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浩顶
(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延安 716000)
随着我国经济与软实力的不断增强,公共艺术发展迅速,城市也正一个接一个地不断崛起,每个城市的崛起都有一定的文化精神支撑,深度挖掘城市文化精神与公共艺术创作的实质联系是每一位公共艺术设计者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公共艺术设计者要充分体会与了解城市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深厚造诣,只有这样才能够创造出与城市文化相契合的公共艺术作品,打造优秀城市文化标杆,提升人们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参与性,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愿景。
公共艺术设计是针对某个特定的公共空间进行全方位的改造和深化特定区域的精神内涵,以一种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展现,并给予特定公共空间内所活动的人们的精神慰藉,面向大众的、彰显精神内涵的艺术设计作品。公共艺术设计也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艺术设计学科,城市雕塑、大型壁画与浮雕、大众装置、公共景观等等都属于公共艺术设计的范畴,甚至还包括社会学及心理学等内容。当代公共艺术设计常常以城市雕塑的方式呈现在大众视野当中,无论呈现的艺术形式,都会对大众视觉和心灵上来说造成不小的冲击力和深刻的感悟。公共艺术设计往往可以以多种艺术形式进行作品的呈现,[]城市雕塑当中的《黄河母亲》作品就是具有兰州城市文化精神一张名片,也成了兰州的标志性雕塑,这件城市雕塑作品结合了地域特色与人文精神,体现了城市的优秀传统文化;壁画设计当中的北京首都机场候车厅的《北国风光》、《森林之歌》、《哪吒闹海》等作品,集中国优秀艺术家共同智慧与技法创作而成,汇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多角度多方位体现了中国的优秀精神文化特征;浮雕设计当中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作品,生动刻画描绘了近代以来我们党我们国家我们人民为争取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所发生的一件件英勇事迹,无论是从精神内涵方面来说,还是从浮雕技法上来说都深刻地表达我们对人民英雄的怀念,体现了我们党我们国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历史担当。当进行公共艺术设计时必须是要结合区域文化精神和时代特征进行设计,反之,便没有了任何的意义。
城市文化是每座城市所不可缺少的,相当于一座城市的灵魂象征,一件没有任何意义的公共艺术作品,放置在一座具有深厚传统文化的城市公共空间当中就是格格不入、无用的;一件有意义但不同于这座城市深厚文化的公共艺术作品,也是对这座城市毫无意义的;当一件公共艺术作品的精神内涵符合这座城市的深厚传统文化特征时,那将是这座城市最好的人文精神体现,不仅可以推动城市文化精神的继续发展,也可以在多方面多领域中产生更加积极的效应。
每座城市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当我们在进行公共艺术作品创作时,要充分了解城市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特征,只有这样,才能够准确地把握公共艺术设计创作的基本要义,创作出优秀的公共艺术作品。城市文化在公共艺术创作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没有城市文化就创作不出来公共艺术作品,城市文化与公共艺术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有些公共艺术作品靠外观无迹可寻,但从内涵和表达目的来说都是有依据可言的,譬如:奥登伯格所创作的公共艺术作品都是以日常生活常见物进行夸张放大设计,他所作《勺子桥和樱桃》这件公共艺术作品放置在户外处,造型颇为波普,延续了用日常生活用品创作作品的逻辑,我们有些时候在观看某些公共艺术作品时可能会觉得晦涩难懂,但只要了解其中的内涵就会恍然大悟的。公共艺术作品带给大众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冲击,还有对大众心灵上的感悟以及对某种人或事物的反思与思考。至此,公共艺术的创作离不开城市文化,城市文化的发展也离不开公共艺术的呈现,城市文化深刻且深沉的影响和作用于公共艺术作品的设计和创作。
城市公共空间内展现了不同艺术形式的公共艺术设计作品,城市公共空间中人们活跃场所最多的便是各区中心广场或者火车站,在活跃最多的公共空间内有着最具城市文化特色的、准确利用所在区域公共空间规律变化的公共艺术作品。人们最常见的公共艺术作品总是能够激起一定的联想和回忆,把人们心底最深处的回忆与想象勾起来,把人们所看到事物深深地刻在脑海中,让人们产生自然而然的轻松愉悦之感。优秀的公共艺术在城市公共空间中是能够完美地利用公共空间地理特征、规律变化、内涵融合创新等,总是能够吸引人们前往观摩和议论,至此达到公共艺术的本质作用与目的。
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创作的公共艺术设计必须要遵循原则性条件,能够更好地提升公共艺术作品的价值,更好的呈现城市精神文化特征。
3.2.1 公众参与性原则
公共艺术设计最重要的性质就是能够极大限度地推动大众积极参与性,真正能够被大众所接受的公共艺术设计是能够引起观者的审美共鸣,并且能够与观者产生情感交流,从而达到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的紧密联系,成为优秀的公共艺术设计作品的前提是具有公众参与性。
3.2.2 时代性原则
任何事物都在发生着变化,公共艺术设计要紧跟时代步伐,创作出具有时代性特征的公共艺术作品,并能够与所处同一时代或时间的大众产生一定程度的共鸣,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公共艺术设计的实质作用。具有时代特征的优秀公共艺术设计作品能够准确体现当代大众精神面貌,一定程度上把握大众审美情趣,从而进一步发挥公共艺术设计的实质作用,产生不可估量的价值能力。
3.2.3 特征性原则
每座城市都有其重要的文化符号或文化特色,所以当进行公共艺术创作时要紧密结合城市文化特征,把具有城市文化特色的符号与特色融合创新到公共艺术作品之上,这样所创作出的公共艺术设计作品能够彰显城市文化特色、打造城市品牌、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呈现城市精神面貌,一城一特色,一城一文化,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公共艺术设计创作要把握城市文化特色,进一步展现城市中的优秀传统文化。
3.2.4 人性化原则
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公共艺术设计应当要充分考虑到居民的日常生活需要,在作品的选择上应当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要考虑到作品是否能够充分体现出城市历史文化内涵,是否能够充分满足居民生活需求,是否能够更好地体现出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对城市生活的感知。
3.2.5 经济性原则
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公共艺术设计应当要以经济性作为选择和创作的首要条件,公共艺术作品的设计不是纯粹为了美化城市空间环境,更多的是要满足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在满足经济性需求的同时,也要兼顾到艺术创作过程中所耗费成本和资源消耗。
至此,公共艺术设计在城市公共空间内的创作要具备最基本的原则才能够充分发挥公共艺术设计作品最终所展现的社会价值,公共艺术设计所遵循的原则并不是束缚公共艺术设计创作的规则,而是进一步规划公共艺术设计发展的手段之一。
浙江省杭州市良渚镇的《众妙之门》是备受欢迎的公共艺术作品之一,《众妙之门》造型简练且寓意深厚,直径为14 米、高8 米的圆环与3.5 米高的人物雕塑组合而成。这件公共艺术作品是对良渚文化遗址的传承与创新,充分结合良渚文化特征特点,能够使观者在一定程度上与作品产生心灵互动,更加深刻地了解良渚文化所承载的意义,同时也成了良渚地域地标性建筑,并进一步提升良渚地域精神面貌,打造良渚品牌。
胡项城所创作的《清晨序》是一件大型装置公共艺术作品,位于上海金山城市沙滩的海边,作品是由一些现成品和雕塑组成的繁乱复杂造型,其中大部分组成元素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当我们站立在海边看向《清晨序》时,不仅会引起我们对日常物的回忆,还会产生一定共鸣,这件作品结合了上海金山城市海滩的公共空间与上海金山大众清晨的日常活动,既体现了上海金山的城市文化精神面貌,也依据其独特的公共空间进行作品创作,一定程度上充分诠释了公共艺术设计的基本要点与要义,能够与观者产生心灵互动与思考。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的《天歌》是由陈云岗所作的沙漠系列公共艺术作品,让沙漠因艺术而精彩,让艺术因沙漠更加多彩,让艺术因沙漠更具有灵气,在沙漠里放置一件公共艺术雕塑作品有什么意义引起了大部分的思考与质疑,但对于当地人们来说,这是节假日出行的目的地,这件公共艺术作品也与沙漠环境相呼应,一个简单的场景,一只羊被一个人牵着望向远方,旁边的树陪衬主体,能与人们产生心灵上的互动与思考,进一步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提升地区影响力与打造地区品牌。
综上所述,公共艺术设计创作时要充分结合区域文化精神特质,抓住区域文化特色元素,增强创新观念意识,以提升区域文化精神为导向,以宣传区域品牌为目的,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深刻挖掘城市文化内涵是公共艺术创作的首要前提,以不同类型的公共艺术方式进行全方位地展现城市的魅力之处是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实质联系的表现。
公共艺术设计与城市文化紧密结合所创作出来的作品是能够经得起大众考验的,公共艺术经过不断地发展,正趋于完善,但也有一些生搬硬套国外公共艺术作品放置在不符合当地城市文化的公共空间内,提升不了当地城市文化精神,更打造不出城市文化特色品牌,反而会拉低城市文化品牌。
4.2.1 结合城市特色文化较少
公共艺术设计的首要前提就是结合城市文化精神进行创作,有部分公共艺术作品没有结合城市特征文化,作品呈现单调无趣且与周围公共空间不搭配,整体上体现不出地区特点特征,在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与极具特色的城市当中放置于城市毫无意义的公共艺术设计作品是不会提升城市的文化精神,展现不出城市人文精神面貌,打造不出优秀的城市文化品牌。
4.2.2 缺乏互动性与大众参与性
互动性与大众参与性是公共艺术设计作品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每一件公共艺术作品都具有一定的互动性,部分公共艺术设计作品只是刻板的具象事物,不能够与观者产生一定的心理交流,体现不出作品具体内涵与设想,达不到大众所认可的作品。互动性的公共艺术设计往往能够使大众在不经意间产生难以忘怀的情愫,大众参与的公共艺术设计是最能加强观者印象且激起一定的回忆,没有大众参与的公共艺术是没有灵魂的公共艺术设计作品。
公共艺术进行城市公共空间内进行设计时应该紧跟时代特征和城市文化特点,不能一味去追求造型而忽视重要文化内涵,要明确公共艺术设计的设计意义与设计作用,深度挖掘城市文化对公共艺术设计创作时的元素要点,以推动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融合程度,进一步提升公共艺术作品对大众的互动性,加强公共艺术设计作品与大众的参与性等为前提。
公共艺术设计作品放置空间最有利、最能体现其价值的就是在城市的大型公共空间内,所以要考虑公共艺术设计作品的保持时长、是否能够准确把握城市特色元素的融入、是否适合某个公共空间环境、是否符合大众意向、是否能够在一定程度进一步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等。
公共艺术设计与城市文化要进行紧密地融合,达到与大众无差别、无意识、无感觉地进行互动,并城市中的某个公共艺术作品产生深刻的印象,进行公共艺术创作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当地大众的审美、传统文化、当地建筑风格特点等,使公共艺术设计作品达到地标建筑的目的。一件优秀的公共艺术作品是能够使观者勾起某种深刻回忆或者联想的事物,譬如,对一件事物的思念,一座城市的回忆,一种说不尽、道不完的感悟,总之,在城市公共空间内进行公共艺术设计创作时要融合城市元素为必要目的,以时代为导向,以展现城市优秀传统文化与城市市民精神面貌为设计要义,以推动城市多方位发展为目标,以增强城市居住大众对城市区域的自信与自豪为结果等。
公共艺术设计与城市文化紧密地进行创新融合,能够打造优秀的城市文化品牌,丰富城市公共空间,增添别有风味的趣味性,打造出公共艺术设计作品与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融为一体的设想。公共艺术设计在城市公共空间内的发展迅猛,在部分领域已经趋于完美,城市公共空间内的公共艺术设计作品能够进一步美化城市公共空间,创新城市公共空间文化,逐步地提升大众对城市公共空间内的公共艺术设计作品的认可度,达到宣传城市文化与打造城市品牌的最终目标。
城市公共艺术在未来的发展中应继续守正创新,在新时代下推动城市文化建设进程中发挥较为重要的作用,每一座城市或地区的发展都离不开对自身地域文化的总结凝练与提升,通过公共艺术设计作品的呈现能够增强和提升城市文化,相信经过不断地发展,城市文化与公共艺术设计结合而创作出的作品会创造更多的多方位效益,推动城市的继续发展,展现城市的魅力之处。
城市中的公共艺术设计作品是打造与宣传城市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公共艺术设计与城市文化的创新型紧密融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城市的再发展,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大众的审美认知水平与文化素养,进一步增强城市文化凝聚力。优秀的公共艺术设计与城市文化的融合作品能够构建出城市的精神文明象征,打造城市的专属特色品牌,公共艺术设计者一定要牢记充分理解城市本身的特色文化、发挥切合实际的想象力,只有这样才能够轻而易举找出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的融合创新点,推动城市多方位多领域的继续提升与发展。
优秀的公共艺术作品不仅仅是要满足人们的视觉审美需求,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审美价值,公共艺术设计者必须要将当代年轻人所喜欢的流行元素、流行文化融入到作品当中,通过一些现代化的创新手法将城市文化与当代年轻人的审美诉求相结合。
在对城市公共艺术作品进行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城市的历史文化,将城市的特色与文化相融合,通过现代设计手法将城市文化符号、城市精神内涵、城市记忆等元素融入到设计作品当中,并通过现代化的设计手法将这些元素与现代化的审美诉求相结合,进而为大众营造出一个富有历史文化底蕴、又极具现代化特色的艺术作品。公共艺术作品还应该充分考虑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通过公共艺术作品营造出一种和谐、文明、安全的氛围,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效率,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心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