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2023-03-09 20:17张文智马会宇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11期
关键词:辅导员群体育人

张文智,马会宇

网络思政工作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新颖的形式和信息平台公开互享的传播优势,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任务作出了重要贡献。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育人工作和师生交流的中坚力量,拥有专业的管理能力和丰富的学生工作经验,在网络思政工作中具有特殊职能。因此,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1]近年来,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政能力的提升受到教育部等部门的重视,如何培养兼具信息技术能力和学生管理专长,又具有强烈的育人意识与优秀的思政工作能力的辅导员队伍,成为学界广泛关注的问题。

一、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能力现存问题梳理

目前,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政工作能力的提升普遍面临着“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水平缺少统一的评定标准”“辅导员的网络话语权有待提升”“传统工作方式使网络思政工作难以迎合学生需求”等问题。

(一)高校缺少统一、有效的辅导员网络思政工作能力标准

当下我国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政工作能力的提升面临着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其中,“思想政治教育评估难以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各项体制不配套、不协调问题成为难点中的关键。”[2]我国高校的办学机制目前仍普遍以专任授课教师为主体,以管理性岗位为辅,高校人力资源需求将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为偏向学生管理,这使得辅导员的工作重心偏向学生日常生活。辅导员和班主任群体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建设性力量得不到足够重视,对于思政育人工作队伍的建设并未形成充分规划,导致在人员调配和职业能力培训中缺乏涉及对思政工作的全局性考量,使得辅导员在学校网络思政工作中难以获得相应的参与度。目前,高校对于思政育人活动的安排主要集中在专业性和学术性较强的思政专题课程上,这导致辅导员作为偏重学生管理类的人才类型,较难充分参与到网络思政工作中。与专任教师相比,辅导员群体在学生工作中的优势在于能够与学生近距离接触,可以在日常交流中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并且通过谈话等形式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这些非授课形式的育人过程是思政育人的重要环节,但却较少受到学校总体思政工作的规划和重视,并未形成明确的流程和有数据可循的记录。

“当前高校思政工作专业性强,内容严谨,对思政教育工作队伍的素养有很高的要求。”[3]然而,高校在人才招收、周期性考核和教师培训过程中,辅导员的网络思政工作能力缺乏明确的评判标准。对于辅导员工作的评价更倾向于学生生活秩序维护和课业纪律管理方面,而思政工作的考核指标仍需进一步重视与完善。在高校的师生互评环节中,一些高校将教师的思想品德表现与教师的思政工作能力相混淆;同时也缺乏学生与辅导员教师之间的师生互评机制。此外,在教师培训方面,部分高校的辅导员与专任教师所上的培训课程一致,难以发挥辅导员群体的特殊性,且培训内容普遍偏向传统职业技能训练,缺少与时俱进的信息技术培训环节,导致辅导员群体思政能力培训成果难以迎合学生日新月异的兴趣变化,进而影响网络思政内容的传播度和接受度。

(二)辅导员的网络话语权有待提升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教育信息化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网上资源和线上教学更是使传统的“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教学形式经过网络变得更加灵活多样,高校的网络思政建设也逐渐融入当下的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建设之中。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将教师教书育人和学生接受教育视作一种交往行动,因为交往行动是指:“使参与者能毫无保留地在交往后意见一致的基础上,使个人行动计划合作化的一切内在活动。”[4]显而易见,围绕学生主体进行的思政育人行为并非教师的单方面讲授活动,而是一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合作行为。在传统的课堂交往模式之外,网络交往作为一种全新的交往形式,与现实生活中的行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并更能为年轻的学生群体所接受。

高校的网络思政工作作为网络教育的一部分,也正在成为网络学习共同体中重要的学习和交往形式。“网络学习共同体为教师基于网络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提供了诸多便利”[5],网络思政平台的建立使辅导员能够为学生提供线上的学术性支持与人际性支持,通过网络平台组织和管理学生,安排课前预习和课后辅导等多种活动。作为网上思政活动的组织者与管理者,辅导员在网络思政活动中的交往行为对网络思政育人活动效果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当前高校辅导员群体面临着年龄跨度大、学历水平不一、部分辅导员不擅长使用网络、不了解网络用语、难以掌握年轻人感兴趣的热点话题以及难以理解学生群体的思想状况等问题。这些问题给辅导员网络思政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尤其是限制了他们在网络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在以往高校的传统思政教育过程中,教师具有思政课堂的主导权,而学生则扮演思政话语的接受者角色。然而,随着网络思政的普及,师生之间的角色关系逐渐转变为平等的状态。特别是相较于教师群体,年轻的学生对于新锐的互联网自媒体平台往往更具使用优势,学生群体从网络上接触的信息量甚至超过教师,因此使得教师在网络思政环境中话语权逐渐陷入弱势。“只有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互联网相结合,才能掌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6],只有在信息洪流中把控舆情大局、掌握话语权,为学生指引正确方向,才能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线上信息,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

(三)传统工作方式使网络思政工作难以迎合学生需求

首先,继续采用“旧瓶装新酒”或“换汤不换药”的工作方式会显著降低工作效率。目前高校普遍未能充分利用多种网络思政平台的功能,未能在教师培训过程中普及新型网络工具。部分高校沿用传统的思政工作模式,或将线下的思政课程内容直接照搬到线上,而不改变思政教师授课、学生听课的教学模式,很可能因教学内容的陈旧和教学方式的单一而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部分高校辅导员可能没有充分思考和调整网络思政育人方式,将传统思政教学模式简单地移植到线上,还有一些辅导员可能缺乏成熟的网络技术和信息处理能力,对于主流平台和社交媒体不够了解,对网络思政的工作方法没有形成系统的认知,因此在参与网络思政工作的过程中多遇阻碍。

其次,较为狭窄和传统的网络平台选取策略也会使得本应在网络思政建设上发挥重要宣传功能的主流平台被高校忽视,潜在的网络资源与学生群体的兴趣点不能得到有效发掘。例如,作为信息量大、传播范围广泛且极受学生喜爱的新媒体平台,“抖音”“快手”“微博”等平台的运营技术较少受到学校的关注。相较于传统的课堂形式,青年学生群体更加偏向网络环境中形式新颖、与现实生活和热点话题相关的内容。然而,上述内容鲜少出现在网络思政实践与教师专业培训中。高校目前使用的主流网络思政平台仍是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和思政慕课平台,网络思政内容也主要以较为传统的线上授课、布置课堂习题等形式为主,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得网络思政工作的开展失去互联网环境中本应有的新颖性、传播性和互动性优势。

二、提升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能力的三个向度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提升高校辅导员的网络思政工作能力。组织层面:高校可以聚焦网络思政,改进人才聘任、培训和考核制度,以确保辅导员具备必要的网络思政技能和思政工作能力。个体层面:辅导员可通过专项培训提升信息技术和思政工作水平,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师生关系层面:利用网络交际为辅助工具,促进网络思政落实到师生互动与学生的日常实践中,加强思政教育的互动性和实践性。充分认识高校辅导员提升网络思政能力所面临的问题,通过合理的途径突破条件的限制,可以为辅导员提升网络思政工作能力寻求新方法,进一步推动高校思政育人工作的发展。

(一)高校:聚焦网络思政,改进辅导员聘任、培训、考核制度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7]辅导员自身的思政工作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对高校的思政育人效果产生影响,因此,在网络教学的时代,“高校辅导员应该对网络思政教育工作有清晰的认知,结合高校学生的个性特征、身心发展需求,制定网络思政教育的计划。”[8]

辅导员群体活跃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线,学生管理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若想切实有效地提升当下高校辅导员在网络思政工作中的地位和工作水平,根本上应当解决目前普遍将辅导员工作置于辅助性地位,从而使这一群体缺乏思政工作平台和育人发展空间的问题。参照《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可知,提升高校辅导员经济待遇、职称评审待遇和精神肯定是提升高校辅导员工作能力的必要心理认同支持和物质条件支撑。如果想要发展好高校辅导员这支思政建设队伍,学校不仅应当强化网络硬件设施、提供信息专业技术和相应技能培训以加强辅导员的业务能力,更应当在工作上、生活上给予关心,在待遇与政策方面给予适当的倾斜。

此外,高校应当实施现代信息技术培训,提高辅导员群体的信息技术能力,提升线上思政育人效率,亦可成立网络数据库,建设专门的网站,推进优质思政教育资源共享,学报等期刊亦可开辟网络思政工作专栏,为探索辅导员网络思政工作能力提升方法和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提供信息交互的平台。为提升高校辅导员群体在网络上的思政话语权,建设高校的网络思政自媒体平台是必不可少的,专业性的平台能够显著提升网络思政育人的工作效果。在创立自媒体平台、加大思政工作宣传力度、优化高校网络思政平台运营方式、创新网络思政工作内容的同时,设立专门的网络思政自媒体平台运营队伍也十分重要。[9]

(二)辅导员:通过专项培训提升新媒体技术与思政育人水平

高校思政自媒体平台的建设需要既具有网络工作能力,又具有一定学生工作基础和思政工作经验的人员,而辅导员正是适任这一职能的群体之一。通过让辅导员群体深入网络思政平台的建设与管理过程,对平台上的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维护网络思政自媒体平台,为改进网络思政话语权奠定基础。”[10]经过系统培训后的辅导员群体能够参与高校网络思政平台的日常运营和舆论环境维护,并且能够以大学生的话语习惯和兴趣为基础遴选发布信息、安排系统而生动的思政课内容,促进网络思政话语的有效传播。在高校建立健全人才队伍培养机制的同时,辅导员群体也应加强自身的工作能力建设,提升自身思政育人能力水平,充分运用新媒体提供的技术创新工作方法。

首先,高校辅导员应对自身在学校网络思政工作中的职能有充分的认知和准确的定位。需密切关注学校工作动态、院校办学特色以及外部政策支持。同时一些公共平台,如“超星学习通”“网易公开课”“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以及教育部门户网站等公共平台,提供了大量的资讯和培训资源。高校辅导员应充分利用这些网络教育公共平台提供的机遇,提升自身的工作水平。高校辅导员可通过专项培训提升技能,并在实际的思政工作中善用网络工具,收集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创新思政工作模式,结合自身对学生群体的了解发挥专长,充分利用自身管理经验与优势适应形势的发展与工作的需要。

其次,网络思政工作的重点在于充分利用线上信息的传播优势和在学生群体中的接受度,有效提升思政育人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在进行网络思政工作的过程中,辅导员应当充分利用学生工作经验,按照对学生心理的了解组织相应的多种形式的活动,通过新颖的形式创设情境、活跃学生思维,以时事热点、名人事迹、广受欢迎的革命题材影视剧作品等多种形式吸引学生兴趣,提升网络思政工作的有效性、互动性。此外,也可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积极对待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可以在学生群体中加强宣传,定期组织主题性讨论,营造师生交流的氛围,使思政教育真正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贯穿到学生课内外的各个方面。这种方式有助于使网络思政工作更加贴近学生,更具互动性和吸引力。

辅导员在加强自身信息处理能力的同时,也应注意网络思政教育是思政工作的一个方面,是线下思政活动的延伸。因此,在开展网络思政工作时,应始终把控思政工作重心,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育人为工作目标,避免因过度依赖线上工具而忽视线下实际,避免以教师为中心而忽视学生的发展实际等情况的出现。充分利用网络上新颖的、多元化的思政教育资源,革新网络思政教育策略,关注社会时事热点动态,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的思政教育创造更加优质的条件,使高校辅导员的思政育人工作更加高效地进行。

(三)师生关系:以网络交际为辅助工具促进网络思政落地

网络提供了辅导员与学生之间互动的新平台,尤其是社交媒体为这种互动创造了新的机会。辅导员可在利用网络进行思政教育之余增进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状态,并且以自身的端正思想感染和影响学生。辅导员既是学生在校生活的导师,又是学生思想上的领路人。因此在线上育人的同时,辅导员也可组织相应的线下思政活动,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答疑解惑,为他们提供指导,确保线上线下思政工作相辅相成。例如,辅导员可以善用网络媒体的开放性和虚拟性,通过树洞和匿名卡片等平台,调查学生的思想状态,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继而根据收集的信息制定针对性的指导和教育计划,发挥思政教育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功能,将思政育人工作融入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再比如,辅导员也可以针对微博上的热门事件组织学生展开专题讨论,提高学生对时事政治的敏感性,并加强对学生积极思想引导的能力。高校辅导员结合社会实情和学生心理,合理运用网络资源进行思政育人实践,能够增强自身的思政工作能力,提升思政活动在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

以育人为核心的网络思政工作内容较为复杂,且教育周期较长,教育成果较难量化。因此,高校辅导员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反馈,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的思维和情感需求,“从互动中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以便于有针对性地对每名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11]同时,在日常的课外校园生活中,辅导员较常接触学生,更加了解学生的个人情况,因此也更应以身作则,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为学生树立榜样。构建平等、开放且具有互动性的网络思政育人环境可以促进师生间的相互了解,发挥辅导员群体的工作专长,为提升辅导员网络思政工作能力奠定基础。

三、结语

“掌握网络技能,创新德育方法,既是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所在,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变革的现实要求。”[12]随着线上教学的模式得到社会认可,伴随着信息化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迅猛发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网络化早已是不可避免的趋势。面对网络思政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高校应当明确自身办学特色,完善人才聘任、考核、培训机制,重视辅导员群体在思政工作中的定位,建立专业的网络平台运营团队和思政建设团队,为网络思政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必要保障。高校辅导员应当积极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借助培训和网上公共教育平台提供的资源主动学网、用网,提升自身的网络话语权,促进自身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能力的提升。

猜你喜欢
辅导员群体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珠”育人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他们用“五招”育人
特殊群体要给予特殊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