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非遗的保护与传承

2023-03-07 23:17曾丽丽
大观 2023年11期
关键词:非遗文化传承乡村振兴

曾丽丽

摘 要: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非遗的保护与传承能够为乡村注入活力,助力乡村振兴。首先,阐释非遗的概念,提出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基本原则,即整体性、地域性和创新性原则。其次,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非遗所具有的多元价值,即文化、政治和经济价值。最后,提出非遗保护与传承的路径,即充分发挥相关部门的主导作用、保护中华文化基因、采取文旅融合方式、完善非遗文化的传承体系等,以期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乡村振兴;非遗;文化传承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当前的重大战略,旨在实现城乡的协调发展。在这一背景下,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成为其中一项重要的任务。非遗代表着我国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承载着历史、民俗、技艺等多方面的内容,对促进乡村振兴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要以保护和传承非遗为目标,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非遗的多元价值,并积极探索相应的保护与传承路径。

一、非遗的概念

非遗即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传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与物质文化遗产不同,非遗关注那些无形的、无法触及或感知的文化元素,包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等等。非遗的独特之处在于其不是物质性的遗产,而是精神和文化的遗产,强调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反映社会和历史的演变,以及人们对自己文化身份的认同。非遗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包括各种各样的传统知识、技能和实践,体现了人们的文化记忆和身份认同。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对维护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交流至关重要,不仅可以传承过去的智慧和经验,还可以为现代社会提供新的思考和启发。非遗不局限于一个国家,其可以跨越国界,成为全球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1]。综合而言,非遗的概念重在体现文化传承的无形性质,以及其在维护文化多样性和促进文化交流方面的重要作用。非遗不仅代表过去,也指引着未来,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珍贵文化遗产,需要得到妥善的保护和传承。

二、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不应被看作一项单独的技艺或一种孤立存在的传统文化,而应被看作一个整体,这是因为非遗元素之间存在内在联系,融合在一个广泛的文化传统中,避免了非遗的碎片化和独立化,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文化体系。例如,在传承藤编、捏面人等传统手工艺时,可以融入相关的口头传统、舞蹈等元素,使其形成一个更完整的非遗传承体系。

(二)地域性原则

非遗不仅具有整体性,而且具有地域性,其与地理环境、历史背景以及当地人们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基于此,非遗的保護与传承应该充分尊重和保护不同地域的文化传统。此外,在保护和传承非遗的基础上,要推动其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通过在非遗传承活动中融入当地乡村发展的需求和理念,以促进非遗的可持续发展[2]。

(三)创新性原则

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不能停留在传统的复制与保存阶段,而是要不断创新,这就需要传承人和相关组织寻找将非遗元素与现代社会需求相结合的创新方法。例如,可以将传统音乐和舞蹈与现代表演形式相结合,以吸引更广泛的受众,这种具有创新性的传承有助于非遗更好地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非遗具有的多元价值

(一)丰富乡村文化内涵,蕴含文化价值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非遗代表着中国千百年来的文化传统,如民间故事、传统技艺等,这些都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在乡村振兴中,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有助于传承乡村文化的精髓,使乡村文化传统得以延续。非遗不仅见证了历史,还传承了文化,为乡村赋予了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人们进行探寻和体验。与此同时,因为非遗可以体现出不同地域人们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所以其不仅是展现乡村形象的文化载体,还是独特的文化标识,非遗所蕴含的精神信念和生活智慧,能够大大提升乡村人民对乡村文化的认同感[3]。因此,通过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助力乡村振兴,能够在丰富乡村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打造内容各异、特色鲜明的乡村形象。

(二)增强村民凝聚力,蕴含政治价值

不同地区传承下来的非遗文化有所不同,这些非遗文化是该地区人们经过长期生活所形成的独特文化体系,体现了当地人们的生活智慧,凝聚了乡土情怀。乡村人民在生活中所形成的乡规民约、风俗习惯有助于协调人际关系,民间故事、民歌、民谣等蕴含团结互助,蕴含爱国之情,有助于培养乡村人民的公共道德和行为规范。此外,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可以通过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加强基层治理,促进乡村社会的稳定。非遗传承活动需要相关部门的支持,因此相关部门要更关注乡村事务,并提供相应的政策和资源支持。同时,社会组织要发挥重要作用,协助相关部门组织非遗传承项目,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的参与有助于完善乡村的治理体系,推动社会的协调和稳定发展。

(三)提高文化生产力,蕴含经济价值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非遗不仅是文化传承的一部分,还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支持和动力。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形式,非遗可以转化为生产力,在提升乡村经济水平、实现乡村振兴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第一,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有助于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将非遗资源融入旅游业,可以创新旅游形式,增强其吸引力,尤其是地域文化差异有助于旅游业形成鲜明的特色,以吸引外地游客,从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第二,非遗的传承还有助于促进乡村文化产业的稳定发展[4]。非遗文化可以使当地的文化产业内容更加丰富、内涵更加深厚,对文化产业进行多方位的拓展,使其以一种新颖的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例如可以将孟姜女传说、白蛇传传说等改编成影视作品,以促进影视业的发展,在推动文化产业深度发展的同时,推动经济发展。第三,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有助于促进乡村传统产业的创新发展。由于非遗包含的种类繁多,涵盖的领域较为广泛,因此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多方面的资源,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

四、乡村振兴背景下非遗的保护与传承路径

(一)充分发挥相关部门的主导作用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为促进非遗的保护与传承,需要制定明确的对策。第一,相关部门在非遗保护与传承中应发挥主导作用。相关部门是整个保护与传承体系的核心,应该加大对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政策支持和投入,包括制定相关法规和标准,建立监管机制,以确保非遗的传承与发展在政策层面得到充分保障。相关部门还应积极推动非遗项目的申报和认定工作,为非遗项目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支持。第二,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协调功能。非遗文化一般包括美学、民俗等多种文化资源,不同地区的非遗文化能够展现不同的历史发展迹象,以及当地鲜明的人文特色。因此,相关部门要充分意识到非遗的重要作用,在保护和传承非遗的前提下,发挥自身的协调功能,采取多种举措保护和传承非遗,并借助当地的文化发展优势,助力乡村振兴[5]。第三,相关部门要加大保护和传承非遗的宣传力度,通过举办非遗文化活动、网络宣传非遗文化等方法,使更多的人对非遗有所了解,同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可以使各个机构加强对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支持。

(二)保护中华文化基因,助力乡村振兴

保护中华文化基因,不仅可以促进非遗的保护与传承,还可以助力乡村振兴。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非遗承载着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和智慧,是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因此,要将非遗视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加以保护和传承。第一,通过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可以提高乡村人民的文化自信。一些乡村人民具有文化自卑感,认为自己的文化传统不如城市,缺乏价值,而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可以改变这一局面。当乡村人民看到自己的传统技艺、民间故事和习俗得到重视和传承,就会认识到自己的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从而提高文化自信,更积极地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第二,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也可以为乡村振興注入文化活力。非遗项目是吸引游客和投资的重要资源,通过将非遗与文化旅游相结合,可以吸引更多游客体验和了解乡村文化,这不仅能提高村庄的知名度和吸引力,还能为乡村经济的多元发展提供机会,进而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三)采取文旅融合方式保护非遗文化

文旅融合是将文化和旅游两大产业进行有机结合,通过开发文化资源和推广旅游项目实现双赢。对非遗的保护与传承而言,文旅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文旅融合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参观和体验非遗项目[6]。非遗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吸引了广泛的游客群体,通过将非遗与旅游业相结合,可以将非遗呈现给更多人,使更多人了解和感受到非遗的魅力,不仅可以提高非遗的传承价值,还可以为乡村带来更多的旅游收入,促进乡村振兴。第二,相关部门和企业可以共同推动文旅融合项目,促进非遗的传承和发展。相关部门可以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鼓励企业和文化机构参与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同时,企业可以通过开发非遗主题的旅游产品和体验项目,将非遗与旅游相结合,推动非遗的传承和发展。这种合作方式有助于充分发挥各方的优势,推动非遗事业达到新的高度。

(四)完善非遗文化的传承体系,大力培养传承人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完善非遗的传承体系对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传承体系是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基础,涵盖了教育、交流等方面,为有志于传承非遗的人提供了机会。一方面,建立非遗传承的培训机构和学习中心非常重要,这些机构可以开设专业的培训课程,传授非遗的技艺和知识,培养传承人才。经过系统的培训,年轻一代可以更好地学习和传承非遗,确保非遗不会因时间的推移而失传。例如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开设的民族工艺品制作专业,实行“五传习三创新一项目”坭兴陶教学模式,结合坭兴陶工艺流程和大师自身技艺特长,培养了很多优秀人才,使坭兴陶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传承。此外,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学习和传承非遗,钦州市非遗中心开展了“红色引领·多彩非遗”进校园活动,并开设了钦州粤剧、钦州海歌、钦州坭兴陶烧制技艺等非遗特色课程,使学生近距离接触非遗,增强年轻一代对非遗的保护意识。另一方面,鼓励传承人与年轻一代的交流与合作也非常重要。传承人通常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技艺,相关部门要创造机会使传承人与年轻一代分享这些宝贵的资源,同时为非遗的传承创建专门的场所,打造专业化的非遗传承讲堂,通过传承人的指导和年轻一代的学习,促进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更加顺利[7]。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在线教育平台、数字化培训课程等,提供更便捷、灵活的学习途径,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非遗的传承。同时,建立非遗传承的评价机制,促进传承人在非遗传承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提高其社会地位和待遇,从而激发更多有志于传承非遗的人投身其中,提高其传承的积极性和热情。总之,完善非遗传承体系、大力培养传承人是乡村振兴背景下实现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必然要求,在整个实施过程中,需要相关部门、文化机构、传承人以及年轻一代的共同努力,建立一个全面的、多层次的非遗传承网络,确保非遗得以传承、发展、创新,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文化活力。

五、结语

作为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因此,要在对非遗进行保护与传承的同时,促进其不断创新,从而将其发扬光大。由于我国的非遗大多在乡村,因此可以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与非遗的保护与传承进行有机结合,在发展乡村经济的同时,发展乡村文化,通过打造特色鲜明的乡村产业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实现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肖昕,耿思凡,冯菁.乡村振兴背景下怀远藤编非遗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研究[J].设计艺术研究,2023(3):6-10.

[2]王诺琦.乡村振兴视域下音乐类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以嫩江流域鄂伦春族音乐为例[J].艺术家,2023(5):127-129.

[3]王华英.乡村振兴中湖南乡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机制研究[J].经济师,2022(9):126-128.

[4]李秀峰.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以固镇县文化馆非遗保护传承为例[J].文化产业,2022(14):80-82.

[5]潘晓雯,方迪星,何娜.乡村振兴背景下鄂南“非遗”保护与活态传承:以通山山鼓为例[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116-119.

[6]李彦林,郭宇.乡村文化振兴背景下非遗的保护与研究:以重庆酉阳摆手舞为例[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21(10):48-49.

[7]李晖,黄先锋.乡村振兴背景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困境研究[J].科技资讯,2021(7):231-233.

作者单位:

钦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心

猜你喜欢
非遗文化传承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