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本科大学生无偿献血体验的质性研究

2023-03-09 13:43周晓雯蔡立柏
中国临床护理 2023年1期
关键词:血站献血者受访者

周晓雯 蔡立柏

无偿献血是指为挽救他人生命,献血者自愿将自己的血液无私奉献给社会公益事业,而不收取超过因献血发生的必要交通、误工等成本额度或报酬[1]。血液不能人工制造,只有以人道主义的奉献而不是以经济报酬为目的无偿献血,才能确保临床供应血液的安全性和可靠性[2]。我国鼓励国家工作人员、现役军人和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率先献血。研究[3]显示,大学生是无偿献血的主力军。但在最新调查研究[4]中发现,在校大学生献血群体中,再次献血率仅为20%~25%,这表明无偿献血的宣传并没有深入整个大学生群体。关于在校大学生无偿献血[5-6],但较少有研究关注在校大学生无偿献血的体验和感受方面。因此,本研究对参与过无偿献血的在校大学生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7],了解其内心对无偿献血的体验和感受,深度剖析其内心真实想法和诉求,以期为高校开展献血知识教育和相关部门制定更有效的无偿献血规范化流程、服务标准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21年10月-12月选取河南某高校参与过无偿献血的18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年龄≥18岁;(2)符合无偿献血标准;(3)在校本科生;曾参与过无偿献血;(4)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在无偿献血后受到损伤导致极度排斥无偿献血。样本量的确定以受访者传递的信息重复出现、且资料分析后发现不再出现新的主题为资料达到饱和状态[8]。最终选取18名本科在校大学生,受访者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受访者一般资料 (n=18)

1.2 研究方法

1.2.1 确定访谈提纲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根据文章研究性质和目的制定访谈提纲。访谈提纲最终内容确定为:(1)谈谈您对无偿献血基本常识和相关法律知识的了解?(2)您怎么看待鼓励公民无偿献血的措施?(3)您是否愿意再次参与无偿献血?如果不愿意,原因是什么呢?(4)无偿献血对您的生活或者身体产生了哪些影响?(5)您是怎么看待相关部门所提供的政策与服务? 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吗?

1.2.2 收集资料

本研究采用面对面半结构式访谈法。访谈前研究者需向受访者详细介绍访谈的目的、内容与方法,取得受访者信任,并与其提前约定好访谈时间和地点。征得受访者同意后,在访谈过程中采用录音或文字记录访谈内容,并对双方访谈的内容保密。访谈中鼓励受访者充分表达,不诱导、不暗示受访者,同时注意观察受访者的非语言性表达,如语气、表情和情绪变化等。访谈时间为30~60 min。为保证受访者隐私,研究结果均采用匿名方式呈现,姓名用编号代替。

1.2.3 分析资料

访谈结束后24 h内,将访谈资料整理完善。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9]进行资料分析,仔细阅读原始访谈资料,归纳出与主题相关的词组或语句。与受访者建立信任关系,资料整理时,针对资料中模糊不清的语句或者访谈疑点返回受访者处再次询问及核实,并对最终资料进行确认。

2 结果

2.1 主题一:缺乏无偿献血相关知识

2.1.1 献血常识缺乏

正常情况下,严格按照推荐献血量进行捐献,献血后机体通过自我调节,血容量会很快得到补充,对捐献者的健康没有太大的影响[10]。这并不意味着献血后可以忽略自身身体护理,献血后应适当为机体补充营养,部分献血学生不了解献血注意事项,缺乏献血的基本常识。N6:“参加献血时候,我谎称自己吃过饭了,献血后我就感觉头晕眼花,特别不舒服,看来还是不能空腹去献血。”N7:“献血那天的晚上,我去参加了夜跑,还泡了澡,然后就晕倒在浴室了。”N4:“参加献血后,我当天直接去洗澡了,结果针眼发生了感染,又红又肿还有硬结,没想到这么小的针眼会发炎。”N17:“如今新冠病毒那么严重,献血后我身体素质肯定会变差好多,我不愿意在这期间再去献血。”

2.1.2 法律法规认知不足

对于我国公民而言,《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是一部维护和保障献血者及用血者权利的法律,其中第十一条明确指出,通过无偿献血的血液必须用于临床,不得买卖。相关调查[11]发现,仅有6.99%的学生了解无偿献血相关法律知识,可以正确理解其规定及内涵。N1:“我只知道国家公布过无偿献血相关的法律制度,但在我以往所学的东西中没有涉及相关知识点。”N2:“参与无偿献血后,我主观上感觉自己帮助了一些急需用血的患者,但并不清楚无偿献血有没有法律支撑。”N10:“我们献血的时候是无偿的,而患者用血却是有偿的,这真的符合国家的法规吗?”

2.1.3 对捐献血液的去向理解偏差

献血后的血液首先在血站进行储存,血站的工作人员会把血液进一步的加工、分类、检验、排除不达标血液,最后将其加工成红细胞、血浆、冷沉淀等各种血液制品[12]。献血者及其直系亲属用血时只需交付储存和检验等费用,但部分献血者对此理解偏差。N11:“我自己参与无偿献血时没有向血站索取什么报酬,但是自己家人住院输血还那么贵,血站赚了不少钱吧。”N9:“血站采集的血液真的都能完全利用吗?上次看到有人发视频用血制品浇花,相关部门会不会为了达成一定指标而过多采集血液,造成血制品浪费?”

2.2 主题二:献血体验欠佳

2.2.1 疼痛感

献血时静脉穿刺和拔针后按压,献血者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疼痛。操作者不规范的操作手法、献血者的紧张心理和按压方式不当都会加重献血者的疼痛感觉,造成无偿献血者经历不良体验[13]。近三分之一的同学都表示,参与献血过程时,自己疼痛感强烈。N1:“那个粗针头扎进去的时候,我的身体不自觉地抖起来,我甚至能感觉到针尖在穿过一层层皮肤,直到血流出来,我第一次深切地感受到了什么叫针刺样疼痛。”N10:“那个针头太粗了,看着就感觉疼,扎上觉得很疼,半天都缓不过来。”N15:“献血拔针后没咋按压,就想着和打疫苗一样,结果整个胳膊疼得抬不起来。”

语文教材中有许许多多堪称细节描写的典范值得师生学习和研究,教师应指导学生活学活用,让笔下的人物或景物血肉丰满、个性鲜明、活灵活现,体现真实性、生动性和艺术感染力。

2.2.2 献血权益未得到保障

采血护士是无偿献血法律法规的具体执行者,献血时,护士与献血者的沟通交流必须在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部门的规章制度下有序进行[14],以确保献血者的隐私权、自愿权、对自身检查的知情权等得到保障。但有同学反应捐献血液过程中,有的护士未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语和行为,使献血者的权益受到侵犯。N4:“那个采血护士并没有听我的意见,确定我符合400 mL的献血标准,就直接采集了那么多。”N6:“自己有一些妇科疾病,看见献血车就去咨询护士这种情况能否献血,她得知后很大声地讲出来,周围的人那一刻都向我望来,我心里难受死了。”N11:“献血前体检没有通过,然后被拒绝了,但没告诉我什么原因,我当时特别害怕,就去医院检查了好几遍,结果显示我没啥问题。”

2.2.3 对献血行为产生质疑

无偿献血作为一项公益活动,应注重献血者精神层面的收获。但部分同学表示参与此项活动并没有在精神上有所收获,对这项公益活动的意义产生了质疑。N15:“献血后没有特殊的感觉,没有和急需用血的人产生共情,没感觉自己实现了特殊的价值。”N16:“只因好奇参加过1次无偿献血,也没体会到自己所献的血液有帮助到谁,医院急需用血的人应该可以通过有偿求血方式找到需要的血液吧。” N18:“现在都支持无偿献血常态化,这种政策真的能建立正常的献血行为吗?”

2.3 主题3:多种因素影响再次献血意愿

2.3.1 时间因素

大学生无偿献血的主要场所为校园内无偿献血车。以河南某高校为例,既往每年校园内会安排2次无偿献血活动,但因疫情原因,献血活动开展次数减少甚至取消。且每次采血等待时间较长,部分学生课程学习和无偿献血车采血时间冲突,导致未能再次参与无偿献血。N10:“因为疫情,基本上没有机会出去献血,献血车在校内筹集血液时,我恰巧课程安排比较满,就没有参加。”N3:“每年2次的献血日排队的人还是比较多,我当时有活动,不想花费大量时间排队就没有再参与无偿献血。”N18:“学校对于疫情防控要求严格,大二大三这两年的献血活动都取消了,我也很少有时间能够出校门进行无偿献血。”

2.3.2 心理因素

无偿献血中的不愉快经历可导致献血者产生心理阴影,使其对献血产生焦虑、恐惧等负面心理,拒绝再次参与献血活动。N13:“参加献血时太紧张了,那个工作人员干活又毛毛躁躁,我就有些反感了。”N12:“我第1次参与无偿献血的时候,一看到血液从我身体里面流出,身体就控制不住地颤抖(脸色快速变得苍白)。”N14:“我感染了梅毒,肯定是上次献血引起的(情绪激动,提到献血活动时呈现厌恶表情)。”

2.3.3 身体因素

无偿献血对参与者身体有一定的条件要求,部分同学因为个人身体条件发生变化,不再符合无偿献血的标准,导致无法再次参与献血活动。N2:“我在最近1次主动参与无偿献血时被告知自己不符合无偿献血的标准,可能是因为这段时间一直在减肥,自己的体重达不到献血的标准。”N5:“在今年下半学期的无偿献血中,血站采集我的血液进行检查后,以短信形式告知我的血液不合格,我才知道自己感染了乙肝。”

2.4 主题4:期望更完善的献血制度

2.4.1 献血相关服务规范化

血站针对性地开展服务品牌创建工作,能够与献血者、社会公众、医院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15]。访谈中部分同学认为血站的监督工作不够完善,造成他们对血站的信任度不够,这需要采血机构的审核更加严谨,提高大学生对采血机构的信任度,以此提高大学生自愿献血率[16]。N11:“他们组织采血活动时没有监督吗?整个流程乱糟糟的,搞了半天还是没搞懂。”N13:“献血主管部门是一直没有提意见的通道吗?我想给他们提点意见结果没找到渠道。”N9:“明明和我同一批献血的人都可以在官网查询到献血信息,但是自己的却显示并未参与,感觉很不严谨。”

2.4.2 献血奖励政策便民化

适当的献血奖励政策可以提高无偿献血者的积极性[17]。在访谈中有参与者表示,相关部门发布的献血奖励政策中奖励兑现步骤极其复杂。N11:“我之前搜了一下有关无偿献血的奖励政策,发现血站当初承诺的优惠政策很难实现,这就让我不太相信采血机构,感觉在哄骗献血者。”N9:“有朋友在医院因为输血花了很多钱,他之前有参与过无偿献血,结果在报销的时候想用这个优惠就特别麻烦,最终放弃了使用这项奖励政策。”

2.4.3 护士专业技术熟练化

护士是血站工作的主力军,其各项护理行为对献血者的体验有着巨大的影响。调查[14]显示工作年限久的护理人员更受献血者的欢迎,此类护士有较丰富的经验,提供更好的情绪护理,减少献血者的疼痛,使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保持舒适。N7:“当时给我采血的护士和我妈妈年龄差不多,我们一直在聊天,整个氛围让我感觉很放松。”N16:“他们血站是故意让护士来采血练技术吗(情绪激动)?找血管找了半天,结果还是没扎上。”

3 讨论

3.1 加大无偿献血的宣传力度并积极向大学生群体普及献血知识

本次访谈发现,在校大学生对无偿献血这项公益活动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认知缺乏,主要表现在对国家公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和献血制度认知不全、对无偿献血的基础身体要求不了解,缺乏献血后自身身体护理的意识,这与曾伟明等[18]的研究结果一致。可能与高校对无偿献血的宣传不到位、没有充分引导学生学习无偿献血的法律知识有关。青年大学生是国内满足无偿献血条件的一大新鲜活力,是无偿献血的重要群体之一。青年大学生健康有活力,有较高的社会素养。建议高校将无偿献血纳入到青年大学生的知识教育体系,重视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可在校内开展红十字会讲座,开展无偿献血主题海报设计大赛,组织学生去血站参观等活动,以鼓励大学生主动了解无偿献血相关内容,提高大学生对无偿献血的认知度。

3.2 注重无偿献血者的心理护理,增强其再次献血的心理支持

在校大学生在参与无偿献血时会有一系列的心理反应,如对献血卫生状况的担忧、对工作人员不良态度的反感、首次献血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对社会急需血液人群缺乏共情等。这与赵杰[19]的研究结果一致。提示采血护士应积极关注大学生献血过程中的心理状况,提供细节化服务,将心理护理贯穿于整个献血过程,及时掌握献血者情绪的细微变化,向献血者解答疑惑。同时采血工作人员还需积极向献血者传播无偿献血的正性社会价值,以激发学生对急需用血人群的同理心,使其明白自己的献血行为能帮助他人,甚至可以抢救重症患者的生命,体会自己的社会价值所在。此外,还应积极落实无偿献血奉献奖及用血相关优惠,为大学生群体再次献血提供心理支持,减少献血者的流失。

3.3 提高采血机构服务质量,改善献血者体验

本研究通过对无偿献血者访谈研究分析得出提高采血机构服务质量是在校大学生的共同期望。这与杜兰英等[20]的研究结果一致。基于客户满意度理论可知,采血机构的服务是否到位,是决定大学生献血体验好坏的直接影响因素[20]。采血机构服务不仅包括对献血者进行献血知识普及、身体检测和规范地穿刺采血,而且应包括采血过程中对献血者给予充分尊重、耐心解答其疑问、对献血者进行情绪安抚、热情地与其交谈、保持操作环境干净整洁等诸多方面。无偿献血包括捐献血液前各项登记表的填写、身体情况检测、献血中的穿刺采血、献血后休息指导以及事后领取营养品或答谢物品等一系列流程。在经历一系列繁锁流程下,献血者若未明确献血动机,遭遇不周到的服务态度或采血者专业技能不足均会导致其对无偿献血的认同感降低。因此,要加强采血机构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提升血站操作流程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建立健全、规范监督机制,并将采血机构服务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纳入部门管理。激励构建“极简”献血基础检测流程,缩短献血者的等待时间,也可适当播放一些音乐,细节化改善献血环境。采血机构也可以制作一些有无偿献血意义的标志性纪念小礼品来感谢献血者,采用激励措施来增强献血者的献血自豪感,以此间接提升再次献血率。

猜你喜欢
血站献血者受访者
今天,你休闲了吗?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五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未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影响单采献血者保留的相关因素分析
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当前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信息技术在血站工作中的应用
分析重复献血者与初次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