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 朦 余艮珍 丁玲莉
早产儿指胎龄不满37周分娩的新生儿,通常体质量<2 500 g[1]。因过早从母体内娩出,早产儿颞侧视网膜血管发育尚未成熟[2],这就意味着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较高。研究[3-4]显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导致儿童时期严重视力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胎龄小和出生体质量低的早产儿,其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均较高。我国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为12.6%[5]。英国皇家儿科与儿童健康学会、英国皇家眼科医师学会和加拿大儿科协会等均建议,对出生体质量≤1 250 g的婴儿和胎龄<31周的任何出生体质量的婴儿进行眼底检查[6]。然而,在对早产儿行眼底检查过程中可能会引起疼痛,导致其哭闹,加重检查难度。非营养性吸吮是指在婴儿口中放置安慰奶嘴以增加其吸吮动作[7]。便利蜷曲是指通过使患儿四肢向其躯干中线靠拢,使得其四肢呈现屈曲、放松的状态[8]。这两种干预方式对减轻新生儿注射相关疼痛有显著效果[9]。本研究将非营养性吸吮联合便利蜷曲应用于行眼底检查的早产儿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2022年1月-4月笔者所在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06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首次行眼底检查;(2)出生胎龄为30~34周;(3)日龄4~6周,可经口吸吮;(4)出生5 min Apgar评分≥8分;(5)患儿家属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1)伴有严重先天性心脏病、口唇畸形等;(2)有颅内出血;(3)眼底检查前12 h内使用过镇静药物;(4)眼底检查前1 h内进行过其他导致疼痛的有创性操作。将所有早产儿按照住院号尾号单双号分组,尾号为单号的设为对照组(n=54),尾号为双号的设为观察组(n=52)。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1)。本研究已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方法配合眼底检查,即护士对早产儿进行体位固定以及情绪安抚。眼底检查前1 h,对患儿禁食禁水,检查前采用卓比安滴眼液对早产儿双眼进行散瞳。散瞳成功后,护士将早产儿抱至检查室的辐射台上,让早产儿取平卧位,护士站立于患儿的脚端,护士用双手固定早产儿头颈部,用手肘固定早产儿的上肢。眼科医生采用丙美卡因滴眼液对早产儿双眼眼球进行表面麻醉,麻醉起效后医生用开睑器撑开早产儿眼睑,滴入耦合剂左氧氟沙星凝胶。之后,医生使用新生儿数字化广域眼底照相机对早产儿视网膜血管发育情况进行检查。当早产儿哭闹严重时,护士对其进行轻拍以及抚触。
1.2.2 观察组
在早产儿进行眼底检查时配合使用非营养性吸吮联合便利蜷曲法。(1)建立干预小组。干预小组由3名主管护师组成,均在新生儿科工作3年以上。由护士长对干预小组成员进行同质化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眼底检查的护理配合、非营养吸吮和便利蜷曲的操作方法,培训后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方可参与本研究。(2)实施干预。眼底检查前1 min护士将安慰奶嘴放入早产儿嘴中。散瞳后,护士将早产儿平放于检查室的辐射台上,护士站立于患儿左侧,右手置于早产儿头颈下、以C字型包绕早产儿的额头及下巴,左手置于早产儿双足部,缓慢地使早产儿四肢向其躯干中线靠拢,使得早产儿四肢呈现屈曲、放松地状态,同时双肘部稍微施力保护,避免早产儿左右晃动。由眼科同一名医生对患儿实施眼底检查,检查方法同对照组。
(1)疼痛评分。在眼底检查开始后5 min内采用早产儿疼痛评分简表(preterm infant pain profile revised, PIPP-R)进行评价[10]。该量表包括胎龄、行为状态、最大心率、血氧饱和度最低值、皱眉动作、鼻唇沟加深、挤眼动作7个项目,每个项目评分0~3分,满分21分,得分越高表示早产儿疼痛感越明显。(2)血氧饱和度(SpO2)和心率。分别在干预前(眼底检查前早产儿处于静息状态时)和干预后(眼底检查结束时),采用血氧监测仪监测早产儿血氧饱和度和心率,记录血氧饱和度最低值和心率最高值。
观察组疼痛评分为(4.56±1.45)分,对照组疼痛评分为(6.32±2.23)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97,P<0.001)。
干预前2组SpO2最低值和心率最高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SpO2最低值高于对照组,心率最高值低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2组干预前后SpO2 和心率比较
疼痛是一种主观性感受,常伴随着现存或者潜在的组织损伤,且疼痛会导致早产儿呼吸不稳定、代谢增加等不良影响。研究[11-12]显示,新生儿具备疼痛的感知能力,新生儿接受大量致痛性操作可引起血压、心率、呼吸等生理指标变化,及行为活动过度、啼哭、面部表情异常等情绪行为变化,严重时甚至会加重病情,远期可产生中枢神经系统永久性损伤,对新生儿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虽然新生儿不具备语言表达能力,但不能否定其个体有缓解疼痛的需求[11],所以当新生儿感受到疼痛时,医护人员应及时给予干预。
胎龄<32周的早产儿,其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可达18%~30%[13]。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若不及时干预,会导致其不良眼部结局。因此,对早产儿开展眼底检查至关重要。眼底检查会导致早产儿产生疼痛感觉,表现为哭闹、抖动等[14-15], 这些会导致早产儿眼底检查的难度增加。因而在早产儿眼底检查过程中,疼痛管理应贯穿始终。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的波动幅度均小于对照组。表明非营养性吸吮联合便利蜷曲能降低早产儿眼底检查中疼痛程度, 保持其生理指标的稳定。分析其原因, 非营养性吮吸通过安抚奶嘴促进早产儿产生吸吮动作,该行为能够刺激早产儿口腔触觉感觉器,提高早产儿的疼痛阈值,增加早产儿体内5-羟色胺的释放,减轻疼痛感觉。同时,吸吮安抚奶嘴能缩短患儿的啼哭时间,使新生儿较长时间处于安静状态,氧合效果更好,心率波动更小。该结果与邱玉贞等[16]的研究结果一致。便利蜷曲是模拟胎儿在母亲宫内环境的姿势,可以提高早产儿体位的舒适度,减轻疼痛感觉。同时有利于在检查过程中,护士控制早产儿肢体运动或保持其肢体的弯曲,能提高早产儿的安全感,提高其疼痛阈值[17]。
综上所述,非营养性吸吮联合便利蜷曲能降低早产儿眼底检查中疼痛水平,稳定其生理指标,且该干预方法操作简单、无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本研究的局限性为单中心研究且样本量较小,今后可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研究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