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远端骨折的中医正骨治疗研究进展

2023-03-09 19:50石连科刘树民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1期
关键词:正骨夹板腕关节

石连科 刘树民

山东省济宁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山东济宁 272049

桡骨远端骨折是指距离桡腕关节面3 cm以内的骨折,约占急诊骨折的17%[1]。老年人发病率较高,其中以老年女性为主[2]。我国正逐步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高龄人口数量快速上升,桡骨远端骨折的发病率也将持续升高。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及手术器械的发展,接受手术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在逐步增加,但是多数闭合性桡骨远端骨折仍可通过非手术治疗获得满意结果[3-4]。中医正骨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操作简便、价格低廉、无创复位、快速康复、易于接受等优点,是桡骨远端骨折保守治疗的首选方案[5]。中医正骨治疗主要包括正骨手法、夹板固定、中药内服外用、康复锻炼等方法,本文就相关内容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 正骨手法

手法复位可以快速缓解疼痛,减轻患者应激反应[6]。而且不管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骨折移位的纠正都能为后续诊疗提供良好基础[7]。正如《医宗金鉴》所言,“手法者,诚正骨之首务哉”。隋代《诸病源候论》首先描述了桡骨远端骨折的正骨方法,元代李仲南提出“伸折摇动,贴药夹缚”等桡骨远端骨折的系统治疗方案。明代《普济方》记载了“掌曲向外、捺令平正”的复位技巧。清代《医宗金鉴》总结出传统正骨八法。到了现代,李可心等[8]吸取历代医家所长,结合现代医学基础知识,又提出新的正骨八法,使桡骨远端骨折的正骨手法更加全面、系统、规范。

《医宗金鉴》提出“虽在肉里,以手扪之,自悉其情,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中医正骨对手法操作要求很高,临床医生需要积累大量实操经验才能熟练掌握。这也为正骨手法的传承带来一定困难。以往正骨手法传承主要包括师徒传授和高校教学两种模式[9]。二者对正骨手法的继承发扬都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师徒传授仅局限在口耳相授、动作示范等方面,高校教学虽然增加了图文表述、视频演示等内容,但同样也存在理论脱离实践的弊端,学习者的感知仅停留在视听层面,无法获得手法的实际触觉,限制了正骨手法的传承创新。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中医正骨也出现了一些新的传承方法。潘良春等[10]运用经典力学原理将大多数正骨手法总结为轴向、侧方、旋转3种力学模式。使正骨手法变的简明扼要,易于交流、模拟和传播。关宏刚等[11]应用数据手套和位置跟踪器制作虚拟桡骨远端正骨训练系统,实现了正骨动作跟踪及三维轨迹评判功能,具有一定的实操性。但该系统无法识别手掌朝向,缺乏力学反馈,准确性和真实感有所欠缺。仇大伟等[12]综合运用六轴陀螺仪、动态信息捕捉、三维图像渲染等技术,制备了实体的桡骨骨折中医正骨仿真模型训练系统,该系统可以精确显示手法操作与骨折位置的同步变化,并安装了模拟肌肉的拉力装置,将视觉与触觉统一结合,显著提高了正骨训练的精确性、仿真性和实用性。

2 夹板固定

夹板固定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常用方法[13],早在秦汉时期的《华氏中藏经》就有相关记载:“大段折伤者,上更以竹片夹之”。

2.1 夹板固定的优势

夹板是基于“静态”与“动态”平衡原理的动力固定,不产生应力遮挡,在最大限度保护血供的同时,又充分保证了断端的相对稳定,早期就可以进行腕关节的功能锻炼,避免关节僵硬,断端的微动还可以加速骨折愈合[14]。夹板固定受力均匀,能够随时调整松紧度,有效预防压疮、缺血性肌挛缩等并发症的发生[15]。夹板对皮肤基本没有刺激,拆卸方便,利于外用药物的治疗。王长军等[16]运用夹板固定治疗了46例手法复位后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在疼痛缓解、肿胀消退、骨折愈合时间方面均取得良好疗效。

2.2 夹板固定与石膏的比较

石膏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固定时完全贴附,但无法根据患肢肿胀变化进行调整,易导致压疮、骨筋膜室综合征、骨折再移位等并发症。石膏超腕关节固定,长期制动容易出现关节僵硬、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等。李亮等[17]回顾了84例保守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在6个月末次随访时,夹板组影像学指标及腕关节Cooney评分均高于石膏组。冷继扬等[18]的META分析表明,与石膏相比,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在愈合时间、疼痛评分、优良率等方面均有明显优势,而且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也更小。

2.3 夹板的改良

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和患者需求的提高,夹板治疗也显现出一些缺点。夹板固定患者如不能按时复诊,扎带松紧度得不到及时调整,早期肿胀加重时,容易出现张力性水疱、缺血性肌挛缩等问题,后期肿胀消退后,容易出现骨折的再次移位。为了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医务人员也对夹板进行了改良。王东强等[19]应用旋钮调节系带夹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可以根据患肢肿胀变化自行调整系带松紧度,减少了复诊次数,还可以有效预防缺血性肌挛缩及骨折移位等并发症。陶宝琛等[20-21]对自制动力智能气囊压垫夹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力学稳定性进行了三维有限元分析,发现调整气囊压强可以纠正桡骨远端骨折复位后的残余移位,防止部分骨折的再移位。但是断端严重粉碎的患者在承受应力时仍有再移位的可能,其主要原因在于夹板不能为骨折端提供轴向牵引力量。胡钢等[22]在夹板上安装调节杆制成无创可调节牵引夹板,可根据骨折情况调节牵引角度及牵引力量,实现对骨折断端的持续牵引,应用该夹板治疗2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复位即刻与愈合后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对比均无丢失。

3 中药治疗

3.1 中药内服

桡骨远端骨断筋伤、气滞血瘀的同时,也会出现营卫不和、脏腑失调等全身病机[23]。在骨折复位固定后,可按损伤三期辨证给予中药内服治疗,以达内外兼治、事半功倍的效果。赵飞龙等[24]研究显示,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在复位夹板固定治疗后,按照损伤三期辨证原则,在初、中、后期分别给予行气活血、接骨续筋、补肾壮骨类中药口服,可以有效减轻腕部肿胀、疼痛,促进患者腕关节功能的恢复。

3.2 中药外用

中药外敷直接作用于损伤部位,快速起效,达到舒筋通络、消肿止痛、强筋健骨的作用。信金党等[25]应用手法复位夹板固定联合金黄膏外敷治疗桡骨远端骨折,随访6~12个月,发现金黄膏外敷可以明显缩短腕部肿胀消退时间与患者自觉疼痛缓解时间,加快腕关节功能的恢复。中药熏洗则是通过温热效应扩张局部血管、促进药物吸收。王镇远等[26]对中药熏洗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了meta分析,在疼痛、功能评分、活动度、骨折愈合时间及总有效率等方面,中药熏洗组均优于对照组。

3.3 中药内外联用

根据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病损特点,给予中药内外联用,符合中医学局部与整体辨证统一的治疗理念[27]。尹新生等[28]研究显示应用内服外敷系列骨伤制剂治疗老年桡骨远端C型骨折可以显著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改善腕关节功能评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4 中医康复

桡骨远端骨折经复位固定后,应早期积极进行康复治疗[7],以促进肿胀消退、预防周围粘连、降低致残率,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29]。

4.1 导引锻炼

导引术是我国古代先人在生活中积累形成的重要锻炼方法,将呼吸(导气令)与运动(引体令柔)相结合,达到祛病健身的目的。颜威等[30]应用魏氏伤科导引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后腕关节功能障碍,治疗后患者腕部肌力及关节活动度均得到显著改善。

4.2 理筋推拿

理筋推拿可以改善周围血液供应,促进炎性递质的吸收,在缓解疼痛、减轻粘连方面有重要作用。陈达鑫等[31]运用点按、推揉、弹拨等理筋手法治疗高龄C型桡骨远端骨折,理筋治疗组在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Sarmiento评分标准分级、生活质量评估等方面都明显优于常规康复组。

4.3 针灸治疗

腧穴针灸治疗,可调和营卫,疏通经络[32]。加速局部血液循环,起到消肿、镇痛、促进恢复的作用。王旭等[33]在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早期功能锻炼的基础上,取同侧内关、外关、大陵、手三里、足三里等穴位给予针刺治疗,结果显示在肿胀程度、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及并发症等方面均优于单一功能锻炼治疗,认为穴位针刺可加速内啡肽等物质的分泌和自主神经功能的恢复,缓解疼痛,促进代谢,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

5 总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中医正骨在正骨手法、夹板固定、中药内服外用、康复锻炼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是桡骨远端骨折保守治疗的首选方案。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患者需求的提升,在正骨手法传承和夹板改良方面也实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但是目前中医正骨相关研究仍存在一定问题,样本量较小、随访时间较短,高级别的随机对照试验也较少,下一步还要加强科学系统设计,广泛开展前瞻性多中心的临床应用研究,为桡骨远端骨折的中医正骨治疗提供更多高级别、高质量的循证依据。

猜你喜欢
正骨夹板腕关节
石膏与小夹板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研究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应用于腕关节损伤的影像诊断价值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累及腕关节MRI表现及其分布特点研究
寒湿痹阻及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腕关节MRI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讲述正骨人的故事
边条翼夹板结构强度设计
高频彩超与磁共振成像对类风湿性腕关节早期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
平乐正骨手法源流浅述
岳阳张氏正骨气血理论之以气为先
定义风格费尔迪南多·阿道夫·朗格的四分之三夹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