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世琪
(青海民族大学旅游学院, 西宁 810007)
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旅游业被认为是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临汾市要破解一煤独大,实现转型发展,发展旅游业成为路径之一。临汾市把旅游业作为转型方向之一,提出把文旅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临汾市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吸引力,必须高质量推动旅游业的发展。自从旅游业兴起以来,临汾市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产业指导,尤其近10年,政策密集出台。近年来,临汾市旅游业的发展充分展示了临汾市对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的贯彻。同时旅游业也为临汾市的发展带来开放的正向效应,临汾市的城市形象通过旅游业得到进一步宣传与塑造,游客认识到临汾市拥有煤炭产业的同时也有厚重的历史与优美的风光。
1.旅游业规模分析。“十三五”(2016~2020年)期间,临汾市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 558.01亿元,实现旅游外汇收入6 831万美元。2016~2019年期间,国内旅游收入和旅游外汇收入不断增长。截止2023年4月,全市拥有A级旅游景区29个,其中5A级景区3个,4A级旅游景区13个。旅游产业规模总体呈上升趋势。旅游产业规模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也不断增大。随着旅游市场的复苏,人们出游意愿的提升,旅游市场的规模会进一步扩大。2023年“五一”期间,临汾市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数和门票收入都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
2.旅游业政策分析。近年来,临汾市促进旅游发展的政策不断出台,旅游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构建起了康养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冰雪旅游的立体体系。2017年,山西省重新修订并实施《山西省旅游条例》以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求。2018年,山西省编制《山西三大板块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从空间全域整合全省旅游资源。临汾市抓住发展机遇,搭建法律法规,旅游业的发展进入新时期。临汾市的旅游政策体系完整,内涵丰富,旅游人才、旅游交通、旅游餐饮、旅游住宿、旅游厕所、文创产品等都有相应政策支持,旅游业发展的环境良好。利好政策促进了临汾市旅游业的发展,地方政府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成效明显,进入旅游市场的主体增多,酒店、餐饮业欣欣向荣。旅游政策还提高了出游率。旅游景区首道免门票政策起到引流作用,吸引了省内外众多游客。旅游政策促进了临汾市人居环境的提升,塑造了临汾新形象,提升了地区吸引力,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在临汾市发展旅游的过程中,注重全民参与,多主体的参与为临汾市的旅游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1.旅游业利润率低。旅游业是一个高度竞争的行业。高度的竞争会分散客源,导致利润的降低。临汾市的旅游业与周边地区存在旅游客源市场、旅游资源类型相同的竞争。旅游业的竞争大压缩了当地旅游企业的利润空间。临汾市自推动“文化强市”战略以来,文化产业、旅游产业投入大。旅游公路、餐饮、住宿建设等蓬勃发展,景区建设如火如荼,旅游业呈现投资大的特点。高成本会导致旅游业利润的降低。此外,部分景区、企业等运营状况不好,产生的经济收入低,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出现投资多、收益少的情况。临汾市的旅游业还面临季节性的问题,周期性的营业特点导致旅游业的利润较低。
2.旅游景区开发不足,旅游服务水平不高。首先,旅游景区数量和质量都有待提升。临汾市是有名的“戏曲梅花之乡”“剪纸之乡”“锣鼓之乡”,有着丰富的旅游吸引物,但这些旅游吸引物没有开发为旅游产品,好风光、好资源“待字闺中”。临汾市拥有的29个A级旅游景区中,4A级以上景区17个,优质景区数量不足。其次,旅游服务的食、住、行、游、购、娱等要素还不完善。近年来,临汾市旅游业的服务水平整体得到提升,但还存在一些软件或者硬件方面的问题。部分旅游景区新建或改建了旅游接待大厅,但接待大厅的空间布局区分却未利用,展台等服务设施不到位。最后,热门景区排队管理有待增强。每逢节假日,尤其是“五一”“十一”黄金周,旅游景区人数骤增,景区入口及游览点排队时间过长。3.旅游品牌不强,文创产品缺乏特色。临汾市的“寻根·铸魂·悦生活”文旅品牌属于起步晚,一边建设一边推介的状态,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逐渐形成,但未能在全国叫响。传统的旅游景区如壶口瀑布、洪洞大槐树等,品牌影响力与号召力仍然发挥影响,但品牌营销技巧不足,跨界营销和新技术营销手段不强。临汾市的文创产品正在不断发展,特色餐饮正在建设,但未形成叫得响的品牌。临汾市旅游业的品牌建设任重道远。文创产品作为旅游活动的重要环节,属于旅游业产业链的延伸,是旅游业创新的重要方向。临汾市的旅游文创产品呈现缺乏原创性、文化附加值不凸显等问题。一些文创产品缺乏独特性和创新性,过于模仿他人作品或者盲目跟风,导致产品同质化、低端化、地摊化[1],缺乏新鲜感和吸引力。一些文创产品为了追求商业利益,过于商业化,忽视了文化内涵和艺术性,一些文创产品只停留在表面的包装和形式上,缺乏深度思考和内涵,无法真正传递文化价值和情感共鸣。
4.专业旅游人才不足。旅游业作为复合型产业,经济属性和文化属性兼具。同时,旅游业具有涉外性。旅游业的特点决定了从事旅游行业人才的专业性。旅游专业人才是旅游业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在当今旅游业全球化的趋势下,旅游业的发展依赖于多门类、多层次、高水平人才的支撑。旅游业在临汾市发展如火如荼,随着文旅产业成为临汾市支柱产业的战略,旅游人才的需求量会加大,旅游业的人才缺口也会变大。旅游专业人才的缺乏对旅游业从业队伍的稳定性和专业性产生影响,影响到旅游业的基础布局和发展规划。旅游发展规划,“旅游+”和“+旅游”,都需要专业人才去实践。从运营的角度看,旅行社、景区的管理和导游的讲解都体现出专业人才存在缺口。
5.旅游业信息化程度不高。“互联网+旅游”、智慧旅游背后映射的是旅游信息化。信息化是当前旅游业发展的动力之一。旅游企业的信息化是旅游业的竞争优势之一。目前,临汾市旅游业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部分旅游企业的触网深度不够,O2O平台的建设较为薄弱,没能实现“线上+线下”的联动式的旅游产品营销。没能精准对接游客的购买要求,没能实现旅游管理的智慧化。临汾市的部分旅游景区没上线网上预约、线上购票系统。已运行的信息系统功能不强大,手机端体验效果差。临汾市已有旅游信息系统分散,游客需关注多家公众号获取旅游信息。此外,旅游企业的信息安全问题成为游客的担忧之一。企业获取的个人信息的安全问题,考验着游客与旅游企业的信任。
行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政府要营造利于旅游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改善和解决旅游企业面临的诸多政策环境问题,提供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同时,政府可以打造良好的公共基础设施和社会氛围,利于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企业则要发挥主体地位,以需求为牵引,市场为导向,提高旅游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提高管理效率、加强创新和研发等,提升企业利润。旅游企业要着力创新,积极开拓国内外旅游市场,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旅游,通过提供更好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增加旅游收入。同时,注重协同,与旅行社、航空公司等合作,推出各种优惠和促销活动,提高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此外,旅游企业要加强管理和运营,提高工作效率和成本控制能力,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利润率。
增加旅游景区数量,评估景区开发条件,打造全天候、四季型景区,弱化景区经济的季节性。引导旅游景区夜经济,打造旅游夜经济示范区,促进旅游的夜间消费能力。坚持创新优先,促进旅游资源向旅游产品转化。活化利用民俗文化等资源,提炼景区文化,讲好文旅融合故事。提质升级景区,提升景区等级。现有的旅游景区,应结合自身发展定位,利用政策优势,对景区有针对性的进行升级改造,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景区环境。旅游服务是旅游业的要素之一。旅游服务贯穿旅游活动始终,甚至影响着游客的出游选择和重游决策。旅游服务的水平不仅影响着游客的体验,影响着景区等的收益,更影响着当地旅游业发展的进程。因此,旅游企业应做好旅游产品服务化,旅游服务标准化和旅游服务产品化。一方面,旅游服务看硬件,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和服务水平[2]。提升旅游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水平,提升游客体验,提升当地的旅游环境。对于景区的旅游设施,不能盲目建设、建而不用。对于旅游景区门口的餐饮、零售,统一管理,确保规范运行。另一方面,旅游服务看软件。在游客与服务人员的接触中,做到标准化接待。对于旅游从业人员,导游、前台等,开展规范化服务宣传,鼓励提供优质服务。
首先,树立品牌引领旅游经济发展的理念。[3]旅游景区和地方政府在打造旅游品牌时,要突出独特的旅游资源,讲述品牌故事,传递品牌的价值观,让游客感受到品牌的独特魅力。加大旅游品牌营销力度,注重线上推广,提升品牌的曝光度和知名度。创新营销活动,组织特色体验活动,如文化交流、手工艺制作等,让游客亲身参与其中,增加他们对品牌的认同感和忠诚度。旅游品牌可以通过提供个性化服务的方式来吸引游客,根据游客的需求和兴趣,定制专属的旅游行程,提供特色的导游服务等。其次,鼓励原创。深挖当地文化资源,从当地的历史、传统文化、民俗风情等,寻找独特的元素和故事,作为产品的创作灵感。例如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寻找文创元素,深入挖掘黄河文化、民俗文化,打造全民热爱的文化品牌。鼓励企业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体验和互动方式。此外,在开发旅游文创产品时,要考虑市场需求和游客的体验感受,产品应该符合游客的兴趣和需求。同时,要加强文创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
旅游人才是旅游业发展的动力之一,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培养专业旅游人才可以实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要优化教育体系,改革旅游专业教育,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充分利用学校教育、社会花培训等多种途径,提高旅游人才的专业和水平。设置旅游专业的高校,应结合临汾市旅游业现状,开展有地域特色的旅游课程,加强实践教学和实习环节,建立与政府、企业的合作机制。推动旅游企业参与人才培养,鼓励旅游企业培养本地人才,提供实习岗位和培训机会,与高校合作开展实践项目。高校、企业可以强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国际旅游教育机构的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人才培养经验和教学资源。
搭建智慧旅游平台,整合各类旅游资源和信息,为游客提供一站式的旅游服务。打造数字旅游,旅游平台整合景区、酒店、餐饮、交通等信息,包括景区导览、交通出行、酒店预订、景点推荐等功能,方便游客进行行程规划和预订。鼓励旅游企业开发场景化应用,根据游客需求,推荐合适的旅游线路等。开发移动端应用,使游客在移动端与电脑端享受同样的优质服务。开发电子导游应用程序,为游客提供语音导览、景点介绍、历史文化解说等服务。这样可以减少对传统导游的依赖,提高游客的自由度和个性化体验。在旅游信息系统的开发中,应注重以游客为中心。同时,加强旅游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保护,防止个人信息泄露和网络攻击。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网络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