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河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2023-03-10 10:04鞠茜茜柳长顺
人民黄河 2023年3期
关键词:人水河流人类

鞠茜茜,柳长顺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8)

河流孕育了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世界文明的起源、传播与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河流联系紧密,河流的开发治理也对人类的精神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目前,河流的评价和管理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全球性问题。2019 年9 月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发出号召“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3]。幸福河是我国新时期江河治理的新导向、新目标、新要求。目前我国流域治理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建设“幸福河的目标是新时代江河治理与保护的主要内容”[4]。建设幸福河立足于重大国家战略,对我国当前的河流评价与管理提出了更高、更系统的要求。本文对河流评价有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幸福河评价研究的前沿动态、现有研究短板,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和重点等,以期为幸福河的衡量与评价体系研究提供参考。

1 幸福河概念解析

1.1 幸福的内涵要义

幸福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包容范围甚广、变化性极强的范畴。人的幸福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与时代、地域、阶级及阶层息息相关。马克思主义幸福论[5]认为,幸福是人们在创造物质生活条件和精神生活条件的实践中,因感受和理解到目标和理想的实现而得到的精神上的满足。

幸福是一种个人的体验,如何对其进行量化仍是一个挑战。1970 年不丹国王提出国民幸福总值(Gross National Happiness,GNH)的概念[6],2012 年联合国第一期《全球幸福指数报告》(World Happiness Report)[7]正式采用国民幸福总值概念,用来测度民众幸福程度。该报告使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社会支持、预期健康寿命、人生选择自由度、国民慷慨度、社会清廉度等六大要素和其他一些关联因素定量衡量民众的“主观幸福感”。该报告中使用GNH 的指标体系由33个指标构成,涉及心理、健康、时间分配、教育、文化多样性、良治、社区活力、生物多样性与恢复力、生活水平等9 个领域。其中,河流、环境等因素对人类的影响,在心理领域和健康领域的生活满意度指标、文化多样性领域的文化参与指标,以及生物多样性与恢复力领域的生态问题、环境责任、农村野生生物破坏等指标得到体现。

1.2 幸福河的内涵要义

幸福河是新时期我国河流治理的新目标,幸福河中的“幸福”指的是人对河流的主观感受。因此,多数学者认为幸福河的研究对象不能仅仅是河流生态系统,更要从人类社会与人水关系的角度入手,兼顾河流自身健康与人类福祉[8-11]。如左其亭等[8]从“人水和谐”基础出发,陈茂山等[9]从人类幸福的需求角度出发,认为幸福河的内涵定义包含河流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两个方面,既要维护好河流水系的健康,也要处理好人与河流互相支撑、互相制约与和谐发展的关系。鄂竟平[4]从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4 个方面阐述了幸福河的内涵,中国水科院幸福河研究课题组[12]则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先进水文化,即从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与水文化5 个层次对河流的幸福提出具体的要求,将幸福河定义为安澜、富民、宜居、生态、文化之河的集合与统称。

目前,对于幸福河概念与内涵尚未形成统一的、权威的定义,但幸福河研究的核心任务是明确的,即如何正确认识、评价与处理人与河的关系。据此提出幸福河的概念:幸福河是既能维护河流自身环境与生态健康,又能满足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防洪安全、提供优质水资源,同时可传承优良文化,增加人类福祉,提高人民生活满意度、认同度与归属感的河流。

2 幸福河评价研究状况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目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已经上升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现阶段河湖生态保护与社会发展的矛盾依然存在,河湖治理与保护仍面临着巨大压力。幸福河的提出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是我国河湖治理的新导向、新要求,也是我国长期以来治水做法经验、理论技术的时代结晶。

目前,国内外学者已对河流状态评价进行了大量研究,这些研究为幸福河评价奠定了基础。但是,研究热点集中于河流功能与水安全,关注防洪、供水、粮食、经济、生态、国家安全等方面的问题,较少讨论人对河流的主观感受,即人民群众是否能从河流中体验到“幸福”。

2.1 幸福河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以中国知网(CNKI)全文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以主题或关键词“幸福河”为筛选条件,时间限定为2010—2022 年(统计时间为2022 年2 月23 日),文献类型为学术期刊,得到文献259 篇。对这些文献进行二次筛选,剔除非学术类文献,最终得到有效文献163 篇。

使用CiteSpace.5.8.R3 软件对所选163 篇文献进行分析,幸福河研究自2019 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之后开始出现,当年数量为12 篇;2020 年、2021 年分别有84 篇和63 篇、2022 年初到2月有4 篇。从文献来源上看,共62 篇文献来源于《中国水利》,占比38.04%;10 篇来源于《水利发展研究》,占比6.13%。幸福河研究的关键词排名前五位为幸福河(湖)、河(湖)长制、黄河流域、河湖管理、河湖健康。这说明现阶段幸福河研究重点仍在河流健康,范围主要在黄河流域,河(湖)长制等制度保障也是建设幸福河湖的关注点。研究人员较为分散且总量少,尚未形成核心研究团队和明确的研究方向。

被引频次较高的10 篇幸福河研究文献见表1,文献主要来源于《人民黄河》与《中国水利》等。研究内容主要是针对幸福河热点的思考与延伸解读,涉及探讨幸福河的概念及内涵的有5 篇,涉及幸福河评价方法的有1 篇。

表1 被引频次较高的10 篇幸福河研究文献

2.2 河流健康评价研究进展

在现有的传统河流状态评价研究中,基于河流健康的评价得到广泛认可。河流健康的概念既包含生态系统的自然属性,也包含人类系统的社会属性[13],确保河流的健康是幸福河建设的前提。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给世界范围内的河流带来不同程度的破坏与威胁,欧美国家的河流管理者开展了河流保护行动,开始对河流的价值有更加全面的理解[14]。在此背景下,20 世纪90年代中期河流健康的概念被提出[15],一些学者探讨了河流健康的涵义,并探索了河流健康评价的体系和方法。Karr[16]提出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与健康有着根本的不同,将健康概念应用于河流是科学原则、法律授权和不断变化的社会价值观的逻辑产物,并用生物多样性监测和多尺度生物指数度量河流健康状况。Rapport 等[17]阐述了国际生态系统健康学会(ISEH)对生态系统健康的探索,即包括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与更新的能力,以及满足人类合理需要的能力。Fair⁃weather[18]认为对河流健康的理想干预措施因人类希望河流的用途及关注河流健康的原因而有所不同,对河流健康指标的确定应包含公众参与。Meyer[19]认为健康河流是一个可持续、有弹性的生态系统,既要维持其生态结构与功能,又要继续满足社会需求和期望,对河流健康概念的解读必须考虑作为河流-社会连接点的人类行为和社会制度。

2004 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提出了以“维持黄河健康生命”为终极目标的治水新构想,在堤防安全、河道流量、污染标准和河床高度4 个方面规定了实现该终极目标的方向[20]。2005 年,长江水利委员会以“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为宗旨,确立了健康长江的内涵要义和首要任务[21]。现有河流健康评价方法主要有预测模型法、生物指示法和多指标评价法[22-23],其中生物指示法[24-27]与多指标评价法在国内研究中应用较广泛。在评价对象更为全面的多指标评价相关研究中,多数学者认为河流健康状况的表征普遍围绕水质、水量、水生生物、河流形态结构与河岸带5 个方面[22,28-30]。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各流域与区域的特征,蔡其华[21]建立的健康长江评价指标体系增加了蓄泄能力和社会服务功能,林木隆等[31]建立的珠江流域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增加了服务功能和监测水平,李文君等[32]提出的海河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则强调了连通性指数、防洪标准指数,邓晓军等[33]针对城市河流,在河流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之外补充了景观环境。

2.3 人水和谐评价进展研究

21 世纪我国已进入人水和谐管理阶段,“人水和谐”逐步成为我国新时期水资源治理与开发利用的主导思想和核心内容[34]。因此,对于幸福河的研究也应基于人水和谐相关研究之上。

国内外学者对人水和谐进行了相关研究,但人水和谐内涵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Vorosmarty 等[35]从全球水系统尺度,解析了人类活动对水系统的作用机理和影响过程,认为人类正在更广泛的领域迅速干预水循环的基本特征。Simmons 等[36]探讨了与水共存的概念,认为“人”和“水”是人类经济系统与地球水文系统两个自然循环的交集,人类行为是水文系统中最不确定之处。钱正英等[37]认为正确处理人与水的关系,应建立在对河流的自然功能与发展规律的认识与理解之上,汪恕诚[38]认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现代水利的核心理念。国内研究普遍认为,人水和谐是人文系统与水系统在漫长的发展演变中彼此影响、相互适应,形成相互协调的良性循环状态,从而共同推动人水复合系统的整体协调发展[39-40]。

在人水和谐评价的量化方法上,左其亭等[41]按照水系统健康、人文系统发展、人文系统和水系统的协调三大量化准则,构建了健康-发展-协调(H-D-H)指标体系,将多指标综合集成表征人水和谐度(HWHD)。康艳等[40]将集对分析理论与可变模糊集理论相结合,构建集对分析可变模糊集模型(SPA-VFS),动态评价人水复合系统的不确定性;基于合作博弈理论建立距离协调度模型(CGDCD)评价水系统与人类系统的协调度,弥补了传统评价模型过于宏观且单一的不足。Ding 等[42]提出的人水和谐指数(HWHI)方法,采用来自发展、协调和满意度3 个维度的27 项指标,提供了一种基于系统思维、引入主观指标调查以及分离评价人水系统发展和协调程度的共同语言。

2.4 幸福河评价体系

河流管理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现阶段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也体现在对河流的评价、保护与管理之中。随着幸福河概念的提出,相关学者提出了幸福河评价体系与方法,从研究角度来讲,绝大多数是以需求层次论为理念,探索幸福河满足人类不同层次阶段需求的功能。

需求层次论的主要依据是西方社会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模型,即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分为5 个层次,从低级到高级分别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43]。在对标需求层次理论的幸福河评价体系研究中,有关学者划分层次的方式有所差异(见表2)。陈茂山等[9]将社交、尊重、自我实现需求合并为一个需求层次,与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并列形成3 个层次;唐克旺[10]则将生理、安全、归属划分为基本需求,把尊重和自我实现划分为发展需求;韩宇平等[11]在上述基本需求与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和谐需求,并分别从河流的角度和人的角度概括了3 类需求的指标。

表2 有关学者对幸福河评价需求层次划分的方式

有关学者构建了幸福河评价指标体系(见表3),应用幸福河指数(HRI)[44]或河湖幸福指数(RHI)[12]来衡量河流的幸福度。左其亭等[44]建立目标-准则-指标层级关系框架,提出安全运行、持续供给、生态健康、和谐发展四大判断准则,在此基础上筛选出幸福河评价的50 个指标来计算幸福河指数,并以黄河为例开展了该指标体系的实例应用。幸福河研究课题组[12]构建了由水安全(安澜之河)、水资源(富民之河)、水环境(宜居之河)、水生态(生态之河)、水文化(文化之河)五维指标定量评价的河湖幸福指数,5 个一级指标又细化为20 项二级指标、24 项三级指标。

表3 有关学者构建的幸福河评价指标体系

3 研究存在的不足

综上研究表明,幸福河领域的现状研究基本上是基于河流健康与人水和谐观念,大多仍是从河流的角度出发,缺少对幸福机理的探讨。

3.1 河流对人类幸福的影响机理尚不清晰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对幸福感的需求正逐渐从低级的生理需求向更高级的精神需求转变,高质量的生活环境对幸福感的提升作用日益突出,河流健康对人们幸福生活的影响也成为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对人民群众来说,幸福河必然要满足人对更高质量生活的需求。但目前在对幸福的研究中,缺少对幸福机理的研究,人的幸福与河流的内在机理关系尚未得到详细的研究。

3.2 评价体系中对体现人类幸福感的指标关注不够

现有研究对幸福河的定义从河流的各个维度入手,探讨了河流与人类需求的关系,但大都从河的角度出发,对河流健康方面的研究较多,从人的角度出发的研究较少,“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不足,无法表征幸福河评价与传统的河流健康评价、人水和谐评价的本质区别。研究考虑人类社会的因素多停留在经济社会的层面,较少考虑到人类的心理需求、文化认同以及幸福感等方面。

3.3 评价指标尺度较大

幸福河评价指标的选取首先要明确评价尺度及其转换。河流的尺度不同,评价的重点和选择的指标也不同。一个完整的河流评价体系应该涵盖各个尺度。现有幸福河评价体系应用研究中,评价目标基本都是大江大河,例如左其亭等[44]的评价对象是黄河及黄河支流渭河,幸福河研究课题组的评价对象是全国水资源一级区,评价尺度较大[12]。柳长顺等[45]在富民之河评价研究中选取了11 条流域面积为45 km2到27 040 km2的河流进行了实例测算,但尚未建立不同尺度之间各指标的转换关系。

3.4 评价方法问题

现有幸福评价体系中存在两种不同的评价方法,一种是《世界幸福指数报告》中使用的盖洛普世界民意调查法(GWP),对各个国家民众的代表性样本进行调查,并通过6 个经济和社会因素对调查结果进行解释;另一种是指标体系法,即先确定统计指标,再按照指标对幸福河进行测算。采用哪种评价方法能更加客观全面地反映实际情况则需要进一步实践检验。

4 未来研究方向

未来相关研究可着眼于幸福河评价体系在传统的河流健康评价、人水和谐评价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厘清人的幸福与河流的内在机理关系,考虑人类的心理需求、文化认同以及归属感等方面。

(1)探究幸福河的内涵及其影响因素。应用幸福理论,揭示人类幸福视角下河流健康与安全评价的总体发展态势,研究历史过程中及当前河流影响人类幸福的因素及其演变趋势,探究河流与人的内在机理关系。

(2)研究河流幸福度评价指标的选取和评价体系的构建。厘清人类幸福各个维度的概念内涵以及各维度之间的逻辑关系,建立幸福河评价的概念框架,构建检验河流对人类幸福度影响的数学模型。

(3)以具体流域为研究区,基于已建立的评价体系开展实例应用,以验证评价体系的可靠性。基于构建的河流幸福度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设定指标值完成指标得分转化,根据离差最小化准则综合利用层次分析法、熵值法和平均赋权法组合赋权,综合评价河流现状总体幸福度,为进一步提高河流幸福度提出可行的、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猜你喜欢
人水河流人类
人水关系学的基本原理及理论体系架构
共建人水和谐的美丽中国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人类第一杀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河流
人水和谐论及其应用研究总结与展望
流放自己的河流
当河流遇见海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