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种研究范式”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
——基于内涵、设计、价值的分析

2023-03-09 18:06杨朝军
教育导刊 2023年1期
关键词:定性范式研究者

杨朝军

(1.雅安职业技术学院 师范学院,四川雅安 625000;2.西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一、混合方法研究产生的背景

研究方法对于学科研究的推动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依据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的侧重点不同,社会科学研究中常用的问卷法、访谈法、人种志、实验法等研究方法,被划分为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两大研究范式〔1〕。19世纪到20世纪60年代量化取向的研究大部分时间占主流地位,其研究价值的中立性和研究方法的“客观性”备受研究者的推崇,实证方法在人类的行为和社会互动研究中广为应用。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个案研究法、人种志等方法的应用和发展,质化取向的研究登上社会科学研究的舞台,人们越来越发现借鉴自然科学的定量研究无法完全解决社会科学的问题,于是以对抗者身份出现的质性研究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其后,随着人们就两大研究范式孰优孰劣展开长久的争辩,相互质问对方研究方法是否适宜、研究程序是否严谨及研究结果是否可靠等,逐渐形成了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两大阵营。量化研究通过测量、计算等手段收集客观事实的数据,重视研究步骤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强调研究结果的可重复性、可推广性。而质性研究通过体验、观察、访谈等手段收集经验性的资料,重视对研究对象行为、问题的情境描述和意义阐述〔2〕。

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作为两种研究范式,单一的方法论者非此即彼的争论加大了两者间的鸿沟,过分夸大了两者间的异质。其争辩主要聚焦在三个方面:其一是方法论的争辩。量化研究借助数据测量,通过变量之间的关系来分析相关资料,所依据的逻辑方法是演绎法。而质性研究是通过文本和社会信息来分析研究问题,所依据的逻辑方法是归纳法。其二是哲学基础的争辩。量化研究的认识方法论是实证主义,主张社会现象不受主客体价值观的影响而客观存在,主客体是两个相互分离的实体;质性研究的认识方法论源自解释主义、建构主义,认为社会现象的描述和解释很大程度上受到主客体价值观的影响,主客体之间并非是完全分离的存在。其三是目的论的争论。量化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测量研究对象数量的变化特征探求其量的规定性,而质化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观察、访谈等研究探求事实形成的理解和解释,追求的是对事物质的规定性的把握。两大研究范式之间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并非有着天然的隔阂,这为第三种研究范式的出现提供了生长的空间。在两大阵营激烈争辩的过程中,出现了主张将两种研究方法结合起来运用的“混合方法”。混合方法研究是混合了两种研究范式的方法、技术手段和概念,是两种研究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结合演化的产物。它为学科研究带来了一种新的可能性,被学者们称为“第三种研究范式”。

二、混合方法研究的内涵及特点

(一)混合方法研究的内涵

美国混合方法研究专家约翰·W·克雷斯维尔对混合方法研究下了一个比较宽泛的定义。他认为,“混合方法研究是一种有着特定的哲学假设和理论立场的研究设计。作为方法论,其哲学假设指导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是质性和量化方法在研究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混合。作为具体的方法,它关注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强调在某一个研究或一系列的研究过程中混合地使用定量和定性方法。它的宗旨是克服单一的方法带来的不足,综合地应用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以便更深入地理解和阐述研究问题”〔3〕。在《混合方法研究定义探析》一文中,特纳和约翰逊把混合方法研究称为“第三种教育研究范式”“第三种教育研究方法论范式”,他们认为其是教育研究领域内的第三次方法论运动,混合方法研究的时代已到来〔4〕。从混合方法研究的定义可以看出,其内涵包含三个方面:其一,混合方法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立体地分析研究问题和呈现研究结果,利用两种研究方法的各自优势,实现优势互补,使整个研究更深入、更丰富。二是混合方法研究可以在研究问题的提出、数据的收集和结果的分析讨论等阶段灵活地、恰当地应用定量和定性研究。三是混合方法研究的思想精髓在于混合地使用定量和定性方法,弥补单一研究方法的不足。尽管混合方法研究的定义因侧重点不同存在一些差异,但是基本上大家达成一个共识,就是混合方法研究不包括仅仅使用了多种定量或定性方法的研究,而是特指在单一研究或一系列的研究中混合使用了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的研究。

(二)混合方法研究的特点

混合方法研究不是将两种研究方法简单地相加,其在研究过程中同时收集、分析和整合定量的数据和定性的数据,具备定量和定性研究的各自特征外,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特点。

1.兼具定量和定性方法之长

混合方法研究的指导思想就是将单一项目研究中某些公认的非此即彼的元素融合在一起,不再将其视为水火不容。在混合方法的研究过程中,既有量化取向的研究部分,也有质化取向的研究部分,既收集定量数据,也收集定性数据,两者用不同的方法收集不同的数据类型,但是两者都拥有同等重要的地位。量化研究是研究者依据研究假设测量变量找问题的答案,使用统计分析对结果进行诠释。质性研究是研究者提出总括性问题,用文本、音频或视频来收集数据,其标志性特征是研究者作为参与式观察者来收集数据。混合方法研究作为综合式的研究范式,涵盖了定性和定量研究的要素,兼备两者的优点,既可以用文本内容解释量化的数据,也可以用量化的数据来提升文本的准确性。混合方法研究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手段和认识论,将不同研究方法的优势互补,避免了单一研究方法自身的不足,提升了研究的质量。

2.促进深层数据和问题的挖掘

混合研究使量化和质性研究的数据和结果能够互相验证和拓展,对研究结果的解释更深入更精准。量化研究主要呈现研究对象的整体态势,对问题发展的情境无法解释,参与者的内心想法难以直接呈现。定性研究的价值导向较强,从研究者个人视角阐述理解问题及现象,研究结果难以较大范围地推广与实施。传统的量化和质性研究的设计中,主要聚焦于影响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无法对数据进行全面多维的数据描述,无法更进一步提取深层的信息。混合方法研究弥补了这一不足,将两种研究方法综合运用,不仅注重数据之间因果关系的探讨,也重视数据之间相关关系的分析,这对挖掘数据背后的深层意义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3.强调研究问题的实用性

混合方法研究不再纠结于非此即彼的一元论的探讨,而是根据问题去选择适宜的研究方法,很少思考方法背后的哲学基础和范式问题,它更加追求“研究的实用性”,突出研究的“行为效用”〔5〕。混合方法研究的理论基础是系统哲学和实证主义,关注的是问题本身,是以“问题驱动”为导向的,把问题的研究看做高于一切。决定研究方法的是问题本身,而不是某种哲学和方法范式。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单学科研究的格局,是从问题出发思考和解决问题,而不是学科角度。混合方法研究本质上是使用多元方法解决研究问题,是一种扩张的、创造性的研究形式,是一种具备包容、多元和交叉的研究,研究者在选择研究方法时应随着研究问题走,能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最优的方法〔6〕。

三、混合方法研究的设计策略

由于混合方法研究是以“问题驱动”为导向的,综合地运用定量和定性研究两种范式,因此在研究过程中,是依据研究者的选择来确定研究设计策略。克雷斯维尔针对数据收集是否采用了顺序法、并行法或转换法等方式,提出了6种混分方法研究的设计策略〔7〕。

(一)顺序性解释策略

顺序性解释设计又称解释性顺序设计,属于一种两阶段的混合方法研究设计。该研究以收集分析定量数据为开端,重视量化方法的实施,然后收集分析定性数据。其显著特征为定量数据收集分析优先,其后才是定性数据的收集分析,最后解释阶段整合两种数据。该设计的总目标就是利用质化的数据辅助完成量化的初步结果,一般适用于量化研究出现极端数据或反常结果时。其优点是直观明了、简单易行,两种方法在实施过程中相对独立,便于对研究结果进行描述。其不足表现在研究者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两种相对独立的研究方法的数据收集,耗时耗力。

(二)顺序性探究策略

顺序性探究设计又称为探索性顺序设计,和解释性设计一样属于一种两阶段研究方法。该研究设计始于定性研究,然后再进行定量研究。其特点是先进行定性数据的收集分析,然后进行定量数据的收集分析,定性数据具有优先权,最后进行两种数据的整合。其设计意图是用定量的数据和结果补充说明定性研究的结论,一般适用于缺乏现成的问卷、变量时,也用来进行测量工具的研发。该研究首先用定性数据来探索某个研究主题,为定量研究确定变量,然后制定相应的调查问卷,最后用该问卷完成定量阶段的研究。其优点在于对该设计的报告、实施和描述比较简单,尤其适合多阶段的研究。不足在于研究者在两个阶段实施数据收集分析时需要用大量的时间,且还要决定是否在两阶段使用同样的受访者。

(三)顺序性转换策略

顺序性转换设计又称转换性顺序设计,这种设计两种方法都可以优先使用,即由实际问题决定优先进行定量还是定性研究,若可利用资源足够丰富,两者可以并重。与前两种研究策略有所不同,转换策略设计是在一个理论视角或思想体系的指引下进行,而这种理论视角或思想体系,更加重视的是对研究本身的指导,而非对某一种方法的指导。其主要目的侧重于最能服务于研究者理论视角的方法的运用,其优缺点与上述两种策略基本一致,且由于其操作过程的不明晰导致设计与实施有着一定的难度,所以有关此类设计策略的论文数量较少。

(四)并行三角互证策略

并行三角互证设计又称三角互证设计,该设计策略要求同等、同时使用定量和定性方法,同时收集两者的数据,在解释阶段研究者将两种研究所得结果整合后进行比较验证。其目的是为了深入地、全面地理解研究问题,可以获取有关同一主题不同且相辅相成的数据。这种设计策略通过收集分析两种不同的数据,将定量和定性的结果做比较分析,同时可以用定性的分析结论验证或扩充定量分析无法推论的信息。其优点在于在研究过程中减少收集数据的周期和难度,是一种高效的研究方法,其困难之处在于对研究者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在比较两种数据时容易遇到较多棘手的问题。

(五)并行嵌套策略

并行嵌套设计又称嵌入式设计,该设计以一种数据为主,另外一种数据作为辅助。换言之,就是定量和定性两种数据混合在一起,把其中一种数据嵌入到另外一种数据中。其特点在于数据收集时,两种数据同时进行收集,研究方式不存在优先之分,而是以插入、嵌套的方式呈现。此设计适用于大规模的定量或定性研究,需要用定量或定性数据解释研究问题时,可使用嵌套式设计。其优点在于收集相关数据时无需使用大量的时间和资源,源于另一种数据是辅助性的,数量上要少很多;其难点在于若两种方法解释不同的研究问题,会导致两种研究结果难以整合。

(六)并行转换策略

并行转换设计具备三角互证和并行嵌入各自的优缺点,该设计在同一阶段的数据收集过程中,同时进行定量和定性数据收集,两者具有同等或不同等的优先权,数据的整合多发生在数据的分析阶段。其运用时,既要体现研究的目的,同时也要有一个理论视角或思想体系,该理论视角指导研究问题的定义、研究数据的来源及研究结果的分析解读。

四、混合方法研究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

(一)混合方法研究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叶澜等学者认为,教育研究的创新和突破,其必要条件是思想方法和具体操作方法的变化。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对研究方法的要求也愈高〔8〕。混合方法研究在教育研究中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育现象或教育活动的本身的复杂性需要教育研究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在研究过程中需要将理论与实践、事实描述和价值判断进行合理的整合〔9〕。“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更新再生系统,可能是人世间复杂问题之最。”〔10〕由于教育对象和教育手段的多样性,导致教育研究内容的设计、过程的实施及结果的分析充满着复杂性。二是混合方法研究可以提升教育研究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教育学是研究如何成人的学科,兼具人文和社会属性,既重视客观事实的描述,也重视人文价值的关怀。所以在教育研究中要充分地将量的数据呈现和质的描述分析结合起来,要重视研究方法的严谨性和研究过程、结果的科学性,这样才能凸显教育现象的深度和广度〔11〕。混合方法研究既可以进行教育活动中普遍规律的发现和未来趋势发展的预测,也可以进行教育现象的特点及原因的进一步挖掘和探究。三是教育研究中的问题研究,特别是综合性的问题,主要渠道是通过混合方法研究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由于教育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导致在教育研究中,不仅有事实描述相关联的部分,也有价值判断相关联的部分,对于前者的研究往往借助于定量的研究方法,对于后者的研究往往采用定性的研究方法。

(二)混合方法研究在教育研究应用中面临的挑战

混合方法研究在我国的教育研究领域已被不断的推广,且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依然面临着诸多的挑战。由于受传统的整体性思维和学术研究范式影响,以及研究条件的制约等主客观因素,我国大多数教育研究者习惯于从事哲学思辨及个人经验见解的阐述等范式的研究,经常忽视或回避运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和技术,导致我国教育研究中定量研究的使用率不高,发展也不够充分。这些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导致混合方法研究在教育研究的应用中面临诸多挑战。其一,对研究者有较高的技能要求。在进行混合方法研究之前,研究者须具备一定的定性定量研究的经验,至少要掌握定量定性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技术,另外要掌握定性研究的基本技能,熟悉其基本的流程和规范。其二,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源的投入。混合方法研究所需周期长源于研究设计中使用一阶段、两阶段或多阶段,此外研究中经费开支较大,这些因素会制约混合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大量应用和推广。其三,如何确保研究成果令人信服。教育研究中使用混合方法研究的挑战和难处,主要在于如何使持不同哲学立场的学者信服其在教育研究中的独特作用。定性研究者认为定量研究总是玩数字游戏、谈论数据和模型,没有思想深度;定量研究者认为定性研究缺乏外部效度,仅是对特殊案例进行分析,以偏概全,不具备推广的意义和价值。

(三)混合方法研究在教育研究应用中的展望

作为“第三种研究范式”的混合方法研究,整合了定量和定性研究两种技术,用独特的方式将两种方法整合起来研究问题。混合方法研究不是将两种研究方法简单地相加,而是发挥两者的合力,实现效果的最大化,即1+1>2 的作用。混合方法研究已是一种与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有着同等地位的方法工具,在教育研究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以后的教育研究中,混合方法研究将是一种主导型的研究方法工具,研究者可以通过使用混合方法研究过程中得到成长。

首先,树立“解决实践问题”的研究意识,以问题为导向,为定量和定性研究的综合运用提供思想准备。在教育研究领域中,研究者首要须树立“问题意识”,根据问题的需要来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研究方法的选择必须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相关联,不能提前预设研究方法或范式,方法的价值只有与问题解决相关联时才能凸显出来。教育研究中与价值相关联的需要采用定性思辨的方法,而与事实相关联的需要采用定量实证的方法。因此,在教育研究中,需从“解决实践问题”的研究目标出发,认识并能处理好定量和定性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树立包容的方法论观点,是以后教育研究方法的应有之义。

其次,在研究过程中确定好何时何处混合。混合方法研究遵循着教育研究设计的一般步骤,可以在四个阶段实施混合:研究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结论阐释。研究设计中的混合是指在研究项目总体目标的宏观层面的混合,也可以是教育理论方面的混合。数据收集是指研究者在收集定量定性数据时,对两者进行部分混合,在此期间,一种类型数据的收集以另一种研究的结果为基础,根据处于优先权的研究的部分结果,具体化研究问题,形成标准化的测量工具或标准,这样将定量定性连接在一起。数据分析阶段,在分析定量和定性两组数据时进行部分的混合,即先对定量和定性的数据分别分析,运用交叉的设计策略将两者的结果结合起来,或者把一种研究类型的结果转换成另外一种研究类型的数据,通过分析转换数据来合并两种研究结果。结论阐释是在收集分析完两种研究的数据后,在最后阶段研究者通过讨论、比较或综合的方式混合定量定性的部分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新的结论和判断。

再次,注重定量定性两种研究方法的融通、互补和整合,加强研究者对研究方法和统计方法的系统学习和训练。正确认识和熟练掌握定量定性研究的各种具体方法是混合方法研究运用的前提,要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出发,融通多种研究方法,能够充分地将定量和定性两种研究方法结合起来,运用混合和多元的方法进行教育研究,在设计策略、方式方法和技术路线,以及数据的收集分析等手段上要相互学习、借鉴和补充,取长补短。

我国当前教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不单单是定量研究比例相对偏少,定性研究所占比例偏多,更为重要的是两者研究范式在具体方法的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不规范、不均衡的现象。教育的复杂性决定了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定量研究适宜于浅层次教育现象的研究,对于深层次的教育活动内在的交互关系难以揭示,定性研究有助于对研究现象的深入了解,尊重教育实践者对其行为的解释,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教育实践的发展,但是其研究结果的不精确是无法忽视的先天缺陷。混合方法研究超越了两大研究方法范式对于主观与客观、价值介入与中立、归纳与演绎等非此即彼的争辩,有利于教育研究两大范式从对立走向统一,从而为更好、更深入地解决教育问题而服务。

猜你喜欢
定性范式研究者
分裂平衡问题的Levitin-Polyak适定性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为研究者及其启示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当归和欧当归的定性与定量鉴别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医生注定是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