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桑塔格

2023-03-10 06:58文|付
出版人 2023年2期
关键词:桑塔格苏珊传记

文|付 杰

[美]本杰明·莫泽姚君伟 译译林出版社出版:2022年10月定价:158.00元

苏珊·桑塔格虽已于2004 年12 月28 日去世,但她似乎又从未离我们远去。如今桑塔格已不仅是一个女人/人,还是知识分子的重要象征,并且正在成为一种愈演愈烈的文化现象。

如果说文化传播有时空的差序,桑塔格在国内知识界也经历了这样的继受特性。尽管之前国内也出版了桑塔格的著作和关于她的传记,但今年可以说是“苏珊·桑塔格年”,涌现出了《桑塔格传:人生与作品》《智性与激情:苏珊·桑塔格传》《回忆苏珊·桑塔格》三部讲述桑塔格人生历程的著作。尤其前两者是关于桑塔格“人生与作品”的鸿篇巨著,以编年史的方法还原了桑塔格波澜壮阔而又不乏跌宕起伏的一生,既穿插了桑塔格生命历程中的薄物细故,完善了她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整体形象,又侧重讲述那些具有重大意义的里程碑事件,呈现了桑塔格这位传奇女性的成长与蜕变。

《桑塔格传:人生与作品》最显著的优势在于,该书作者本杰明·莫泽是桑塔格唯一的孩子戴维·里夫“钦定”的传记作家人选,后者不仅不干涉作者的创作自由,还为其提供了全部的文档和资料,给予了其他传记作家所缺乏的宝贵材料。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对于人物传记写作也是如此,因此作者能够了解到许多不为人知的丰富细节和隐秘真相,从而呈现出一个更为真实和立体的苏珊·桑塔格——她的亲情、爱情与友情,她的艺术、文学与政治,以及她在“形式与内容、肉体与精神、人与其照片、疾病及其隐喻”等方面所展现出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桑塔格极为喜爱和崇拜的法国思想家、评论家罗兰·巴特,曾在其文章《作者之死》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点——作品诞生,作者已死。无论是从字面意义还是延伸含义来讲,这句话在桑塔格身上显然是失效的,她的作品在广为流传中被反复讨论和阐释,她的肉身已经离开她所贪恋的美好世界,但她始终是“活着”的。这种“活着”是一种持续的在场,无论是文学与艺术,还是女性主义与女权运动,抑或是公共讨论与世界政治,桑塔格的幽灵始终游荡在这些场域,人们从她身上各取所需,或是寻找文艺理论,或是汲取精神力量,或是挖掘思想价值。

而这些多元介入也构成了桑塔格全部的生命议题。她是才华横溢的评论家和小说家,还是半路出家的电影导演和话剧导演,又是身体力行的女性主义者和爱好和平的世界公民。所有这些身份属性,组合成了一位特立独行的女性知识分子,一个位始终在发声与行走的多向度的人。正如她曾经的恋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约瑟夫·布罗茨基所评价的,“她是最优秀的灵魂。在大西洋两岸都是。因为在所有其他人认为讨论已经结束的地方,对她来说,问题才刚刚开始。在现代文学中我想不到有什么其他东西可以与她散文中灵魂的音乐相媲美的”。

埃利亚斯·卡内蒂认为当代杰出的作家既总结时代,又对抗时代。苏珊·桑塔格毫无疑问是这样一位作家,她与时代律动保持同步,用一篇篇优美而不乏犀利的文章时刻关注着“时代的精神状况”,包括坎普艺术、种族压迫、越战、同性恋、艾滋病、波黑战争等广泛的艺术、文化、社会和政治议题;同时她又站在时代的浪头,引领甚至抵抗着文化的风潮,在变幻的风云中,“看见更多,听见更多,感受到更多”,坚守着一个知识分子的独立精神与批判意识。

文学传记的使命,不是金身加冕地造神,而是刺破面纱地祛魅,让我们认识到丰碑的背后,是无数真实而琐碎的行动,正是这些点滴的行动,垒筑成了今日的高塔。桑塔格亦是如此,作者通过这部著作将这一文化史上的“克里斯玛”还原为有血有肉的普通人,讲述了她所经历的孤独与喧嚣、痛苦与荣耀。■

猜你喜欢
桑塔格苏珊传记
桑塔格研究“新浪潮”中的特点与走向
——芭芭拉·秦访谈录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传记必须回归史学
传记书坊
An analysis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name of a Missionaries’newspaper
最高贵的导盲犬
做一些能让自己开心的事情
最高贵的导盲犬
桑塔格的成功与60年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