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婧婧,王建强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 文化教育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18)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对传承与发展中华传统美德给予了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9年印发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对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作出明确要求,并提出相关措施以期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1]。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对于规范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精神品质具有重要价值引领和导向作用,有助于高校实现培养一批又一批“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必须持续加强对中华传统美德内涵的深度挖掘,不断探索中华传统美德有机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路径,推动实现立德树人目标[2]。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道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这也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
“仁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讲究仁爱的人才能生出友善之情、敬业之心,懂得爱人的人自然也会热爱社会、国家。民主思想来源于民本思想,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剔除了“民本”思想中的糟粕,保留了“立君为民”“民为邦本”等的“民主”观念。在我国传统美德中,唯有“诚信”经久不衰,生生不息,作为公民价值准则的重要部分被列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三个倡导”。“正义”的内涵包括天下公义与伦理秩序、道义为先的价值原则以及义务为本的人伦责任,既是一种社会追求的道德规范,也体现了人民对社会合理秩序的向往。崇尚和谐,是中华儿女追求个人修养、讲究道德最直观的体现,也是当代中国社会和人民最基本的价值追求。“大同”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社会政治与道德理想,是一种和而不同、协和万邦的价值信念。
高校是国家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在新时代背景下,培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迫在眉睫。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逐步积淀而成的,以儒家文化为主流,注重道德实践,是中华文化精髓。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具有系统性、广泛性和实效性的育人工程,其过程需要把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融入其中。在高校大学生中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与人文素养提高,同时也有利于塑造学生健康向上、积极进取、团结合作、勤奋好学、勇于创新等良好品质。
第一,可以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直接影响其对祖国、对民族文化的认同,这就需要高校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积极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第二,可以培育学生的责任意识,树立民族精神。在高校大学生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教育,大力弘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等,进一步培养学生树立责任意识,成为对社会有用、对国家有利、对他人有益的人。
第三,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提升综合素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真善美”,与审美情趣高度契合,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操的重要途径。将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教育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全人格,从而提高综合素养。
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深挖中华传统美德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紧密结合社会发展需要,充分考虑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使中华传统美德的融入激发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力,进一步提高新时代大学生的品德修为,进而引导其把个人理想与国家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高校应该立足自身实际,探索一条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传统美德相融合的可靠路径,以一种有效、规范、系统的方式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教育工作,并真正取得实效。
一要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党委负责制。始终遵循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以高校党委为主导,形成明确的工作思路,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主管部门联动机制、思想政治教育者协同机制,形成大思政格局,集合思想政治教育力量为一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入中华传统美德要素创造条件。二要改进完善学生管理制度。高校要以学生的利益诉求为出发点,把中华传统美德融入学生管理规章制度的条款中,将传统规章制度中强制性语言改为有温度、有情怀、有文化气息的词汇,让学生发自肺腑地从思想上接受,乐于以此规范自己的言行,使规章制度真正变成一种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软尺子”。三要坚持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用于判断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的标准有很多,如操行、习惯、生活态度、价值取向等,还要注重其他评估方式的作用,如互相评价、教师评价、自我衡量、自我反省等,公平、准确、系统地衡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水平,为推动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升夯实基础。
高校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凸显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在思政课和专业课中升华传统美德精神内涵,促使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认清历史使命,成就时代新人。
一是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价值引领作用。以思政课的内容和教育目标为切入点,有意识地将寓言故事、名言语录、座右铭等传统美德内容融入教学,大力开展实践教学,践行传统美德规范,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真正践行传统美德。二是传统美德要合理融入专业课。专业课教师充分挖掘各学科中包含的美德思想,将中华传统美德巧妙地与教学活动相结合,使大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的同时认同传统美德价值,创新专业课教学方法,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中渗透传统美德内容,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言行,提高品德修养。三是适当增设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课程,编写相应教材。高校可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发展需要,以及时代背景和本地特色设计课程内容,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高校可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在设计教材时要考虑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摒弃说教式内容,这样才能增加其接受度,同时适当增添一些实践活动作为美德课堂的补充,从而促进学生将美德认知转化为生活中的行为[3]。
思想政治教育要通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来有效引入传统美德要素,高校应充分意识到传统美德对于大学生身心成长和未来发展的意义,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陶冶学生情操、学习传统美德。
一是创设各式各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创办传统美德学术交流平台,如学术讲座、学术论坛、高雅艺术进校园、大学生艺术文化节等,邀请专家对传统美德的具体内涵进行权威讲解,通过组织内容丰富的线上和线下活动让学生主动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开展与传统美德相融合的文化活动,如人文经典知识竞赛、美德规范打卡、古代礼仪等活动,以氛围感染学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并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高校可以组织大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假期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项目等主题鲜明的活动,切实深入劳作场所,身体力行地为社会需要服务,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接受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洗礼,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改善自己的日常行为。
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美德的融合离不开良好校园环境的支撑,浓厚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于学生学习和接受中华传统美德知识和内涵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必须引起各个高校的重视。
一是将中华传统美德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高校要自觉把中华传统美德的元素和内涵融入校园规划的全过程,充分挖掘校史馆、历史遗迹等校园景观的育人功能,提升校园中华传统美德精神气息,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美德的认同感及价值观。二是将中华传统美德融入校园基础设施中。高校要将传统美德外化于基础设施,使校园环境富含情感,如用古代的名人民事作为宣传栏的题材,或是张贴与中华传统美德有关的海报、画报等,然后在图书馆设置“美德一角”,摆放供学生了解传统美德的册子和书籍,使学生们在这种环境中产生共鸣,强化传统美德心理认同[4]。三是将中华传统美德融入校园公共场所中。学校在公共场合引入传统美德元素时要贴合实际,让学生在课后、用餐、散步之际也能接受到美德思想的熏陶,并将之内化为衡量自身行为的标尺。
高校要懂得运用网络传播媒介来引入中华传统美德要素,这种模式既顺应了时代潮流,也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喜爱,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一是充分发挥网络宣传监督功能。高校要密切关注各类网络资源,减少负面文化影响,加强社会热点问题正确引导,为传统美德传播提供保障;加强校园网各类媒体信息管理,认真审核信息内容,确保方向正确、积极向上,避免学生接触负面、消极等不良信息。二是实现网络新媒介效用的最大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以传统美德为教育内容,定期将有关传统美德的文章、故事、资讯、图片、视频发布在学校的微博、公众号上;借助视频平台,如快手、抖音,发布校园、社会上体现中华传统美德的事件、行为、表现,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保持对班级微信群、QQ群的关注,以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形成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思路,提升思政教育的针对性。三是以中华传统美德为灵感推出相应的网络产品。高校应该运用自有资源,面向学生推出供其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知识和内涵的网络产品,如APP和专题网站等,然后以赋予学分的方式,引导学生将自己所做的或发生在自己周围的弘扬社会正能量和传统美德的事情发布到网站上,从而使之养成遵守中华传统美德的自觉性,主动扛起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大旗。
中华传统美德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受多方因素制约,如何打造一支质量过硬的师资队伍是重中之重。
一是高校要坚持以中华传统美德为重点切实加强师德建设。广大高校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中华传统美德修养,不断提高提升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以德育人、以德立人、以德施教,在学生中发挥教师高尚的道德情操,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蕴含的正能量。同时,高校要着力提升全体教师中华传统美德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责任意识、道德责任意识、教学责任意识,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自觉性,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二是打造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专业教师队伍。那些能够教育出讲品德、有品性,具有人格魅力学生的教师往往都拥有极强的道德观念,所以学校要定期组织与中华传统美德有关的学术科研、传统文化培训和学术交流会,确保各位老师深受传统美德的熏陶,这样才能起到示范作用。同时要求教师依据学生“三观”的认知规律、思想道德的形成及教育规律,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低到高,按年级、分层次把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结合各个学科、各门课程的特点融入讲授,构建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体系。
在高校中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要深入挖掘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与价值,从建立完善制度保障、合理运用课堂教学、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充分发挥环境熏陶、高度重视媒体建设、不断提升美德修养六个方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顺利引入中华传统美德要素,从而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