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徐新荣
眼表疾病是眼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包括结膜炎、角膜炎、干眼、翼状胬肉、结膜下出血、角膜溃疡等。目前,西医治疗眼表疾病主要通过局部点眼、冷敷、全身抗感染或抗病毒、手术、脱敏等治疗方法来达到治疗目的。然而,对于一些疾病,如干眼、过敏性结膜炎等,其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五轮学说”认为“气轮者,属白睛,内应于肺;风轮者,属黑睛,内应于肝”。中医药治疗眼表疾病多从肝入手。有学者[1]发现,眼表某些疾病从肝论治往往未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而从肺论治的效果却是比较理想的。取象比类是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思维方式之一,《周易系辞传详解》[2]曰:“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笔者从中受到启发,眼表结构类与皮毛,故应与肺相联系,其病变也应多与肺相关。本文从肺与眼表的关系及临床应用2 个方面展开论述。
“取象比类”是以“象”的相似关联性研究为基础,发掘物质本质属性的实践方法[3]。取象比类的目的是解释、说明和推断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印证,取象是否科学的反馈[4]。
2.1.1 肺为娇脏 肺为“华盖”,通过气管、咽喉及鼻与外界相通,因此,肺在脏腑中主表而通外界。《临证指南医案·肺痹》[5]云:“肺为娇脏,不耐邪侵,凡六淫之气,一有所著,即能致病。”凡有外邪侵袭机体,肺会立即通过呼吸道做出一些排斥反应,如打喷嚏、咳嗽等试图驱邪外出以保护机体。眼表也是如此,凡受到外邪机械刺激,眼睑会迅速闭合,和刺激无关的另一只眼睑也会产生反应来保护眼球。不仅如此,眼睛受到外界刺激,泪腺会反射性分泌大量泪液,冲洗和稀释有害物质,亦起到保护眼表的作用。
2.1.2 肺朝百脉,主治节 《黄帝内经》[6]曰:“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肺具有辅心行血的生理功能。全身血液,通过血脉而流经于肺,经肺的呼吸进行气体交换,而后将交换后的血液运行全身,眼睛受到五脏六腑的精气和血液的濡养而能视物清晰。肺主治节,对机体呼吸运动、气、血及津液具有治理调节作用。许多眼表结构的营养来源于房水,房水的产生及排出与肺辅心行血类似,都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通过睫状体产生,进入后房,再经瞳孔到达前房,然后再从小梁网进入巩膜静脉窦,通过集液管和房水静脉,汇入巩膜表面的睫状前静脉,最终回流到血循环,以此来维持眼内组织代谢,调节眼内压,供给组织营养。《银海精微》[7]曰:“五脏不可阙一,白睛带赤或红筋者,其热在肺。肺主气也,水火升降,荣卫流传,非气孰能使之?”白睛属肺,肺朝百脉,主治功能失调,气机、水液及血液的治理失去平衡,眼表失去濡养,则可发为干眼。
2.1.3 肺的宣发与肃降 陈修园[8]在《医学实在易》中曰:“凡脏腑经络之气,皆肺气所宣。”肺的宣降功能发挥正常,则血脉通畅和利,目能得到卫气和津液的温煦、濡养,卫外有权则目不易发生疾病。肺主气属卫,卫气是护卫肌表的正气,由肺气所宣发而输布于全身,起到护卫机体、抵御外邪、温养肌肤的作用,使人体免受外邪侵袭,是人体抵御外邪侵袭的首道屏障。西医解剖学中,眼表起始于上、下眼睑缘灰线之间的眼球表面全部黏膜上皮,包括角膜上皮、角膜缘上皮和结膜上皮[9]。与卫气护卫肌表作用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眼球表面覆盖的泪膜,一旦外邪侵袭,眼表结构破坏,泪膜失去稳定,也会导致眼表疾病,如干眼。
2.1.4 肺与眼表之间的生理联系总结 首先,肺为华盖,位于最高位置决定了一旦邪气侵袭,肺具有保护其他脏腑的生理基础。其次,唐容川[10]在《医经精义》中指出:“皮毛属肺,肺多孔窍以行气,而皮毛尽是孔窍,所以宣肺气,使出于皮毛以卫外也”。肺与皮毛均为多孔窍的组织,肺通过气管、咽喉及鼻与外界相通,因此,在脏腑中主表而通外界,邪气侵袭时,可直中肺脏,更因肺外合皮毛,人体皮肤覆盖整个躯体,与外界直接相通,皮毛又内应于肺,六淫之邪从鼻喉、皮毛而入者,先传之于肺,因五脏之中,唯肺能主表。而人眼的结膜上皮同样直接暴露在外界环境中,包括具有传染性的气溶胶和污染物,也可能被认为是呼吸道病原体的病毒所侵犯,在被感染的个体中,可能引起眼部并发症,并在眼部暴露后导致呼吸道感染[11]。许多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可引起结膜病变。从中医学观点来看,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大多数可辨为肺经风热证。这2 种医学在理论表述上虽然不一样,但临床表现是一致的,治疗眼表疾病的方法都是异曲同工,即从肺论治。
2.2.1 结膜炎 庄曾渊[12]治疗春季卡他性结膜炎主张应重视内因脾肺伏火,外因风热外袭,采用清散脾肺伏火、疏散风热的基础治则。张义军[13]研究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桂枝汤治疗肺虚感寒型过敏性鼻结膜炎,发现疗效优于单纯抗过敏治疗。贾方云[14]观察了泻肺饮治疗32 例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的临床疗效,患者在症状控制时间、用药时间及总有效率等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表明泻肺饮治疗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的临床疗效确切,可快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高。
2.2.2 角膜炎 肺主气属卫,陈宪民[15]根据角膜生理特点,引入卫气营血辨证,认为角膜病初起多为风热袭目,宜清肺热散风邪。临床所见,角膜炎症初期经过清热散风治疗后,症状大多数能得到缓解,重症病例也能稳定病情。周荣林等[16]在用更昔洛韦滴眼液或凝胶的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疏风清热法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发现观察组视力提高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96.70%,高于对照组的8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黑睛属角膜,王明芳[17]辨治黑睛病认为,黑睛疾病因素多为六淫所致,六淫之中,风湿热最多,肺主表,风热之邪首先犯肺,对风热为主因的黑睛生翳的患者,不能只强调黑睛属肝,而应肝肺并重。
2.2.3 干眼 胡雨彤等[18]研究发现,中医无论是以养阴清肺汤内治,还是针灸、中药湿敷与熏蒸外治干眼,都比传统人工泪液治疗疗效更显著,副作用更少。卢玉燕等[19]观察沙参麦冬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阴津不足型干眼患者的临床疗效,将60 例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80%和86.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药配合针刺对治疗LASIK 术后干眼具有一定优势。陈丽萍等[20]分析桑白皮汤对干眼患者视力水平和睑板腺功能的影响,桑白皮汤擅泄肺中伏火,采用常规西药+桑白皮汤治疗105例干眼患者,结果表明总有效率为92.86%,明显高于只用常规西药治疗的对照组75.24%。冯督[21]选取74例干眼患者,自拟清肺地黄汤养血益气、滋阴清肺,联合眼针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59%,较对照组的72.97%高,患者临床症状显著减轻,泪腺分泌功能明显改善。
2.2.4 翼状胬肉 王越[22]认为,中医学胬肉攀睛在切除后由于脉络受损,热入血分,以致心肺风热,血热瘀滞,属心肺风热壅盛,治宜凉血祛瘀,退翳消膜,选用退翳明目汤治疗初发翼状胬肉术后患者52 例,对比应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治疗的对照组,复发率0.00%低于对照组的13.89%,可见,此治法能够提升初发翼状胬肉术后患者泪液分泌量、提高泪膜稳定性,消除干眼症状,促进创面上皮修复和降低复发率。李淑琴[23]认为,翼状胬肉在中医学辨证中多分为2 种证型,即心肺风热型和阴虚火旺型,并发现中药在抑制胬肉生长方面疗效确切,手术治疗与中药治疗相结合能够改善机体免疫机制,有利于降低术后复发率。朱剑等[24]利用自体角膜缘联合羊膜移植术配合中药熏蒸治疗翼状胬肉80 例,随访6 个月,观察组临床治愈率为96.25%,高于对照组的83.75%,表明中药熏蒸治疗有助于促进术后恢复,改善术后术眼泪膜稳定性。
“取象比类”的思维方法一直被各领域所长期应用,在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中,更是丰富了各阶段中医学的理论内容,提供了独特的思维方式,在现代的中医研究中仍具有重要意义。《审视瑶函》[25]曰:“夫目之有轮,各应乎脏,脏有所病,必现于轮,势必然也。”察轮可知脏,根据轮上所出现的症状,即可辨知相应的内脏病源。眼表疾病一般从“五轮学说”或从肝论治,将眼表疾病从肺论治,为指导临床辨证和治疗眼病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但在临床应用上需要注意的是,眼表疾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人作为一个整体,不可过于机械地将眼与整体割裂开来,还应结合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等其他辨证论治方法,灵活运用,掌握其中要旨,不断丰富其内涵,才能更好的指导临床,否则必然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再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肺论治眼表疾病尚有待进一步被实践检验证明,仍需进一步完善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