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共享服务创新会计人才培养研究

2023-03-09 17:01:00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23年1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财务服务

张 斌

一、财务共享服务背景

财务共享服务是一种依托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优化规范企业集团业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以及提高财务管理效率的新型财务管理模式。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集团跨地区跨行业的业务不断增多,企业集团迫切需要运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与效率。同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深入,我国企业集团国内外并购重组越来越频繁,集团异地分子公司越来越多,分子公司财务部门不断增加,组织结构冗余,“大企业病”也会导致集团分子公司部门沟通困难、信息交流不畅以及财务管理效率越来越差,企业集团也迫切需要改变高成本、低效率财务管理状态。随着网络技术与“大智移云物区”技术的不断成熟应用,财务共享服务就成为企业集团优化组织结构、改变业务财务流程以及节约企业营运成本和提高运行效率的新型财务管理模式。由此,能够借助“大智移云物区”等技术进行远程核算与管理的财务共享服务模式越来越受到政府主管部门和大型企业集团的关注。国资委在2011年《关于加强中央企业财务信息化工作的通知》(国资发评价[2011]99号)对中央企业提出了建立财务共享中心的有关要求。2013年财政部在《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财会〔2013〕20号)中也指出我国大型企业集团应该逐步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2014年财政部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4〕27号)中将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管理会计人才建设纳入会计改革发展规划,从政府层面引导财务共享服务工作。但由于我国开展财务共享服务研究与应用较晚,满足企业集团需求的复合型财务共享会计人才严重缺乏,严重影响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效果。因此,培养满足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需求的高素质财务会计管理人才就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难题。

二、财务共享服务人才客观需求

财务共享服务主要是利用互联网以及信息技术进行企业集团的流程与数据标准化、规范化以及数据远程集成处理。因此,企业集团运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时必将从企业集团工作组织、业务财务流程、人员配置和信息系统等方面进行重大变革与创新。首先,根据企业集团财务管理要求选择具体财务共享服务方式,并重新组织企业集团财务业务架构,特别是应该设计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进行财务共享服务工作。其次,重新梳理企业集团业务财务标准化流程,并制定财务业务的数据处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方案,为数据实时共享与集中处理铺平道路。再次,确定财务共享服务财务人员。企业集团进行财务共享服务的人员主要包括财务共享核算人员、业务财务人员以及战略财务人员等。其中,企业集团内原各分、子公司财务核算岗位全部取消,财务共享中心只需要较少核算财务人员负责软件系统各模块业务循环处理、会计报告编制以及税务处理等工作。业务财务人员主要通过向业务渗透进行业务财务融合,从而进行财务计划、成本控制、财务分析与评价等。战略财务人员则是进行大数据挖掘进行集团每个分、子公司全面预算、战略规划分析与决策,助力企业集团战略落地。最后,进行信息系统的集成应用。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不仅需要大量满足不同功能的信息系统,还需要针对企业集团各信息系统进行集成,运用RPA流程机器人、Python以及Power BI等工具进行数据整合、挖掘、可视化分析,从而实现数据共享、集成与转换。由此可见,企业集团实行财务共享服务时,一定会面临核算人员严重过剩而同时能够胜任业务财务与战略财务的高素质会计人员又严重不足的困境。企业集团迫切需要大量的具有团队协作能力、市场变化敏锐感知能力以及大数据挖掘能力的高素质业务财务人员、战略财务人员,实务界自然而然对高校教育界提出了财务共享服务人才能力客观现实需求,要求高素质财务共享服务人员能够精准进行企业集团大数据挖掘分析预测、全面预算以及风险管理、过程管控和绩效评价等。

三、基于财务共享服务创新会计人才培养策略

由于高校以前一直采用的是工业时代的传统会计课程体系,培养的学生重视会计核算而忽略管理与决策。因此,会计学生往往只能进行事后会计信息反馈,不能给企业集团提供及时准确的有效信息。因此,在财务共享服务时代,高校必须根据实务界进行财务共享服务工作的人才客观需求,通过制定符合财务共享服务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以及配备双师型会计老师和落实产学研教学基地等措施,进行高校会计学专业转型和财务共享服务会计人才培养。

(一)教育界与实务界共同制定高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美国是最早研究和应用财务共享服务的国家,早已在企业集团财务共享应用与高校会计教育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而我国在财务共享服务的应用与研究方面较晚。同时,由于我国以前基本上由高校单独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往往导致会计毕业生难于满足企业实际需求。特别是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企业集团对财会人才知识结构与高素质综合能力需求较高,而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却往往高度相似,无法满足企业集团不同层次财会岗位需求,造成会计核算岗位供给过剩的同时,业务财务一体化和大数据挖掘预算分析决策等岗位人员却严重供给不足。因此,很有必要借鉴美国高校会计教育界和职业界共同设计财务共享服务的教育模式和课程设置方案,并结合我国企业集团实际应用情况,实务界教育界共同制定调整优化我国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并在高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体系、教学模式与手段、实践教学基地以及考评体系方面采取相应策略,从而保证高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与企业会计人才客观需求相匹配,培养符合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需求的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

(二)优化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我国目前高校教育主要实行宽口径厚基础的大众教育模式,先学习大众化的平台课程知识,再分专业进行学习。会计学专业课程主要包括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以及会计信息系统等。从这些课程设置来看,明显属于传统的会计核算课程体系,培养的会计学生主要注重单位的会计核算业务,根本无法满足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集团数据挖掘与财务决策分析的需要。随着企业集团“大智移云物区”等技术的运用,为了满足企业集团的财务共享服务人才需求,必须对会计专业原有课程体系进行优化重整,增加“大智移云物区”等信息技术与传统会计课程相融合的新课程。同时,针对原有传统会计课程进行优化重组,从而形成满足财务共享需求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首先,将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整合为“智能会计概论”。主要讲授会计基本理论、会计业务处理流程以及主要实务处理。尽量少用学时讲解会计分录,主要是财务共享模式下的会计分录都可以通过OCR软件系统识别原始凭证后由凭证系统自动编制记账凭证,从而保证了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与会计报表数据共享。其次,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合并为“财务成本管理”,主要讲述成本、管理决策基本理论与方法,为大数据挖掘分析奠定基础。最后,适时增加信息技术与财务结合课程。主要增加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应用、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以及业务财务融合等基础课程,并增加财务共享理论与实务、RPA财务机器人、商业智能分析、大数据财务决策、IT审计等专业课程。通过传统课程内容优化重组以及会计与信息技术融合等方式,优化形成财务共享模式下智能会计概论、财务成本管理、会计信息系统、财务共享实务、RPA财务机器人、商业智能分析、大数据财务决策和IT审计等课程体系,促进财务共享服务高素质会计人才培养。

(三)强化财务共享服务师资建设。随着高校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调整,高校教师必须顺应财务共享服务信息化要求,努力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强化学习有关信息技术与财务紧密结合的边缘课程,并利用空时间到企业集团进行财务共享服务实践,形成财务共享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能力都非常强的“双师”型教师。另外,还需要聘请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总监以及企业集团老总等作为高校兼职老师,结合企业集团财务共享实践进行案例教学,并组织会计专业学生到企业集团参观实习,让会计专业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与财务共享服务实践。这样,通过校内校外师资相结合进行财务共享服务教学工作,合力提升会计学生的财务共享服务教学效果。

(四)建设财务共享服务系列教材。教材是高校本科学生的重要学习资料,高校在确定了会计专业目标、课程体系以及财务共享服务课程优秀师资后,就应该组织相关课程教师以及实务界高管等编写财务共享服务相关课程体系教材。由于财务共享服务相关课程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还需要进行流程标准化设计、数据标准化规范化设计、数据可视化以及数据集成共享,实践应用性非常强。因此,高校应该优化重构每一门财务共享服务课程知识结构,与企业集团合作开发编写财务共享服务立体教材。立体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纸质教材、电子课件、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以及章节讲解视频、在线作业、在线测试题和拓展案例、拓展视频等,上述内容还形成二维码,可以让会计学生及时扫描学习,方便会计专业学生身临其境进行财务共享服务课程的回顾与总结。

(五)创新财务共享服务基地。在“大智移云物区”环境下,高校都会建立校内实验室,进行财务共享服务相关课程全岗、分岗仿真实验,但仿真实验与企业集团真实的财务共享服务应用之间始终存在一些差距。因此,高校还必须与企业集团共建财务共享服务实践基地,让会计学生亲自到企业集团现场感受与财务共享服务岗位实习,加深理解企业集团内部控制、岗位职责以及标准化流程的建立与执行等,并通过财务共享服务实习强化财务共享服务团队的协作精神与沟通能力。

(六)创新财务共享服务教学模式与方法。由于财务共享模式下的费用报销、款项支付等系统的制单、记账和会计报表编制等都可以由财务共享系统自动完成。同时,各业务系统数据也可以定期自动通过记账凭证方式转入到账务系统。因此,会计教学重点不再是会计核算而是财务业务数据融合以及数据挖掘与决策分析。由此看来,必须基于财务共享模式的教学模式与方法进行重大转变。

1.采用分层教学模式。目前,我国高校文科教学基本上都采用“大班”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培养的基本上都是同一低层次会计人员,难于培养具有素质高能力强的复合会计人才,严重阻碍了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会计人员的不同层次不同能力需求。因此,应该按照财务共享服务的核算财务、业务财务、战略财务等层次设置不同“小班”,不同层次“小班”突出不同培养重点,并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式,既方便教师线下因生施教,又方便师生线上互动答疑,从而提高学生线下利用立体教材资源学习的主动性,强化会计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效果。

2.采用财务共享服务案例教学法。由于财务共享服务相关课程都是与企业集团财务共享实务联系紧密的实践应用性非常强的课程,需要多个岗位按照确定的标准化流程与数据规范配合实施,内部控制与时效性要求高。因此,最好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财务共享服务课程教学。首先,与实践基地合作编写优秀财务共享教学案例。选取来源于实践基地真实财务业务素材,进行数据脱敏后制作成最新教学案例。其次,做好案例教学组织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将案例融入到课程知识点,引导学生进行财务共享业务流程与应用实践思索,提高学生财务业务流程设计能力以及财务业务数据综合分析能力。最后,巩固财务共享案例学习效果。会计学生在学习财务共享案例后,再通过到企业集团实地实习,进行财务共享服务“学与用”无缝衔接,实习完毕撰写财务共享实习总结,分析探讨企业集团在财务共享服务方面需要改进之处,提高财务共享案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强化财务共享服务课程过程性考核机制。目前,高校很多课程成绩都是由期末试卷成绩与平时考勤成绩按照一定比例形成总成绩。既缺乏课程学习的全过程性考核,又缺乏学生学习知识点的全面考核。由于财务共享服务相关课程实践应用性非常强,而且还是多岗位协作才能完成。因此,建议财务共享服务相关课程取消试卷考试环节,增加平时考试环节。课程考核总成绩由考勤成绩、课间互动答疑成绩、课程作业成绩和课程实验报告答辩成绩按照一定比例构成。

1.考勤成绩。在互联网环境下,学生考勤不用老师直接点名,可以运用课堂派等系统在每次上课的不确定时点进行随机在线考勤,期末再下载课程考勤记录,构成考勤成绩的基础数据。

2.课间互动成绩。一般将上课回答问题效果划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与差四个等级,并按照这四个等级分别制作成不同类型卡片,上课时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情况及时发放不同类型卡片给学生,期末统一收回每个学生获取的课程互动成绩的不同卡片,按照约定的互动成绩计算方式就可以折算出每一个学生的课间互动成绩。

3.课程作业成绩。每门课程按照教学计划要求布置作业,每次的作业最好是综合阐述分析题,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独立做好,统计好学生的每次作业成绩,将作业成绩的平均分,按照确定的比例计入总成绩。

4.课程报告答辩成绩。在财务共享课程实践学习时,由于课程实验涉及到多岗位协调完成,每门课程涉及到的实验一般按照小组进行。因此,在课程学期前,就按照确定的岗位自由确定为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分岗进行课程实验,统一完成课程总结报告,并在期末统一进行课程总结报告答辩。根据总结报告答辩情况给出每组每个小组成员课程报告成绩,并按照确定比例计算总成绩。

综上所述,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高校与实务界共同确定好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后,通过强化财务共享服务师资、课程体系、教材体系以及财务共享实践基地建设和过程性考核机制等措施,运用财务共享案例教学法进行会计人员分层教学,提升财务共享服务高素质会计人才效果与质量。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财务服务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现代企业(2021年2期)2021-07-20 07:57:18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今日农业(2019年12期)2019-08-15 00:56:32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今日农业(2019年10期)2019-01-04 04:28:15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今日农业(2019年16期)2019-01-03 11:39:20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48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商周刊(2017年9期)2017-08-22 02:57:56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水利财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