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自然博物馆的发展及职能演变

2023-03-10 09:11:58谭梅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1期
关键词:标本博物馆发展

谭梅

(重庆自然博物馆,重庆 400700)

0 前言

自然博物馆是博物馆的最重要的种类之一,是用来收藏与展示具有重要自然历史意义的标本的博物馆,也是对相关标本进行研究与宣传相关科学知识的重要场所。自然博物馆馆藏的藏品包括天文、地质、植物、动物、古生物和人类等诸多方面。近代自然博物馆的雏形可以追溯到17世纪左右,当时的欧洲贵族或皇室私人收藏了各种在当时看来是极其罕见的标本供贵族们欣赏,属于当时的精英阶层才能接触。随着欧洲自然科学的发展,这些私人收藏逐渐向公众开放,成为向公众宣传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的场所,之后慢慢发展并具备了现代自然博物馆的功能。世界上真正意义的自然博物馆应该是创建于1683年的英国牛津亚希莫林博物馆。之后自然博物馆开始如雨后春笋一样出现,但是主要集中在欧洲地区,如在1716年俄国在圣彼得堡建立的矿物学博物馆,1753年在伦敦建立的大英自然博物馆。1794年在巴黎建立的法国国立自然博物馆,其后诸如纽约的美国自然博物馆、布鲁塞尔的比利时皇家自然博物馆、斯德哥尔摩的瑞典国立自然博物馆、东京的日本国立科学博物馆等,都是世界上成立较早的自然博物馆。这些自然博物馆具有的共同点都是创立于资本主义国家,都具有殖民属性,其馆藏的众多藏品多是从各自的殖民地搜刮而来。其中最重要的要属大英自然历史博物馆,其收藏的标本数量之多、品质之精使其他博物馆难以望其项背。

1 我国自然博物馆发展略述

由于近现代历史发展中的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的自然历史博物馆相对欧美国家而言起步较晚。中国最早的自然博物馆,是法国天主教传教士韩伯禄(Pierre Heude)于1868在上海徐家汇创办的自然历史博物馆(原称徐家汇博物院),收藏以动物标本为主①。由中国人自己创建的第一家博物馆则是1905年上海自强学会会员张謇先生在江苏南通创办的“南通博物苑”,②它是一座集历史、美术等社会科学和动植物、古生物等自然科学相结合的综合性博物馆③。而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座完全由国人自己建立的自然科学类博物馆当属1943年由卢作孚先生与翁文灏先生牵头,④中国科学社等六个学术团体筹备的中国西部博物馆⑤。中国西部博物馆创立于抗日战争后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能完成如此壮举,本身就极具历史意义,它的成立完好地保留了我国自然博物馆延续的火种。后来中国西部博物馆与中国西部科学院合并,成了重庆自然博物馆的前身。

随着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政府对于科学文化建设十分重视,我国的自然博物馆行业迈起了向国外奋起直追的脚步。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民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在快速增加,这是我国近些年来自然博物馆行业飞速发展的重要契机。我国自然博物馆发展具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特征。我国自然博物馆的发展进程与国外大体相关,但是我国通过70年的发展走完了国外数百年的路程,实现了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我国的自然博物馆也有同样的经历相似的飞跃进程。目前我国各个省份都有拥有自己特色的自然博物馆,其中比较著名的包括北京自然博物馆、上海自然博物馆、重庆自然博物馆、成都自然博物馆等。

2 我国重点自然博物馆发展现状

但是由于客观因素,我国的经济发展并不均衡,各地区主要自然博物馆的数量与经济发展程度密切相关(图1,数据来自文献⑥)。目前来看,我国总共拥有各类主要的自然类博物馆189座,其中华东地区51座,占比26.98%;华南地区18座,占比9.52%;华中地区26座,占比13.76%;华北地区33座,占比17.46%;西北地区16座,占比8.47%;西南地区24座,占比12.70%;东北地区21座,占比11.11%。在经济发展较好的华东、华中、华北排名前三,总占比达到了58.20%。但是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博物馆的数量也在奋起直追,特别是西南地区近十年内在重庆和成都分别建立了2座自然博物馆新馆,分别为重庆自然博物馆北碚新馆与成都理工大学和成都市政府合建的成都自然博物馆,这是2座现代化气息浓厚的自然博物馆,它们的建立极好地缓解了我国西部地区优秀自然博物馆数量匮乏的历史遗留问题。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东西部地区自然博物馆数量差距仍然悬殊,这是掣肘我国自然博物馆行业均衡发展重要原因也是今后需要重点解决的难点之一。

图1 我国自然博物馆种类以及区域数量分布图

按自然博物馆专业来看,天文类博物馆1座,占比0.53%;自然科学专题博物馆115座(包括中药、生态、人类以及生物等),占比60.85%;地质类博物馆57座,占比30.16%;省自然博物馆8座,占比4.23%;自然历史类博物馆8座,占比4.23%。自然科学专题类博物馆最多,地质类博物馆数量次之,天文博物馆最少。出现这种原因可能是由于专业的天文类博物馆标本收集难度相对大,相关专业人员数量较少,加上自然科学专题类博物馆多为综合性自然博物馆,每个馆基本上都有关于天文方面的展览厅。就目前来看,综合性的自然科学专题博物馆仍然是自然博物馆行业发展的主流,是自然博物馆建设的大势所趋,但也需要一定数量的专业类的自然博物馆,例如天文馆等。因此对于自然博物馆的建设不能偏用也不能偏废。

3 自然博物馆的职能及其演变

自然博物馆的职能可以简单归纳为4个字:“藏”“展”“研”与“教”,分别代表着收藏、展览、科研与教育,其中“藏”“展”“研”三个字贯穿着自然博物馆发展的始终,而“教”则是近数十年以来赋予自然博物馆的新职能,并有渐渐发展成为博物馆最重要的职能的趋势。

“藏”是自然博物馆的基础职能。自然博物馆的展品主要包括动植物实体标本、宝石标本,矿石标本、化石标本、陨石标本、各种仿真模型等,主要来自化石发掘、社会征集、购买、他人捐赠或者专人制作。以重庆自然博物馆为例,其镇馆之宝——合川马门溪龙来自化石发掘;馆内众多非洲生物标本则来自肯尼斯·贝林先生的捐赠,为此重庆自然博物馆专门开设贝林馆用以陈列这些标本并以此来纪念贝林先生的贡献。

因为藏品是博物馆的命脉,是自然博物馆进行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只有把藏品保管好,才能合理地发挥其展览、科研的作用和价值,进而发挥博物馆展览与教育的功能。博物馆必须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对藏品进行保管,为此还发展出一门专门的学科——文物保护技术,需要根据不同藏品的级别、材质来制定不同的保护标准。科学的保管手段是藏品保管工作的重中之重,健全的制度是前提,完善的编目是基础,妥善的保管是手段,合理的利用是目的。

“展”是自然博物馆最主要的职能。自然博物馆的“展”又可以划分为展览内容与展览方式两大块。展览内容、展览方式的变化与所处的社会时代、社会环境息息相关。自然博物馆注重的是研究与展示宇宙的历史、地球的历史、动植物的历史以及人类的历史,其展示的内容与相关学科的兴衰密切相关。其中有几个时间节点十分重要: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数十年间,此时的新中国百废待兴,经济实力较弱,加之当时专业技术人员稀缺,我国的自然博物馆各种陈列展览品大多承袭于建国之前;二是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我国各个行业开始恢复发展以及与国外联系越发紧密,我国的矿石资源、植物资源以及动物资源开始得到开发与利用,此时的矿物学、生物学、古生物学以及动植物学发展迅速,这一时期的自然博物馆的展览品的种类、数量以及质量跨入了新的台阶;三是20世纪90年代之后,我国工业化的飞速发展,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人们开始注意到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重要性,此时生态学、环境学等学科开始快速发展,自然博物馆的展览内容也与时俱进,将重心转移到针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展览上来。

自然博物馆早期的展览方式只是将展览品直接地展示到民众面前,并没有进行系统的归类。之后随着展览品种类的丰富,开始对展览品按天文、地质、植物、动物、古生物以及古人类等这些大类进行区分,这种划分方式一直延续到了现在。自20世纪90年代后,主题单元陈列这一先进的布展理念开始在我国使用开来,率先使用这种展列方式的博物馆是天津自然博物馆,凭借这种先进、新颖的展览方式,天津自然博物馆荣获1998年国家文物局颁发的“全国十大精品陈列”的殊荣⑦。进入21世纪以来,科技的高速发展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思维方式,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在这一时期,人们对博物馆展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与展览的互动应运而生,之后逐渐增加声光电等高科技项目,使博物馆陈列方式更加丰富多彩。

“研”是自然博物馆的延伸职能。最开始我国的自然博物馆对于标本主要以收集和展览为主,由于当时我国特殊的社会环境以及经济落后的原因,对于相关标本的科研工作并未重视。随着社会经济的好转以及政策的放开,自然博物馆还开始承担起部分科研方面的任务。博物馆的科研工作是相对独立的,是博物馆业务工作的延伸⑧。博物馆作为公益性质的单位,科研任务并不是强制性的,但是这并不代表博物馆不需要进行相关的科学研究,科研工作的水平代表着一个博物馆相关专业能力水平的高低,一个高知名度的自然博物馆,其学术研究成果必然丰硕,丰硕的研究成果又提高了博物馆的品位,二者是相辅相成的⑨。而且自然博物馆的众多有关天文、地质、动植物等精品标本,在科研这一块就具有天然的优势,对这些藏品进行研究,能更为广泛地为社会服务。

科研人员是博物馆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特别是自然科学相关专业领域的专业人员,必须建立一支结构层次合理的科研队伍,在这一方面做得最好的当数北京自然博物馆,他们的古生物团队已在Nature与Science等国外顶级期刊上发表过数篇关于恐龙与古生物方面的科研文章⑩,其科研能力相比一些高校都不遑多让。但是大部分自然博物馆都没有如此的团队,那么与高校的学术合作就成了大势所趋,不仅能提高馆内的科研工作能力,还能让高校学生学到更多知识。我国博物馆与高校的科研合作起于20世纪70年代,对自然标本进行了系统的科学研究。自此,我国自然博物馆的科研能力突飞猛进,在国内外多种重要刊物上发表了科研文章,自然博物馆已成为我国相关科研工作重要的一环。

“教”是自然博物馆的社会职能。博物馆可以看作是校园的延伸,是配合学校素质教育、未成年人的第二课堂以及成年人的终身教育场所⑪。自然博物馆的教育是一种散步式的开放性教育:在一种轻松自在的氛围里,通过对标本的欣赏和与相关设备的互动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⑫,让民众在轻松中学习,在快乐中受教。2015新颁布的《博物馆条例》中已经将博物馆定义为“以教育、研究和欣赏为目的,收藏、保护并向公众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经登记管理机关依法登记的非营利组织”⑬,已经明确强调了博物馆的职能,其中教育排在首位,表明了国家对博物馆在教育方面作用的强调与重视。这就需要自然博物馆在履行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上不断推陈出新,追求突破创新⑭。

自然博物馆教给民众的是知识,是学问,是科学文化,在新时代下的自然博物馆更要给民众传播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自21世纪以来,历史赋予自然博物馆新的使命,就是日益集中关注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及生活在其上的生命的演化⑮,提高人民的环保理念,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关爱全人类的共同家园。针对这一理念,全国各大自然博物馆纷纷开设了有关于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展览用以将该理念向民众传播。如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动物——人类的朋友”的常展,该展览以进化论为主线,展示了动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的进化过程,以及在相应的生态环境下,各类动物生存的真实景观。展览是提示人们懂得善待动物就是善待人类自己,爱护和保护动物是人类责无旁贷的义务。上海自然博物馆的展示这就是以“人·自然·和谐”为主题,其旨在帮助公众认识在文明发展的不同阶段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冲突与和谐,感悟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和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重庆自然博物馆的陈列“生态家园”展重点阐述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动物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倡导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念。新开馆的成都自然博物馆也开设了“缤纷生命展厅”,该展厅围绕生物多样性主题,通过丰富多彩、生动逼真的自然标本展现了种类繁多的现代生物以及与人类息息相关的生态系统。以上种种,不一而足。

4 结语

我国自然博物馆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呈现一片欣欣向荣之相,但是仍存在博物馆数量东西分布不均、博物馆种类分布不均的现状,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因素导致,也是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自然博物馆的职能“藏”“展”“研”“教”也是随着自然博物馆行业的发展而发展,藏品科学的保管、展览的高科技手段、科研的专业化与环保理念的教育这些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众多博物馆人呕心沥血的成果。我国的自然博物馆行业仍在大踏步地前进中,期间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但是有国家政策的指导、社会各界的支持以及博物馆人的努力,中国的自然博物馆必能引领世界自然博物馆的潮流,必能为中国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宣传先进的环境保护理念做出更加突出的贡献。

注释

①楼锡祜.中国的自然博物馆[J].科普研究,2009(2):61-67.

②王继筠,彭丽瑾.我国自然博物馆的现状、结构及发展趋势的调查报告[J].中国博物馆,1991(3):52-58,9.

③孟庆金,杨德礼.中国大陆地区自然博物馆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博物馆,2009(1):72-81.

④徐玲.战时的缪斯殿堂:中国西部博物馆[J].中国博物馆,2010(4):66-69.

⑤侯江.中国人创办的第一家综合性自然科学博物馆:中国西部博物馆[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19(2):80-86,93,92.

⑥陈丽,张雪梅,陈曦.我国自然博物馆的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J].博物馆研究,2019(1):51-55.

⑦郑津春.天津自然博物馆百年陈列展览的发展历程[J].大众文艺,2013(3):51-55.

⑧常梅.烟台自然博物馆科研工作发展前景探析[J].山东国土资源,2012(10):82-83,86.

⑨马金香.浅析自然博物馆与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合作:以天津自然博物馆为例[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16(2):64-71.

⑩赵洪涛,金淼,王珊,等.自然博物馆科普能力建设:以北京自然博物馆为例[J].中国博物馆,2013(4):58-64.

⑪苏学明,吕锦梅.浅谈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J].大众文艺,2012(23):206.

⑫梁兆正.自然,不仅是自然:兼谈自然博物馆创新的基点[J].中国博物馆,2013(4):10-13.

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博物馆条例[S].2015-02-09.

⑭张小澜.浅析自然博物馆自然教育功能的认知与实践发展[J].中国博物馆,2021(4):63-66.

⑮华惠伦.论自然历史博物馆社会职责的变化[J].中国博物馆,1990(1):56-59.

猜你喜欢
标本博物馆发展
昆虫标本制作——以蝴蝶标本为例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博物馆
小太阳画报(2020年4期)2020-04-24 09:28:22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露天博物馆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汽车零部件(2014年9期)2014-09-18 09:19:14
林院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