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育人背景下小学语文“班级微故事”习作教学路径

2023-03-07 13:06刘严萍陈海垠
天津教育·下 2023年12期
关键词:习作育人班级

刘严萍 陈海垠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育人成为深化教学改革的核心命题。整体育人是一种全面、综合的教育理念,注重教学过程中全方位关注学生的各个层面,培养学生的多元素质,让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小学语文教师在实现课程改革时,可以尝试以整体育人为导向,整体优化“班级微故事”习作教学路径,引领学生以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和事件为素材进行创作,综合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在收集写作素材、思辨生活现象、强化记录意识的过程中体验情感、思考价值,获得更深层次的情感与思想表达,真正意义上将学生培养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彰显语文课程的思想性,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真正实现铸魂育人。

一、整体育人背景下小学语文“班级微故事”习作教学价值阐述

(一)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整体育人理念导向下的小学语文课堂将达成静默知识与动态知识并重、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互补,以求实现共同育人目标。教师基于这一理念开展“班级微故事”习作教学,将致力于挖掘各项元素,让学生的各项潜能及素养均在习作中得到彰显,凸显学生的本质自由,让学生撰写真正自己喜欢的和真实经历的班级活动。在写作过程中为了体现真情实感,不断完善、修补,实现个人能力的全面提升及发展。这样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新课程要求的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学生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特点。这种教学活动体现了一种完整的发展模式和路径,将实现全面育人,让习作课堂走向生活,支撑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深化、领悟知识,实现知与行的统一,达成学生全面发展。

(二)助力学生个性发展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个性发展是每个个体内在的、自主的、独特而个性的发展。教师基于整体育人背景实施“班级微故事”习作教学,将更加重视学生个体潜能的激发,让学生将自己及班级作为微故事创作的对象,细致描述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将自身的情感体验、个性思维通过写作的方式一一呈现,这样便能让学生的写作内容独具个性。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写作兴趣仔细观察,感受学生在写作中的点滴进步。而后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观察,发现班级生活中的不同点,写出更为丰富且完整的微故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写作素材更丰富,写作语言更精准。教师还能引导学生从宏观及微观层面驾驭教材,灵活运用教材,以教材为基点,实现知识迁移,举一反三,以较高的水准写出独属于自己的班级微故事,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达成个性发展的目的。

(三)助力学生和谐发展

从满足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整体育人视角下的课程教学要通过优化“教”与“学”要素达到和谐共存,以期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指导思想”模块明确指出教师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德育为先,提升智育水平,加强体育、美育,落实劳动教育,切实反映时代特征,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水准的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由此观之,教师实施整体育人与促进课程改革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基于这一背景展开的“班级微故事”习作教学,将让学生从德、智、体、美、劳等角度挖掘班级故事,拓宽视野,延展写作思维,在写作中充分展现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在助力学生和谐发展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二、整体育人背景下小学语文“班级微故事”习作教学路径

(一)聚焦生活,精设主题,写出个性

主題是学生写作的统领,明确的主题将引导学生富有针对性地写作,所以教师要以班级生活中的各项事务为依据,精心设计班级微故事写作主题,以不同的主题引导学生完成不同方式的习作,充分彰显学生个性。同时,教师设计主题之后,还要基于主题引领学生回顾或体验一系列的活动,横向不断叠加,让该主题下的写作内容更丰富、写作思路更清晰、写作目标更具体,引导学生完成更加富有特色和兼具个性的写作实践。

例如,教师以学生班级生活中的微小故事为载体,可以统筹设计四个主题。具体为:

主题一:妙趣横生的日常生活。

主题二:出人意料的偶发事件。

主题三:精彩纷呈的节日仪式。

主题四:独具风情的自然生态。

教师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统筹设计了四个“班级微故事”写作主题。基于不同的主题,教师可以继续铺设相应的活动内容,让学生展开研究型、生活化、合作式学习,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以此写出独具个性体验的微故事。比如,主题一“妙趣横生的日常生活”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留心观察生活。基于这一主题开展的活动可以联结教材中的写作内容“写观察日记”,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动物或植物,如鲜花、蔬菜、小猫、小狗、小鸡、小鸭等进行种植或养殖,观察其成长变化,收集相应的数据,每隔一段时间写一则观察日记,描述这一时间段内所观察到的事物变化。或者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等文章,明确观察视角及方法,自选一个感兴趣的植物或者动物完成观察,而后写一则观察报告。在以上活动体验中,学生既可以自主探究,也可以选择志同道合的同伴合作探究,重在写出自己观察、种植、养殖的快乐体验。

学生基于这一主题,联结课内知识,完成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体验,在这一主题下不断叠加“观察”的乐趣,探寻更多的观察视角,而后在互相分享观察小故事的过程中,总结阐述观察方式,明晰观察故事的多种写法,使写作视角更广阔,从而写出更多彰显个性色彩的班级微故事。

(二)拓宽维度,铺设场域,写出层次

教师基于整体育人视角所实施的“班级微故事”习作教学应该富有层次、维度多元。因而教师要从习作维度中的“内核”与“外核”出发,实现有机关联与互动,铺设层层递进的习作场域,让学生的习作行为更具有逻辑性与合理性。对此,教师可以以“整体育人”为统领,由内而外、层层递进,为学生铺设多元、丰富的写作场域,让学生写出层次,提升写作素养。

1.基于“学科本质”理解的“班级微故事”习作。

这一场域属于“内核”维度,以语文教学为载体,培养学生从语文学习中获得持久性的学习动力和稳定人格。换言之,学生需要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掌握习作技巧与方法,激发习作动机,养成以习作记录生活的习惯,方便学生在学科探究中将所获得的习作技能成果内化为班级微故事创作的学习动机,强调“可发展”思维结构的塑造。

例如,在习作教学“记一次游戏”中,教师可以打破传统的习作育人模式,通过“故事+活动”的方式创设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真切的感受,而后通过微故事创作的方式记录这一游戏活动。比如,教师可以在星期一的时候为学生铺设一个期待的心理:周五班会课,老师准备带领同学们完成一场别开生面的游戏,敬请期待吧。教师给出这样一个活动预示,学生将经历一场期望、盼望、焦急等待的过程,很多学生对“别开生面的游戏”十分好奇,脑海中做出各种预设与猜想,这样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可以说是纷繁复杂,就如《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中作者不断变化的心情。学生满满的期望和好奇都将在周五的游戏活动中揭晓,心理线十分丰富。那么教师便可以让学生仔细描述这一项游戏活动,包括自己的心理变化、活动表现、活动结果等。学生在描写故事时,也将回顾课文写法,以更富有逻辑和条理的语言写出自己真实的活动经历,彰显语文学科内核,发挥出特有的学科育人价值。

2.基于“跨学科能力”培养的“班级微故事”习作。

这一场域介于“内核”与“外核”之间,强调不同学科的交互作用,教师需要打破学科壁垒,融通多门学科,让学生的写作内容和视角更丰富。在跨学科习作模式下,学生将搭建以跨学科大概念为核心的习作思维结构,从单一学科走向多元学科,跨越组合,写出丰富多彩的班级微故事。

比如,教师以“故事+学科”的方式,让学生描写自己在其他学科学习中发生的小故事,常见的题目有“我与科学的奇妙缘分”“我与数学的不解之缘”“我与政治搞思辨”“我与英语论高下”“我在劳动种植中观二十四节气”“我在体育中领悟传统养生学”等。学生一一记录自己在各学科学习中的奇妙故事,将引领他们发掘各学科的魅力与特色,从中看到学科的共性与个性,激发学习乐趣。例如,学生在劳动课程中参与了种植活动,依照时令完成了不同的劳动种植,对“二十四节气”很感兴趣,进而根据自己印象深刻的时节(该时节的劳动成果)寻根究源,探寻相应的节气文化,写自己与这一节气的劳动种植小故事。学生在写作中不仅展现了自己的劳动心得和劳动观点,还展现了自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赞赏与感叹,增强了文化自信。这样的跨学科交融充分彰显了学生的个性,激活了学生的习作效能,展现了跨学科交融的育人價值。

3.基于“真实现象”解析的“班级微故事”习作。

这一场域属于“外核”维度,重点强调学生的主体创造性,需要学生主动调用已有的知识和概念体系,对真实世界中的复杂现象进行不断解构,并完成描述和表达。因而教师要重点强调学生的个性体验,让学生与现实生活素材产生认知冲突,在群体合作和交流中实现多元创作,发展创新思维及能力,以更切合事物发展规律的逻辑及多元视角解释真实的班级故事。

比如,教师可以以“故事+生活”“故事+空间”的方式开阔学生的习作视野,引领他们聚焦班级生活中的真实现象加以解析,直击内核,创作出富有深厚情感底蕴的班级微故事。比如,学生在上学的路上发现草丛里有一只被遗弃的小猫,心生不忍,将其带到学校,小猫迅速引起了班上学生的关注。面对这一突发事件,教师可以作为教育契机,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方式处理这个“意外”。教师让学生分工合作,寻找纸箱为小猫“安家”,用班费去食堂买鸡蛋和牛奶。在稳妥处理之后,教师将小猫带到办公室,并在家长群里讲述今天发生的故事,询问是否有家长愿意领养。当事件处理完之后,教师结合这一事件与学生聊“生命”“人与自然”“责任”等话题,挖掘这一事件背后的内核,得以升华。在完成一系列讨论之后,学生写出来的微故事内核也就更为深厚,实现了对真实现象的解析,体现了德育价值。

(三)重视评价,多元协同,臻于至善

教师应该遵循“教学评一致性”的原则,设计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创作的班级微故事进行立体化评估与审核。实施评价时,教师应该尝试从多个方面出发,协同评价,以评价帮助学生明确自身在写作中的优势与不足,提优补差,止于至善,充分发挥评价应有的作用。

1.评价主体多元。

“班级微故事”习作所涉及的内容是学生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所以教师展开评价时,应该重视引入多元评价主体,让学生、家长参与到评价中来,担任班级微故事的评说者。比如,学生写完一则观察日记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自己的日记故事,进行自我评价,而后小组内部之间互相评价,最终选出优秀的文章进行全班范围内的评选。以“学生”这一主体拓展评价范畴与维度,将让学生从多元日记故事中获得更多思考与感悟。此外,教师可以定期整理学生的班级微故事作品,通过拍照的方式上传至家校云平台或者班级群的文件夹,让家长参与评价。这种多元主体的评价能够让学生看到更多微故事创作技巧与范式,使学生的创作思维得以不断更新。

2.评价手段多元。

在评价手段的选择上,教师应该力求多元,要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引导。对此,教师可以通过行为评说式、结果评说式、指引评说式等方式实施评价。以不同的评价手段引导学生审视微故事内容,对故事进行反思,再以建设性的意见对学生进行指引,让学生重新审视自身行为,从故事中有所收获,在后续的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发挥评价的育人功效。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整体育人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与新课程理念不谋而合。因而教师要以整体育人理念为引导,创新课程育人范式。“班级微故事”作为一种展现学生生活的习作模式,能够集中反映学生的各项表现。因而教师要重视“班级微故事”习作教学路径的优化,从主题设计、维度拓宽及评价完善等方面出发,持续优化“班级微故事”习作教学路径,让这一教学的整体育人效果得到充分彰显,以“微写作”引领“整体性育人”,帮助学生获得知识、能力、素养的多维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切实增厚育人根基,争取让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教学达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最优状态,引导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

猜你喜欢
习作育人班级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班级“四小怪”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不称心的新班级
习作展示
班级被扣分后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