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竟颐 谢道俊 方名胜 陈祝越
1.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合肥 230038;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合肥 230031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通过自身抗体介导,导致神经-肌肉接头(neuromuscular junction,NMJ)传递障碍[1]。该病的发病率达(0.3~2.8)/10万,患病率达50/10万,全球大约存在70万患者[2]。现代医学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方法还较为单一,仍以胆碱酯酶抑制剂、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血浆置换以及胸腺切除等治疗方法为主[1]。眼肌型重症肌无力以眼部症状为主,在中医学中属于“痿证”“睑废”“视歧”“虚劳”等。近年来,中医药发展十分迅速,多项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本病疗效显著[3-5]。谢道俊教授在中医药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上更是有着独到见解,兹将谢道俊教授从“脾肾”“湿热”治疗本病的经验总结如下。
眼肌型重症肌无力属于现代医学概念范畴,在整个中医体系中,没有完全与之对照的病名,根据其临床症状大多归属于“痿证”。眼肌型重症肌无力主要表现为上睑下垂、复视、视物模糊等,上睑下垂是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典型表现。上睑下垂最早见于《诸病源候论》,其中“目病诸候”记录了“上睑下垂”,称其为“睢目”。《内经》又记载:“脏腑之精,在肝外候,而五脏六腑之气血,皆在目也……故曰:皮肤缓而垂于目,则不能开,天地求生,谓之风”,后世对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病因病机的基本认识大多出自于此。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病因多属先天不足、后天失养、饮食失节、七情失调等方面,其病位在脾肾,总属本虚标实之证。
《素问·五脏生成》曰:“脾运化水谷之精,以生养肌肉,故主肉”[6],再有《脾胃论·脾胃盛衰论》曰:“脾胃俱旺,则能食而肥;脾胃俱虚,则不能食而瘦……脾虚则肌肉削”[7],脾主运化,有助于促进水谷精微的产生和吸收。脾气散精,将精微物质传递给全身,养五脏六腑、骨节孔窍、筋肉皮毛。如果饮食失节、七情失调,导致脾胃运化失司,肌肉筋脉失于充养,可见四肢、眼睑肌肉松弛、痿弱不用。
《灵兰秘典论篇第八》曰:“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内经》记载:“肾主骨生髓通于脑”,肾藏精,精髓充养骨骼,“肾充则髓实”,而使骨骼强壮。“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内经》),肾藏五脏六腑之精气,与五脏六腑息息相关。肾阳之精行于上,则耳目聪明,肾阴之精行于下,则手足强劲灵巧。肾精不足,可致视物模糊,四肢痿软无力,动作不利。《灵枢·大惑论》篇曰:“邪其精,其精所中不相比也,则精散,精散则视歧,视歧见两物”,视歧即眼肌型重症肌无力中常见症状复视,视物可见一物成二像。可见痿证与肾精的充足与否关系密切。
中医认为物质世界存在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黄帝内经》中首次提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8],《内经》将五脏与眼相联系发展出五轮学说。《审视瑶函》曰:“上下眼胞,属乎脾土,应中央,戊己辰戌丑未也,脾主肉,故曰:‘肉轮’。脾土主乎运动,磨化水谷;外应目之两胞……”[9],由此可见,胞睑在五脏六腑中属脾,脾主肌肉,故称之为“肉轮”,瞳仁属肾,称“水轮”。上睑下垂的病位在胞睑,视歧的病位属瞳仁。“轮之有病,多为脏失调所致”,因此,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病位在脾肾。
肾为先天之本,为脏腑阴阳之本,藏先天之精;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肾在生理、病理上相互资助、相互影响。《素问·逆调论》云:“肾者,水脏,主津液”[10],肾主水,通过肾的气化作用调节一身之水液代谢。肾气亏虚,肾的气化失去动力,致水液停聚,而生水湿;肾水为患,水湿困脾,脾健运功能失司,无力运化水液,而再生水湿。《素问·痿论篇》曰:“脾气热,则胃干而渴,肌肉不仁,发为肉痿……有渐于湿,以水为事,若有所留,居处相湿,肌肉濡渍,痹而不仁,发为肉痿”[11],脾主运化,处于中焦之位,为人体气机升降、水液代谢的中枢,各种原因引起脾胃损伤,都会导致脾胃运化功能紊乱,而水湿内生,湿邪困于体内。湿邪困于中焦,日久郁而化热;湿邪困于肾脏,病情迁延不愈,肾阴阳俱虚,阴虚而生火热。水与热结,而成“湿热”,“湿盛则伤阳,热胜则伤阴”,湿热内生,又会进一步加重脏腑阴阳损伤。
湿热可因虚内生,也可感于外邪[12]。因地域因素,江浙皖一带近海,气候较为湿热。加上饮食偏嗜,喜好辛辣甜食,更易生“湿热”之邪。外邪多伤肺脏,肺主行水而通调水道,调节水液代谢,水道不通,水湿停聚。而湿热内生,脾、肾为湿困,则会加重脾肾损耗。所以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病机根本为“脾肾虚损”与“湿热内生”相互作用。
眼肌型重症肌无力属于慢性疾病。《素问·痿论》中提出“治痿独取阳明”的基本治疗原则[11],强调了从脾胃论治其本病,为MG的治疗奠定了基础。《原机启微》提到的“助阳活血汤”治疗“目闭不开”,正是后世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基础方药。因此眼肌型重症肌无力除从“痿证”方面治疗外,也可从“睢目”“侵风”“睑废”论治。谢道俊教授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眼肌型重症肌无力大多属于“本虚标实”之证,治疗需标本兼顾,以“补益脾肾”“清热化湿”之法贯穿始终。
“脾肾虚损”为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病机之要。先天不足、后天失养、饮食失节、七情失调均可损伤脾胃。先天禀赋不足、脾病日久又伤及肾脏,中焦脾虚,肾中精气亏虚,而致中气下陷,发为痿病,故在治疗本病的过程中需重视补益脾肾。脾肾之气得以充养,气血生化有源,肾精得充,则痿病自愈。药物多选用太子参、山药、白扁豆、白术、大枣、牛膝、熟地黄、龟板、知母、淫羊藿、巴戟天、肉苁蓉、黄柏、锁阳、沙苑子、桑寄生等。但补虚之品大多滋腻碍胃,在运用补虚药的同时需配伍陈皮、枳壳等理气药,使补而不滞。
湿热是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重要病理因素。《张氏医通》曰:“痿证……大都起于阳明湿热,内蕴不清……”,痿证大多伴有湿热。“脾受湿淫而日溢,故成上枯下湿之候……阳明湿热,从无齿及之者”,再有“痿病既属湿热……若真阳未衰,概行温补,而不知清热渗湿,宁无反助湿热之患耶”(《张氏医通》),故一味对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进行温补,不去湿热,反会加重肌肉筋脉损伤,导致病情迁延难愈。因此,谢道俊教授将清热除湿与补虚并重,以完全清除病理产物,有助于诸脏腑功能恢复正常,提高临床疗效。
在用药方面,谢道俊教授也有着独到经验。谢道俊教授喜以丹皮为君,在补虚扶正的基础上,增强药用的清热凉血之效。丹皮味苦、辛,性寒,归心、肝、肾经,具有清热凉血,活血祛瘀的功效。《神农本草经》中丹皮篇有云:“主寒热,中风瘈疭、痉、惊痫邪气,除坚癥瘀血留舍肠间,安五脏,疗痈疮”[13],临床大多使用丹皮治疗热入血分,如发斑、惊痫、癥瘕、痈疡、骨蒸劳热、经闭、跌打损伤以及吐、衄、便血等,以丹皮治疗脑病较少见。京城四大名医之一萧龙友在治疗温热类疾病方面就善用丹皮,以丹皮清气分、血分之热,效果尤佳[14]。谢道俊教授取丹皮之性苦寒,以其苦寒泄热,利湿解毒,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现代药理学也发现,牡丹皮中含有八种酚酸类成分、十一种鞣质成分、十七种单萜类成分等四十八种成分[15]。丹皮中所含的牡丹酚及其以外的糖苷类成分均有抗炎作用,牡丹酚也具有解热等中枢抑制作用。根据现代药理学研究,也可见丹皮对本病起到抗菌消炎、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患者牛某,男,26岁,2020年8月25日初诊。患者一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全身乏力,未予重视,后继出现右眼上睑下垂,复视。未见明显视物模糊,自行休息后未见缓解。遂于安徽省某医院住院治疗,诊断为眼肌型重症肌无力。予以注射“免疫球蛋白”、口服“糖皮质激素”、静滴“营养神经药物”等治疗,两个月后逐步减量至停药。半年后症状未见明显改善,想寻求中医药治疗,遂于谢道俊教授门诊处就诊。刻下:右眼睑下垂,神清,精神一般,四肢乏力,活动不利,偶有复视,心慌胸闷,腰膝酸软,无发热,口中黏腻,纳呆,寐一般,多梦,小便正常,大便溏稀,2~3次/d。舌质暗,苔黄腻,脉弦滑。查体:心率98次/min,血压112/92 mmHg(1 mmHg=0.133 kPa),眼睑肌无力,复视,四肢肌力稍减弱Ⅳ+级。
中医诊断:痿证(脾肾虚损、湿热浸淫证);西医诊断: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治法:补益脾肾,清热利湿,通利经脉。药用:牡丹皮15 g,太子参15 g,炒白术15 g,广陈皮15 g,升麻10 g,柴胡10 g,茯苓15 g,淮山药15 g,白扁豆15 g,广郁金15 g,合欢皮15 g,共14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二诊:患者服药后自觉复视、心慌、胸闷较前减轻,双上肢乏力较前好转,纳食改善。仍有右眼睑下垂,双下肢乏力、腰膝酸软。睡眠尚可,小便正常,大便1~2次/d。舌质暗红,苔微腻,脉弦滑。查体:心率89次/min,血压110/94 mmHg,眼睑肌无力,复视,双上肢肌力Ⅴ级,双下肢肌力稍减弱Ⅳ+级。守方加葛根20 g,桑寄生15 g,继服21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三诊:患者服药后复视消失,右眼睑下垂较前稍好转,自感眼睑下垂晨轻暮重,双下肢仍有乏力。纳可,夜寐安,大小便正常。舌质暗红,苔微腻,脉弦滑。查体:心率96次/min,血压110/92 mmHg,眼睑肌无力,双上肢肌力Ⅴ级,双下肢肌力稍减弱Ⅴ-级。守方加葛根20 g,沙苑子15 g,桑寄生15 g,继服21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四诊:患者服药后自感全身乏力明显改善,右眼睑下垂较前好转,纳可,夜寐安,大小便正常。舌质暗红,苔薄,脉弦滑。查体:心率89次/min,血压118/94 mmHg,眼睑肌无力,四肢肌力Ⅴ级。守方加薏苡仁20 g,沙苑子15 g,继服28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五诊:患者服药后自感全身乏力、眼睑下垂症状明显改善,纳可,夜寐安,小便正常,稍有便溏。舌质红,苔薄,脉弦。查体:心率90次/min,血压122/96 mmHg,四肢肌力Ⅴ级。守方加白薇10 g,葛根20 g,沙苑子15 g,继服21剂,每日一剂,水煎服。随访6月,病情恢复可。
按:《本草经疏》云:“痿属湿热,经曰:治痿独取阳明。忌破气、升、辛热发散,宜大补气血、清热除湿……”。本案患者证属脾肾虚损、湿热浸淫。患者因情志、饮食等病因而致脾肾虚损,中焦气化失司,肾中精气不足,津、精液不能濡养肌肉骨骼,故见右眼睑下垂,全身乏力,复视,腰膝酸软。而疾病日久,湿与热结,而见四肢乏力沉重,口腻纳呆,大便溏稀,舌质暗,苔黄腻,脉弦滑。谢道俊教授以丹皮替黄芪为君,丹皮味苦、辛,性微寒,归肝、心、肾经,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之功,能有效清除内热,而黄芪性偏温燥,易生内热,会加重患者湿热的症状;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山药补脾益胃、生津,白扁豆健脾化湿,三药合用,共奏健脾渗湿之效;郁金行气解郁,合欢花解郁安神,二药合用理气宽中,夜寐得安;白术更有调节免疫、健运脾胃之功[16]。二诊、三诊时患者仍有眼睑下垂、乏力,遂守方加葛根、桑寄生、沙苑子补肝肾、强筋骨,四诊、五诊时患者全身症状改善,守方分别加入了薏苡仁、白薇,强化清热利湿之功,全方循序渐进,疾病得解。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MG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谢道俊教授在补益脾肾的基础上,着重于清热化湿,标本同治。强调从“湿热”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并非完全摈弃他法。谢道俊教授更注重中医的恒动观念,治疗不拘于一法。“病之变化,不可胜数”(《黄帝内经》),疾病常常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不同证型,审查病因病机,辨证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