够代替部分人工智能应用于服务性场景,进行标准化内容生产,在传媒、文旅、金融、医疗、教育等领域已有尝试。其作为虚拟空间的基础要素,直接面向广大受众,潜藏规模极为庞大,是虚拟数字人C端拓展的重要方向。

2.2.1 横向拓展应用场景

近年来功能服务型数字人在各领域服务场景尚未实现大范围应用,虚拟空间的技术和产品还在发展中。所以现阶段可以面向大众横向拓宽服务型数字人应用,推广虚拟数字人实体应用服务。在营销领域,虚拟数字人走进电商直播、数字人流媒体制作等业务领域。在金融领域,拓展数字人金融领域应用场景,探索远程银行业务服务、数字银员等应用。在文旅及社会教育领域,支持博物馆、体育场馆等推广数字人应用,设置虚拟展览引导员等。在医疗方面,虚拟医疗助手可以24小时在线提供医疗咨询服务。

另外,借助多种技术应用,虚拟数字人还可以以“替身”身份代替人类在多领域开展工作,比如可以替代新闻播报手语主播,减少人为错误和进行长时间播报;作为真人演员替身,在影视剧拍摄中执行剧本中的危险动作和人类不可实现动作等。总之,在实体服务应用场景中通过虚拟数字人进行服务导引,能够帮助工作人员分担客流压力,还能保证服务的标准规范与质量,从而提供更佳的人机交互体验。

2.2.2 个性化定制

个性化定制是指用户介入产品的生产过程,获得自己定制的个人属性强烈的商品或获得与其个人需求匹配的产品或服务[7]。国内的虚拟数字人主要用于代替真人进行简单交互功能,且场景大多为预设答案或规定答案;内容生产也基本面向大众进行营销传播,主要场景为直播、新闻播报等,整体偏向普适化。随着虚拟引擎技术的发展、虚拟人方案复制成本的降低,众多企业正在探索虚拟数字人功能指向C端扩展,虚拟数字人有望真正走进群众生活。利用智能产品平台为载体,结合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推出虚拟数字人个性化定制服务。在生活场景中,推出虚拟管家、虚拟老师、虚拟家庭医生、虚拟个人教练等满足不同人群精神需求与生活管理需求。虚拟数字人个性化定制在儿童科技与适老科技领域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结语

虽然虚拟数字人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但行业内已巨头林立,大幕拉起。虚拟数字人将作为重要的数字化“人力”资产,成为未来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优势之一。长远来看,向C端用户拓展是虚拟数字人产业保持稳健发展的趋势,也是各类人工智能技术的服务目标。尽管眼下虚拟数字人的发展仍然面临众多困境,但在未来技术的更迭换代中,虚拟数字人将会不断改善升级,更深入地融入各个领域,不断探索新场景、新模式和新边界,为受众提供更佳的实时交互体验与智能服务,满足人类社会虚拟助手的工作需求和虚实交互享受的生活需求。

参考文献:

[1]王明姬.虚拟数字人进入高速发展期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建议[J].中国经贸导刊,2022,(4):60-62.

[2]郭全中.虚拟数字人发展的现状、关键与未来[J].新闻与写作,2022,(7):56-64.

[3]刘凤羽,甘亦非.虚拟数字人的发展进路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2,13(17): 29-31.

[4]吴洲荷.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互联网虚拟行业发展现状及风险管理探讨[J].重庆行政,2022,23(5):56-57.

[5]郭嘉.虚拟数字人在图书出版领域的多元身份构建研究[J].科技与出版,2022, (8):56-63.

[6]翁杨,杨大学.媒介元宇宙中的虚拟新闻主播:身份定义与话语功能[J].出版广角,2022,(17):87-90.

[7]叶城洁.网络媒体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J].现代职业教育,2022,(6):154-157.

作者简介:王晓晓,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数字媒体与艺术创作。

猜你喜欢
困境
困境
夏日困境大“突围”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如何帮助学困生走出困境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困境中的欧洲一体化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论狭义平等理论的三重困境
中国“富二代”家庭教育的困境
刑事禁止令执行的困境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