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威威
赵炜,方祖辉,叶世忠,著黄河水利出版社出版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黄河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源头,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黄河主要流经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为当地的农业生产提供了丰富的水源,让贫瘠的土地焕发生机,黄河文化就是当地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所创造的精神文明的总和。黄河水利出版社出版的《龙行大地——黄河历史与文化》一书,以黄河文化的发展演变为出发点,立足于当下的时代背景,深入阐述了黄河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并分析了黄河文化的起源和历史变迁,论述了保护和传承黄河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于新时代保护和传承黄河文化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龙行大地——黄河历史与文化》一书重点分析了黄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过程,讲述了古人为治理黄河所做的一系列工作,展现了在当时生产技术并不发达的社会背景下治黄、防洪、防旱的艰辛,能够让读者从不同角度体验黄河的历史与文化。全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解读黄河治理工程的演变和发展,突出古人的智慧和治理黄河的不易;第二部分立足于现代背景,论述了黄河下游河道的变迁,分析了黄河漕运、军事、区域经济的发展变迁,并探讨了当今的治河问题,以古论今、以今鉴古,为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参阅全书可知,作为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文化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黄河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更紧密连接着每一位中华儿女。因此,政府需要加强黄河文化保护和传承,强化人民对于黄河文化的认同感,从而提高人民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知,发挥黄河文化的引领作用,以文化繁荣带动社会进步,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其一,政府要加强黄河文化保护和传承,促进文化立法。要想顺利地开展黄河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政府需要统筹兼顾,从法律的层面入手,加强黄河文化建设。首先,政府以黄河文化为主体,完善相关法律制度,让企业、社会团体、个人等在开发和利用黄河文化的过程中,能够有法可依。而政府在制定有关黄河文化的法律条文时,要以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为主,保护该区域的生态环境,继而以法律来规范黄河文化的开发行为,构建文化传承、生态建设、经济效益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其次,政府需要落实黄河文化保护和传承制度,考察黄河流域的实际情况,分析各地的经济和文化发展状况,了解当地在保护和传承黄河文化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整合社会资源,有针对性地进行改善和治理,构建黄河流域文化保护和传承一体化的机制。
其二,打造黄河文化品牌,扩大黄河文化影响力。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文化的形成都需要长期的积累、时间的沉淀以及历史的考验。黄河文化至今已经传承数千年,具有广泛的社会知名度和较高的国民认可度。但黄河流域范围较广,不同地区的文化和风俗也不相同。一些地区以黄河文化为噱头来吸引外地游客,实际上并没有深挖黄河文化内涵,导致游客的文化体验感不高。因此,政府需要对旅游景区的营销行为进行规范,禁止出现文化滥用、乱用现象。当地相关部门要积极挖掘当地文化资源和特色风俗,讲好黄河故事,整合社会力量,打造具有特色的黄河文化品牌。然后,政府要对市场进行调研,对目标客户进行分析,生产相应的黄河文化产品。如果当地历史文化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优美,政府就可以结合黄河文化,积极发展研学旅游,吸引学生、学者、专家等前来进行文化考察;如果当地自然景观独特,地形地貌奇险,政府就可以发展黄河旅游探险活动,以黄河文化为品牌,吸引更多游客的关注。
其三,建设黄河文化数字保护体系,构建智慧文化发展格局。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保护和传承黄河文化的重点在于将黄河文化与现代技术相融合,使黄河文化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黄河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可以结合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依托信息技术发展,进行黄河文化数字化建设,将线下的黄河博物馆、民俗风情场景、历史文化故事、黄河自然景观等打造成数字化产品,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感受到黄河文化的魅力。黄河文化数字化建设是一项长远而又艰巨的任务,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帮助。首先,政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黄河文化数字化建设提供物质基础和资金保障,政府可以设立专项资金,组建黄河文化数字化小组,外派小组成员进行相关资料的采集。其次,鼓励当地媒体进行采访和直播,为黄河文化数字化建设提供宣传途径,激发人们的好奇心,吸引社会大众的关注。最后,政府需要构建黄河文化数字保护体系,根据人民需求设立不同的板块,如自然资源、社会风俗、文献资料、文化研学等,让黄河文化焕发时代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