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静 新疆师范大学
叙事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与自我表达和社会互动存在密切联系。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各种新型媒体应运而生,图像成为最主要的信息传播载体。因此在全面传播中华文化的过程中,对图像叙事的综合应用势在必行,只有以图像叙事为依托积极进行中华文化认同传播,才能保障文化传播的质量和效果,拓宽传播路径,实现与时俱进。
在打造文化强国的过程中,我国越来越关注中华文化认同传播,积极尝试多种传播路径,以图像叙事为基础,进一步扩大传播范围。深入分析文本叙事与图像叙事之间的内在联系,促使二者齐头并进,实现互利共赢,确保中华文化认同能够实现更广的传播。
图像叙事有广义和狭义上的区别,从广义上说,图像叙事已经成为一种等同于视觉文化的现代表征,它是当前文化的一种基本语言和表述方式,全方位展示文化的来龙去脉,充分突显图像叙事这一特殊思维模式以及逻辑表述的优势和价值。从狭义的视角来看,图像叙事指存在于人类文化系统中的、以多种传播媒介为载体,尤其是以影视、绘画、摄影、广告等图像符号为基本表意系统的叙事表达。
传统文化中图像叙事的出现频率较高,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对比图像叙事的广义和狭义概念不难发现,这两种概念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广义概念是对狭义概念的有效深化及拓展延伸。新时代背景下的图像叙事以成熟的语言文化理性表达为基础,利用数字媒体以及现代成像展示逻辑思维过程,将整个过程视觉化以及图像化。
语言文化的理性模式是图像叙事的基础和前提,与文字语言的叙述模式相比,图像叙事的直观性和感应性更为明显,符合新时代文化进步以及文化提升的实质要求,因此在中华文化认同全面传播的过程中,借助图像叙事势在必行。如果能够将广义和狭义的图像叙事相结合并交叉运用,对拓展中华文化认同传播路径,提升中华文化传播速度将会有重要作用。
作为世界上最为古老的文明之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世界文化史上享有一定的知名度。与其他文化相比,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开放性和兼容性等特点,中华文化认同是一种内心的归属感,主要是指认同国家文化模式,并逐步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
为了全面突显利用图像叙事传播中华文化认同的优势,首先,需要着重提升传播者的图像运用能力,把握传播中华文化认同的主体及根本,发挥图像叙事的传播优势及价值,整合形式多样的图像叙事内容及载体,保障中华文化认同传播的时效性和有效性。以强化图像应用意识为切入点,促使传播者形成运用图像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确保传播者主动自觉地运用图像传播文化并发挥图像叙事的优势。
传播者需要主动学习图像基本知识,了解图像的传播方式、形成机制、构成要素以及传播原理,主动自觉地参与图像收集、选择、制作、评价,了解图像叙事的特性优势、功能优势和表达优势,积极促进图像形式与价值观内容的有效融合。
从理性的视角来看,图像的运用是文本叙事传播向图像叙事传播过渡的前提,传播者需要主动适应图像叙事传播的发展趋势,主动实现价值理论向具体故事情节的过渡,直观生动地呈现不同的理论思维。强化图像运用意识的过程比较复杂,传播者需要具备良好的图像使用自觉性,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逐步武装头脑,科学辩证的分析文本叙事传播与中华文化认同传播之间的逻辑联系,真正认识到图像传播的重要价值及优势,进而打破思想禁锢,解放思想,借助具体形象的图像展示中华文化认同的基本内容。
比如在分析“讲文明 树新风”中国梦系列公益广告时,中华文化与中国梦的结合备受瞩目。传播者主动突破文本传播的束缚,立足当下,展望未来,客观理性的评判当代图像传播的具体价值,在深度学习的基础上全方位、多角度的掌握图像叙事的传播机制、信息表达以及特殊功能,在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图像化意识,进而提升自身的图像运用能力。
其次,全面提升传播者的图像视图能力,掌握编码与解码的具体方法。在信息化社会中,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充斥着不同形式的图像。如说明经济情况的各种图表以及人口统计图和贸易总值的数据图,通过对图表的分析及研究可以直观地了解国家的政策及经济发展现状。大部分图像都比较直观,通过理性客观的形式展示具体可感的内容。传播者需要掌握图像叙事的视图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入剖析图像背后的价值,实现由外向内,由现象到本质的认识。对图像价值指向的把握最为关键,这一点要求传播者从传播任务、传播对象、传播内容着手,在价值选择和价值甄别的过程中提升价值观传播的整体效果和质量。
为了保障图像叙事下中华文化认同的传播质量,首先,传播者需要逐步加强对新时代图像叙事文本的认识,加强与接受者之间的联系,以图像叙事为桥梁,进一步丰富中华文化认同的传播载体,全面优化视觉语言系统。
作为一种比较常见的传播符号,图像的历史悠久,但是与文字符号相比,图像的文化传承作用比较有限,还未构建完善的符号价值体系。图像叙事形式符号化操作的可塑性相对较强,传播者需要加强叙事与符号之间的联系,尽量避免两者脱节。
围绕新时代背景下图像叙事文本建设的基本条件及具体要求,全面完善图像叙事下中华文化认同传播体系,科学选择以及应用文化符号,深入挖掘中华文化资源以及实践经验,采取图像叙事的形式全方位挖掘及展示中华文化符号中的价值元素。整合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符号势在必行,传播者需要以构建中华文化认同图像叙事传播体系为基础,精心筛选能够代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符号,借助先进科学的图像处理技术,真正实现创造性应用及转化,为传统文化的呈现形式注入生机与活力,实现历史与现实的无缝对接。
在此基础上,传播者还需要以符合中华文化认同的文化符号为基础,深入分析不同的叙事组合方式以及图像叙事体系的基础。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着眼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发展情况,将中国精神融入其中,比如长征精神、建党精神以及载人航天精神,为图像叙事符号体系的构建提供丰富多元的实践素材,紧扣时代主题,确保受众能产生更多的情感共鸣和思维火花,保持良好的价值认同。
同时,生活元素也是非常有效的图像叙事文本,传播者可以利用大众社会生活符号,深入分析中华文化认同存在及发展的根本。借助大众社会生活符号构筑图像叙事的传播体系,确保图像叙事贴近公众的生活,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及感染力。
其次,紧密融合图文元素,实现情理交融。传播者需要整合利用形式多样的中华文化符号,在构筑图像叙事体系的基础上立足于新时代图文叙事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采取情景互融的叙述手段直观地传递中华文化认同的本质及内涵。图像是一种趣味十足的表达方式,能够在第一时间吸引受众的注意力,激发其认知兴趣,实现浅层感性认知向深层理性认知的过渡,全方位展示中华文化认同的理论及逻辑,尽量避免理解偏差。传播者需要结合当前文化传播中的各种问题,将图像叙事与文本叙事相结合,实现两者的互相促进和补充,真正做到相得益彰、和谐共处,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经验丰富的传播者会将以图写情与以文叙理相结合,真正实现图文结合,触动受众的情感,实现图文元素的有效统筹,确保大众能够更好地接受和认同当前的价值观,逐步构建新时代的图像叙事文本,保障最佳的传播质量和效率。
中华文化认同图像叙事传播的时间跨度比较久,为了保障传播的时效性,需要提升接受者的图像素养。图像素养也被称作为视觉素养,与图像运用能力以及图像化时代的图像理解能力密切相关,是一种系统性的素质,主要包含图像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识图能力。
为了全面提升接受者的图像素养,首先,需要培养接受者的读图能力,确保其能够科学全面客观地掌握图像传播的信息。良好的读图能力有助于接受者主动提取有意义的信息,进而深度理解以及运用图像,分析不同的视觉要素,了解其中的形式语言。辩证思维能力、科学文化素质是提升接受者读图能力的基础,传播者要深入浅出地讲解不同的图像形式。在深层次分析、多维度对比以及全方位扫描的过程中逐步构建完善的传播体系,提升全民的审美能力。
其次,全面提升批判性解读能力,确保公众能够站在理性客观的角度深入剖析图像的价值及内涵。解读能力主要是指理解图像的能力,是图像素养的关键组成部分,以科学提取图像中的核心信息为基本和前提。批判性的解读能力要求接受者以全面、发展、联系的思维分析图像,实现科学理性的价值判断和深度思考。在互联网和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剪辑技术以及成像技术越来越先进,图像的拼接、粘贴以及复制率更高,图像的表现形式以及囊括的内容更加丰富。在文化交流以及价值观传播的过程中,各个国家及地区以图像的视觉共识为基础,全方位展示其社会主流价值观。因此在积极进行中华文化认同传播的过程中,需要提升受众的批判性解读能力,确保其能够理性客观地认知和剖析图像地价值内涵,以发展和联系的眼光分析图像传播,形成良好的图像信息意识,自觉抵御不良信息。
最后,全面提升艺术审图能力,达到最佳的图像价值效果。作为一种比较常见的艺术表现形式,图像的外在美和内在美不容忽略,两者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图像的外在美是对内在美的有效表现,有助于满足受众更高的心灵需求,只有形成良好的艺术审美能力才能深入了解并及时捕捉图像的意义。因此在全面传播中华文化认同时需要着重提升受众的艺术审美能力,确保其能够有效参与到图像的审美活动中,更好的理解图像背后的情感以及价值意蕴。
良好的图像叙事传播条件有助于改善中华文化认同图像叙事传播环境,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
首先,以多媒体传播媒介的有效融合为基础,积极打造传播大平台,提升中华文化认同的图像叙事传播质量和效率。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新兴媒体、主流媒体以及非主流媒体实现了紧密交融,作为信息时代背景下最为主要的传播载体,图像媒介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中华文化认同的图像叙事传播需要以图像资源的有效整合为切入点,尽量避免单一线性的媒体传播,打造一体化的传播体系,实现以及多媒体呈现方式为主的多渠道传播一体化运作,主动占据主流传播空间,发挥媒体的引领作用和权威价值,保障图像信息传播的时效性、权威性、主动性和引导性。
其次,逐步优化公共信息空间秩序,打造良好的图像叙事文化氛围。进入图像时代后,不同形式的图像符号迅速发展,全方位、多角度地满足了公众的信息需求。公共信息空间秩序受到图像的影响,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有些不法分子利用图像扰乱公共信息空间秩序,严重阻碍了中华文化认同的有效传播。为了打破这一现实困境,传播者需要积极净化及管理网络信息空间,真正做到正本清源。以公共信息空间法治化建设为基础,加强对不良信息的有效监管,积极制止各种不良信息的转发及发布行为,保护个体以及国家的信息隐私和信息安全。通过法律明确媒体人以及媒体平台的责任,使社会各主体主动参与到公共信息空间秩序的维护工作中,维护好公共信息空间,为中华文化认同的图像叙事传播提供必要的支持。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正式进入了图像时代,图像在人们生活、工作、学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渗透到社会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在人们感知世界以及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图像成为信息的主要载体,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因此在弘扬及传播中华文化认同的过程中,图像转化不容忽略,只有积极克服社会环境、技术条件以及图像本身所产生的各种问题,在深度探讨以及考证的过程中高效解决各种传播问题,才能更好地融合图像叙事与文本叙事,使其相得益彰,实现最佳的传播效果,凸显图像叙事下中华文化认同的传播作用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