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雅婷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杭州 311402)
《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文件的颁发,凸显了职业师范院校改革的重要性。职业师范院校需抓住时代发展机遇,适应国家与区域发展诉求,优化人才培养目标,以此构建立体化课程思政体系,进而更好地为中华民族复兴梦的实现积蓄力量。因此,职业院校需基于国家政策要求,推动职业师范教育优化和创新,依据师范教育的属性推动教育优化,以此助推师范教育的转型。
职业师范院校课程思政具备较强的依附性、浸润性与隐蔽性特征。其一,依附性是指相关教师无法单独对学习者进行引导,需依附一定载体浸润大学生心灵,并发挥思政教育的育人作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思政元素的载体是专业课程。故此,我国职业师范院校课程思政具备一定依附性特征。其二,浸润性是指每个专业都拥有一定的思政元素,教育者通过课堂进行元素展现,实质上属于隐性教育模式,与理论灌输明显不同。浸润性代表课程思政建设的特殊性,它将置价值观于每个专业,以此强化对学习者的科学化熏陶。其三,隐蔽性是指课程思政虽然是职业师范院校育人的核心办法,但并不直接实施,而是借助隐蔽手法,将政治元素和思想引领元素融入于专业教育活动中,以此在潜移默化中助推教学活动优化。
职业师范院校课程思政体系构建时实现自主与协作协同,切实解决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等关键性问题。其一,职业师范院校可借助全方位统筹,提升课程思政建设高度。课程思政建设不是指新开某种课程,而是一种全新的育人理念,会在培养学习者教育能力的同时展开伦理教育,使学习者在成才的基础上“成人”。解读国家政策后有目的地统筹课程思政建设规划,有计划地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将实现职业师范院校育人水平的提升。其二,职业师范院校须通过合作,完善课程思政建设工程,实现多主体的有机合作,从而在多部门权责清晰的基础上展开联合互动,突出思政教育特色。
教育工作者是课程思政建设的直接参与方,应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其课程思政建设能力,以缓解传统重教轻育现象。其一,鼓励教育者在备课和辅导过程中加强自我评价与反思,争取通过自察随时随地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与时俱进发展,以此增强育人效果。其二,学校需适当增加课程思政相关教师职业培训项目,增强教师教学能力和思政能力,以此从根本上解决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助力教育者树立课程思政建设意识,转化其教育理念,明晰教育者的传道天职。科学化培训可使教育者走出课堂,在革命根据地、红色纪念馆等了解我国拥有的丰沛的思政教育资源,从而实现课程思政建设的持续发展。
职业师范院校在培养教育人才过程中需加强对融合与联动的重视。其一,传统教育发展过程中,以课堂为主要教学渠道。新形势下,单纯的课堂教学无法满足学习者发展需要。为此,应实现多元教育资源的有机融合,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才能更好地强化学习者价值引领。不同专业课程教育目标不同,思政元素融入过程中也需从不同角度入手,加强科学化融合。可化解二者的分离状态,实现无缝衔接。其二,课程思政涉及范围相对较广,多元要素联动加强互通有无,可使学习者在专业学习过程中自主接触与吸收思政元素,有利于提升育人效果和育人质量,可适当化解传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将思政元素融入于学习者血液。
职业师范院校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时,学校党委和教育处等部门需充分发挥其作用和价值,且教育工作者作为推动教育发展的核心力量,也需坚持立德为先。多元主体共同努力,持续性凸显课程的价值取向,加强对教育人才的科学化培育,可打破传统职业师范院校课程育人中存在的问题,助推多主体精诚合作,形成育人共同体,以此确保课程思政体系的落实,助力其加强作用发挥。其一,明确职业院校党委责任。师范院校党委担负立德树人重任,打破教职人员对思政教育的认知偏差,积极落实三全育人理念,树立课程思政建设方向标,有助于学校基于自身发展状态出台一系列微观制度,进而为职业师范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提供系统性支持。其二,明确职业师范院校宣传部作用。宣传部需在宣传党中央决策的基础上,了解意识形态工作发展的重要性,实现思政工作和教育工作的有机融合,有效推进职业师范院校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并加强意识引领。例如,宣传部可面向全体师生加强对课程思政理念的宣传,使专业教师和学习者深刻领会党中央精神,助推多元主体感受思政元素魅力,以此借助思想引领,助推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持续发展,助力学习者端正学习态度,以加强价值观引领,增强学习者的爱国意识和敬业意识。其三,职业师范院校教务处需在课程思政建设阶段落实建设的具体措施,提出一系列问题,加强对问题的科学化解决。不同专业教师会基于专业学科发展需要,对思政元素进行多角度研究。教务处应明确自身责任,加强课题引领,为学术研究工作发展保驾护航,以此生成育人合力,实现课程思政建设的横向延伸与纵向发展。其四,助推职业师范院校教师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教育工作者作为课程思政建设主体,对师范院校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培育教育人才过程中,提前加强价值观引领,借助师风师德建设鼓励专业教师增强自身道德修养,可为学习者树立良好榜样,能在价值观映射过程中,助推榜样教育发展。职业师范院校学习者未来将承担培养祖国接班人的重任,因此,教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着重引导其增强道德修养,争取强化对学习者的科学化感染。职业师范院校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此阶段加强人格塑造,坚持以立德为先,可在生成良好育人氛围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观引领的有机融合。而专业课教师也需在授业和解惑的同时传道,并将传道放置于第一位置,强化对学习者潜移默化的影响。其五,课程思政建设阶段科学凸显专业课程价值取向。专业课程是思政元素的核心载体,对课程思政体系实施具有重要影响。为此,教育者在引导学习者了解个人价值时,可适当将社会价值融入于专业课程,争取明确专业课程的价值体系,以此为学习者知行转化奠定良好基础。职业师范院校需积极培育德才兼备人才,必须凸显专业课程的价值取向,使新时代学习者成为振兴民族的关键力量,助力其弘扬传统文化,才能使其在立德树人的征程中振兴民族,为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实现而奋斗。
职业院校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性工程,作为人才培养摇篮,应担负立德树人重任,助推专业教育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提升学科内容深度,创新教学方法,进而持续性提升思政教育辐射力,发挥课程思政体系的育人价值与育人作用。其一,利用学科内容创新增加课程思政建设深度。传统专业课程旨在加强知识传授,思政元素融入时需明确立德树人目标。通过了解职业师范院校教育模式,不难发现专业课教师与学习者的沟通和互动频率较高,因此专业课教师需透彻了解思政元素与思政理念,将育人目标融入于专业学科,才能增加课程深度。教育存在于社会之中,具备较强的复杂性,因此专业课程中既包含知识元素,也包含价值导向。专业课教师需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加强价值观引领,推动价值观教育优化和创新,为专业课教学增添新的光彩,使教学内容发生实质转变。例如,专业课教师可深入挖掘课程中存在的思政元素,并基于实时热点拓展教学模式,优化教学体系,争取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融合,增加专业教育的育人色彩,从而形成优质教学内容,加强对学习者的科学化培育,为科教兴国战略实现积蓄教育人才。其二,借助教育方法革新增加课堂温度。课程思政建设旨在发挥专业课程育人价值与育人作用,传统专业课程更重视知识传授,教学方法相对单一,不利于学习者自主学习,更不利于加强价值观引导。课程思政建设可督促专业课教师加强专业知识储备,会切实提升专业课教师的思政能力与思政素养。专业课教师借助系统性学习,找寻新的育人方法,争取在知识传授中切实了解学习者情感反应,以此使学习者在情感体验中了解思政魅力。课程思政是职业师范院校育人新探索,思政元素将成为学科的新鲜血液。教育者需基于课程思政建设发展需要寻求符合学习者的教育方法,加强隐性教育资源挖掘,将思政元素植入学习者心中,以此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使课程思政建设成为职业师范院校立德树人催化剂。为此,专业教师须加强对情景化教学法、游戏化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法的利用,争取构建有温度的课堂。其三,增强课程思政建设力度。课程思政建设旨在提升思政教育覆盖面,希望打破传统职业师范院校单一化育人困境。职业师范院校将育人元素渗透于专业课程中,可提升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将知识传授与价值观引导有机融合,丰富师范院校教育内涵。教师需进一步增强课程思政建设的系统性与连续性,争取在学习者掌握育人技能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并与不同教师协同作战,以此优化育人格局,提升思政教育力度,形成门门课程有思政的教育局面。
职业师范院校助推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协同发展时,需从明确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目标,优化育人内容,完善教学体系,优化评价模式,生成保障机制五方面入手,优化育人框架。职业师范院校致力于培养教育人才,加强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提升思政元素的影响力、辐射力,可从多维角度入手,增强专业课程的育人性。其一,职业师范院校需在工匠精神引领下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以此为我国教育水平的提升蓄力。党的二十大会议着重提及发展教育,借助科教兴国、科教强国战略支持明确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目标,实现思政元素的全方位融入,助推职业教育与师范教育有机融合,可在华夏民族复兴梦实现阶段,助推师范院校革新育人目标,进而培养大国工匠。职业院校可在国家发展目标的支持下,生成全新育人体系,加强对教育人才的培育。其二,优化内容体系。职业师范院校课程思政体系实施时,需明确师范精神,切实增强学习者职业核心素养。师范院校主要培养教育人才,相关人才需具备严谨细致、追求卓越的品质,也需身正行端、遵规守范。教师情怀中包含乐教育人、以生为本,借助思政元素的融入,培养大国良师,体现职业师范院校的育人属性,是进一步明确教育人才培养方向的有效办法。其三,助推三全育人理念的快速落实,以此生成全新教学体系。职业师范院校课程思政体系构建时,需从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角度入手,鼓励所有教师与学生参与课程思政建设,争取在公共课程中加强价值观养成。例如,大一新生入学时间较短,可在此阶段专业课程中融入笃信、尚学等内容,而实习期学生即将毕业,可适当融入乐教育人等相关元素,助推学习者加强就业规划。当然,课程思政体系构建需要学校与社会的支持,从多维角度入手,打造全方位育人体系,进一步优化育人大纲,可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协同发展。其四,将传统重视教学结果的评价体系进行转化,加强对学习效果的重视与关注,以此强化对学习者主体地位的尊重。传统教育评价模式相对单一,课程思政建设阶段,从多维角度入手,了解思政元素在专业课程中的融入,从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等多方面展开综合性评价,以此科学化解思政元素融入问题,有利于职业师范院校形成良好育人环境。其五,构建多元保障机制,助推职业师范院校课程思政体系实施。课程思政建设具备较强的复杂性,加强机制保障,从多维角度入手,助推学校、企业、政府等多元主体加强合作。拓宽育人范围,可在国家制度的宏观领导下,优化微观育人体系。为此,职业师范院校须强化对思政元素提炼与分解的重视和关注。既要在解读国家宏观政策文件时提炼思政要素,也应在分解过程中将其融入于专业课程中,以此了解大国良师所具备的品质,从而实现思政元素在各个阶段中的融入,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育人体系及育人模式,实现职业师范院校的升级和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