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燕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现以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分析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现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立足于区域实际,着眼于充分发挥民族地区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和旅游资源优势,探寻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园高质量发展路径。
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园建设对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就如何依托民族地区独特的民族文化、风情、习俗、技艺等文化资源,赋予文化产业园以民族特色,推动文化产业园高质量发展这一问题,本文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探讨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园高质量发展路径。
湘西州历史文化厚重,拥有1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镇、3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72个中国传统村落、28个国家级非遗项目,世代相传的神话、传说、歌谣、鼓舞、织锦技艺、刺绣技艺、蜡染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古村镇、古建筑、优美的自然环境相互依存,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文化生态区域。持续10年的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为文化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得文化产业园得以借势发展。截至目前,典型的文化产业园有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园、湘西民族文化园、湘西武陵山文化产业园、“凤凰之窗”文化旅游产业园、酒鬼酒生态文化产业园、泸溪县浦市镇马王溪村现代种植养殖及农旅文化产业园等。
旅游消费带动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特色明显。“神秘湘西”品牌吸引着来自省内外的游客,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上古色古香的建筑以及优美的自然风景,让游客流连忘返,加速了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一方面,在园区发展少数民族演艺节目,让游客体验少数民族风俗风情。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园以“格朗渡”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及《神秘大戏·巫傩湘西》晚会演出为主。“凤凰之窗”文化旅游产业园设有非遗馆,表演阳戏、傩戏等,打造了《山嘎啦里的土狮娃》《凤凰阳戏》等一系列具有民族特色的文艺表演,能够让前往凤凰古城旅游的游客感受到湘西地区独特的民族文化。另一方面,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加工制作手工艺品,面向旅游市场。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园坐落于乾州古城,从外地来的游客,免不了要去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园观看银器的锻造过程,购买精美的银器等。即便是与特色工业、特色农业相融合发展起来的文化产业园区,也需要旅游业的带动。
湘西州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注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非遗资源在文化产业园区得到开发利用,丰富的非遗资源变身为旅游产品。乾州古城承载了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园,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园辉映了乾州古城景区。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园中的湘西坊能工巧匠园内设有非遗精品、民间工艺品展示区以及非遗传承人工艺展演区、旅游商品销售区,是民间工艺大师、非遗传承人进行工艺传承和授徒培训的基地。湘西武陵山文化产业园建设的湘西州非遗馆,馆内集中展示非遗大师项目、大师的精品力作。“凤凰之窗”文化旅游产业园设置了“湘西非遗馆”,不仅展示凤凰的织锦、苗绣、苗族银饰锻造等技艺,还表演阳戏、傩戏等,以及通过图文、实物等形式展示湘西其他县市的非遗成果。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传统音乐、传统舞蹈等非遗资源在产业园区转化为旅游产品,融入旅游市场。湘西品牌节庆也走进了文化产业园,其充分利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湘西州民族传统节庆活动,在文化产业园开展品牌节庆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走进文化产业园区开展非遗传承活动,在文化产业园设立大师工作室,进行工艺传承和授徒培训,推动创业。在旅游市场的产业关联效应下,文化旅游业加速发展。
文化产业园产业跨界融合渐渐显露。第一种情况是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园、湘西民族文化园、湘西武陵山文化产业园等均属于这一种情况。如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园所依托的乾州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古城内名胜古迹丰富,保存了原有的古城格局与街巷体系。古城现已成为湖南省级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第二种情况是“文化+工业+旅游”融合发展。如酒鬼酒生态文化产业园实现了文化秘境、历史秘境、自然秘境与酒鬼秘境的统一。其将湘西历史文化植入建筑空间,打造园区特色网红景点,将艺术与酒鬼酒相结合,利用景观装置与艺术雕塑呈现出新一代酒文化产业园的特色。第三种情况是“文化+农业+旅游”融合发展。如泸溪县浦市镇马王溪村现代种植养殖及农旅文化产业园,明确了“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定位。产业跨界融合带来了市场变化,然而,民族地区文化产业融合疲软滞后,这一问题一定程度上存在于湘西州文化产业园区。
湘西州文化产业园区发展虽取得了一定成效,形成了比较鲜明的地域特色,但是与其丰富的民族特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并不相匹配,文化产业园高质量发展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和短板。
文化产业园区同质发展明显,主要表现在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方面。湘西州是一个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文化产业园区几乎都围绕土家族、苗族风俗风情打造文艺节目。苗族人有佩戴银饰、使用银器的风俗习惯,在产业园区随处可见银制品加工店,而且至少有两个园区建有非遗馆。依托农业特色产品发展起来的农旅文化产业园,也存在同质化现象,比如,古丈拟打造的全域茶旅文化观光园,依托的是黄金茶,但种植黄金茶在湘西州比较普遍,其他县市也有,因此,如何整合资源,形成园区特色,推出有影响力的产品,打造特色鲜明的产业园区,需要在未来发展过程中着重思考。
目前,湘西州文化产业园区的市场主体以小微企业和个体户为主。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为湘西百姓带来了就业机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设立工作室,比较分散地利用传统手工艺,制作旅游商品。然而,小的市场主体不利于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文化产业园区,如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园区的投资方在园区管理运营方面缺乏资金支持。近些年,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游客锐减,文化产业园区的文化企业发展明显受到影响,由于市场主体抗风险能力弱,主要经济指标均有下滑。
改变过去那种“圈一片土地、布几个产业、发展一批文化企业”的传统文化产业园区发展模式,从文化保护生态、园区管理运营、产业集群构建等方面创新园区发展模式。
构建良好的“文化产业园生态圈”支撑模式。发挥平台与孵化器的耦合作用,围绕产业集群构建产业发展平台,促进文化产业园区功能的发挥。在战略上从短线操作到价值投资转变,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在区位上突破空间阻隔;在产业上从文化驱动转向数字驱动,实现信息最优化利用;在动力上从财富优先向人才优先转变,聚焦人才培育,打造人才的“蓄水池”,激发创新创业的活力;在产业机制上由单个作战转向市场结盟,并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
构建企业与政府交流机制下的“企业主导”模式。国有企业经营的文化产业园区与政府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在政府监管之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因此需要建立常态化的交流机制,综合运用产业扶持政策,谋求园区的长期利益,考虑产业园区的长远发展和品牌塑造。同样,民营企业办文化产业园区,也需要与政府建立常态化的交流机制,以便进行业务指导,准确把握文化产业发展趋势、文化产业发展宏观环境,增强投资的精准性,尽量少走弯路。
构建文化产业集群支撑模式。随着张吉怀高铁的开通,交通区位的改善将增加湘西州的投资吸引力,文化产业园区开发建设将迎来机遇。策划好文化产业园区项目,或以产业链条思维,围绕主导文化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强化某个产业链环节;或发展蜂窝状产业集群,促进同类型文化企业在园区扎堆,相互交流学习创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投资者,为打造大品牌打下基础。通过发展文化产业集群,改变文化产业园区文化企业不突出的情况。
由于文化的强渗透性,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文化产业的边界也越来越模糊。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应该把握这种趋势,发展文化产业跨界园区。
发展文化产业与山水旅游跨界的园区。在猛洞河、不二门、红石林等自然风景区,不断丰富湘西特色文化内容,促进景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提高文化产业的比重。要打造实景演出,就需要找到一个与山水旅游跨界的契合点,这在全国范围内并不鲜见,湘西州的文化产业园区要走这条路,就必须做到与众不同,要与省内外其他地方的都不同。打造一批文化产业与山水旅游跨界的园区,体现湘西优美的自然山水风光,同时展现湘西独特的民族文化。
发展文化产业与工业生产跨界的园区。如今,工业也可以和文化产业找到结合点,发展跨界融合产业。酒鬼集团把握文化产业发展趋势,正在考虑依托“酒鬼酒”品牌打造一个酒鬼文化产业园区,并做出了规划。除了展现酒鬼制作工艺外,还应展现湘西本地居民的饮酒文化,把饮酒文化嵌入园区建设中。此外,挖掘湘西州其他有可能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工业,借鉴酒鬼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思路,规划建设新的跨界文化产业园区。
发展文化产业与农业生产跨界的园区。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的发展越来越得到重视,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园区建设的重要内容。2021年初,吉首市隘口茶叶合作社隘口茶旅小镇特色产业园、花垣县十八洞黄金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黄金茶特色产业园、龙山县喜乐百合食品有限公司“喜乐”百合特色产业园、保靖县林茵茶业有限责任公司黄金茶特色产业园等4个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入选省级示范园创建单位。这些农业特色产业园加快了文化产业发展,建成了文化特色鲜明的园区,既是农业产业园,又是文化产业园。
文化企业活,文化产业园区活;文化企业强,文化产业园区强。一个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成效如何,取决于园区内文化企业的发展与创新成效。文化企业变强了,税收增多了,产业园区发展就有经济基础。
搞活小微文化企业。湘西州的几个文化产业园区,区内绝大部分企业是带有湘西特色的小微文化企业。因此,园区的总投资者应该积极做好文化企业服务。引导、鼓励他们做出“专、精、细”特色,开发符合游客需求的文化创意产品,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将文化产业与民宿旅游相结合,让游客留宿以体验当地特色旅游项目。搭建对外交流平台,帮助这些小微文化企业参加省内外的文化经贸交流活动,从而提升文化企业的市场影响力,进而帮助文化企业走出湘西州。
通过整合扩大文化企业规模。要做出有影响力的产品和服务,主要还是需要依靠大企业。对于同类型的文化企业,可以考虑整合成规模大一点的文化企业。比如,同是文化演出的企业可整合,同是银器加工的企业可整合,等等。具体应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一是整合社会资源,整合各自的资源渠道、人脉网络关系,通过整合,实现社会资源利用价值的最大化;二是整合人力资源,把有文化创意意愿的人才聚集在一起,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的交流,发挥其各自长处,激发文化创意,提高民族地区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性和多样性。
对特色资源进行细分。湘西文化旅游的主要特色是神秘。在大山深处积淀下来的文化,对外地游客而言充满神秘色彩,故整体品牌就是“神秘湘西”品牌。如果每个园区都打“神秘湘西”品牌,反而会失去特色,所以需要打造子品牌。对湘西特色的文化资源、自然风光进行梳理、分类,并加以宣传,如特色是什么,为什么会成为湘西的特色,与外地相近的资源,“特”在哪里,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细分。鉴于湘西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故应将大类分成小类,以便把文化产业园区做细,做出特色。
打造特色产业园区。文化产业园区总体上朝着“一园一特色”的方向发展,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同质竞争。具体而言,可以在某个园区建设一家非遗馆,集中展示湘西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可以规划建设展现土家族节庆活动、土家族饮食文化、土家族风俗习惯、土家族民居建筑文化、苗族节庆活动、苗族饮食文化、苗族风俗习惯、苗族民居建筑文化的文化产业园区。总之,要让游客形成一个清晰的概念,让他们到A园区可以体验一种文化,到B园区可以体验另一种文化。
规划建设飞地园区。建设展现土家族文化的飞地园区,在各县市进行均衡布局。建设以土家族节庆活动为主的文化产业园、以土家族饮食文化为主的文化产业园、以展现土家族风俗习惯为主的文化产业园、以土家族民居建筑文化为主的文化产业园,再根据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合理布局。这样的话,既可以留住游客,也可以把文化旅游业做活。文化旅游业做活了,文化产业园也就有活力了。比如黄金茶种植比较普遍,但黄金茶文化旅游产业园不能到处都搞,而是需要通过细分建成各具特色的飞地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