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洪琳,关 放
脑卒中是临床上一类发病率及致残率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调查资料显示,有70%~80%的病人合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残疾,影响预后,其中,在我国脑卒中后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病率高达80%以上[1]。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对该病进行早期诊断及治疗至关重要,避免脑血管认知障碍向着脑血管性痴呆转变[2]。当前临床工作中中医药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效果较显著。针灸作为一种特色的中医药治疗手段,治疗多种脑血管疾病后遗症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研究旨在探讨针刺联合认知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4月—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110例脑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5例。纳入标准:在我院行临床症状及体征、影像学检查后确诊;脑卒中符合《中西医结合脑卒中循证实践指南(2019)》中相关标准[3];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符合《2018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五):轻度认知障碍的诊断与治疗》[4]中相关标准;各项生命体征平稳;首次发病;脑卒中病程1~6个月;病人及其家属均签署了关于本次试验的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视听功能障碍或者语言功能障碍;合并其他能够危及病人生命健康的疾病;合并其他脑血管疾病或者因其他原因所引起的认知障碍;合并重度脑萎缩以及严重脑白质受损;因其他原因诱发的认知功能障碍;治疗期间出现明显不良事件。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口服阿司匹林、叶酸、尼莫地平、他汀类药物等[5]。对照组给予认知康复训练,包括注意力训练、计算力训练、失用症训练、记忆力训练等,每次训练30 min,每日1次,每周5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方法:针刺穴位选择太溪、足三里、神门及风府等穴位,定位方法参考胡玲参与主编的《经络腧穴学》[6]。其中,风府穴:向着病人下颌部的方向缓慢进针1寸;足三里:直刺2寸;神门:注意避开尺动静脉,直刺0.5寸;太溪:直刺1.5寸。进针之后采取平补平泻的针法,得气后留针30 min,每周治疗6次。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
1.3 疗效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脑循环参数、血管内皮功能。
1.3.1 MMSE MMSE作为一种最常用的认知障碍筛查工具,包括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计算力、回忆能力、语言等项目,满分为30分,得分越高说明病人的认知功能越好[7]。
1.3.2 MoCA MoCA是临床上常用的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筛查工具,包括注意力、执行能力、记忆能力、语言能力、视结构、抽象思维、计算及定向力等领域,满分为30分,得分越高说明病人的认知功能越好[8]。
1.3.3 脑血管参数指标 治疗前后采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双侧颅内动脉椎动脉(VA)、大脑中动脉(MAC)、大脑前动脉(ACA)的阻力指数(RI)。具体测量方法为:在安静状态下,帮助病人摆放合适的体位,将检测探头放置在动脉相应位置并找到相应的动脉,检测其血流速度、方向、频谱形态等指标,计算RI值。
1.3.4 血管内皮功能指标 治疗前后抽取病人静脉血5 mL,采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量病人的外周血清一氧化氮(NO),使用放射免疫分析仪测量内皮素-1(ET-1)。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文化程度、收缩压及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MMSE及MoCA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MMSE、MoC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MSE及MoCA评分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MMSE及MoCA评分比较(±s) 单位:分
2.3 两组治疗前后脑血管参数RI比较 治疗前,两组VA(左侧/右侧)、MCA(左侧/右侧)、ACA(左侧/右侧)RI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左侧/右侧)、MCA(左侧/右侧)、ACA(左侧/右侧)RI值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脑血管参数RI比较(±s)
2.4 两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NO、ET-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O水平较对照组升高,ET-1水平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比较(±s)
脑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是一类常见的后遗症类型,该病的发生发展对病人的肢体功能、情志功能以及语言功能等预后的恢复造成了较大的影响[9]。有相关报道指出,脑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而非痴呆病人在1.5年内的病死率为8%左右,若未能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对其进行治疗及干预,发展为痴呆,死亡率高达50%以上,对病人的生命健康造成了较大的威胁[10-11]。因此,对脑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病人给予早期干预及治疗至关重要。现代中医将脑卒中归纳到了中风的范畴,认为该病是本虚标实、下虚上实,病位在脑,起病较急且变化速度[12]。同时,据《素问·脉要精微论》记载:“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头”[13]。因此,在治疗时以改善脑血管功能以及脑血流速度为主。针刺作为我国传统中医康复治疗中的一个重要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疾病的治疗工作中,且具有操作简便、无明显不良反应等优势[14]。研究表明,针刺治疗不仅可起到保护神经细胞内部结构的作用,激发大脑细胞的兴奋性,同时还可减少炎性因子对大脑所造成的进一步损害[15]。
本研究就针刺联合认知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进行探讨,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MMSE及MoCA评分均较对照组升高,证实了针刺联合认知康复训练的应用明显提高了病人的认知功能;同时,治疗后,观察组VA(左侧/右侧)、MCA(左侧/右侧)、ACA(左侧/右侧)RI值均较对照组降低,原因是针刺能够对脑血流产生刺激作用,改善痉挛状态,显著增加脑血流量,以更好地纠正脑细胞的能量供应,从而达到改善病人认知功能的目的[16-17]。有研究指出,NO是一种具有较强抗血小板功能的血管舒张因子,其作用机制在于能够有效对抗自由基,并稳定溶酶体膜的功能。而ET-1作为一种主要通过血管内皮细胞所分泌的活性多肽类物质,其作用在于能够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产生较强的促进作用,以此诱发并加重痉挛[18-19]。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NO水平较对照组升高,ET-1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提示加用针刺治疗能够更好地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少对细胞功能所造成的不良损伤,与既往研究结果[20]基本一致。本研究仅对脑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病人进行了研究,研究范围较窄,深度有限。
综上所述,针刺联合认知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改善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提高血管内皮功能。今后可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以对针刺治疗效果进行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