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明,彭诗语,付瑞莲,纪昌辰,何利枝,付羽婷
(1.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骨科,四川 成都 610072;2.成都市金牛区人民医院康复科,四川 成都 610036)
腰椎间盘突出具有发病率及复发率高、迁延难愈等特点[1]。临床研究表明[2,3],腰椎间盘突出多由于坐姿不正、过度负重等因素导致。目前临床上对于该病的发病机制还尚不明确,被认为与遗传因素、身高、体重、性别、吸烟、年龄、职业及脊柱负重有关。其中年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有很大影响,而长时间的不良习惯导致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变,压迫椎间盘组织,引发炎症反应,从而造成四肢出现疼痛和麻木感。目前临床上对于该病的治疗方法有手术和保守治疗,本研究为了减轻患者疼痛,降低并发症,采用快速精准牵引治疗,观察患者的腰椎功能康复效果。
1.1 一般资料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四川省人民医院骨科住院收治的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4]患者60例,纳入标准:①无其他严重疾病;②入组前1个月未采用其他治疗;③此前未采用过手术治疗;④生命体征稳定者;⑤患者均知情同意且配合研究。排除标准:①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者;②患有恶性肿瘤疾病;③患有精神疾病;④严重骨质疏松者;⑤存在骨折、椎管内感染等腰部疾病。按照抽签法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女10例,男20例,年龄50~80岁[(58.26±2.19)岁],病程1~3年[(0.96±0.35)年];对照组女8例,男22例,年龄51~80岁[(58.30±2.03)岁],病程1~3年[(0.92±0.31)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开展。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同时给予常规牵引,每次牵引30 min,1次/天,连续牵引6 d后休息1 d,疗程为21 d。观察组采用快速精准牵引治疗。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将患者的颈部及骨盆部位固定;根据患者体重、身高、年龄及病史等信息制定颈椎倾斜角度、偏侧矫正角度,以及腰椎倾斜角度、偏侧矫正角度;患者两侧手臂位于安全扶手;同时开启颈椎减压功能、胸椎运动功能及腰椎减压功能使患者的颈椎、胸椎、腰椎、肌肉及腰椎关节同时得到治疗;通过调节上下肢调节器松弛髂腰肌以减轻脊椎内部压力,开启骶骨运动装置以增强盆骨关节运动性和脑脊髓液的流动性。此外,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设定重力牵引功能、边侧徒手矫正功能及上下肢脊椎松动功能,使该治疗仪的参数符合患者的治疗康复过程,结合感应器、电脑及患者三者间的实时感应功能制定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每次治疗30 min,1次/天,连续治疗6 d后休息1 d,疗程为21 d。
1.3 观察指标①采用JOA量表对患者的下腰痛情况进行评估[2],共4个维度,分值为0~29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下腰痛情况越轻,反之则重。②采用VAS量表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2],分值0~10分,分数低表明患者的疼痛程度低,反之则重。③采用ODI量表对患者的功能障碍进行评估[3],总分值为50分,分数低表面患者的功能障碍越轻,反之则重。④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降钙素原(PCT)、β-内啡肽(β-EP)、前列腺素E2(PEG2)水平;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MMP-3水平;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⑤疗效评定标准[5]:痊愈: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肢体可正常活动;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和肢体活动明显改善,生活正常;有效:患者直腿可抬高50°~60°,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生活受到一定的影响;无效:以上指标无变化或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软件包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描述,两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行χ2检验。P<0.05差异为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疗效比较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85,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疗效比较 [n(%)]
2.2 两组JOA、ODI、VAS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JOA、ODI、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ODI、VAS评分均下降,JOA评分上升(P<0.05),且治疗组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JOA、ODI、VAS评分比较 (分)
2.3 两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TNF-α、MMP-3、PCT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NF-α、MMP-3、PCT水平均下降(P<0.05),且治疗组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ng/L)
2.4 两组疼痛因子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β-EP、PEG2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β-EP水平均上升,PEG2水平均下降(P<0.05),且治疗组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疼痛因子水平比较 (ng/L)
2.5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APTT、PT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PTT、PT水平均上升(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比较(s)
临床研究表明[6,7],腰椎间盘突出若未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可发展为肌肉萎缩或肌力下降等,以往临床上常规的治疗方式有药物、推拿等,多在于注重对穴位局部的点按刺激,可让受累部位的肌肉组织得到有效放松,修复肌纤维,舒经止痛,抑制炎症反应,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长期治疗可导致患者出现耐药性,对疾病的长久控制具有不利的影响,可影响患者的机体恢复[8]。
牵引是一种物理疗法,通常应用于颈、背部脊柱,以保证关节面分离,减少椎间盘突出,软组织伸长,肌肉松弛,关节活动,由于关节表面的分离,可以去除周围组织中的压迫[9]。同时,还可以改善骨性结构的排列以及其他神经组织的松弛,缓解脊柱功能障碍引起的疼痛。有研究认为[10,11],常规牵引在缓解疼痛方面的定位不准、力度难以掌握,且会出现肌肉、神经等劳损,故治疗效果不佳。
快速精准牵引仪是根据生物力学、医学原理,针对腰椎间盘突出方向(内侧突出、中间突出、外侧突出)适用边侧矫正及减压治疗的一种手段[12]。其具有精准定位,精准、个性化定制拉力,有效消除应激反应,左右旋转及边侧矫正等优势,可用于颈椎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椎退行性疾病、椎管狭窄症、脊椎侧弯症、腰椎小关节综合征及坐骨神经痛的治疗[13~15]。临床研究表明,凝血功能障碍会导致患者预后较差,而快速精准牵引仪增加了骨盆固定腰带及下肢调节器,通过松弛髂腰肌以减轻脊椎内部压力,而骶骨运动装置可带动盆骨关节运动性增强,并增强脑脊髓液的流动,促进微循环。此外,感应器、电脑及患者三者间的实时感应功能给患者提供了定制式及个性化的治疗服务。另一方面,快速精准牵引仪具有安全扶手,可用于患者感觉不适时的紧急制动,还增加了重力牵引功能、边侧徒手矫正功能及上下肢脊椎松动功能等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显示,治疗后,治疗组炎性因子水平更低,JOA、ODI、VAS评分改善更优,说明了快速精准牵引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疼痛,可降低炎症水平,改善腰椎功能;治疗组疼痛因子和凝血功能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说明了快速精准牵引可有效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凝血状态。
综上,快速精准牵引可有效降低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炎性细胞水平,减轻临床症状,改善腰椎功能,调节疼痛调节因子,缓解疼痛程度,改善凝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