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期
科技哲学与伦理研究
技术发展的伦理风险及其预防性伦理体系的建构
张光杰 张治库(1,005)
西方“量化自我”的两条批判路径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王文敬 杨文静(1,020)
政治与法律研究
质押融资制度中知识产权流转价值的重塑
郭千钰(1,029)
论《民法典》意思表示瑕疵的婚姻及其效力
田鸾锴(1,040)
经济与管理研究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赵辉越 申红雨(1,051)
公共管理与社会学研究
吉林省人口老龄化特征与老年照护服务制度建设研究
唐冰开 李 晨(1,062)
政府购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模式研究——基于北京市经开区“三位一体”经验分析
高鹏怀 刘继为 周雅琳(1,069)
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村落形态的认知差异及其反思——一个空间社会学的理论视角
徐文洋(1,078)
东北历史文化研究
契丹萧姓溯源——兼谈述律氏晋升的政治轨迹
耿 涛(1,089)
奉天市政公所的成立及初期实践举措
张晓丹(1,099)
文学与艺术研究
胡适与清末民初“浙学”
刘克敌(1,111)
民国名人日记与冰心行实论纲
凌孟华(1,126)
永远站在野生世界一边——论满族作家胡冬林散文的生态智慧
汪树东(1,141)
杰伊·莱达与英语世界第一部中国电影史
宋奇论(1,150)
作品空间
何崝书法作品
(1,插1-插4)
李亮中国画作品
(1,插5-插6)
蔡小龙中国画作品(1,插7-插8)
醉美家乡——凝寒(中国画68cm×68cm 2021年)
李向鹏(1,封二)
行书黎贞《寒食遇雪》(66cm×33cm)
何 崝(1,封三)
第二期
马克思主义研究
第二次机器革命与主体重塑的马克思主义释读
江林謄 乔瑞金(2,005)
生态善在好生活中的呈现——基于马克思生态哲学的视角
王泉月(2,016)
科技哲学与伦理研究
我们在元宇宙中该如何行事?——论虚拟主体的道德地位与道德责任
陈常燊(2,025)
责任主体视域下的生态危机探微
姚 云 王汉卿(2,035)
政治与法律研究
法律制度的回归之路:我国提前退休制度的演进历程
杨 华 戈艺霏(2,048)
共享经济下之劳雇关系新常态——兼论劳动立法的灵活性与安全性调适
曲益良(2,060)
公共管理与社会学研究
城市规模与农民工城市归属感——基于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的分析
温 馨 韩 东(2,068)
新时期以来东北作家研究
特约主持人:北京语言大学路文彬教授
空间、经验与超越性——论邓刚小说中的海洋书写
刘军茹(2,080)
论常新港儿童小说中的动物书写
赵 琪(2,087)
文学与艺术研究
土地·花生米·帽子——简论“陈奂生系列”中主人公的文化心理
范家进 王天愉(2,097)
周作人与中国散文的古今演变
关 峰(2,105)
另一种“双城”:清末民初上海叙事中的租界与华界
汪贻菡(2,116)
“笺注”作为鲁迅小说批评新范式——论黄乔生《〈阿Q正传〉笺注》的示范性、方法论及其学术性
吴金梅 张逸群(2,129)
新实用主义的解释理论——罗蒂与舒斯特曼的比较考察
王 伟(2,142)
新传统里的批评家说外行话——钱锺书《中国诗与中国画》的论战对象与宗旨
李宝山(2,151)
作品空间
伍立杨中国画作品
(2,插1-插4)
张春玉中国画作品
(2,插5-插8)
雪沐长白(中国画220cm×145cm 2018年)
张春玉(2,封二)
行书傅作楫《辽阳早秋》(28cm×17cm)
刘 石(2,封三)
第三期
马克思主义研究
马克思“空间正义”的三重维度及当代价值
荀 泉(3,005)
现代性语境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话语革新
周 耕(3,016)
经济与管理研究
数字普惠金融对东北地区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
孙小明 马嘉斌(3,025)
数字政府建设推动治理质量提升的实证研究
邹丰华 张 晨(3,034)
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民族意识与乡土认同——以西北联合大学汉中办学为例
陈印政(3,043)
东北文学观察
特约主持人:吉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吉林大学文学院教授、青年评论家李振
传承与新变:历史脉络中的“东北文艺复兴”
胡 哲 刘晨晨(3,054)
地方路径与文学流变——当代吉林文学的另一维度
王 震(3,062)
东北文艺复兴的理论使命
张永杰(3,073)
《一团坚冰》与杨知寒的“东北记忆”
于珊珊(3,080)
文学与艺术研究
汉语颜色与华夏艺术简论
谭汝为(3,088)
鲁迅手稿用笺考
萧振鸣(3,097)
杰姆逊阐释文学的方法:历史·文本·政治
张 琳(3,107)
诗艺、审美与生命哲学:论梁宗岱的“契合”观
何梦洁(3,116)
茅盾论“鸳蝴”的态度变迁及其关于“通俗文学读者”问题的思考
曾道扬(3,123)
《呼兰河传》与萧红空间经验的形成及表达
陈嫣婧(3,133)
臧克家关于丁力的佚简、题词辑考——兼及臧、丁晚年诗论的价值
刘竺岩(3,144)
视域融合视角下《关雎》的英译本对比研究
王 轶 赵文佳(3,154)
作品空间
范治斌中国画作品
(3,插1-插4)
刘石书法作品
(3,插5-插8)
朝鲜族风情——情暖骄阳(中国画90cm×180cm 2020年)
孙英龙(3,封二)
行书《老边道中》(38cm×38cm)
方建光(3,封三)
第四期
科技哲学与伦理研究
古典概率论的哲学渊源
王幼军(4,005)
还土壤以生命:“后金凤花时代”的文明救赎
范春萍(4,013)
经济与管理研究
吉林省人口流失与边境农业发展耦合协调研究
赵辉越 李陈陈 倪晓磊(4,023)
公共管理与社会学研究
组织间关系转换与国家治理中的公共危机决策
陈心想 帅昭文(4,038)
职业倦怠对基层公务员工作绩效的影响研究
李廷吉 秦梦瑶(4,048)
基于Citespace领导干部应急能力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唐冰开 李康宁(4,059)
新闻与传播研究
全国“两会”新闻发布制度40年历史回顾、经验启示与完善策略(1983-2023)
吴 锋 刘国强(4,072)
新闻话语视角下主流媒体报道的“破圈”实践——以张扬两会Vlog报道为例
原平方 原天一(4,086)
数字复制时代艺术教育的嬗递与反思
赵玄通(4,091)
文学与艺术研究
新时代文艺:如何精品?怎样极品?
杨四平(4,099)
凸显与遮蔽——数字人文视角下文学批评的新变
李 阳(4,107)
钱锺书旧体诗作的现实价值
刘玉凯(4,116)
“十七年”儿童文学中“童心说”论争之考察
周燕芬 巴玉倩(4,128)
论毕飞宇小说中的“漂泊情结”
陈元峰 胡 慧(4,136)
高密的民间世界——解读《檀香刑》及相关史料
夏世龙(4,145)
英雄反思:中国魔幻电影英雄形象的多维对视
王立君 陈琼如(4,154)
作品空间
4王兆胜书法作品
(4,插1-插)
赵东中国画作品
(4,插5-插8)
暇(中国画绢本136cm×102cm 2022年)
傅宝民(4,封二)
行书方拱乾《沈阳望辽阳》(60cm×45cm)
贺炜炜(4,封三)
第五期
马克思主义研究
马克思与爱因斯坦的会通——从康德和黑格尔系统思想的牛顿力学渊源看“两种文化”的会通
李 节(5,005)
公共管理与社会学研究
城市社区韧性研究综述与展望
曲永军 肖月爽(5,022)
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精准化供给问题及策略——基于德州市的实地调研
曾水英 苑菁菁(5,037)
数智时代县域城市治理能力及其数字化建设研究
王 付 张继焦(5,045)
社会学视野中的个体化研究:中国议题与本土化思考——40年以来中国社会个体化研究的回顾、反思与展望
杨 君 蒋佳妮(5,057)
东北老工业基地工业遗产研究
城市工业遗产建构城市记忆的路径研究——以“长拖1958”文创园为例
陶 宇 任金福(5,070)
学术史研究
《先秦名学史》及胡适博士学位问题的再探讨——重印《先秦名学史》导言
席云舒(5,081)
新诗对称研究
特约主持人: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诗歌评论家杨四平
诗人与诗的对称关系
吴投文(5,117)
中西音韵对称形式交融下的现代交响——论卞之琳现代诗歌音韵对称艺术
高 健(5,125)
互文意识与九十年代诗意生成——以张曙光互文性诗歌为考察对象
刘永雍(5,136)
文学与艺术研究
经典文本文学叙事向舞台叙事的转化——再论王延松新解读曹禺“三部曲”
刘 妍 张 荔(5,146)
当代工笔青绿山水画写意性窥探
蔡芝竖(5,152)
作品空间
吴晓懿书法作品
(5,插1-插4)
傅宝民中国画作品
(5,插5-插8)
舞秋风(中国画纸本196cm×80cm 2022年)
姚瑞江(5,封二)
行楷王贞仪《踏莎行·松花江望雨》(32cm×23cm)
吴晓懿(5,封三)
第六期
马克思主义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范式:样态梳理与构建纲要
孙 伟 钱琪林(6,005)
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地方院校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孙长智 孙小迪(6,014)
教育强国视域下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理性审视
王亚坤(6,026)
研究生教育中的导学关系与权责认知的探讨
邹宝玲 丘秀红(6,037)
高校教师工匠精神培育的现实困境及路径选择
赵丽曼 乔江艳(6,048)
公共管理与社会学研究
失能老人长期照护保险制度政策成果分析
李 元 蔡 杰(6,054)
流量资本与数字劳动:“饭圈”现象的理论解读及治理策略
高 旸 张恩荣(6,065)
网络场域、审美惯习与资本追逐:对粉丝经济的一种反思
刘 博 李梓萌(6,073)
学术史研究
王韬著述考补
段怀清(6,082)
陈省身人文素养对其科学生涯的影响
韦承金(6,095)
东北历史文化研究
东北交通委员会及其路港自主化建设活动研究
易丙兰(6,106)
清末俄、日在中国东北电影活动之媒介映像
贺庆玲(6,116)
文学与艺术研究
桃花源的失落与寻找——叶炜长篇小说《踯躅》论
杨光祖 龙雅妮(6,126)
青蛇·背影与疾病隐喻——夏炜诗歌艺术谈
林 祁(6,134)
《关雎》不是民歌是“官歌”——《关雎》主旨之辨
雍 也(6,141)
《好了歌》与“解注”关系考论
于北溟(6,147)
《关东学刊》2023年总目录
(6,157)
作品空间
于欢摄影作品
(6,插1-插4)
姚瑞江中国画作品
(6,插5-插8)
丰年(中国画纸本136cm×70cm 2021年)
陈薪名(6,封二)
楷书沈承瑞《叶赫城》(33cm×27cm)
王湛迪(6,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