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本土化人才赋能乡村振兴的逻辑机理、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

2023-03-08 13:25彭剑勇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本土化新疆人才

杨 冉,彭剑勇

(喀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新疆 喀什 84400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1]人才是乡村振兴中最具内生动力的因素,人才的兴旺与乡村的振兴紧密相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人才是核心资源和竞争力。要达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既定目标,离不开人才。同时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征程中,乡村振兴也为人才的繁荣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但是从实践调查来看,人才问题已成为制约新疆地区乡村振兴的重要瓶颈,所以为新疆乡村地区发展增力,铸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本土人才队伍就显得尤为关键。

一、新疆本土化人才与乡村振兴的逻辑机理

“本土人才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和人才引擎。”[2]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党的作用是引领与定向推进,政府的作用是提供科技装备、完善基础设施,但要实现新疆乡村地区全面振兴必须依靠内生动力。在内生力量中,熟悉本地自然禀赋且能够将本地特色资源、劳动力聚合起来的能人,就是可以赋能乡村振兴的本土化人才。这些本土化人才以自身较好的专业素养、成熟的实践经验、创新独到的见解及灵活的思维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持久动力。

(一)本土化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中国农村地区条件各异,具体而言,新疆拥有占全国陆地面积约1/6的广袤疆域,是我国农牧业大区,农村人口占全区人口的50%以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本土人才生于新疆乡村,长于新疆乡村,熟悉新疆乡村,热爱新疆乡村,具有深厚的乡土情怀,在乡村发展过程中更具有责任感与使命感。所以基于新疆地区的特殊条件,要想实现乡村振兴就必须用好本土人才,充分发挥本土人才的天然优势。

本土人才能够因地制宜,利用农村资源发展乡村产业。充分利用本地特色资源发展本土化特色经济,是一条被实践所证明了的乡村产业振兴、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成功道路。新疆本土人才最了解本土资源优势所在,不少能人依托新疆地区耕地资源丰富、农业病虫害较少、水资源挖掘空间大的农业生产优势,利用多年成熟的种植技术及实践经验常年活跃在田间地头,他们是“热爱农业、技术熟练、擅长经营”且能够扎根农村地区踏实干事的本土人才。还有部分能人依托新疆乡村地区丰富的土特产,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将特色农产品顺利输送到终端市场,或依托新疆农村地区旅游资源数量多、类型全、品质高、组合优的巨大优势开展特色民宿、农家乐等相关旅游产业。本土人才能够利用农村特色资源,将传统产业升级转型,不断释放发展动能,实现农村资源优势最大化。

本土人才能够一呼百应,利用能人效应激发农民活力。首先,对于新疆乡村地区的贫困人口而言,他们长期生活在这片领域,形成了较为固定且传统的生活、生产方式,他们相信眼见为实,对于身边那些能够在市场经济的风浪中证明自己的能人较为信服。发挥这些能人的榜样作用,通过他们的致富实例能够显著增强农民战胜贫困的信心,实现精神上先富起来,并进一步改变物质方面的贫困。其次,能人效应具有一定的辐射带动作用,新疆乡村地区的农民群众中具有大量优秀人才,如果有能人带动,再加上本土资源优势、国家政策支持,进而会涌现出一大批扎得下根、稳得下心的内生力量。

本土人才善于创新发展,他们利用政府的帮扶政策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党和国家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需要,对农村农业生产经营能人、产业发展能人、乡村治理能人进行培训,使他们熟练掌握产业发展及乡村建设的各项技能。在此基础上,新疆本土化人才凭借自身对乡村情况的熟悉,对农民真实想法的掌握,实施帮扶培育工程,对农民群众开展“精准化”培训,手把手传授技术、面对面介绍经验,鼓励大多数农民加入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之中。

(二)乡村振兴为本土化人才发展提供土壤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新疆乡村地区作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热土,迎来了更好的发展机遇。新疆乡村地区紧抓历史机遇,积极主动作为,充分利用乡村振兴战略,为本土人才的发展赢得了有效机遇和无限空间。

乡村振兴战略为本土人才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新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中国共产党掌舵领航,有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保驾护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新疆工作事关大局,是全党全国的大事”[3]。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疆工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和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深刻认识乡村振兴在新疆发展中的作用,坚决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将乡村振兴摆在突出位置,同时发挥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助力新疆乡村地区实现共同富裕。新疆乡村振兴战略的高效实施,为本土人才在产业发展、组织建设、文明传承等领域内大显身手提供了广阔空间。

乡村振兴战略为本土人才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出台了多项人才发展政策,计划通过提高补贴、津贴,放宽职称评选限制性条件,提供创业补贴等政策,助力本土人才扎根农村地区。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定位;拓宽乡村发展领域,让各级各类人才各得其所各显其能;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大力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氛围,为更多优秀本土人才在新疆乡村这片热土上成就事业提供发展空间。

二、新疆本土化人才赋能乡村振兴的现实困境

(一)本土人才流失严重,数量不足

“良好的人力资源储备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4]全面推进新疆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对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城乡收入及发展环境的差异,使得新疆本土化人才存在流失严重、回引难,整体数量不足的困境。

新疆乡村地区农业发展虽具有启动时间早、自然条件好的先天优势,以及政策支持的后发优势,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机械化程度较低、缺乏与设施农业相配套的作业机具、设施农业的经营效益较低的发展困境,并且近几年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始终处于较低水平,导致农民收入低,经济增长困难。调研显示,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6883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7063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841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16550元。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约是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32倍。城乡收入的差距是本土人才流失的一大主因。

产业融合是乡村产业振兴的根本途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指的是以农业为基本依托,通过产业联动、产业集聚、技术渗透、体制创新等方式,将资本、技术以及资源要素进行跨界集约化配置,使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销售、餐饮、休闲以及其他服务业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使得农业一二三产业之间紧密相连、协同发展,最终实现农业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扩展和农民收入增加。”[5]但新疆乡村地区在科技、金融、人力资源等方面支撑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力不足,发展多集中于第一产业的种植业与养殖业,而第二三产业的精深加工、经营管理、休闲农业等领域虽有涉及但未能得到规模化、系统性开发,突出表现为新产业、新业态发育不足,未能形成完整的产业布局。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可知,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741亿元,其中三次产业贡献率分别为24%、52.6%、23.4%。由此可知,新疆地区虽然凭借资源、区位、政策优势使得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产业层次较低、传统产业体量仍然较大、一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不够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致使返乡创业大学生、退役军人等各级各类人才没有施展才华、造福乡村的专业领域,进而出现本土人才流失严重且回引难的现状。

(二)培养机制不完善,质量不高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比社会平均劳动较高级、较复杂的劳动,表现为这样一种劳动力:它比普通劳动力需要较高的教育费用,它的生产要花费较多的劳动时间,因此它具有较高的价值”[6]。马克思的这一思想在分析教育投资的必要性和教育在社会经济效益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新疆本土人才的素质与能力是乡村振兴取得实质性成效的关键,培养一支素质高、技能强、思维活的本土人才队伍是推动新疆乡村地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但新疆地区本土人才整体受教育程度低,且培养机制不完善,导致本土人才整体质量偏低。

受教育程度低,利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不足。通用语言文字作为一种人力资源能力是新疆本土化人才增加就业机会和职业竞争力的一大优势,作为一种能力资源是新疆本土化人才接受现代技术及增长才能的一大技能,作为一种经济资源是新疆本土人才推出各种文创旅游产品的一大财富。但对照实际,新疆地区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多数农民群众文化程度偏低,利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不足,尤其是南疆农村地区,根据调查研究发现,南疆乡村普通话普及度仅为10.5%,普通话熟练度仅有5.1%,普通话水平均值为1.7,处于“能听懂但不太会讲和听不懂也不会说”的水平。这一现状致使在此投资建厂的企业需花费大量的财力、精力对本土人才进行语言培训,这无形中增加了企业运营的成本,降低了企业投资发展的期望。国家多项优惠政策如农业生产发展流通政策、农业资源保护利用政策、农业科技人才支撑政策、农业防灾减灾政策的精准实施缺少精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本土人才贯彻执行。

培养机制不完善,能人培训时效性较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具有一定知识或技能,为乡村经济和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事业发展提供服务,能够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的本土化人才。多年来,新疆本地各部门在加强本土化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采用送教上门模式,在田间地头、牛羊圈舍、温室大棚进行授课,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新疆乡村地区在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很大短板,如培训方案多集中于种养殖行业,针对性不强,培训内容未能与本土人才的实践经验和自身掌握的技能相契合,且往往忽视本土人才思想理念、科学文化知识方面的培养。培训内容不均衡、不系统,且实效性低。

(三)评价机制不健全,动力不足

人才评价是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科学的人才分类评价机制,对于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激励引导人才职业发展,调动人才创新创业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在新疆地区乡村振兴进程中,掌握一定传承技艺和生产技术、活跃在农村的基层本土人才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由于新疆农村地区尚未形成全面、科学、明确、精准的符合本土人才特点的人才评价体系,致使本土人才赋能乡村振兴的动力不足。

评价本土人才的标准较为单一。新疆农村地区乡土人才门类较多,比较难以制定量化的评价标准,虽然部分地区做了一些改革与尝试,但总体上来看,学历、论文、科研成果、头衔等传统职称评定指标依然占据重要分量。许多新疆本土人才常年与农副产品打交道,从未上过大学、发过论文,却是有能力、有实绩、有贡献的“土专家”。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无法对生产型、经营型、技能型、服务型等不同类型的本土人才做出相应的评审细则、评审流程和评审方法。新疆乡村地区本土人才这个群体得不到科学的评价,他们建设乡村的主动性也会减弱。

评价过程繁琐,成本较高。目前我国人才评价过程繁琐、复杂,且评价成本较高。在评价过程中本土人才需抽出大量时间参加培训,并且需要登录相关网站,关注年度评审工作通知,填报职称材料,提交大量材料。同时,从现实层面看,给本土人才评定职称并没有给他们带来较大的收获与实惠。大多本土人才考虑现实状况,主动放弃评选职称的资格,所以新疆乡村地区农民职称的覆盖群体还比较少。根据2022年农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认定)可知,通过人员名单公示,经7位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审,564位同志通过了职称评审,但这相较于新疆地区1089万乡村人口而言显得微不足道。

三、新疆本土化人才赋能乡村振兴的突破路径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要“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7]。因此,新疆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挥本土人才赋能乡村振兴的“领头雁”作用,要在吸引本土人才回疆就业创业、提高本土化人才素质、完善评价机制上下功夫。

(一)吸引外出能人回疆就业创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培育本土人才,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就业,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8]近年来,为了让人才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国家也先后出台了多项人才政策,但现实情况并不理想。因此为了更好实现乡村振兴,各地要根据本区域实际状况,制定切实有效的振兴政策,吸引本土人才返乡就业创业。

强化返乡就业创业平台支撑。新疆乡村地区要依托各类返乡创业孵化平台,提供全要素全链条的返乡创业孵化服务,帮助各级各类返乡创业人员找到发挥自我才能的广阔空间。在统筹谋划基础上,支持和引导新疆乡村地区建设一批特色突出、设施齐全的返乡就业创业基地。在现有产业基础上,整合资源、共建共享,改造提升一批乡情浓厚、产业集中、营商环境良好的返乡就业创业产业园。支持各乡村地区推广新型孵化模式,整合建设一批创业孵化基地、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并将其打造成综合性返乡就业创业孵化载体。

优化返乡就业创业环境。优化就业创业环境是吸引各级各类人才返乡就业创业的先决条件。新疆乡村地区要优化与就业创业有关的各项设施建设,其中包括住房、教育、医疗、社保等保障措施。与此同时,优化就业创业环境的重点应放在技术及资金支持上。在技术上要组织协调企业家、科技人员、创业成功人士等成立创业服务专家团队和农村创新创业导师队伍,为返乡入乡就业创业人才提供政策咨询、创业培训、开业指导等专业服务。在资金上要落实税费减免、加大就业创业补贴、加大对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人员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支持力度等资金扶持政策,更好地解决各级各类人才在就业创业过程中的资金问题。

(二)开展高素质本土化人才培养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通知》指出:“扎实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加快形成与产业需求相适应、与农村发展相协调的高素质农民队伍。”[9]新疆乡村地区要根据本区的特殊情况,做好本土人才培养工作,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筑牢本土人才思想基础。对新疆乡村地区本土人才开展综合素质素养课程。培训内容要突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等基础知识,对重要精神进行及时传达与学习,引导本土人才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聚焦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

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方案。在了解乡村人才技能需求、新疆农村地区生产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发挥高等职业院校、成人技术学校的作用,在教学内容上要侧重实践,让本土人才深入示范合作社、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地,做到课堂与田间相结合,提升本土人才生产实践能力。

抓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搭建沟通的桥梁。新疆尤其是南疆农村地区要巩固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长效机制,积极为本土人才开展农民夜校、国家通用语言的培训,在提高劳动者国语水平的同时,为拓展就业渠道和获取人才资源市场主动权增加优势。

提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现代信息技术不仅是建立城乡之间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机制的重要载体,更是提高农业生产智能化精细化水平的技术手段。要提升本土人才信息化能力,就要开展本土人才手机使用与上网基础知识普及及培训,加大利用信息化手段便利本土人才生产生活的实用技术培训。

(三)完善评价机制,激发本土人才活力

科学制定人才评价机制。突出政治标准,坚持德才兼备。加强对本土人才思想道德素质的考察。实行分类评价,科学设置评价标准。针对各级各类本土人才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的评价标准,要注重人才的发展能力、综合素质。

创新本土人才评价激励机制。要健全和完善符合新疆乡村地区实际的评价政策,进一步强化人才激励措施。利用好自治区人才基金,加大对本土人才培育的投资,落实基本工资和国家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正常调整机制。加大对返乡高校毕业生、返乡科技人员等的补助力度,为各级各类返乡人才给予生活、购房等多项补贴,激发本土人才赋能乡村振兴的动力与活力。

猜你喜欢
本土化新疆人才
人才云
诉前强制调解的逻辑及其本土化建构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美乐家迎来本土化元年
论电视节目的本土化
新疆多怪
困惑·解疑·感悟——评《嘀哩嘀哩》兼及奥尔夫教学法“本土化”实践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