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刘畅
从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看中国共产党的显著优势
程刘畅
(北京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44)
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展现出中国共产党的显著优势。从理论优势上看,中国共产党始终与时俱进地推动共同富裕的理论创新;从制度优势上看,中国共产党进行不懈奋斗来奠定共同富裕的坚实基础;从主体优势上看,构建纪律严明的组织体系为共同富裕提供组织保障;从价值优势上看,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地践行初心使命来把握共同富裕的价值目标;从精神优势上看,中国共产党保持坚忍执着的理想信念为推动共同富裕提供精神动力;从方法优势上看,中国共产党善于运用唯物辩证的方法来助推共同富裕落实落地。
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共同富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1]共同富裕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一项世界性难题和开创性事业,没有任何现实理论模板或直接经验可以借鉴与模仿。一定意义上来说,马克思对于如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发展状态只有整体上的探讨和原则上的指导。而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的现实境遇已经超出马克思所在时代的解释范围。《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必须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2]66中国共产党人在深入、持久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共同富裕的理论中找准自身目标定位、确立自身使命任务,在对中国式现代化认识和理解不断深化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社会发展实际和中国共产党探索共同富裕的实践经验,与时俱进地推动共同富裕相关理论的创新,以此谋划制定出实现共同富裕的具体路线、方针及政策,不断引领中国共同富裕伟大事业的前进方向。
“理直”方能“气壮”。坚持科学理论指导以及用科学理论来观察时代特征、解读时代本质、引领时代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推动共同富裕伟大事业的首要问题。习近平指出:“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鲜明的政治品格和强大的政治优势。”[3]马克思立足于物质生产实践活动和资本主义社会中绝大多数无产者陷入赤贫的生活状况,深刻揭示出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产生贫富两极分化的实质及资产阶级思想理论和意识形态的虚假性。即是在剩余价值规律作用下,资本生产方式遵循擢取利润与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原则,尤其是私有制中带有明显支配和剥削性质的雇佣劳动制度,成为资本主义社会贫富两极分化和阶级不平等的根源,而国家政权则成为维护资本统治的工具和机器。最终,在社会资源、财富分配不公的基础上导致工人阶级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冲突愈演愈烈。为改变这一社会发展状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理论和实践中强调依靠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在消灭私有制的基础上,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来创建出共同富裕的社会新形态,在“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4]689中达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总之,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内在地契合中国人民渴望摆脱贫困、实现富裕的美好愿望。基于此,中国共产党在各种主义和思潮中廓清思想迷雾,在全面把握人类社会发展总趋势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背景中坚定地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将在消灭阶级和剥削、消除社会贫富差距的基础上建立人人富裕、自由、平等的共产主义社会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价值诉求和奋斗目标,为中国走上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提供了正确的方向指引和科学理论指导。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理论的生机活力要根据时代变化、社会实践活动和人民需要而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马克思强调:“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存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5]35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共同富裕的社会实践中逐渐摒弃教条主义和实用主义,并非简单重复、背诵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个别论断或本本之中的条条框框来生硬裁剪现实。而是在特定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下,将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相关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有机结合,在此基础上树立起共同富裕理论创新的自觉意识和主动精神,着重阐释不同历史阶段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等,构建出兼具时代风格和中国特色的共同富裕理论。就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谋划和推动部署而言,中国共产党基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进程,依据不同发展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和经济发展实际进行具体谋划,在历史与现实的统一中创造性地规划出共同富裕这一理想目标落地落实的问题。如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党的十五大提出新“三步走”的设想、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确立2035年远景目标等。此外,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方法上,中国共产党人针对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提出在先富带动后富中实现共同富裕。总之,中国共产党结合特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状况和发展实际,在理论自觉与实践自省中为探索中国特色共同富裕道路奠定理论基础并提供理论指南。
马克思指出:“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6]871资本主义国家依靠剥离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关系,在征服、奴役和掠夺中致使货币财富快速集中。习近平强调:“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7]7这一论断形象、深刻地揭示出中国共产党在百余年的不懈探索和接续奋斗中取得历史性飞跃的重要原因。故而,从整体上依次把握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奋斗历程,可以直接、清晰地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何以引领共同富裕。
首先是在“站起来”中提供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使得中国共产党推进共同富裕的理论和实践进入新纪元。毛泽东曾深刻指出:“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8]631如何在自立自强中改变一穷二白、贫苦落后的东方大国面貌并让人民过上富足的生活是这一时期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中国共产党肩负国家独立、人民解放、社会发展的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团结带领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剥削、掠夺和压迫,建立了新中国,使得中国摆脱了落后挨打的困境,真正实现了人民翻身解放、当家做主,为中国开始作为独立的主权国家思考人民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创造了前提条件。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后,我们初步建立起较为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后续社会发展中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奠定了较好的工业基础和经济基础。尤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不仅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原则的坚持和发展,更为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造提供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使得中国共产党探索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成为可能。
其次是在“富起来”中提供充满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彰显出中国共产党推动共同富裕伟大事业的光明前景。依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解决温饱、满足人民的物质需要、迈向小康社会中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9]373处于这一历史阶段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社会主义探索时期正反经验的基础上,反思计划经济体制下追求平均主义的传统观念和固化思维,以实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措施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激发市场经济活力,激励人民在合法经营和勤劳致富中进一步做大经济“蛋糕”。此外,在立足“两个大局”中以改革开放开辟出促进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新路径。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战略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优先设立东部沿海经济特区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以促进经济发展,并充分利用引进的资金和先进技术等形成部分区域的先富态势,以先富带动后富的建设思路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以此积累经验并带动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为推动共同富裕开辟新路径、提供新视野。使得中国在逐渐摆脱贫困、落后面貌的基础上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不仅充分展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也引领中国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最后是在“强起来”中提供“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7]7。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秉持高度的历史主动精神,在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和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基础上,作出“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10]的判断,开启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新篇章,在新发展阶段中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诉求,丰富和完善推动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和体制机制。就补足社会发展弱项和短板而言,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来缩小城乡差距,借助精准扶贫等方略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生活水平,建成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文化设施,使得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实质性的改善和提高,进一步彰显了社会公平正义,“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1]就物质基础而言,完备的工业体系和不断优化的产业结构促使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的良好态势,使得新时代中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为推进共同富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就制度基础来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将国家制度优势转换为治理效能,着重就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相关重大问题进行研究,为新时代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供制度自信和坚实底气,并在持续推进以共同富裕为特征的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超越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弊病,走出一条富有活力、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风格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道路,以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和举措为世界解决贫困问题开出中国药方。
打铁必须自身硬。推动共同富裕作为一项综合、系统和复杂的工程,绝不是中国共产党标榜自身的政治话语和抽象空洞的政治口号,而是要在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建设中把稳共同富裕的发展方向、谋划共同富裕长远和稳定的战略布局,制定符合共同富裕的灵活适用政策、促进共同富裕各种托底措施的扎实落地。基于此,中国共产党人注重构建严密的组织体系、保持纪律严明的组织原则和党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将党的组织体系建设的显著特点和独特优势转换为促进共同富裕的强大动力,为推动共同富裕提供组织保障。同时,在持续的学习中不断增强执政本领,自觉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指导共同富裕实践的实际举措,在理论和实践的有效互动中找寻出推动共同富裕的现实进路。
文中设计了一种基于振动传感的智能光纤安防系统,由信号传感、采集处理和显示三部分构成,系统能够实现光缆沿线的实时观测,并通过人机交互界对管理员发出实时预警。
以严密的组织体系切实发挥组织效能,在动员群众和凝聚人心过程中推进共同富裕的实践探索。习近平指出:“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11]11500多万基层组织和9800多万党员是党团结凝聚人心、开展全部工作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也是推进共同富裕伟大事业落实落地和走向未来的根本保证。在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以规范有序的组织体系、科学合理的组织设置、健全完善的组织制度和运行高效的组织功能释放出强大的组织效能,形成了包括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在内的团结统一的整体。三级组织体系的协同运行使得全党在“上下贯通、执行有力”中充分释放“集中力量办大事”组织优势和制度优势,并结合《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等相关法规文件来规范指导组织工作的运行,使得组织工作更加规范化和具体化。此外,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严密的组织体系也可以更好地发挥出整合社会资源,统一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意志和具体行动的作用。如中国共产党人秉持脱贫攻坚的共同意志,在明确脱贫攻坚工作布局和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在救济式扶贫到开发式扶贫的探索中,数百万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投身脱贫攻坚一线,不仅是确保党的决策部署贯彻执行的生动例证,也充分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坚定决心。
以严明的组织纪律消除政治安全隐患,在思想统一和自我革命中营造推进共同富裕的良好政治氛围。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和经得起风浪考验的关键举措。马克思指出:“必须绝对保持党的纪律,否则将一事无成。”[12]413中国共产党注重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以祛除消极、腐化及堕落的思想,防止党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偏离方向、变质变味、失去立场。如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来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思想意识,更在健全权力监督制度和执纪执法体系的基础上落实领导责任,以此锻炼出思想立场坚定、品质作风优良、能力素质突出的党员干部队伍,确保党始终成为领导共同富裕伟大事业的坚强核心。此外,中国共产党坚持在自我革命中探索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答案来巩固党长期执政地位,通过持续、深入地整饬党风和惩治腐败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重典治乱的决心和刀刃向内的气魄来自省自信,通过打虎、拍蝇、猎狐等举措和手段直面现实问题,切实在全面从严治党中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解决部分党员因意识淡薄而出现思想腐化倾向、营造利益集团和组织软弱涣散等影响社会公平正义、违背初心使命和阻碍党的建设的问题,以此消除党和国家内部的政治安全隐患,使党在保持正确政治路线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使得持久推进共同富裕伟大事业成为现实。
以较强的学习能力不断增强党员干部本领,在总结经验和知行合一中推动共同富裕伟大事业走向未来。为在开展组织工作中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等现实问题。习近平指出:“既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实践学习;既要向人民群众学习,向专家学者学习,也要向国外有益经验学习。”[13]404中国共产党人积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增强执政本领。首先是不断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学习,在“两个结合”中增强党员干部的理论认知水平,提升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判断力;其次是树立世界历史的宽广视野,在汲取、总结空想社会主义实践、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苏联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历史经验教训中保持政治领悟力,使中国共产党提升驾驭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能力;最后是在学习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中拓展党的认知视野,使之能够迅速有效地对新征程中推进共同富裕面临的现实问题作出回应,保证在推动共同富裕伟大事业发展中不断提升政治执行力。总的来说,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在保持理论的清醒和立场坚定中快速适应环境变化,使之从容应对改革、发展、稳定带来的一系列复杂问题和深层次矛盾。并在实践中锤炼领导共同富裕伟大事业的能力和执政水平,从而推动共同富裕伟大事业取得实质性进展,以此来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共同富裕不仅作为中国共产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也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使命的内在要求。作为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中国共产党将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党在长期革命中始终保持着奋斗姿态和勇往直前的内在动力,认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14]83。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凸显出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目标和行为准则,奠定共同富裕的价值底色。无产阶级政党的阶级属性决定了“中国共产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14]295。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本质要求是对代表资产阶级利益和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秩序的资本主义政党的超越。一方面,区别于资本主义社会将发展归因于少数统治者和精英人物的主观意志活动,中国共产党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尚未达到实现共同富裕所具备的物质条件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实际,结合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中人民是社会物质财富创造者的观点,在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发挥人民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探索“共建富裕”的发展模式。即是在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中激发人民群众参与创造社会财富的热情,旨在领导全体人民通过勤劳奋斗、发挥首创精神、凝聚智慧经验等创造出幸福美满、共同富裕的生活。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在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立场上强调“共享富裕”的价值追求。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显著优势”[15]4。总的来说,人民的富裕水平、满意程度是检验共同富裕成效的重要标尺,也是确保共同富裕方向不偏的基本要求。因而,中国共产党在制定推进共同富裕的相关决策中注重统筹群众利益和各方面利益的关系,注重在充分尊重个体发展差距的基础上,构建完备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来捍卫全体人民平等发展的权利和共同出彩的机会,切实在顺民意、解民忧和惠民生中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
“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表达出中国共产党肩负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庄严责任,包含着推动共同富裕的使命追求。习近平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7]3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领导全体人民在共同奋斗中达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有机统一的理想状态。这一目标集中体现了国家、民族和个人的最高追求和根本利益。本质上而言,民族复兴与民族自身所处的社会发展情况及人民的发展状态紧密联系在一起。遭受着磨难屈辱和贫穷落后的民族是谈不上复兴与富强的,民族复兴要在相当程度的物质财富之上达到一种国家繁荣富强、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生活幸福的状态才能实现。基于此,中国共产党在探索救亡图存之路、谋求社会发展进步及追求人民幸福中自觉将实现民族复兴作为自身的使命担当,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并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不断补足民生短板,在平衡利益分配制度之中强调社会公平正义,极大地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质量和水平,在不断推动社会进步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为世界谋大同”体现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人类情怀,彰显出追求世界共同富裕的崇高意义。习近平强调:“各国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大家共同富裕才是真富裕。”[16]3不同于资本为维护自身利益而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发展观念,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保持着胸怀天下的情怀,肩负起谋求全人类共同发展的崇高使命,并在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中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朋友圈”,致力于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一是在实际行动上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不仅通过“中国制造”为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提供大量公共产品和优质服务,更是积极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潮流,通过举办G20峰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等为世界经济发展和复苏注入活力。二是在方法上直接以资金、技术等援助、援建帮扶相对落后的国家和地区,以实际行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理念。仅1950年到2016年间,“累计对外提供援款4000多亿元人民币,实施各类援外项目5000多个……为发展中国家在华培训各类人员26万多名”[14]484。三是在探索自身发展道路中以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为世界发展贡献力量。中国根据自身建设经验为世界其他国家解决发展难题提供方案和经验,如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沿线各国经济发展提供便利、中国的减贫经验也为解决世界其他国家的贫富难题提供现实观照。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质的深刻理解之中,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剥削、压迫、虚假意识形态的超越;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和科学理解之上,是对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趋势的深刻揭示;建立在谋求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崇高追求之上,是对人民渴望美好幸福生活诉求的真挚表达。习近平曾指出:“良好的精神状态,能极大地激发人的智慧和潜能,产生巨大的力量。”[17]40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实践中积极通过理想信念来凝聚思想共识,将人民追求共同富裕生活的精神意志转换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并以独有的精神谱系为人民群众创造社会财富提供精神动力、丰富精神生活的现实支撑。
以理想信念凝聚思想共识、增强情感认同,汇聚起改造世界的精神力量。人心齐,泰山移。其一,中国共产党在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中汇聚价值认同的力量。坚定的理想信念可以凝聚分散的社会意志,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譬如,理想信念不仅是助推中国科技人员在攻破科技难关中实现神舟飞天、蛟龙入海等一系列科技成就的精神力量,也是促使国人克服重重困难成功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等国际性活动和战胜汶川大地震、新冠疫情等重大灾害性事件的精神动力,更是筑牢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防线、廓清思想的困惑、破除西方国家编造的谎话和谣言的思想利器。其二,中国共产党人在牢记党和国家艰苦奋斗的历史中汇聚情感认同的力量。1840年鸦片战争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贫困、落后成为近代中国的代名词。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中国人民遭受沉重的剥削和压迫,毫无尊严、自由和幸福可言。中国共产党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满怀着尊民、爱民和护民的朴素情感,自觉担当起人民解放和民族独立的责任使命,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为自身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和心中最真挚的情感。迈步新征程,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将会遇到诸多风险挑战、矛盾阻力,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凝聚起改造世界的现实力量,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持久不衰的精神动能。
充分发挥历史主动精神,在保持历史清醒和历史自信中强化实现共同富裕的责任担当。相比于西方国际社会贫富两极分化导致的社会混乱、撕裂的状态,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和历史发展规律,绘制出中国“风景这边独好”的壮美画卷。共同富裕作为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促使中国共产党主动选择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为人民谋福利的一边,具体、历史、主动地分析中国实际,集中力量不断满足实现共同富裕所需要的现实条件,如有步骤地从“打土豪分田地”破除对生产力的桎梏,到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经济发展起点低、人口基数大的基础上整体迈进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再到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成就。值此期间,中国不仅在物质上富起来和强起来,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等方面创造出令世界惊叹的发展奇迹,更是在精神上自信起来、行动上积极起来,展现出自信自强的精神面貌。总之,中国共产党人在充分发挥历史主动精神中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成功化解风险挑战,不断提振推进共同富裕的动力和热情,为中国共产党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保持着奋发有为、勇毅前行的精神状态,培植出昂首迈向共同富裕的能力和自信,牢牢把握共同富裕事业发展的主动权提供强大精神动能。
构筑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夯实精神共同富裕的思想基础。革命理想高于天。“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7]8从纵向上看,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是在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谱写的一幕幕可歌可泣的壮丽史诗。如在不同历史阶段凝练出的井冈山精神、抗美援朝精神、改革开放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记载着中国共产党为何出发、何以制胜的历史真相,传递和承载着无数中国共产党人的共同理念、价值追求。从横向上看,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划分为重大历史事件、英雄模范人物和典型地域等重要分支。一是根据重大历史事件所凝练出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如“两弹一星”精神、抗疫精神等,记载了中国共产党人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精神状态;二是根据英雄模范事迹所凝练出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如张思德精神、焦裕禄精神等,表达出中国共产党人忠于人民、无私奉献的思想特质和精神风貌;三是以典型地域所凝练出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如西柏坡精神、塞罕坝精神等,塑造出中国共产党的艰苦创业、勇往直前的精神实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以鲜活、立体的精神凝结彰显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思想精华和精神风貌,不仅是激发中国共产党人延续初心、承担使命的重要精神财富,也是理解过去、把握现在和走向未来的精神密钥,更是在物质充裕基础上塑造人的精神世界、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生动素材。
习近平指出:“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8]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善于运用辩证思维来发现、分析和解决共同富裕的相关问题,并以科学适用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来推动共同富裕实践,始终坚持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解决好创造财富和分配财富、把握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辩证关系。
在推进共同富裕中注重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在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中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是中国共产党推进共同富裕事业的一个重要方法原则。具体来说,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解放思想是破除各种思想羁绊、尖锐矛盾和潜在风险的锐利武器,是中国共产党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法宝。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是我们党历史上促进思想解放和端正思想路线的重大事件。邓小平曾深刻指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基本建设,不解决思想路线问题,不解放思想,正确的政治路线就制定不出来,制定了也贯彻不下去。”[19]191在此基础上,邓小平将不适应生产力需要的、旧有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急于求成的思想倾向、姓“资”姓“社”的思维定式等变革为符合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并在探索社会主义制度本质规定性中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的时代命题,尔后在社会发展中紧紧围绕工作重心,通过推动科技发展、对外开放等手段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行实践拓新,为推动共同富裕的伟大事业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因而,思想观念的变革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奠定共同富裕的思想根基,是促进新时代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进一步转变工作思路和创新发展模式的内在需求。中国共产党在坚持量力而行和尽力而为的原则基础上,科学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实际,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将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具体化为阶段性的奋斗目标,没有超越历史发展阶段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循序渐进地推进共同富裕的建设。总之,坚持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相统一的思想方法和行为原则是确保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重要保证。
在不断做大“蛋糕”中解决好创造财富和分配财富的辩证关系。中国共产党在对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制度的动态探索中注重解决好经济增长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关系,重视以完善的收入分配制度减小差距,消除在先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仇富”社会心理,甚至是对立情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及按劳分配制度的前提下,逐渐调整“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形成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的收入分配格局。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依然处于经济不发达的状态,这一时期强调在“优先效率”中提高生产力,以增加社会物质财富和推动经济建设。尔后党的十三大为总体上适应“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的政策方针,明确指出“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20]32。党的十五大进一步彰显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强调在收入分配制度中突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党的十七大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21]485,强调在缩小贫富差距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上实现共同富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努力建立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2]48,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坚持共享发展理念,致力于分好“蛋糕”,在注重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补足社会发展短板,在兼顾效率和公平的基础上创新初次分配、再分配和三次分配的体制机制,在强调公平正义的基础上着力构建“橄榄型分配结构”来解决城乡、区域和行业之间的差距。总之,中国共产党人注重在妥善处理“效率”和“公平”的辩证关系中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核心价值理念,不断提高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道路的本质。
在分析主要矛盾中把握好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辩证关系。中国共产党善于结合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来分析基本国情,通过不断调整、革新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经济基础的变迁,总结出符合我国发展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以此作为这一时期谋划战略部署和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依据。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既保持着统筹全局的眼光和视野,也善于抓住推进共同富裕工作的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如在党的十九大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2]273判断的基础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不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增进民生福祉、建设美丽中国,以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综合发力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根本保障,从整体上架构出共同富裕所需要的现实基础和发展优势。与此同时,也注重把握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点内容和重点对象,集中精力解决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诸如精神共同富裕、农村共同富裕等短板、弱项问题,更是在统筹整体和局部的关系中以“试点先行”这一符合客观规律的政治判断和战略抉择重点推进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以此积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经验,作为新征程上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破题和开篇。
[1]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 人民日报, 2022-10-26(1).
[2]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1.
[3]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N]. 人民日报, 2022-07-28(1).
[4]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一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7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4.
[6]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五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7]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1.
[8] 毛泽东选集: 第二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1.
[9] 邓小平文选: 第三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3.
[10] 习近平.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J]. 求是, 2021(20).
[11] 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8.
[1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29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2.
[13]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14.
[14]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二卷[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17.
[15]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9.
[16] 与世界相交与时代相通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阔步前行——在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讲话[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1.
[17] 习近平. 之江新语[M].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7.
[18] 习近平. 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J]. 求是, 2019(1).
[19] 邓小平文选: 第二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4.
[20] 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1.
[21]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1.
[22] 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9.
D25
A
1008-4479(2023)06-0031-10
2023-05-12
新疆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新时代新疆党建引领城市多民族互嵌式社区治理的实践创新研究”(2023CDJ023)
程刘畅(1994—),男,河南项城人,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
责任编辑 徐慧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