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琪
黄山职业技术学院
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与产业在不断转型升级,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由此,社会对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新形势、新要求,决定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必须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方面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又要确保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相关的职业技能,使高职学生可以满足工作岗位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基于此,国家在高职教育中引入“1+X”证书制度,要求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由专业化转变为全方位。“1+X”证书制度是以传统的“双证”为基础,使高职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对各种技能证书进行获取。“1”表示高职院校学生毕业证书;“X”表示会计师证、经济师证等国家承认的各种职业技能证书。传统的“双证”制度只对一项技能予以重视,而“1+X”证书制度拓展了对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要求,对高职学生职业技能要求日益全面,使高职学生职业技能素养得到充分体现。
第一,新专业目录下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实现与会计专业新业态与新技术的对接。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在各个行业与领域云计算的应用日益增多,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共享经济与互联网经济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积极主动应对会计职业的变革,满足新职业、新业态、新技术等发展的需求,满足数字化与智能化的发展,使大数据能够服务于业财融合,传统的会计专业转变为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要求高职学生在掌握大数据运用技术的前提下,能够完成不同财务场景下的会计工作。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有助于高职院校通过专业设置的优化,实现会计人才培养的升级,借助于先进的信息技术培养更多数字化财会人才。
第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能够使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的特征得到体现。中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变为会计事务专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变为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在名称方面明确区分了中职会计专业与高职会计专业,由此使传统的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培养会计人才过程中课程体系不清晰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使我国职业教育层次方面的区别更加彰显。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一方面使不同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得到明确,另一方面使中职会计教学与高职会计教学之间的会计教学路径被打通,为学生继续深造提供便利,同时借助于大数据工具能够对企业运营中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为财务会计类教育“职本衔接”、一贯式发展提供了保障。
第三,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使交叉学科的包容并蓄得以实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知识的推动,信息技术与会计通过跨学科结合对现代企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高职院校对高水平技能型人才进行培养。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把共享云财务、财务机器人等带给会计行业的挑战转变为知识动力,基于学科分化背景下在会计行业引入大数据技术,使高职学生能够对智能财务、会计信息操作系统、管理会计等知识与技能进行学习与掌握,由此体现了交叉学科的包容并蓄。学科交叉一方面促进了会计学科的发展,另一方面为数据信息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新的领域。
第一,“1+X”证书制度提高了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专业性。高职院校实施“1+X”证书制度下的人才培养方案,对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时学生的专业化知识要求进一步提高,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学生基于自身专业特征对专用技能证书进行选择,又使专业岗位需求的针对性进一步增强。方向的明确,促使高职院校在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学生人才培养的质量得到提升,学生就业率得到提高,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得到增强,职业教育使命得到升华。
第二,“1+X”证书制度提高了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多元性。高职院校实施“1+X”证书制度对于培养复合型人才给予重视,一方面向高职学生传授专业技能,另一方面与时俱进,对多元化复合型人才进行培养。现阶段大数据技术发展迅速,伴随着“1+X”证书制度的实施,在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融入具有时代特征的信息化手段,必将拓展人才培养的多元化渠道。比如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财务共享服务技能证书。事实上,“1+X”证书制度的实施凸显了高职教育开展校企合作的重要性。特别是通过校企深层次合作,可以对社会资源与社会力量进行充分调动,由此对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前沿职业技能进行培养,不仅可以提高高职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与就业竞争力,还可以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务实管用的高素质复合型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
第一,基于“1+X”证书制度,必须对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优化设计,实现课证融合。“1+X”证书制度在高职院校的推广,应该对课证融合给予深化。设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过程中需要结合国家承认的职业技能证书,把技能证书的内容和课程讲授的内容有机融合,实现“以证定课”,一方面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学生技能证书的考试通过率得到提高,另一方面能够使其专业课成绩得到提高。例如讲授初级会计实务课程时结合初级会计证书,集中讲授会计职业道德、财务法规、税费计算与管理等内容,提高课程的关联性。对于部分具有较高自主学习能力的高职学生,以CMA、CPA等具有难度的证书为依据,设置财务管理、战略管理等管理内容,一方面促使学生加强对理论课程的学习,另一方面促使高职学生完成专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基于此,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课程设置和资格证书有效衔接,能够确保学生顺利通过职业资格证书考试。
在“1+X”证书制度指导下,高职院校基于企业需求的导向性对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课程体系进行设置,调整并优化已有课程体系。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对人才的实践技能有较高的要求,特别是要求学生能够熟练使用财务软件,因此课程体系设置应该增加沙盘模拟实训等实训类课程。大多数刚毕业的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学生,进入企业基本都是承担初级的财务工作。基于此,高职院校课程内容需要对简单的做账、报税等内容进行设置,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对于部分国家认可的财会技能等级证书可以通过部分实训课进行代替,由此实现高职学生成绩、技能等级证书的共同发展。
第二,基于“1+X”证书制度,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必须深入推进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对政府监督和服务、企业积极参与、基于行业指导的办学机制进行完善,强化校企合作办学,通过法律手段规范校企合作。伴随着“双高计划”的实施以及企业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为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深度合作提供了契机。一是高职院校和企业对二级学院进行构建,旨在协同育人。高职院校和企业通过对二级学院的建设深化校企合作。一方面,在行业协会的指导下,企业加强和高职院校的合作,对发展平台进行构建,对教学计划进行改革。企业和高职院校共同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制定,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另一方面,对二级学院进行建立,在高职院校和企业有密切联系的领域,对工厂和校园对接的新模式进行探索。选择大数据与会计专业部分学生到企业工作,在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学中植入企业课程,企业领导在二级学院担任职务,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共同开发,促进师资队伍、专业内容等建设。在企业开设课堂或者是在高职院校开设小规模工厂等方式,使高职学生和企业工人进行交流,吸取经验的时间得到保证,提升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人才培养和工作岗位实现对接,教育和产业的融合发展得到深化。二是校企合作要深化,为人才培养机制的完善提供保障。“1+X”证书制度的实施更加表明了开展职业教学需要企业积极参与。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学生获取职业技能证书一方面需要在学校学习,另一方面要求在企业进行实训。比如正保公司设立了财务共享服务等级证书,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学生获取该证书必然要在企业进行学习。再比如用友ERP证书是用友公司设立的,这些企业内部认可的资格证书,需要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学生到企业参加实践。基于此,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需要根据专业特征对合理的人才培养制度进行制定,和企业对产学研对接机制进行积极探讨。重视现代学徒制,对和企业共建订单班给予关注,使高职院校和企业的融通路径被打通,借助于企业对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校外实训基地进行打造,由此确保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高职院校在实施“1+X”证书制度过程中的优势要充分发挥,促进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推动职业教育与企业的深度融合。
第三,基于“1+X”证书制度,必须鼓励和引导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学生参加各种技能比赛。一直以来,企业对于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学生的需求度比较高。因此,企业提高了对于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学生只在学校中难以有效提高实践能力,必然需要通过在企业开展实账练习。然而因为企业的会计信息具有保密性,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学生在企业难以对更多的会计信息进行接触,由此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开展校企合作存在难度。比如网中网、用友等企业的开发会计软件水平高,开发的各种模拟软件具有强大的功能,一方面包含了各行业的真账,能够使企业真账练习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替代,另一方面软件中包含着会计资格证考试的题库。高职院校和上述公司加强合作,在使学生实践能力得到锻炼的同时,有助于学生通过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
但客观的说,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学生的实操能力仅仅通过软件实训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职业技能大赛。目前,在各种财务软件使用过程中出现了多元化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技能比赛。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细化与多元化职业技能大赛不但与“1+X”证书制度背景相吻合,也有助于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发展。赛事教育紧密结合行业发展促进了校企合作的深入。比如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举办“税务技能大赛”旨在对参加比赛的各个高职院校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学成果进行检验,同时对税费计算和管理领域中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实践能力进行展示。举办技能大赛过程中企业的作用非常大。通过技能比赛有助于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入,对指导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通过参加比赛使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学生视野得到拓展,学生学习税务模块的积极性得到调动。职业技能比赛对于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学生获取职业技能证书的主观能动性进行激发,使学生拥有“X”证书的数量增加。
第四,基于“1+X”证书制度,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师资队伍为高职院校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伴随着“双高计划”的实施,我国职业教育改革进入了关键发展阶段。“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双高计划”落实的基础。一是对统一的“双师型”标准进行构建。基于“双师型”教师的本质与需求明确认定“双师型”教师的标准。“双师型”教师应该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从市场变化出发,认准市场的发展方向,并且具有普通教师的特征。由此可见,“双师型”教师需要具有教学能力、实践能力,还必须具有前瞻性思维。认定高职教育领域“双师型”教师需要在本专业领域具有建树,具有企业实践经验,同时满足教育部的相关要求。二是对“双师型”教师的门槛要提高。高职院校教师需要走专业化发展道路,由此确保高职教师素质得到保证。因此,“双师型”教师的门槛要提高。对于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师而言,入职时要进行培训,结束培训后接受学校、教育部门等的评估,当评估合格时才能上岗,并且要具有一定的企业工作实践经验。三是“双师型”教师培养和培训“两手都要硬”。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素质的提高需要同时重视培养与培训。我国出台的《关于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中强调对“双师型”教师系统建设给予强化,通过多元化措施,增加资金投入,推动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使教师结构得到优化,通过“培训+培养”并重的方式推动“双师型”建设。一方面国家给予政策支持,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与培训。首先,加强对新入职教师的培训,使其基本能力与素质得到提高。其次,学校对在职教师的培训给予重视,鼓励高职教师外出进修。高职院校对“双师型”教师培训中学、发展中学进行构建,同时企业充分发挥教师培训与培养中的作用,引导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师到企业任职或者兼职,从而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此外,对于教师参加创新项目给予支持与鼓励,促使教师专业能力得到提升。
结束语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出现了新职业与新技术。国家通过“1+X”证书制度的实施推动职业教育和工作岗位需求的对接,探索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改革路径。教育部在2020年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为依据,根据落实职业教育专业动态更新的要求,修订了职业教育专业目录,高职教育原来的会计专业变为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国家加大了职业教育改革的力度,引导企业、社会积极参与到职业教育改革中来。通过校企合作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制定,使人才培养能够满足新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1+X”证书制度是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型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有力保障,能够有效解决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实际工作中面临的问题。“1+X”证书制度的落实,能够优化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不断提高人才综合素质,推动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