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华,旷 菲,陈小香,范 旭
(广东省水电医院,广东 广州 511340)
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占据世界各类恶性肿瘤的首位[1]。肺癌可分为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其中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早期无特异性表现,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经失去手术治疗机会,早期诊断及治疗对患者预后有积极意义。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从分子机制了解肿瘤的发生、分化、增值、浸润等成为目前肿瘤基础研究的热点。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属于癌蛋白,其可激活细胞周期蛋白依赖的蛋白激酶4,并通过与其相结合催化RB蛋白磷酸化,促使细胞进入到S期,维持细胞的周期进程与凋亡之间的平衡,进而保持细胞分化稳定性与细胞基因完整性[2,3]。CD147也称为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对肿瘤细胞周围成纤维细胞所产生对基质金属蛋白酶具有诱导作用,进而促进肿瘤细胞浸润、转移[4]。有研究指出,CyclinD1、CD147与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存在联系[5]。本研究通过分析CyclinD1、CD147在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表达情况,了解两者与患者预后关系,以期为临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1.1 一般资料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28例设为观察组,纳入标准:①均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②在术前均未进行放疗或化疗;③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④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存在血液系统或免疫系统疾病者;②合并存在心、肝、肾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③合并存在其他部位肿瘤者。观察组男79例,女49例,年龄45~78岁[(53.81±3.88)岁],TNM分期I~II期69例,III~IV期59例。取患者癌旁正常组织,距肿瘤切缘至少0.5 cm处且经HE染色检查无癌细胞浸润作为癌旁组;另选取同期收治非肺部恶性疾病(炎性假瘤、错构瘤、结核等)患者71例病理组织作为良性组,其中男42例,女29例,年龄44~78岁[(52.74±3.16)岁],入选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CyclinD1、CD147检查均使用免疫组化SP法进行检测。获取病理标本,使用4%甲醛固定,常规石蜡包埋,行4 mm厚连续切片,用于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和HE染色。由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兔抗人CyclinD1单克隆抗体;鼠抗人CD147一抗为香港ABCAM公司提供。具体实验步骤根据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切片染色均使用PBS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阳性对照为知染色阳性切片。
1.3 结果判定由2名经验丰富病理科医生在双盲情况下对结果进行判断,CyclinD1阳性表达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浆出现黄褐色或棕黄色颗粒;CD147阳性表达定位在细胞浆、细胞膜上出现黄褐色或棕黄色颗粒。在高倍镜下(×400)对随机选择5个视野观察,一个视野200个细胞,一共计数1000个细胞。根据肿瘤细胞着色情况进行判断:I组:无反应或微弱反应;II组:棕色;III组:深棕色,计算染色情况为II、III组的5个高倍镜视野中阳性染色细胞的百分率,I组以及阳性细胞数≤75%为低表达,75%以上则为高表达[5]。
1.4 观察指标不同组织中CyclinD1、CD147表达情况,不同临床特征患者CyclinD1、CD147表达情况以及影响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者预后因素。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TNM分期、组织学分型、分化程度、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情况等,对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随访,随访截止至2021年3月,了解患者预后情况,根据预后无复发、转移为预后良好;复发、转移、死亡则为预后不良[6]。
1.5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描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通过率或构成比描述,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者预后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不同组织中CyclinD1、CD147表达情况比较观察组中CyclinD1、CD147阳性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组织中CyclinD1、CD147表达情况比较 [n(%)]
2.2 不同临床特征患者CyclinD1、CD147表达情况比较CyclinD1在不同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年龄、性别、组织学分型、肿瘤直径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147在不同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年龄、性别、组织学分型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临床特征患者CyclinD1、CD147表达情况比较[n(%)]
2.3 不同预后患者临床资料比较128例患者预后良好99例,预后不良29例。预后良好与预后不良患者在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CyclinD1、CD147表达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性别、肿瘤直径、组织学分型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预后患者临床资料比较[n(%)]
2.4 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分析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CyclinD1、CD147是影响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4。
表4 影响患者预后不良因素分析
肿瘤属于细胞周期性疾病,临床中认为恶性肿瘤发生与细胞周期调节失控之间密切相关,导致细胞出现无限自主增殖及分裂[7]。在细胞周期调控中Cclin-cdk复合物为细胞周期进程驱动过程中的引擎,过度表达Cclin可提示细胞周期进程出现异常[8]。CclinD1主要表达在细胞周期的G1期,与cdk4/cdk6相结合后促进细胞进入到S期后逐渐降解。有研究指出,CclinD1过度表达可使患者G1期缩短。目前有关肿瘤细胞不同周期出现异常正反馈机制有待在肺癌组织中证实,但肿瘤发生与CclinD1的过度表达引起细胞过度增殖、凋亡减少,使细胞周期进程与凋亡之间平横被打破存在密切联系[9]。在本研究中可知,CclinD1在癌组织中阳性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与良性组,与上述研究结果相符,说明CclinD1可能参与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发生过程中。而CclinD1与患者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特征存在相关性,同时CclinD1为影响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说明CclinD1过度表达预示着患者预后不良。在以往研究中显示,CclinD1表达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存在直接联系,可作为癌细胞分裂增殖能力评估的有效指标[10,11]。结合本研究结果分析,CclinD1过度表达可能提示患者肿瘤细胞具有更高的增殖率,出现预后不良的概率也更大。
CD147可介导细胞与细胞以及细胞与间质之间的黏附作用[12]。以往研究显示,通过诱导肿瘤周围成纤维细胞产生基质金属蛋白酶,从而达到降解基底膜与细胞间质成分的作用,进一步促进肿瘤细胞出现浸润与转移[13,14]。本研究中CD147在肿瘤组织中表达明显上调,说明CD147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分析CD147促进癌症发展的机制可能有以下几点:CD147对基质金属蛋白酶有刺激作用,并可降解I型及IV胶原引起基底膜、组织间隙基质降解,促进肿瘤发展[15];CD147可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生成,从而诱导肿瘤新生血管生成,促进恶性肿瘤发展[16];CD147对前凋亡蛋白聚集有抑制作用,从而保护了肿瘤细胞,促进肿瘤细胞锚定非依赖性生长能力[17]。同时,本研究结果显示,CD147与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同为影响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说明其表达上调可能预示患者预后不良,结合以往研究分析,CD147途径可使肿瘤细胞适应缺氧环境,从而有利于肿瘤细胞的分化,增加了肿瘤细胞侵袭性,促进其转移,最终导致患者预后不良[18,19]。
综上,CyclinD1、CD147在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表达明显上调,且两者均为患者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