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如一幅迷人的画,勾勒出多少真情动人的故事;童年如一首欢快的歌,承载了多少纯洁美好的梦想。对鲁迅而言,不管是在百草园,还是在三味书屋,又或许是在与长妈妈相处的日子里,都给他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回忆。阅读下面这两篇与“童年”有关的文章,不知是否让你也回忆起了自己的童年生活——
冰河记忆
◎韩进勇
村边有坑塘水沟,再远一点儿就是一条大河。
“小雪封地地不封,大雪封河河无冰。”冬天很冷,水仿佛很听话,该结冰就结冰,该封河就封河。小雪的日子里,冻冻化化,河面上有冰有水。然而大雪的节气一到,所有的水坑沟河便会全都封得严严实实。天越来越冷,冰就越来越厚。“三九四九冰上走”,就在一年最冷的時节,我们最兴奋最火爆的时光到来了。村外那些大大小小的冰面,成了老天爷赐给我们的欢乐场。
冰车是男孩子们的最爱。没有像样的木板,就连铁钉铅丝也是农家的稀罕物,揳入铁针做成冰钎的两根木棍,有时会从树上现砍现用。虽然土气、简陋,却是我们心爱的宝贝。冰车板上盘腿坐定,挺胸抬头,双臂挥动冰钎,用力戳向冰面,顺势向后一撑,冰车就会向前滑行。一下、两下、三下,双臂起起落落,节奏可快可慢,幅度可大可小。“咔咔”地戳冰,“唰唰”地滑行,寒冬里飞扬起我们的快乐和风光。三个五个、七个八个,伙伴们玩在一处,追赶碰撞、翻车叫骂,甚至打斗,一时之间吵吵嚷嚷,乱乱哄哄。我家住在村头,出门不远就上了冰面。白天玩得不过瘾,在有月亮的晚上,就独自来到冰上。冰面显得宽敞开阔,无阻无拦。来来回回地直滑,一圈儿一圈儿地绕行,怎么滑怎么流畅,怎么滑怎么自由。星月之下,一片寂静,嗖嗖地,只有我滑行带起的风声。
耍皮猴儿,又叫耍陀螺,是我们日常的游戏,不过,在冰上耍更好玩儿,也更起劲儿。光滑的冰面上轻轻一抽,皮猴儿就会被甩出很远,然后长久地旋转不停,仿佛定在了那里。一根手指粗的柳条儿,拴上一条母亲纳鞋的线绳,便成了我们的鞭子。不过,这样的鞭子很不应手,使不上劲儿,那线绳儿充当的鞭梢,甩不了几下就开绽了。二平的爸爸是车把式,他的鞭子就像样多了。截一段赶车淘汰的鞭杆儿,系上正宗牛皮鞭梢,拿在手里好用又体面。记得我曾拿玻璃球和他换过一杆鞭子。彩色的、橘子瓣儿的玻璃球,记不清是七八个,还是十多个球换一条鞭子,反正是满满一把。冰面上,两个人、一对皮猴儿、两把鞭子,我们常常对抽对甩。两个皮猴就在我们的抽打之下,这边那边地来回交叉跑动。
最显本事和胆量的还是擦光滑儿。冰面上奋力地助跑,然后突然停止,身体由着惯性往前滑行。跑得越快,冲得越猛,滑得就越远。大一点儿的孩子总是嫌水坑小沟里展不开手脚,常常跑到远处的大河上去。那里水深冰厚又透明光滑,愿跑多长就跑多长,能滑多远就滑多远。十个八个,甚至一二十个人“一”字排开,统一行动。助跑,滑行,有先有后地一个接一个,冰面上就形成了一条流畅的滑行队伍。滑得熟了,就能生出一些花样儿来。比如时而蹲下,时而站起,蹲蹲起起,轻松自如。这样跑跑滑滑十几趟、几十趟下来,伙伴们都大汗淋漓,一个个把棉帽甩在脚下,头顶上冒着腾腾的热气。
一年又一年,仿佛就这么滑着滑着,我们就长大了。不知道哪一回我们告别了冰河,滑出了童年。后来,我离开了故乡,离开了乡亲和伙伴。有时我也会问自己:我们小时候的冬天真那么冷,冰真那么厚吗?
(选自《散文选刊·下半月》2021年第6期,有删改)
◆思考
1.作者在第二段中引用了两句谚语,目的是什么?
2.作者在文中描绘了三幅动人的冰河画面,请根据画面内容,各拟写一个小标题。
3.自选角度品析文中的画线句子。
园子里的童年
◎李秀萍
读萧红的《呼兰河传》和《后花园》,不由得回想起自己的童年生活。我的家乡毗邻萧红的家乡,她的童年生活对我来说非常熟稔,尤其是她的后花园生活。
我曾到鲁迅的家乡参观鲁迅故居,看到百草园时有点惊讶,现实中的百草园远没有文章里的百草园那么大。在萧红故居看萧红家的后花园也不大,也许在小孩子的眼中,再小的世界也会被丈量得很大很大。
至于小孩为什么喜欢在园子里玩,我以为园子是最方便接近自然、获得常识、认识神性的小世界,和小孩未被世俗熏染的天性是契合的。而且,在东北的苦寒之地,夏季的园子是最热闹最多姿多彩的地方了,不在这里玩又能在哪里玩呢?
当我四五岁在园子里玩时,已是萧红出生60多年之后了。悠长的岁月中,有变的事物和不变的事物,人要出生、长大、衰老和死亡,房屋的结构和材料也不断变化,旧的推翻,新的建立,然而园子没有变。萧红家的园子里有黄瓜、倭瓜、茄子、辣椒、玉米等,还有爬山虎、向日葵、大菽茨、胭粉豆,以及樱桃树,我家的园子里也有黄瓜、辣椒,爬山虎猴子似的越过栅栏爬上房墙、窗户,向室内窥探,向日葵士兵似的挺直了腰杆驻守在园子的边边角角。萧红家的园子里,蝴蝶飞,蜻蜓飞,螳螂跳,蚂蚱跳,我家的园子也是欣欣向荣,小青蛙、癞蛤蟆、蛐蛐、蝈蝈都来光临过。不管时光怎样流逝,园子都是生生不息的。
园子里的玩法各种各样,萧红是那样玩的,我却是这样玩的。说也奇怪,没学过书本中的植物知识,却认识满园的植物,知道哪个能吃,哪个不能吃,哪个是成熟的,哪个是未成熟的。嫌西红柿红得太慢,我摘下几个来,放在装棉絮的箱子里捂着,捂着捂着就忘了。哪天翻箱倒柜,忽然发现西红柿已经捂得通红通红的,煞是可爱,就像洗衣服清理衣兜时突然翻出不少钱来,有点意外,又有点惊喜。
园子里有菇娘、草珠子,这些是小女孩比较喜欢的。菇娘果是一种茄科浆果,未成熟时是绿色的,外面罩着一层绿外套。把外套扒开,轻揉果实,待果实柔软了,把外套和果实之间的连接点顺势拔掉,把里面的籽挤出来,变成薄皮气囊,然后放在嘴里,在牙齿和舌头的辅助下,菇娘发出了清脆的声音——这都是技术活,得练些时日。到了秋天,菇娘成熟了,黄得晶莹剔透,酸甜可口。草珠子,顾名思义,就是从草上结出来的一种珠子。灰色小珠子,珍珠般大小圆润,中间有孔隙。我就地取材,把珠子用线串连起来,做成手串,做成项链。人类对美的追求创造常常是无师自通的。
蝴蝶、蜻蜓在菜花上翩跹飞舞,颜色各异。有的蝴蝶翅子毛绒绒的,像一面锦缎,雍容华贵。蜻蜓纤长的体态很优美,翅子薄纱一般,朦朦胧胧地在阳光下闪着光。我追来追去,从来捉不到一只蝴蝶或蜻蜓。
我就像是长在了园子里,玩累了会在园子里睡着,大人并不理会。至于那树上的樱桃、李子、海棠果,从酸涩的小果阶段到酸甜的大果阶段,各种滋味我都尝了个遍。
小时候并不懂得刻意欣赏大自然的美,因为自然就在生活的背景里,就在呼吸的空气里,就在成长的记忆里。自然的每个领域都有其惊艳之处,即使是小小的园子。
如今,爸爸、妈妈、舅舅早已搬离原来住的地方,进入城市。童年的园子还在那里,不知会成为哪个孩子的乐园。舅舅家的草甸子和那条河流不知还是不是从前的模样。离开土地太久了,我记忆中的园子从生活的背景变成了生命的远景。我答应8岁的儿子,暑假一定带他到乡村生活一段时间,看看那广阔的田野、静寂的河流、平整的田垄、丰茂的庄稼,让他亲手把种子埋进土里,看着小苗破土而出,感受生命的喜悦和庄严。我要让他童年的记忆里也留下关于土地的印象。
(选自《光明日报》2020年7月17日,有删改)
◆思考
1.选文中,童年的园子给作者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
2.选文主要回忆了作者在园子里的童年生活,为什么前两段还要略写萧红的后花园和鲁迅的百草园呢?
3.请从感官角度品析文中画线句子。
(参考答案见下期中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