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编辑部:陈院长: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中接受我们的专访。近几年来,您连续在本刊发表3 篇有关海上丝绸之路医学救援体系建设方面的研究论文,我们认为,一方面是您所组织的立项研究的课题是国家发展战略中项目治理的大问题,属重大课题研究,其意义深远;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您作为该项目的立项研究的主导所具有的战略思维与学术水平。借助这次阶段性结题,编辑部代表广大读者和对此专题有所关注的学者,就以下问题对您进行专访。
陈院长: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综合国力的增强,我国的国际地位也在不断提高。中国的发展需要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正是在这样的国际大背景下,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2013 年9 月7 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对外正式提出“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倡议,2013 年10 月3 日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时又提出共同建设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这两个具有普惠价值的重要倡议受到普遍欢迎,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倡议并参与其中。我国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源国和新时期复兴丝路倡议的发起国以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第二大经济体,率先开展包括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医疗救援体系构建在内的相关研究体现的是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通过率先垂范起到示范带动的作用,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而福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起源地,开展预研工作得天独厚,责无旁贷。
众所周知,凡事要理论先行,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磨刀不误砍柴工。通常情况下,对外贸易运输分为陆、海、空3 种方式,海上运输一直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通道和运输方式,承载着我国对外贸易大约90%的运输量,而逐年递增的中欧班列仅占对外贸易运输量的5%,相比之下,不仅看出两者的巨大差距,更说明海上运输的重要性,关系到我国的核心利益和发展利益,同时也让我们认识到维护海上交通运输通道安全与畅通任务的艰巨及意义重大。所以,加强人民海军建设、加强海上运输建设、加强海上通道建设和构建“海上丝绸之路”医学救援体系异曲同工,殊途同归,加强加快与此有关的体系建设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庞大的系统工程,毫无疑问要统筹规划,统筹兼顾,厚积薄发,齐头并进。
陈院长:如上所述,福建在建设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方面具有无与伦比的地域优势和传统优势,理应先行一步。而福建省立医院是福建省综合实力最强的三级甲等医院之一,学科齐全,人才济济,其中与此建设关联密切的急诊医学科还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加之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特别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应急办和医疗应急司的大力支持和亲临指导,为开展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福建省急救中心不仅要承担属地福州城区日常院前急救任务、全省院前工作指导任务和全省重大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任务,也是全省院前医疗急救机构的领军单位,是重大医学救援的排头兵和突击队。不仅如此,福建省急诊医学研究所、国家紧急医学救援(福建)队、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等项目建设均挂靠在省立医院。天时、地利、人和等各要素齐全,为开展研究创造了有利条件。
我院具有86 年的光辉建院历史,在开拓创新上有着光荣的传承。曾几何时,医院的每一个发展阶段,特别是阶段性的跨越式发展都与思想解放和开拓创新息息相关,从初期阶段的发展建设到异地搬迁,都体现了创新,推动了自身发展。伴随着医院的发展壮大,特别是改革开放尤其是进入新时期以来,医院的发展步入了快车道,综合实力显著提高,具有了“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境界条件和可能,而这一切都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发展创新、超越自我、探索实践的具体体现。
陈院长:无论是在我国还是在“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沿岸国家还是更大范围,开展跨大洲、跨国家、跨地域的医学救援体系构建都是一项前所未有、史无前例、浩瀚庞大、有始无终的系统工程。从宏观上讲,需要有关国家和地区共同参与,在广泛调查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做好需求分析和顶层设计,根据实际需要和人、财、物的投入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建设。但对于我们来讲,由于认知、学识、人手、时间、能力、水平等各方面的条件都非常有限,虽然在课题研究的总体方案上我们做了较多考虑和设计,但由于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的影响在推进落实上步履维艰。阶段性研究的主要成果大多在《中国医疗管理科学》杂志发表的3 篇论文中有所体现,其他诸如考察调研等研究均在逐步进行中。
从2018 年到2022 年,就陆续发表的这3 篇文章而言,不仅是对我们6 年来所做研究工作的系列化、系统性总结,也是我们敢为人先、创新思维的真实写照。是否高瞻远瞩,是否系统全面,是否科学合理,有待于后续研究和实践检验。更重要的是,这些阶段性研究成果一方面对我们的确是一个难得的锻炼,同时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对有识之士和感兴趣的人有积极的启发和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有些认识也有可能为有关部门开展相关建设的科学决策和顶层设计提供参考,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陈院长:陆地与海洋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总面积大约3.6 亿平方公里。虽然有研究成果表明人是由鱼演化而来的,但传统共识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换句话说人是陆生动物。但无论人类是从哪里演化进化而来,从脚踏实地讲主要在陆地生息繁衍是不争的事实。既然如此,人无疑也更适应陆地生活。
众所周知,如果地球大陆板块漂移忽略不计,陆地是稳定不动的,而海洋是在不停地流动。相比陆地,人类在海洋或水上生活或生产必须要有载体或平台,也就是今天在海洋上到处行驶的船舶,否则一切活动都难以为继。即便是在船舶上,行驶行动也要受天气、洋流、潮汐、航线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开展活动非常受限。不仅如此,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使船舶航行和海洋活动具有相当大的风险,构建海上医学救援体系的难度可想而知,加之缺少时间,缺乏经验,缺少经费,相比陆上开展建设难度之大可想而知,真是难上加难。
不仅如此,无论在东海、台海,还是在海上丝绸之路必经的主要航线南海,少数周边国家尤其是某些域外大国兴风作浪,唯恐天下不乱。以所谓的“航行自由”为名,行霸权主义之实。对我国所开展的正常的经略海洋作业横加指责,大加打压,有时甚至还不遗余力地破坏阻扰。这种人为因素所造成的问题或困难远比自然因素所导致的问题或困难要严重得多,所面临的形势严峻复杂,对此我们要有足够和清醒的认识。在开展“海上丝绸之路”医学救援体系构建时要把这些因素考虑在内,天灾与人祸并重,把问题和困难考虑得复杂些,把方案和对策考虑得周全些。
陈院长:大家都知道,人吃饱很容易,但吃胖要有一个过程。饭要一口一口的吃,事要一件一件的干。预研之初我们就非常清楚,“一带一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乃至经略海洋、向海图强都是国家海洋强国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我们有自知之明,不是仅靠我院单打独斗或凭我个人一己之力就能够开展如此之大的研究与建设工作。但我们本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与境界及愚公移山的雄心壮志和“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美好愿景,志当存高远,敢为天下先,扬长避短,博采众长,在学中干,在干中学,从一点一滴做起,甘当伟大祖国“海上丝绸之路”医学救援体系建设的先锋队和铺路石。
从可比性、可能性及可及性角度综合考虑,我们初步构想在时机成熟和条件具备时,建议国家有序分期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是以福州为中心,在福建沿海构建领海及毗邻海域岸基、离岛和近海为一体的海上医学救援体系;第二步是北起辽宁丹东的鸭绿江口,南到广西防城港北仑河口,与沿海各省市及海峡对岸的祖国宝岛台湾在体系构建上连为一体,把东海、南海及台湾岛东侧近海海域全部覆盖;第三步是在此基础上,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沿岸国家和地区互联互通,共同构建更大范围的海上医学救援体系,以造福整个人类。
陈院长:除了对沿线沿路沿岸国家或地区的海洋灾害、海难事故及核污染综合救援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外,还对贯彻落实《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推进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不仅如此,许多大城市及重要的港口码头等交通基础设施,特别是便于用海水冷却的核电站大多也建在沿海或海岸线附近,日本福岛核事故给所有人都敲响了警钟!海上医学救援体系建设无疑使受益方、受益者更加宽泛,的确是一举多得。
陈院长:屈指算来,我们开展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的海上医学救援体系构建的预研工作已有6 年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借此机会,我谨代表课题组对鼓励、支持、帮助我们开展预研工作的上级领导、有关部门、兄弟单位、专家学者及省立医院的同事们,特别是《中国医疗管理科学》杂志的各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没有这些支持也就没有今天这样的成果,后续工作还需要你们一如既往的大力支持!
针对预研工作理论多、实践少、经验不足的实际情况,我们原已拟定了《关于构建海上丝绸之路医学救援体系基础性调研考察方案》,该方案分为国内和国外两部分,目前视情去部分沿海省市有关单位及医疗机构继续实地考察,学习取经,博采众长,以便为后续工作及将来有可能开展的项目建设积累经验,使项目实施及实践工作多快好省,事半功倍,不走或少走弯路错路。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性认识源于感性认知。构建“海上丝绸之路”医学救援体系是复兴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不仅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时不我待,只争朝夕。要审时度势,未雨绸缪,有的放矢,有序推进地下好“先手棋”,打好“组合拳”,弹好“协奏曲”。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和民族复兴尽微薄之力,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在此也感谢贵刊的关心、厚爱和指导,谢谢你们的学术专访!
编辑部结束语:再次感谢您接受本次专访,预祝你们的研究工作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