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召召
(甘肃省镇原县郭原初级中学,甘肃镇原 744522)
以往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多数师生将视线聚焦在对教材单篇文章字、词、句与中心思想的探究中,鲜少对教材文章进行整合,也鲜少拓展课外语文阅读资源,导致学生虽然能够通过阅读在一定程度上增进语文知识积累,但无法较理想地发展语文素养。为改变这一情况,在新课程改革以来的初中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被教师提上了日程,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尝试利用群文阅读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研究群文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因此成为初中语文教研新内容。
群文阅读并非文章与文章的简单、随机结合,而是对相关联文章的整合,这些相关联文章既可以在主题方面存在一致性,也可以在思想、写作手法、作者等方面存在衔接点。教师应当准确把握群文整合与衔接起点,多元构建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新体系,使其真正立足于初中语文教学,避免群文阅读出现“换汤不换药”的现象。
初中语文教材各单元看似相互独立,实际存在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中突破单元壁垒,将不同单元中存在联系的文章进行整合,那么便能促进群文阅读新体系的形成,使学生在“单元+单元”中实现群文阅读。
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为例,第一单元文章以介绍杰出人物为主,如邓稼先、鲁迅、闻一多,第二单元文章以传承家国情怀为核心,旨在通过文章《黄河颂》《最后一课》等文章将爱国主义教育落实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深究杰出人物的奉献,教师能够明确一个问题——杰出人物之所以会为国家乃至人类做出宝贵的贡献,是因为他们通常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于是,以此为切入点,教师可以在单元之间构建群文阅读体系。比如,讲授第一单元文章《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时,与第二单元文章《黄河颂》进行整合,形成群文。《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一文中高度肯定了闻一多先生作为爱国诗人的言行合一,而《黄河颂》是响彻中华大地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的组诗前身,是爱国情怀如诗一般的传承。教师将两篇文章进行整合,挖掘“爱国”主题,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感受闻一多爱国情怀的基础上,可以鼓励他们对《黄河颂》展开自主阅读,寻找闻一多爱国情怀与《黄河颂》爱国情感的共同之处。由此,学生对《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的学习更加深刻,通过杰出人物的爱国情怀得到更多爱国启示,为教材第二单元学习做铺垫,依托群文提升单元学习效果。
教材是重要教学资源,但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强调(以下简称新课标),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报刊、其他图书等。教师应建立强烈的资源开发意识,注重课外阅读资源与教材文章相结合的群文阅读价值,在群文阅读教学中跨越教材界限,善于在课外寻找符合班级学生阅读学习需要、适用于阶段性群文阅读教学的资源,构建“课内+课外”群文新体系[1]。
例如,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消息二则》教学中,通过阅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多数学生对“新闻”体裁产生兴趣,想要了解更加丰富的新闻采编与写作知识。教师要打开“搜集新闻”的思路,既可以在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网等现代新闻媒介中搜集时事热点新闻报道,与教材文章组成群文,引导学生阅读;也可以回顾历史,利用互联网优势搜索1949 年前后人民日报所刊载的同类型文章,在课内外衔接的前提下,促进新闻报道主题的衔接。这样一方面,学生阅读范围扩大,对新闻体裁文章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增强;另一方面,学生阅读主题不变,主题情感随阅读的拓展而强化,有益于其对教材新闻的深度理解,使其形成正确情感态度。
一节初中语文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一节初中语文课的课堂容量是有限的。为避免为学生带来过大的学习压力,教材在编排时经常会选择某一名著的经典片段,通过名著片段引领学生的名著阅读学习。而要想加深学生对名著的理解、培养其更深层次的名著阅读能力,对名著展开完整的阅读必不可少。于是,教师可以构建群文阅读新体系,由教材名著片段入手,在“片段+名著”方面下功夫。
例如,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关雎》《蒹葭》两篇文章,均选自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诗经》,以歌咏爱情为主旋律,表现了从古至今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共同向往。通过课堂教材阅读,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等优美语言的吸引下,学生对《诗经》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阅读欲望。此时,教师便可着眼名著,在《诗经》中选择《桃夭》《兔罝》《芣苢》《行露》《终南》等名篇,设计《诗经·周南》群文阅读等不同群文阅读活动,引导学生自愿拓展《诗经》阅读学习范围,使其通过群文阅读增强对《诗经》这一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的了解,发挥语文教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导向作用,使初中生形成对“爱情”的正确认识,让他们在“爱情”视角下走进周代社会生活、丰富文学知识储备。
“新生态”何意?新课标指出,教学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根据学生特点以及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这便是初中语文教学新生态。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受阅读习惯、家庭学习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会在群文阅读中表现不一,教师面对这一“不一”表现若一味地采取相同群文阅读教学策略,要求学生完成相同阅读任务,忽略学生与群文的适应性,极易使教学效果适得其反。因此,基于群文阅读,教师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及群文阅读不同特点打造“新生态”,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群文阅读要求,提供差异化的群文阅读指导[2]。
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壶口瀑布》为例,教师可整合其他游记类课外阅读资源构建群文,面对班级中语文阅读能力优秀、良好、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分别安排“读群文游记,写游记短文”“读群文游记,总结游记特点”“读群文游记,广抒感悟”的群文阅读任务,分别以“拓展能力”“夯实基础”“体验阅读”为主,分别在“分析游戏写作手法”“探究游记语言特点”“领会游记情感基调”方面向学生提供群文阅读指导。这样学生基于游记学习形成的群文阅读特殊需要均得到了满足,能够在教师引领下通过完成更适合自己的群文阅读任务得到成长,最终殊途同归地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使群文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获得最优收益,需要细化其在具体教学中的实践,化“宏观”为“微观”,完善取舍与沟通,加深学生对群文的有效思考。为此,教师可以立足群文阅读,探究支架式教学策略与群文教学切入点,在学生“读群文”中搭建支架,使支架为其深化群文理解带来有力支持[3]。
基于以往经验,笔者认为,初中语文群文阅读语言支架可由两部分组成,即“语言积累支架”与“语言交流支架”。就前者而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群文阅读中积累词语、成语、美句、诗词等语言,以此加深其对群文语言之美的认知,增强初中生语言积累,促进其语言素养发展。就后者而言,教师可以主动与学生进行互动,以此引发他们对群文的交流和讨论,并使其在互动中强化语文口语交际,促进其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的提升。
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爱这土地》教学为例,整合《艾青诗选》收录的其他诗歌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向太阳》等,构建群文,教师可以先搭建“积累·我最喜欢的一句诗”语言支架,引导学生在群文阅读中积累“风,像一个太悲哀了的老妇”“用着像土地一样古老的话,一刻也不停地絮聒着……”等能够体现诗人艾青爱国热忱的语言,使其通过丰富的语言积累更加理解艾青在诗歌中表现的坚持斗争、不畏黑暗品质,理解诗歌语言的独特感染力。随后,基于学生对诗歌或诗人的个性化认识,教师可以搭建“交流·我眼中的艾青”“交流·我心中的《艾青诗选》”等语言支架,组织学生交流通过群文阅读对诗人艾青及其所创作的其他爱国主义诗歌的个性化理解,鼓励他们说出心中最真实的想法,提倡充满个性的表达。学生就此形成在群文阅读中积累和交流的良好阅读习惯,以语言为跳板实现对群文的深层次理解,加强群文阅读体验感,使群文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取得更积极的应用成果。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任务支架的搭建,是任务型教学法在群文阅读中的灵活运用。初中语文任务型教学具有清晰、高效等特点,将群文阅读通过多个“微任务”串联起来,能够降低学生心中对群文阅读难度的设想,减轻其群文阅读心理压力,从而促进他们对群文阅读的主动参与,使其在“微任务”的逐一突破中达成高质量的群文阅读、深化初中语文学习[4]。
例如,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智取生辰纲》教学中,可拓展名著《水浒传》其他经典片段,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吴用智赚玉麒麟》等,形成群文,增进学生对名著《水浒传》的阅读,并设计下列多项群文阅读“微任务”:(1)分析各文章中不同水浒人物形象,总结其性格与行为特点,为人物立传。(2)对各文章中的事件起因、经过、结果进行总结,分析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之差异。(3)体会文章语言风格,感受并说明白描式叙事的特别表现力。(4)了解古代白话小说艺术手法,尝试通过“说书”方式复述群文故事,还原《水浒传》人物群像。任务支架基于《水浒传》名著阅读基本方法与过程进行搭建,以“微任务”为导向,学生阅读群文以及《水浒传》的方法的科学性进一步提高。最终,在“得其法”的群文阅读中,学生语文学习硕果累累,打开名著阅读新大陆。
群文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创新之一。信息化教学,同样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创新,将群文阅读与信息化教学进行融合,在“创新”的碰撞中,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效果自当提升。由此,为使群文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更稳定地立足,教师可融合信息化教学手段应用群文策略。譬如,教师可利用信息化手段开辟第二课堂,搭建在线教育平台,融入群文,创设“互联网+群文阅读”教学新平台。通过平台发布群文阅读任务,提供群文阅读资源(包括文章资源与辅助阅读资料),引领学生在课前与课后、线上与线下进行群文阅读,同时引导他们在“新平台”围绕群文进行广泛交流,将其阅读范围由“教室内、师生间”扩大到“互联网中、初中生间”[5]。随着交流范围的扩大,学生在群文阅读中更易进行头脑风暴,更能集思广益地理解文章内涵,这对初中语文教学与群文阅读效果的提升有着重要影响。并且,立足于“互联网+群文阅读”教学新平台,凭借着自身运用互联网的能力,初中生可以通过信息手段主动检索课外群文阅读资源,其主体地位在群文阅读中得到更进一步的尊重,自然能够更进一步地促进语文学习。
例如,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孔乙己》教学中,教师可将其与鲁迅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组成群文。立足“互联网+群文阅读”教学新平台,在向学生提供《狂人日记》阅读资源外,教师可以提供白话小说起源与发展历程、鲁迅白话小说特点、鲁迅生平、鲁迅历史评价等辅助阅读资料,在线发布群文阅读任务,在后台监督学生进行群文学习,要求学生在阅读后回答“问题库”中提出的典型群文阅读问题,利用大数据手段对学生作答群文问题的答案进行分析,并借助大数据手段回答学生的疑问,完善其群文阅读,使其建立对群文的正确理解。同时,鼓励学生在平台中自主建立群文阅读社群,以此支持其自主沟通,发展其合作探究群文、合作深化阅读的语文学习关键能力。
总言之,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群文阅读势不可挡,是教师通过初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教师在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应重视对教学策略的合理设计,科学选择群文阅读资源,构建群文阅读体系的有机架构,为学生创造合时宜的群文阅读学习环境,以提升群文阅读课程质量,按照新课标规定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