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外伤性脾切除术后预见性护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价值

2023-03-08 09:00王艳霞
人人健康 2023年2期
关键词:预见性血小板下肢

王艳霞

(甘肃庆阳市人民医院 甘肃庆阳 745000)

脾切除术在临床上,被广泛运用在外伤性脾损伤、破裂等的治疗中[1]。当脾脏对人体造成威胁时就需要通过手术的方式将脾脏进行摘除,虽然手术本身难度不大,但对于患者来说,术后不加以防护可能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2],不仅对患者的恢复造成阻碍,更是直接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下肢静脉血栓的主要形成原因是静脉血液回流导致的,相关研究表明[3],对外伤性脾切除术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干预,不仅能够降低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还能加快患者的恢复[4]。本文为探究预见性护理应用于外伤性脾切除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对我院66 例患者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和预见性护理,并对研究结果进行如下详细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从2020 年1 月~2021 年12 月我院接收的外伤性脾切除术的患者中随机挑选66 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分组,分为参照组33 例,试验组33 例。

参照组男性20 例,女性13 例;年龄55~69 岁,平均(60.35±2.51)岁。

试验组男性22 例,女性11 例;年龄52~68 岁,平均(60.19±2.17)岁。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以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对比。

1.2 方法

参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对患者进行身体各项指标监测等。

试验组应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术前预见性护理。在患者手术之前,护理人员要先对其疾病史和生活习惯进行了解,看患者是否存在糖尿病、心血管相关疾病、静脉炎症等疾病;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包括体重、体脂率、心率、血压、血糖等,看患者是否有肥胖和心律失常等现象;提前告知患者手术的注意事项和术后可能出现的下肢深静脉血栓,使患者提前了解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知识以及预防措施;向患者介绍主治医生的资质,并用自身的专业能力积极解答患者的问题,提高患者的信任度,以此来提高患者与医护人员的积极配合,加快治疗和恢复进程,以达到降低DVT 的发生率。

(2)术后预见性护理。①患者术后7~12 小时内要密切观察血小板指标,一般在这个时间段患者的血小板指标会达到最高值,在这期间最容易出现血管堵塞而引发静脉血栓,因此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监测,如果任何异常现象要及时报告给医生。②护理人员要及时对患者的下肢进行护理,对其疼痛和肿胀进行密切观察,防止血栓形成,可以通过6P 评估法对患者的腿部症状进行评估,查看腿部是否出现异常、温度降低和疼痛等症状,一旦出现异常说明有出现DVT 的可能,护理人员要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护理措施,通过使用抗凝剂等方式进行治疗。③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情况进行密切监测,如果出现心率加快、胸闷烦躁、呼吸受阻等情况,首先要对患者进行相关检查,查看是否出现肺栓塞的症状,其次要辅助患者保持舒适的体位,最好采取半卧位以保证呼吸通畅,同时给予高流量的吸氧措施。④患者术后如果没有出现异常,可以鼓励患者尽早下床走动,防止长期卧床而引起下肢肿胀和血栓形成,尤其在术后6 小时后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在床上进行下肢活动和翻身。等病情稳定,身体功能恢复后患者就可以独立下床行走,由护理人员指导和监督,如果患者还不能独立下床行走,也可以在床上完成下肢的活动。⑤患者术后能进食后,护理人员依据患者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爱好,为其制定有针对性的饮食计划,要求患者多喝水,多吃维生素较高的水果和蔬菜,可以多吃高纤维食物,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消化,防止患者在排便时过度用力造成腹部压力升高,影响下肢的血液流通。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下肢肿胀情况、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及血小板相关参数。

依据SF-36 生活质量评分标准对干预前后患者生活质量水平进行评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恢复效果越好,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各项指标应用统计学软件分析,以SPSS23.0 统计学软件为主,静脉血栓发生率和下肢肿胀情况用χ2进行检验,血小板相关参数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用t进行检验,P<0.05 代表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率对比

试验组静脉血栓发生率3.03%(1/33),参照组静脉血栓发生率21.21%(7/33),试验组较参照组发生率更高,P<0.05 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率对比

2.2 两组患者血小板相关参数对比

试验组患者血小板相关参数较参照组各数值明显更优,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小板相关参数对比()

表2 两组患者血小板相关参数对比()

组别 例数 CD62-P(%) MPV(fl) PLT(×109/L)试验组 33 17.98±5.07 4.39 12.62±6.93 148.39±9.37参照组 33 22.54±16.49±8.04 181.25±9.24 t - 3.906 2.094 14.344 P - 0.000 0.040 0.000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对比

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的两组生活质量都有明显改善,且试验组较参照组患者各项指标评分更优,P<0.05 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对比()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对比()

指标 时间 试验组(n=33) 参照组(n=33) t P生理功能干预前 65.38±0.22 65.42±0.34 0.567 0.572干预后 85.27±7.17 72.36±4.35 8.843 0.000社会功能干预前 66.52±1.14 66.62±1.06 0.369 0.713干预后 86.41±6.39 75.34±1.52 9.681 0.000物质功能干预前 64.39±2.31 64.27±2.43 0.205 0.837干预后 90.37±8.35 79.68±5.41 6.172 0.000心理功能干预前 55.38±0.41 55.62±1.25 1.048 0.298干预后 89.27±6.52 69.42±4.33 14.569 0.000

2.4 两组患者肢体肿胀情况对比

试验组肢体无肿胀患者和轻度肿胀患者比例较参照组均明显更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和重度肿胀试验组较参照组人数少,但由于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因此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肢体肿胀情况对比[n(%)]

3 讨论

DVT 是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具体发病机制主要有[5]:(1)术中麻醉药物作用使患者血液处于黏稠状态,一旦术后身体各项机能恢复,血小板突然增高,就会导致血液出现瘀滞的情况;(2)患者术后要保持长时间的卧床无法进行有效的活动,小腿肌肉处于松弛状态从而影响肌肉功能,导致DVT;(3)患者术后容易出现心房充盈压和下腔静脉阻力升高的现象,导致下肢静脉血管迅速扩张,血流量减少,静脉回流速度加快[6],从而引发DVT。DVT 的形成不仅使患者的术后恢复受到阻碍,更是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7],因此对术后患者应用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尤其重要。

预见性护理作为新型的护理模式逐渐应用于临床,主要对患者术前和术后进行预见性护理,了解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在术前主动了解患者的病史,通过提高患者对疾病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的认知来加强患者与医护人员的配合度[8];在术后要密切观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帮助患者进行简单的下肢活动,制定有针对性的饮食计划等。以患者为中心,改变传统的机械性的护理模式,在预见性护理中更加体现了人性化的护理服务[9],提高了护理质量,不仅得到患者和家属的认可,更是提高了整个医院的专业素养。

本研究结果表明,较参照组,试验组下肢肿胀情况和静脉血栓发生率均明显更低,血小板指标更优,生活质量水平有明显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应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外伤性脾切除术患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及时发现、及时诊断、及时治疗,减少了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加快了患者的恢复进程,提高了治疗的疗效,在临床应用中有着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预见性血小板下肢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对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防治效果
准妈妈要重视下肢静脉曲张的预防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总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的相关探讨
减少胸腰椎术后腹胀的预见性护理策略及其成效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治疗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便秘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