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娜丽 郑丹丹 许珍珍 何罗萍
亲社会行为是指以造福他人或促进人际和谐为目的的自愿行为,如共享资源、帮助和安慰他人等[1]。作为积极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研究[2]发现亲社会行为与个体更好的社会适应性和维持更好的人际关系有关。此外,另一项研究[3]也表明高水平的亲社会行为不仅可以在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中增强护士的社会功能,还对护理质量和组织绩效有积极影响。完美主义被定义为一种追求完美并设定过高标准的人格特质,作为一种多维结构,通常被分为适应性完美主义和非适应性完美主义[4]。由于护理专业性质的特殊性,以及从业环境的客观要求,护生群体可能会有较高的完美主义倾向。研究[5]显示,适应性完美主义与亲社会行为有一定的联系,但这种联系迄今为止尚未在本科护生群体中得到验证。心理韧性又称心理弹性,是指个体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的行为倾向并从逆境中恢复过来的能力[6]。作为一种积极的应对资源,心理韧性能有效抵抗压力的负面影响[6]。有研究[7]显示,心理韧性对亲社会行为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但心理韧性是否在本科护生适应性完美主义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尚未得到研究。因此,本研究以本科护生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适应性完美主义、心理韧性和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并对心理韧性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进行检验,为提升护生的亲社会行为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2022年3月-4月,采用便利抽样法对河南省2所本科院校的545名护理专业学生进行调查。纳入标准:(1)一、二、三年级全日制护理本科生;(2)了解研究目的,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因各种原因没有完成问卷。
(1)一般资料调查表。自制一般资料调查表,内容包括年龄、性别、年级、家庭结构等。(2)中文Frost多维度完美主义量表(Chinese Frost multidimensional perfectionism scale,CFMPS)。由訾非等[8]翻译并修订。该量表共27个条目,分为担心错误、条理性、父母期望、个人标准和行动的疑虑5个维度,其中条理性和个人标准为适应性完美主义维度,其余属于非适应性完美主义维度。采用Likert 5级计分,该量表已被证明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在本研究中适应性完美主义维度的Cronbach′s α为0.808。(3)心理韧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该量表由坚韧、力量和乐观3个维度组成,得分越高说明心理韧性水平越高,具有良好的信效度[9]。本研究中,其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09。(4)亲社会行为量表(prosocial behavior scale,PBS)。该量表共包含23个条目,分为情绪性、依从性、公开性、利他性、匿名性、紧急性6个维度,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1~5分别代表“非常不像我”到“非常像我”,得分范围为23~115,其中得分在23~46分为低水平亲社会行为,46~92分为中等水平亲社会行为,92~115为高水平亲社会行为[10]。在本研究中其Cronbach′s α为0.846。
在取得调查对象所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部门和院系辅导员同意后采用问卷星进行调查。调查开始前向参与者充分解释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参与对象知情同意自愿填写问卷。最后,排除质量不符合规范的问卷,共计回收有效问卷537份。
采用SPSS 25.0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比表示,采用Pearson法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Harman单因素检验衡量研究的共同方法偏差[11]。采用温忠麟等[12]提出的逐步法,应用Hays开发的SPSS Process 4.1宏程序进行中介效应分析,并使用非参数Bootstrap方法进行验证,Bootstrap随机抽样的次数设定为5 000,置信区间设置为95%。
采用Harman单因素检验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结果表明,特征值>1的因素共有18个,其中第1个公因子的方差解释比为14.90%,<40%的临界标准。因此,本研究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
537名本科护生平均年龄(20.05±1.19)岁;男性128例,女性409例;年级为大一147例,大二233例,大三157例;家庭所在地为城市190例,农村347例;独生子女75例。
本科护生适应性完美主义、心理韧性和亲社会行为的总分及各维度得分见表1。
表1 本科护生适应性完美主义、心理韧性和亲社会行为各维度得分情况 (分)
适应性完美主义总分与亲社会行为和心理韧性总分呈正相关(r=0.266,P<0.001;r=0.370,P<0.001);心理韧性总分与亲社会行为总分也呈正相关(r=0.360,P<0.001)。
将年龄、性别、年级、家庭所在地和是否独生子女作为协变量,以亲社会行为为因变量,以适应性完美主义为自变量建立方程1;以心理韧性为因变量,以适应性完美主义为自变量建立方程2;以亲社会行为为因变量,以适应性完美主义、心理韧性为自变量建立方程3。结果显示,方程1中适应性完美主义可正向预测亲社会行为(R2=0.086,F=14.799,P<0.001),方程2中适应性完美主义可正向预测心理韧性(R2=0.153,F=15.965,P<0.001),方程3中适应性完美主义与心理韧性可正向预测亲社会行为(R2=0.164,F=14.799,P<0.001)。表明心理韧性在适应性完美主义与亲社会行为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见图1和表2。
图1 心理韧性在本科护生适应性完美主义与亲社会行为间的中介效应模型
表2 心理韧性的中介效应分析
运用Bootstrap法,选取样本量为5 000,置信区间95%,进行中介效应验证。结果发现,心理韧性得分对亲社会行为得分影响的结果中置信区间(0.030,0.069)结果不包含0,表明心理韧性在适应性完美主义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中具有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1.4%。见表3。
表3 心理韧性的中介效应Bootstrap检验
本研究结果显示,本科护生适应性完美主义的总分为(42.21±6.66)分,与汪健健等[13]的研究结果具有类似性。护生的适应性完美主义水平较高,可能与护理专业性质的特殊性有关,护生在进行实践操作训练和核查文件时都被要求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这使得护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更认真,对自己要求更高。本研究中护生心理韧性的得分高于唐秋碧等[14]的调查结果,其原因可能与该研究的调查对象为临床医务人员,而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尚未进入临床的护生,护生在进入临床实习环境前尚未受到工作环境的转型冲击,较少感受到来自实习环境的压力,因此心理韧性相对处于较高水平。此外,研究显示本科护生亲社会行为的得分为(90.10±10.20)分,这与程丽楠等[15]的研究结果类似,表明了本科护生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更乐于伸出援助之手。
本研究结果发现,适应性完美主义与亲社会行为呈显著正相关,这表明护生适应性完美主义水平越高,亲社会行为的水平就会越高,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5]。适应性完美主义者追求成功,行动果断,做事有条理且有合理的标准,处理事务总是能用尽善尽美的思维。而亲社会行为是指个体在内外动机驱动下表现的友善行动,其特点是使他人乃至整个群体获益,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或整个社会的和谐关系。因此,亲社会行为和完美主义都有社会期望的属性,而且它们都有人际关系取向或社交性的特点[16]。此外,适应性完美主义与心理韧性呈正相关,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17]具有一致性,其原因可能与适应性完美主义作为一种积极的变量能够促进心理韧性的发展有关[18]。最后,心理韧性与亲社会行为呈正相关,与已有的研究[7]结果一致,原因可能与心理韧性作为一种积极的资源,能帮助护生有效应对逆境有关。
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心理韧性在适应性完美主义与亲社会行为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这表明适应性完美主义不仅直接作用于亲社会行为,还通过心理韧性的部分中介作用间接作用于亲社会行为。心理韧性被认为是个体心理和行为的保护因素[19]。护生在日常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在这种情况下,为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不仅需要护生具有较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还需要护生有积极的心理资源,尤其是心理韧性[19]。心理韧性水平较高的护生在面临不同的亲社会情景时,能灵活调整自己的应对策略,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从而表现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心理韧性水平较差的护生在面临不同的亲社会情景时,更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Cleary等[20]认为护生正处于重要的发展阶段,心理韧性是他们在学习和实践中取得成功的必要特质。因此,护理教育工作者可采取针对性手段提高护生的心理韧性,进而提升护生的亲社会行为水平。
本研究结果表明,本科护生适应性完美主义不仅与亲社会行为直接相关,还可通过心理韧性的部分中介效应间接作用于亲社会行为。因此,护理教育工作者可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引导护生树立合理的学业目标,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学业上的困难,同时还可采取多种手段,如小组访谈、团体辅导等方法综合提高护生的心理韧性水平以提高护生的亲社会行为水平。最后,本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设计,因此,尚不能得出变量间因果关系的结论,未来仍需进行纵向研究进一步探索;其次,本研究仅调查了河南省2所高校的护理本科生,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扩大样本来源,考察不同学历层次和地区研究结论是否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