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我调节的入学准备中幼儿规则意识培育实践

2023-03-10 07:28敖莺芸吉兆麟
教育评论 2023年1期
关键词:入学规则意识

敖莺芸 吉兆麟

一、问题提出

在世界范围内,入学准备作为缩小学习差距、促进公平、实现幼儿终身学习和充分发展潜力的一项可行性战略正在获得认可。2021年教育部印发的《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指出,“幼儿园的入学准备教育应当注重全面准备、把握重点、尊重规律。”在我国入学准备的实践中,始终存在着行为规范断层,规则成为幼儿在入学准备中的主要压力源之一[1],教师在入学准备中培育幼儿的规则意识常常陷入“小学化式”的简单练习和训练的困境。

美国和澳大利亚是较早关注入学准备研究的两个国家,两国学者试图通过阐述自我调节、幼儿规则意识与入学准备之间的关系,建立以自我调节为主要路径,以期在入学准备中培育幼儿的规则意识。两国在入学准备中培育幼儿的规则意识的实践具有关注儿童视角、遵循生理发展规律、坚持建构系统的教育生态的特点。以国外文献为基点,分析入学准备、规则意识与自我调节三个方面的逻辑关系,并从两国的入学准备实践中探究对我国入学准备中幼儿规则意识培育带来的启示。

二、基于自我调节的入学准备中幼儿规则意识培育的逻辑关系

美国和澳大利亚关于入学准备的相关研究发现,入学准备、规则意识和自我调节三者的逻辑关系表现为相互联系、互相影响的作用关系(见图1)。在基于自我调节的入学准备中,规则意识是幼儿入学准备的关键素质,自我调节能力是幼儿规则意识的发展导向,自我调节是幼儿入学准备的干预机制。

图1 入学准备、规则意识和自我调节三者的逻辑关系图

(一)规则意识是幼儿入学准备的关键素质

规则意识包含相互联系的四个要素,即知、情、意、行。[2]研究发现,规则意识是幼儿进入小学所需的关键素质,其对规则的认知、情感与行为规范的遵守是入学准备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澳大利亚的研究者重视入学准备中儿童的实践,并倾听儿童的心声。儿童是入学准备中的核心角色,强调规则与规则压力是学前儿童对入学准备的认识与情感态度。澳大利亚研究者多克特(Dockett)和佩里(Perry)在对即将入学的儿童进行小组访谈中发现,儿童强烈表示自己需要在入学准备的过程中了解学校的规则及其后果,以便符合学校教师和家长的期望[3],关注规则是幼儿眼中调整适应小学生活的一种手段。儿童对进入小学具有复杂的情感态度,幼儿认为小学新的规则是强加于他们身上的指示和态度[4],新规则的掌握和执行让儿童感到压力。

从教师和家长的视角看,他们关于儿童入学准备的期望存在相似之处,认为幼儿关注并遵循指示与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是入学准备中的重要内容。美国的一项关于公立幼儿园教师对与儿童入学准备程度最相关的技能和能力态度的研究显示,关注并遵循指示与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是幼儿教师关于儿童入学准备的期望中的重要内容之一。[5]

家长视角下,幼儿做好入学准备,除了必要的学习技能支持小学的学习生活,还要掌握情感层面上,特别是在不同环境下的自我控制技能。美国研究者在对132名家长的调查中发现,家长在入学准备过程中对于幼儿能否遵守学校的指示、听从指挥等问题表达出焦虑。[6]基于家长自身的学习经历,孩子能够倾听与执行指令的良好表现与行为,是儿童做好入学准备的重要指标之一。[7]

(二)自我调节能力是幼儿规则意识的发展导向

自我调节是一种多维结构,广泛地指对情绪,认知和行为的调节[8],是为了达成某一目标而对自身认知、情绪和行为进行有意识的控制过程。美国学者发现,当儿童进入正规学校教育时,他们往往从相对无结构的儿童保育环境转向更有条理的学习环境,对注意力、合作和遵循指示等行为抱有更高的期望,这些行为取决于儿童自我调节的能力。[9]而以改善自我调节作为干预目标具有长期有效性,有利于减少攻击性、强迫性和违反规则的行为。[10]在入学准备过程中,各主体的期望主要集中于儿童的自我调节能力。执行功能是自我调节中重要的神经认知技能,拥有良好执行技能的孩子,能够有意识控制行为冲动,不断内化成人的要求和社会规则[11],在上学时更容易集中注意力,遵守规则。[12]从幼儿的生理发展特点来看,自我调节能力的发展贯穿儿童的整个童年期,它是一个“从外到内”的过程,幼儿自我调节能力的发展,将经历依靠外部规范行为而逐渐内化规则,形成道德自律的过程[13],自我调节能力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规则意识向更高级阶段发展的结果。

(三)自我调节是幼儿入学准备的干预机制

作为一种心理机制,学前儿童自我调节能力的高低,是影响儿童入学准备质量的重要因素,是入学准备和幼儿社会发展的关键组成部分。[14]儿童早期是自我调节发展的敏感期[15],在学前阶段,大脑中与自我调节最密切相关的区域前额叶皮层经历了显著的增长。根据美国学者布莱尔(Blair)建构的儿童早期自我调节发展的心理生物学模型,自我调节涉及环境和发展过程,自我调节的差异存在于个体特征和情境因素。[16]一方面,个体的发展差异使其在入学时自我调节能力存在个体差异,个体的自我调节在发展过程中被理解为一个可控制的自我调节系统,能根据经验进行调整。[17]另一方面,在家庭和学校环境中培养儿童情绪、注意力和行为反应的调节,也能够有效促进幼儿自我调节的发展。

美国和澳大利亚大量入学准备的研究证明,幼儿园向小学的成功过渡中有力的自我调节,能够帮助学生做好入学准备,在课堂上成功地发挥作用和学习。[18]所以,自我调节是入学准备的基础,它可以帮助孩子适应结构化的学习环境,避免分心,集中注意力,坚持完成任务,并在困难中坚持。[19]自我调节能力能够正向预测幼儿的入学准备程度以及后继发展。

三、基于自我调节的入学准备中幼儿规则意识培育的实践策略

近年来,美国和澳大利亚的自我调节的干预项目已经显示出实质性结果:一个包含自我调节干预的入学准备项目。两国基于自我调节的入学准备中,幼儿规则意识培育的实践策略聚焦于自我调节认知、情绪和行为调节三个要素的动态发展过程,以培养入学准备中幼儿对规则的认知、情感态度和遵守规则的行为习惯。

(一)幼儿规则意识的认知调节

放大幼儿在入学准备中的作用,支持儿童“心理工具”的内化,是美国与澳大利亚入学准备实践中幼儿规则意识的认知调节的重要方式。美国学者博罗瓦(Bodrova)基于维果茨基的幼儿教育方法开发的心智工具项目(Tools of The Mind Program),充分利用幼儿思维的第一个工具——自言自语。项目中,教师有意识地让儿童在参与复杂的多步骤活动中,给予幼儿充分的自言自语的时间与空间。[20]此外,教师还会支持幼儿用“公开讲演”作为自言自语的前奏,通过鼓励同伴之间的相互讨论,增进对即将开展的自身行为与活动的理解。幼儿通过各种形式表征参与“学校规则”这一焦点话题,在观点的交互作用中,幼儿不断感知规则的内容、价值与意义。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幼儿在入学准备过程中对于规则的认知,依然是需要依靠外界的反应来判断自己行为的对与错。幼儿通过言语为中介,逐步理解制订规则的意义,采择他人观点,以更改对自身行为的判断,逐渐内化规则。

(二)幼儿规则意识的情绪调节

美国和澳大利亚将建构高质量的互动环境,始终贯彻在其多年入学准备中幼儿规则意识的情绪调节实践中,所谓高质量的互动环境包括:丰富的情境内容、多样的活动形式以及专业的人员支持。在美国193名寄养儿童参与的儿童过渡到学校(KITS)计划中,教师为儿童的戏剧游戏设置丰富多样的时空情境、人物角色,并提供相关道具协助幼儿进行主客体间的代替与发明。[21]幼儿在具体情境中,既受到情境中他人的影响,也通过他们所扮演的“角色”的特点调节自己。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必须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角色的社会规则,在潜移默化中,将规则和期望内化,识别自身的情绪并学习努力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冲动情绪。在儿童过渡到学校计划中,除了通过戏剧游戏的活动形式,教师还利用指令,以课堂和各种活动中的形式调动幼儿在遵守规则时产生的开心、愉悦的正向情感。各类人员的专业支持也是高质量互动环境中的重要因素。澳大利亚研究者在基于幸福课堂(The Wellbeing Classroom)项目建构的“教室即社区”实践理念中指出,教师的专业支持与互动、专门的顾问持续指导,以及家长的引入和交流构建起社区生态,帮助幼儿在高质量的反馈和引导中,促进幼儿的情感发展。[22]芝加哥学校准备项目(CSRP)专门提供了以幼儿为中心的持续的心理健康顾问,并支持教师尝试在培训中学习到新技术。[23]教室中的人员基于自身角色定位,构建起一个良好的支持幼儿情绪调节的生态系统,整合各项资源,鼓励积极行为,引导消极行为,为幼儿提供专业和多方位的互动支持。高质量的互动环境,能够支持幼儿在支持性的环境中,通过丰富的情境体验、活动形式以及专业的人员支持,在多主体的行为反应中,增进对遵守规则行为的正向情感。

(三)幼儿规则意识的行为调节

在“焦点活动”中开展基于身体的练习与探索,能够有效促进入学准备中幼儿规则意识的行为调节。美国开端计划干预项目(Head Start)中的循环时间游戏,要求在一个循环时间的环境中,幼儿通过对不同线索(口头和视觉)的启动和停止,身体对线索做出特定的反应,以及做出相反的行为来练习抑制控制。[24]教师利用外部中介——各种符号表征为脚手架,让幼儿在限定的时间内,集中注意,将符号和身体行为间进行转换,并学会抑制不适当地参与一个活动的自然倾向。随着整个游戏中身体体验的重复和新的指令的增加,能够不断提升幼儿的行为调节能力。基于身体进行的练习活动,也是对幼儿在入学准备中亲近社会、情绪的理解和表达、自我控制、社会问题解决等社会技能的训练。美国开端计划的干预项目中,还运用课程与协调拓展的各种活动,在课堂内外的实践中,为幼儿提供技能练习的机会。[25]通过基于身体展开的各项练习活动,改善入学准备中的工作记忆和注意力,加深对于规则行为的理解,同时发展社交技能,促进其表现出适宜的行为以适应小学的要求。

四、对我国儿童入学准备中规则意识培育的启示

(一)回归儿童立场,重审准备规则

关注儿童入学准备中的压力,需要回归儿童立场,重新审视入学准备中的规则。规则对于儿童而言是权威文化的象征。[26]规则作为儿童在入学准备中主要压力源之一,表明幼小之间的不连续性对儿童的心理产生了影响。

儿童的规则压力产生于规则执行能力的不足与心理的不协调。从一种环境向另一种环境的过渡,除了传统的学习技能,还需要儿童具有行为监管技能。执行规则,遵循指示,意味着儿童在面对不同的规则和要求时,能够主动调整和控制自己,逐渐导向一种自我调节的能力。[27]但是,入学准备中的儿童的思维仍处于前运算阶段,受直觉思维控制,缺乏灵活性和可逆性,规则意识不强,执行规则能力差。儿童的道德认知处于他律道德阶段,单方面地遵守成人制订的规则,受外部权威控制,这与外界的期望差距较大。

(二)把握成长规律,转向自我调节

在入学准备的过程中培育规则意识,要从传统模式转向自我调节的干预模式,激发儿童的自我成长力,在循序渐进与自然而然中提升规则意识。自我调节中执行的能力与任务的复杂程度与环境压力呈倒U形曲线关系,在中等复杂程度下,支持执行功能的PFC区域的神经活动相对更集中、更有效;而当信息太多且复杂、环境压力太大时,执行功能关闭;当信息过于简单且环境无趣时,不会调用执行功能。幼儿园中,教师运用超越儿童能力的小学化式进行行为规范训练,压力大信息复杂,违背儿童的生理机制特点。根据实践经验,我们应当将幼儿规则意识的培育,置于幼儿园三年长程的准备过程中,以自我调节为间接路径,梯度推进,给儿童提供符合其年龄阶段的适度的信息刺激与环境压力,充分调用儿童的执行功能进行自我调节,逐步促进规则的内化,做好入学准备。

一是利用语言中介,促进规则认知。教师要有意识地利用语言媒介作为干预手段,激发幼儿对入学准备中各项行为规范的认知。幼儿早期语言发展迅速,语言能够帮助幼儿理解制订规则的意义,成功对他人的言语指令作出回应或用语言表达自身需要。[28]在入学准备中,要注意到3-6岁儿童自然出现的自言自语现象,创设条件促进幼儿“心理工具”的内化,激发儿童对规则认知的灵活性。教师应当开展各种以儿童为中心的活动,如儿童议事会、辩论赛等活动,让幼儿在充分的言语交流与互动中,对接受到的多层次的语言信息进行编码并加工整理,进而反思整理自身对于规则的认知,储存在长时记忆中,促进规则概念的形成,逐渐明确外界的期望,理解规则的意义。教师应当扩大幼儿在入学准备中的作用,要成人“规训”转向幼儿,使幼儿成为入学准备中规则意识培育的在场者与参与者。让幼儿通过言语的表达、沟通与回应,丰富入学准备中行为规范的知识,意识到自己具有制订规则的能力。

二是丰富情绪体验,激发规则情感意志。创设良好的互动环境,丰富幼儿关于规则的情绪体验,为儿童调节与规则相关的消极情绪提供经验,激发儿童对遵守规则的积极情感意志,进而自主调节行为,应对入学准备中的各项挑战。在入学准备阶段的幼儿面临着情绪观点采择能力较弱、情绪状况不稳定、多以非言语形式进行表达的特点。[29]教师应当为幼儿的社会戏剧的表演提供多种不同的场景和道具,扩大时间和空间,使幼儿有充分的机会规划游戏,自主观察游戏的进展,在游戏情境中提升对自己角色的认识,调整与角色形象不符的冲动行为,激活自身对遵守规则的正向的情感,激发遵守规则的内在动力。此外,要充分促进幼儿与入学准备中的多元主体的交往,及时回应和支持幼儿在入学准备中的各种情绪与行为,使幼儿在自主调节自身与环境的关系中、在执行各项任务和活动中产生成就感,进而提升幼儿的自我效能感。在入学准备的过程中,为儿童提供丰富的情感刺激,儿童在多样的情境中自主体验行为的后果、规则的意义,不断丰富自身关于规则的情感体验,激发儿童遵守规则的情感意志。

三是调动身体活动,调节规则行为控制。充分调动儿童的身体,让儿童身体在活动中对规则体验、认知,对规则行为的调整与控制,是幼儿身体与环境互动的结果,也是幼儿抑制控制能力不断增长的过程。教师可将儿童身体的体验与练习有意识地渗透在一日生活和游戏活动中,帮助幼儿在入学准备中,逐渐从动作转移到注意力,完成活动,抑制冲动行为。在过程中,将音乐律动中的指令、体育游戏中的规则与幼儿的身体活动紧密联系。一方面,从生理的角度,可以增加前额叶皮层的激活,提高执行功能的水平;另一方面,幼儿的动作、手势有助于解决活动中的规则行为问题,增强工作记忆,有意识地控制和调节行为,自觉遵守规则,形成遵守规则的行为习惯,适应小学结构化的要求。

(三)发展未来眼光,建构内外协调的生态

儿童规则意识的培育,不仅着眼于当下的幼小衔接,为适应小学的规范做好准备,而且应具有未来的发展眼光,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做准备。幼儿在共同体的生活中,在互动和生活中不断进行自我定位、角色体验、接受规范约束、加入组织、了解制度结构、解决矛盾冲突,巩固并拓展家庭教育所养成的认识论和价值观,在团体与社会群体的互动中强化公民意向和能力。[30]

在幼儿的入学准备教育中,幼儿规则意识的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要求幼儿、幼儿园、家庭与社区有机结合,紧密协调,构建内外协调的入学准备生态。入学准备是儿童与环境和文化经验之间相互作用的产物,随着神经生理的成熟,幼儿自我调节能力不断发展,逐渐建构起对规则的认知,利用情绪调节不断激发遵守规则的情感意志,进而学会调节行为,遵循指示,逐步准备好在一个结构化的学习环境中取得成功。从外部来看,有准备的幼儿园,意味着小幼双方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育期望等方面保持双向的连续性,开发互补的课程和方式来共享资源,促进不同环境中教师对儿童规则意识发展的期望和方法的共同理解。家庭应为儿童提供一个丰富互动、安全稳定的养育环境,对儿童的规则意识的发展建立合理期望,与教师、社区形成密切合作。入学准备教育促进学校、家庭、社区之间的紧密联系,汇集更加优质的资源,为儿童对规则的认知理解、情感意志和行为调控提供积极的支持。

猜你喜欢
入学规则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撑竿跳规则的制定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推广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提倡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入学面试
让规则不规则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