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雪薇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合肥 230601)
现代化产业体系表现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的协同发展,代表了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产业发展水平。产业体系实现现代化能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并为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提供助力。因此,根据城市的发展现状,针对性研究该市实现产业体系现代化的举措,对推动该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淮南作为重要的能源供应城市,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但因还未实现产业体系的现代化发展,使得该市还需一定时间去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阶段是影响产业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重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会导致地区产业体系建设情况的不同。当前,我国大部分城市正处于工业化后期发展阶段,三次产业比例较为合理,并且中高端产业在三次产业中占比较高。三次产业的现代化对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不可或缺的。其中,农业应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工业作为国家经济之根本,既要鼓励传统产业顺应时代趋势,进行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又要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品创新,从而提高整体工业的现代化水平;服务业应当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创造有利条件。各产业采取针对性举措提高自身现代化水平,从而推动整个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
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本质特征,意味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改革开放的深化。创新是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主要动力,为经济发展提供充分的技术支持。因此,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应具备产品技术含量较高、科技对经济贡献程度较高和整体产业实现现代化发展的特征。从经济发展目标来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能够通过缩小不同区域间和不同收入层级间的差距,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和实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而实现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从经济发展方式来看,高质量的经济发展意味着统筹考虑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只有坚持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关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才能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发展。从经济发展内容来看,经济高质量发展必然要求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以及具有竞争优势的品牌和行业代表性企业。
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现代化产业体系联系紧密,互为助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能够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从而为产业的转型升级创造有利条件,并为人民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由此激发人民的创新创造活力,为产业体系的现代化发展输送优质人才。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与动力,也是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备条件。利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来提高产业体系的现代化发展水平,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淮南市作为安徽省内乃至国内的重要能源供应城市,其部分产业已经实现了集群化发展并已经具备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但目前淮南市在产业结构、产业链和产业发展水平等方面还存在短板,这在一定程度上缓滞了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淮南市目前处于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的过渡阶段,第三产业还未成为支柱性产业。因此,淮南市应继续重点发展工业。2022年,淮南市工业占三次产业比重为40.7 %,同滁州市的50.1 %和芜湖市的47.4 %相距较大,与淮北市的43.8 %和安庆市的43.9 %比重相近,说明该市工业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过去,淮南市主要以煤炭和化工等传统重工业为主,这使得工业结构相对单一。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和政府对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传统重工业的发展面临很大的压力。淮南市长期以来依赖于煤炭资源,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工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虽然淮南市有一些具有竞争力的企业,但缺乏行业龙头企业,整体上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较弱。2022年,淮南市无一家民营企业入围安徽省100强,且在全国企业500强中仅有1家入围。许多企业缺乏自主研发能力,依赖于引进技术或合作研发。这使得淮南市的工业发展缺乏核心竞争力,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由于淮南市主要以重工业为主,许多中间产品和关键零部件需要从外地引进,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淮南市的产业发展。
在2022年,淮南市农业产值增加值为130.1亿元,仅为安徽省当年农业总产值增加值的3.7 %,且农业总产值对于该市GDP的贡献率仅为10 %。此外,该市的农业现代化水平有待提高,尚未将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尚未建成高水平农业产业园区,并且农产品产业链较短、附加值较低,中高端农产品供给不足,农业生产效益欠佳。
淮南市产业政策的制定要有侧重点,重点扶持短板产业,从而缩小产业发展差距,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可根据各个产业的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发展政策,既要向优势产业适当倾斜,又要适当兼顾一些区域的特殊情况,这样有利于淮南市产业的协调发展。从淮南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和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优化煤炭、电力等传统优势产业,并进一步提高本地豆腐制品和乳制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协同发展,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提高产业生产的效益和产业供给体系质量,从而为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充分支持。
首先,应继续贯彻新发展理念,充分运用财政政策和财政资金,为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提供支持,推动各行各业品牌战略建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其次,淮南市应合理规划跨区域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跨区域公共产品具有正外部性和空间溢出性,提高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和供给质量能够改善当地甚至是关联地区的营商环境,促进经济增长。并且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会提升企业生产运行效率、促进现代产业的高效运转及保障产业体系的安全。第三,要合理制定规范个人和企业的市场行为的制度和规则,防止会出现市场秩序混乱、市场风险加大和市场发展受限等问题。可根据各主体的创新现状制定兼具高效和活力的技术发展与创新的制度规则,不仅能够规范个人和企业的市场行为,维护市场正常秩序,还能够充分激发各领域人才和企业的创造力,为产业体系的现代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最后,应让企业具有必要的独立性,能够自主决策发展策略,让自由退出“产业或市场”的平等权利为企业所共有,使得企业能够自主支配整生产要素,从而优化生产资源的配置,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
在人文环境方面,淮南市始终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不断进行人才机制改革,持续完善人才引进政策体系,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人才支撑。当前,淮南市应全力做好申报和建设创新平台工作,促进企业和人才双向有效沟通;不断优化创业孵化服务体系,为创新创业打造良好环境,并采用链式引才办法,进一步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此外,淮南市应继续关注“6+1”产业,出台各产业人才补贴政策,做好“淮聚万才”的组织领导、经费保障和监管等工作,吸引高校毕业生等各类人才来淮就业创业,为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人才。
近年来,淮南市高新区坚持以大数据、新型显示等为主导产业,大力支持产业链的延链、补链和强链工作,并加强平台载体建设,实现产业集群化发展。当前,淮南市已经建成了江淮云、智慧谷、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科研孵化平台,并吸引了中科院、中国电科等大型科研机构的入驻。规模优势会降低企业的成本支出,为企业带来可观的销售收入,由此产生的利润回报使得企业可支配资本增多。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企业会进行新产品研发开拓新市场、加大原有产品的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技术水平等。为此,淮南市应加快完善区域内部交通基础设施,主动承接周边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并加强同沿淮城市群和合肥经济圈内城市的互联互通与协同合作,不断提升产业集聚水平,通过形成大规模产业集群来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在创新联合体内部,企业合作研发新产品、进行技术创新和壮大创新型人才队伍。企业协同创新有利于分摊企业研发成本,进而激发企业创新的活力和动力,促成更大规模的创新联合,进一步提高淮南市产业链供应链的完整度。
当前正在展开新一轮技术革命,各种新技术和新产品的诞生和应用推进了世界工业化进程。淮南市应顺应时代趋势,加强产品和技术的自主研发,为产业体系的现代化建设创造有利的技术条件。淮南市应做好创新平台的建设工作,努力建设成为创新型城市。由于淮南市在研究型院校、高水平研发机构和创新型龙头企业等平台的建设方面有所欠缺,致使该市的技术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淮南市应抓住设立联动创新区的契机,加强产学研联合创新,努力成为皖北科技创新高地和长三角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重要节点城市,从而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同时,淮南应牢牢把握合肥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机遇,发挥自身工业和能源优势,主动对接合肥片区,开展深度合作,建设一批综合性技术创新平台,增强对周边工业园区的创新辐射,促进产业集群升级。另一方面,淮南市应做好联动创新成果的转化,充分支持各类高新技术成果来淮转化落地。此外,淮南市应充分发挥长三角腹地的地理优势,加强同周边城市的交流与合作,着力打造创新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吸引更多的周边优质人才与企业来淮南创新创业。
在建设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淮南联动创新区的背景下,淮南市既要做好电力输送和煤炭供应工作,也要积极探索低碳循环发展道路,实现绿色转型发展。淮南市工业总产值中传统产业产值占比大,应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方面,对于有发展前景的传统制造企业,利用大数据等新技术来优化产品结构,改良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并鼓励企业进行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增强品牌知名度和市场优势;另一方面,对于转型难度大的低端落后产业,应通过政策引导企业有序逐步退出市场,从而促进各类生产资源流向向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聚集,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和有效性,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
淮南市应抓住自贸试验区淮南联动创新区建设机遇,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发展,不断提高农产品的生产能力与供给水平。一方面,支持农业生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进而提高农业的生产规模、质量与效率,延长农业产业链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不断扩大农产品销售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大力建设本地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绿色农业生产基地。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淮南联动创新区的建设将进一步增加本地农产品的出口,提高该市的对外开放程度。淮南市应充分利用当地特色农产品和生态景点,做好宣传工作,将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助力,并不断优化农产品的供给结构,增强淮南农业整体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