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二十五军将领红色家风的内涵、形成、价值与传承

2023-03-08 13:25赵倩倩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红二十五军将领家风

赵倩倩

(河南开放大学 教务处, 河南 郑州 450046)

红二十五军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的简称,红二十五军是长征中的精锐之师,胜利完成了长征“先遣队”的历史使命。这支英雄队伍中共走出97名开国将军,主要将领包括吴焕先、徐海东、刘震、韩先楚、李耀、张天云、张池明、陈先瑞、林维先、梁从学等。红二十五军在长征中屡立奇功,与红二十五军将领忠党爱国、信念坚定,严以修身、廉洁奉公,勤俭持家、从严治家的良好家风密不可分。红二十五军将领的红色家风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优秀的家庭风尚,这对于优良家风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在新时代,红二十五军将领的红色家风对于从严治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文化自信等方面不仅具有理论研究价值,也具有现实启发意义。

一、红二十五军将领红色家风的内涵

家风是老一辈革命家们家庭教育观念与治家思想的凝练与升华,红二十五军将领红色家风的共同点主要体现为忠党爱国、信念坚定,严以修身、廉洁奉公,勤家持家、从严治家等。

(一)忠党爱国、信念坚定

红二十五军高级将领是忠党爱国的表率和楷模,他们在革命实践过程中用实际行动传承着“忠党爱国、信念坚定”的优良家风。他们满怀对党的赤诚,对国家、民族的热爱,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在艰苦卓绝的革命年代顽强拼搏,最终夺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徐海东在传记《生平自述》中提道:“我一生走过的道路既是光荣的又是曲折的,是党将我从一个饱受旧社会剥削之苦、没有文化的手工业劳动者,培养成为能带兵打仗的高级将领。今后我仍旧要像从前一样,继续忠于党和人民,继续做为共产主义事业不懈奋斗的共产党员。”吴焕先17岁时,在学校经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洗礼之后,产生了走马克思主义道路的信念。放假回到家后,他扯下家中正屋墙上的“天地君亲师”的牌位,换成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的画像,面对父亲的责问,他表明决心要走革命道路,做坚信马列主义的革命者。邬兰亭从最初加入革命队伍时起,就树立了坚定而远大的理想信念——跟着共产党寻求救国济世的道路。在鄂豫皖苏区“肃反”扩大化中,由于遭受诬陷,邬兰亭受到被撤职和开除党籍的处分,并被打入行军队伍中专干重活、累活的“苦工队”。但这段经历并没有动摇邬兰亭始终跟党走的初衷,他以从容坦荡的胸怀,初心不改的信念,始终听党话、相信党、跟党走。

红二十五军的高级将领们深怀对党的赤诚、对国家和民族的满腔热爱,在艰苦卓绝的革命年代,初心不改地投入革命事业。他们身上闪耀着忠党爱国、信念坚定的崇高精神品质,虽然磨砺并形成于革命岁月,但在新时代依然没有褪色,是红色家风中最珍贵的品格,是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教材。

(二)严以修身、廉洁奉公

严以修身是中华传统家风文化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新时代党风廉政建设的有效途径和重要内容。在漫长的革命岁月及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红二十五军高级将领们始终以身作则,以革命实践身体力行地树立了表率。他们为人公正廉洁、做事踏实务实,通过实际行动向后人们诠释着中华民族严以修身、廉洁奉公的清廉本色。徐海东在大连疗养期间,始终住的是低矮阴暗的旧房子,住宿条件不好。周总理实在看不下去,拨款让他整修房子,改善一下住宿环境,徐海东深知新中国刚刚建立国家急需用钱,便婉言拒绝了周总理的建议。1955年,郑位三听从党组织的安排,从武汉迁居至北京。搬家期间,郑位三将过去组织配给他使用的一个旧衣柜,留在了旧居。他的一个亲戚想搬回家自己使用,被郑位三义正辞严地拒绝了,他说道:“衣柜是组织配给我使用的,我现在搬家不能继续使用了,衣柜就应该归还给组织,我不能以公谋私拿组织的东西送人情。”林维先入党多年始终初心不改,始终把自己看作穿军装的老百姓,他一生都保持着清正廉洁、勤俭朴素的作风。他从不以将领自居,常年穿的是部队配发的军衣;下部队勘察地形时,穿的是已经洗得发白的军衣;严冬在家办公时,穿的是终身唯一的一件丝棉袄,除此之外,几乎没有像样的衣服,连内衣也是缝缝补补多次,补丁摞补丁,依然不舍得换新衣。20世纪60年代三年困难时期,林维先与部队的士兵一起省吃俭用,渡过了三年艰难时期。他家的衣食用度与普通百姓家没有差别,组织上按照将领的待遇给予他照顾,他总是婉言拒绝。邬兰亭在部队一直是严以律己的表率。他用人不论亲疏,做事不看脸色,交友不看出身,一生光明磊落、刚正不阿、以身作则,展示出了共产党将领的高尚品格。

这一个个事例,无不体现出红二十五军高级将领们严以修身、廉洁自律、克己奉公的高尚情操。在漫长的革命年代,生活条件是极其艰苦的,红二十五军将领们形成的优良品格,大多持续一生,并深深地影响着身边的将士及其家人们[1]。

(三)勤俭持家、从严治家

红二十五军将领不仅自身忠党爱国、廉洁自律,形成了高尚的党性修养,同时还十分注重红色家风的传承,他们以身作则,为家人做表率,对子女及亲属要求严格,为后人树立了家庭教育的榜样。徐海东一生功勋卓著,对子女的要求却格外严格,绝不允许子女凭借父辈的权力、地位谋求特权,他廉洁奉公、从严治家的品格,对子女们品格、习惯的形成及人生道路的选择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二女儿徐文惠加入中国共产党时,徐海东叮嘱她:“你现在已经是一名共产党员了,只要你活着,不为党工作就是最大的耻辱。”父亲的这句叮嘱不仅是他自己一生的写照,也成了徐文惠毕生为党奉献的座右铭。郑位三对妻子、儿女的要求都很严格,他曾与妻子蒲云约法三章:“一、组织配发给我的东西,如果有你的一份,你可以收下,如果没有你的,绝对不能搞特殊向组织多要。二、你不能干预、影响我的工作,如果领导、同事或者下属找我谈工作上的事,你要回避不要在场。三、不能打着我的名义谋求特权,不能向组织多要东西。”据王诚汉的子女回忆,他对家人、亲属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别想着通过我去找关系走‘后门’,你们要凭自己的真本事干出一番事业。”当时,王诚汉有两个侄子要当兵,想托王诚汉“照顾”一下,被他严词拒绝了。侄子王文卓在部队从普通士兵成为副营职干部用了整整16年的时间,王诚汉从没让他享受过一点特殊待遇,没有为侄子讲过一句人情。林维先在家庭教育方面非常注重言传身教,为了培养孩子勤俭、朴素的习惯,他在自家院子里栽种了果树、红薯、蔬菜,带着孩子一起翻地、培苗、施肥、收获,让子女体验农民劳作的辛苦。林维先一生也没有忘记自己是老百姓出身,他常说,共产党搞革命为的是老百姓,靠的也是老百姓。因为有老百姓的参与和拥护,才有了新中国。打江山也好,搞建设也好,都离不开老百姓。革命和国家建设脱离老百姓那就是空谈。林维先以身作则从严治家,他要求子女脚踏实地地干事业,身居高位却从不为家人谋特权。

红二十五军将领们忠党爱国的赤子之心,廉洁自律的人格魅力,以及身体力行传承的红色家风,不仅深深影响着他们的子女、亲属,这些优良的家风传统更是实现了代际传承,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生生不息[2]。

二、红二十五军将领红色家风的成因

(一)童年贫苦生活的磨炼

红二十五军将领大多出身贫苦,童年时期深受地主阶级的压榨与剥削,因此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走革命道路的愿望十分迫切。例如,李国厚出身于雇农家庭,从小生活艰苦,他7岁便跟随母亲四处讨饭,9岁便开始做帮工补贴家用。肖选进从小便帮父母干农活,7岁开始放牛、割草,9岁加入红军童子军团。李世焱出身于贫困的农民家庭,9岁时父亲送他去村里的私塾读书,12岁时便因家境困难辍学。后来为了补贴家用到裁缝铺做学徒,饱受艰苦。其他红二十五军将领们的家庭状况也与他们几个相差不大,童年时期大多是在忍饥挨饿中长大,早早开始谋生以养家糊口。阶级剥削的残酷使得他们反抗意识强烈,迫切渴望走革命道路以改变前途命运。同时,艰苦的童年经历也使得他们磨炼出艰苦奋斗的顽强意志,形成了勤俭节约的家风品格。

(二)优秀革命文化的浸染

红二十五军将领的籍贯主要集中于河南新县、商城,安徽金寨、六安,湖北大悟、黄安等地。我国有九大“将军县”,安徽原六安县和金寨县就是其中的两个。金寨是我国著名的革命老区,素有“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县”的美誉。安徽六安又被称为“将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在这些地区,辉煌的革命历史使得革命思想传播广泛,光荣的革命传统深入人心,在当地形成了独特的红色文化。红二十五军将领们大多都是从普通的士兵干起,经历了革命熔炉的锤炼,接受了优秀革命文化的教育,深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熏陶,最终成长为信念坚定、理想远大、品格高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三)大别山地区的优秀家风传统

在红二十五军将军故里,新县、金寨、六安等地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当地群众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浸染,许多家族修的都有宗族祠堂,有自己的家规家训,其宗旨大多是爱国明德、修身齐家等。例如六安鲍氏家训是慈孝仁信、敦睦谦和、尚智敬业、报国为民;叶集白氏家训是勤俭兆顺和、传家诗书道、忠正表千恭、治国基万忠;六安马头许氏家训是风清、仁里、和宗、睦族。将军故里这些家训的内容,普遍都强调了爱国明理、修身律己、家族和睦、邻里谦让等,这些优秀的家风思想经过代代传承,在大别山地区已经深入人心,成为红二十五军将领家风的重要源流[3]。

(四)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

红二十五军将领加入红军队伍之后,经受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洗礼,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家庭观对红二十五军将领红色家风的形成影响深远。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深刻批判了资产阶级家庭关系:资产阶级的家庭是建立在资本之上,充斥着赤裸裸的实用主义和金钱至上的价值观,而红色家风与资产阶级家风存在着本质的区别,红色家风弥漫着超越金钱的“神圣的情感”和家庭成员对“社会的责任”,充满着对人类最高理想目标的追求。因此,马克思主义家庭观是对人类最崇高理想目标的追求,是红色家风生成的最直接的理论基础[4]。

(五)长征经历对红色家风的锤炼和升华

红二十五军是经过长征艰苦历练的英雄军队,在优秀将领们的带领下,这支队伍在长征途中始终冲锋在前,屡创奇迹,被称为“长征先锋”。长征过程中经历的重重磨难,锤炼了他们顽强奋斗、艰苦朴素的作风,使得他们忠党卫国的信念更加坚定,严以修身、廉洁奉公的品质得到升华。

三、红二十五军将领红色家风的当代价值

(一)丰富大别山红色文化内涵,提升河南红色文化软实力

河南省大别山革命历史辉煌悠久,革命文化浓郁深厚,同时旅游资源丰富。深受革命传统的影响,大别山地区形成了独特的红色家风,它们是大别山红色文化的重要内容。红二十五军是从大别山走出的英雄军队,研究红二十五军将领的红色家风,能够丰富大别山红色文化内涵,提升河南红色文化品质,增强河南大别山红色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

(二)成为鲜活的教育素材,为当代领导干部提高党性修养树立榜样

红二十五军将领们在艰苦卓绝的革命年代,始终能做到忠党爱国、信念坚定,严以律己、从严治家,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们仍然能保持这些优良家风,体现出较高的党性修养。当代的领导干部在工作中、生活上同样面临着一些诱惑,怎样抵制诱惑,守住底线,提升党性修养?从这些红二十五军的优秀将领身上可以找到答案。

(三)为新时代的家风建设提供借鉴

当代许多领导干部的贪腐问题根源在于家风不正。红二十五军将领们勤俭持家、从严治家,言传身教地教育子女的事迹,为当代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树立了榜样。例如,王诚汉的两个儿子王小军、王小兵中学毕业时,全国正在开展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王诚汉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鼓励两个儿子积极带头报名,到农村接受锻炼,并且不允许任何人给他们“开后门”。王小军、王小兵下乡到了农村之后,积极投身农村建设,深受乡亲们的信任和称赞,王小兵还被选为生产队长。陈先瑞对子女要求十分严格,他对子女提出三点要求:第一,不能因为是干部子女就有优越感,更不能以领导干部子女自居;第二,要以党员身份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关心国家大事;第三,工作上要积极进取,奋勇争先,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红二十五军将领们以身作则为子女树立榜样,他们的子女深受影响,大多养成了优秀的品格,在各自的岗位上作出了突出贡献。这些从严治家的教育内容、方法方式可以为当代领导干部开展家风建设提供借鉴。

(四)成为社会正能量的重要源流,有助于抵抗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当代社会奢靡之风、享乐主义甚喧尘上,金钱至上的观念泛起,尤其是许多青少年妄想不劳而获,追求明星般的奢靡生活,价值观严重扭曲,理想信念逐渐丧失。在当代社会宣传红色家风,弘扬优秀革命文化,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远大的人生理想,可以较好地抵制不良的社会风气,凝聚社会正能量[5]。

四、红二十五军将领红色家风的传承路径

红色家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是马克思主义家庭文化思想的重要体现,彰显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红二十五军将领的红色家风是新时代党员干部家风建设和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优秀教材,传承和弘扬红色家风有利于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有利于为新时代党员干部家风建设树立榜样。

(一)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对家风建设的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家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6]并且从《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制度层面为家风建设提出了要求。领导干部的家风,还关系到党风、政风,党员干部们应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好红色家风,以身作则做好家风建设的表率。新时代,共产党人应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要求,牢记这些家风建设的要求,使红色家风薪火相传。

(二)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率先示范

党员干部应当做以身作则的典范,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自觉践行将领们的红色家风,从中汲取能量并不断丰富红色家风的内涵。一是要规范自己的言行,带头树立好家风。党员干部职位越高,身上肩负的责任越重,越应切实做到忠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只有敬畏宪法法律、党的纪律,管住自己的言行,将严以律己作为行为准则,才能担起党员的责任。二是要正确引导好家人,立好家规、正好家风、管好家人,教育亲属子女应严以律己,树立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价值观,做引领社会良好风尚的模范。

党员干部在传承红色家风时要重点做好以下三点。首先,要始终把理想信念放在第一位。新时代,我们要弘扬和传承红色家风,应始终坚守党的初心和使命,深刻理解和把握老一辈共产党人家风建设的“红色”之魂,坚定理想信念,铸牢宗旨意识,锤炼党性自觉,时刻牢记党对家风建设的要求,让红色家风薪火相传。其次,要超越小家彰显家国情怀。中华传统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家国思想对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有着深远影响,而红色家风是中国传统家国思想在新时代的延续、发展,共产党人应时刻牢记红色家风的精神内涵。最后,要牢记为人民服务宗旨,弘扬爱民精神。红色家风的内涵体现出了老一辈革命家们忠诚于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共产党员的家风应体现为民服务的精神,将家庭责任与爱民、风险的社会责任承担起来,将爱党、爱国和爱家有机结合起来,以“艰苦朴素,为民奉献”为着力点,彰显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7]。

(三)加强新时代家规家训建设

家规家训是一个时期的文化习惯、社会环境和时代精神的积累与沉淀。每个时期的家规家训都有不同的时代特征,比如红二十五军将领的红色家风主要形成于革命战争时期,“救国救民”是这个时期的主旋律,因此忠党爱国、坚定信仰,严以律己、勤俭持家成为这个时期家规家训的主要内容。新时代,共产党人传承这些将领的红色家风,不是对革命先烈红色家风的简单复制,而应该领悟红色家风的精神实质和思想精髓,同时与新的时代精神融合在一起,建设具有时代性的家规家训。新时代的家规家训应涵盖爱国爱党、敬业为民、廉洁自律、遵纪守法等核心精神。

(四)强化家庭在红色家风传承上的基础作用

家庭在红色家风的传承上扮演者不可替代的角色,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家庭是每个人社会化的第一步,对每个人性格习惯、思维方式及其价值观形成影响最大的便是家庭。每个人从牙牙学语开始,父母等家人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地影响着他的一生。应充分发挥家庭成员传承红色家风的积极性、主动性,父母在家庭生活中应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并将红色家风的精神内涵潜移默化地灌输给孩子,让红色家风成为精神灯塔,引领孩子成长。可以通过开展“文明家庭”“最美红色家庭”评选活动,激励家庭积极传承红色家风。

(五)发挥学校在红色家风传承上的核心作用

青少年是学习及传承红色家风的生力军,而学校是青少年聚集的主要阵地,思政理论课及选修课是对青少年学生开展马列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的主渠道。红色家风中蕴含着的爱国爱党、从严治家、廉洁自律的思想精髓与学校思政教育的内容和目标是一致的。在新时代,学校思政教育有义务加强红色家风教育,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建设的新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思政课程的主渠道作用,将红色家风教育内容融入思政课程之中,并不断拓宽、整合红色教育载体,通过红色家书、影像资料、书籍语录、治家名言、革命传奇故事等形式,用最生动、最真实的资料进行红色家风教育,使青少年学生了解红色家风的文化根源、形成过程、发展轨迹,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良好的家风观念,并积极成为红色家风的践行者、传播者[8]。

(六)搭建互联网传播平台

随着电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5G网络技术的到来,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软件被人们广泛使用,网络已经成为大家日常学习交流和传播信息的主要平台,尤其是青少年学生对网络学习的热情和接受度较高。因此,应抓住网络舆论的主导权,巩固舆论阵地,将红色家风教育融入领导干部、青少年学生等群体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传播向上、向善价值导向。一是充分利用河南干部网络学院等红色教育网站,发挥平台的宣传和教育作用,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红色家风教育。二是利用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平台,发布红色家风教育的有关内容,让领导干部、青少年学生等在潜移默化中学

习和领悟红二十五军将领红色家风的深刻内涵。三是在高校选修课中开设红色家风为主题的网络课程供学生选修,从而引导大学生主动接受红色家风教育,增加学生学习、了解红色家风的兴趣,达到利用新媒体教育学生、引导正确舆论导向的目的。实施红色家风教育准入新媒体,是抢占舆论阵地的重要方式,新时代应利用好网络新媒体这一传播平台加强对领导干部、青少年学生等的红色家风教育。

猜你喜欢
红二十五军将领家风
长征时期红二十五军践行“四个意识”研究
勤劳节俭传家风
家风伴我成长
谁领着红二十五军脱离险境?
长征时期红二十五军的队伍建设探析
红二十五军长征战略转移的提出及其抉择
幽默好家风(二)
家风
一部颇具特色的将领传——《彭雪枫传》评介
国民党将领观摩八路军打伏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