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美育的内涵维度及价值意蕴解析
——基于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视角

2023-03-07 11:22李紫微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10期
关键词:专业人才幼儿教师美育

卢 清,李紫微

(西华师范大学a.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b.教育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9)

“发展学前教育不仅要从外观上建设安全规范的幼儿园,更需要切入内部建设一支师德为魂、业务精良的幼儿园教师队伍”。[1]新时代下,全方位培养高素质、善教育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是国家对于现代化人才建设的时代要求,也是广大人民对于高质量学前教育的现实需求。

一、加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美育的时代背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人才支撑,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培育创新氛围及优良学风、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其中也提到要强化学前教育。[2]为扎实办好学前教育,培养新一代高素质人才,高校应将美育工作放于重要位置,它有助于培养具备良好专业能力、师德师风、创新精神、育人与育才情怀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也有利于培育党和人民事业的未来接班人。要从根本上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离不开国家、社会对于学前教育的重视,以及对建设高素养、高素质学前师资的支持。从幼师专业能力的视角出发,培养幼儿审美情趣,提高幼儿教师队伍的美育素养是促进幼儿园教育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3]从学前师资培养入手,高质量幼师美育素养的培养应当被重视,针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高校美育也应当被重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校美育工作,把学校美育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并作出一系列的重大决策部署”。[4]“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教育中要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需对学生进行长期的培养。《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表示“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5]从学前师范专业认证中的关于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美育素养和能力的相关要求出发,首先美育工作的开展既要面向全体,又要融入各级各类学校的全学段,以达到美育育人的目的。[5]在“素养时代”的当下,美育素养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6]

二、高校美育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内涵解析

《意见》指出,“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而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由此可见,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想象力和创新教育的综合体。[7]其次,《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称《纲要》)在艺术领域的教育内容与要求中也明确提出,幼儿教师应帮助幼儿实现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中提到,在幼儿教师应掌握的通识性知识中,学前教师的艺术素养是基于幼儿教育内容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需求来达到感受、鉴赏和创造美的目的,并不等同于简单的“吹拉弹唱”,还应包括理智全面的人格、自由独立的思想以及正确的审美价值观。综上所述,针对学前教育专业,高校美育能够培养学前教育专业生包括艺术素养、审美素养、人文素养、创新素养、教育素养在内的美育素养。高校美育应从“以美怡情、以美塑能、以美育人”三个内涵层面出发开展美育工作。

(一)以美怡情:丰富主体个人情感,唤醒主体向美意识

首先,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席勒在《美育书简》中指出,美育是促进健康和意识的教育。[8]王国维也提出当代美育应围绕着“培养完美的人”而开展,认为美育不仅是智育和德育,也是一种情感教育,由知力、感情、意志三部分组成。[9]人作为具有个体能动性的主体,只有在反复学习、欣赏和运用美的过程中才能促进向美意识的培养。通过高校美育从课程、建筑、社团、文化等多方面融入“美”的元素,使高校学生在校园内随处能感知美、发现美,从而形成向美的心理意识。

蔡元培先生的美育思想也认同了情感教育的本质,他对美育进行了深刻详实的阐述,提出社会美育、学校美育与家庭美育是美育的三大支柱,以及“陶养的作用在于美育”和“美育的目的是陶冶情感”。[10]“美”的意象在生活学习中无处不在,从情感发展的价值层面来看,高校美育通过各类艺术技能课程、鉴赏课程、历史文化课程等美育类课程,锻炼学生审美能力、鉴赏能力,道德情感。以审美为例,在参与、学习、欣赏、运用美的过程中,个体通过舞蹈、美术、音乐、艺术品等形式,引起情绪共鸣,从而获得难过、同情、愉悦、激动、快乐等情绪体验。除此之外,道德情感的培养与美育也息息相关。通过艺术活动培养审美情感的过程,本身也是养成思想道德情感的过程。[11]美育过程中对于情感的培养,能帮助个体进一步理解某一行为、观点的内在逻辑以及是非标准,并将之与个体的心理活动相联系,从而达到共情及怡情的效果。

(二)以美塑能:塑造主体核心素养,提升主体美育能力

首先,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一种表现形式。对于美育是否等同艺术教育,学术界众说纷纭。美育是以美学法则和艺术为基础的教育,[12]因而部分学者认为艺术教育等同于美育。然而,美育虽然主要通过艺术教育来实施,但并非所有的艺术教育都属于美育。[13]一方面,当下应该思考的是艺术美、生活美等“美”的理念应当如何与学前专业生的教育更好地结合。另一方面,“美的教育”这个包括艺术教育和人格教育等多方面的综合教育概念,如何作为提高学前专业生专业素养的重要载体,这也非常值得思考。

其次,美育也是培养审美能力的教育。仅从审美角度来看,“审美”一词始于西方,是指以感官为基础的知觉。[14]在审美能力的培养方面,高校美育促进学生主体接受美的熏陶和影响,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素养和能力是一种互相影响,相辅相成的关系。“素养”即“素质”和“涵养”,需要长期的培养才能形成,因此通过培养审美能力来提高的核心素养也需要长期的养成过程。高校各类艺术选修课的设置以及高校建筑、音乐等方面的展示都呈现了一个学校的美育文化氛围。由此可见,高校美育对校内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能通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艺术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除此之外,高校美育是一种塑造综合能力和素养的教育。美育是一种以“美”为基础的综合性教育,主要体现在学生对艺术技能、审美能力和专业素养的培养上。在课程方面,高校美育主要体现在艺术类课程的开设上。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艺术选修课,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动力,帮助学生认识、了解和运用艺术之美。而针对学前专业所开设的专业美育课,如幼儿舞蹈创编,美术以及器乐基础等课程,通过多方面的艺术技能学习将学前专业生培养为多才多艺的优秀幼儿教师。在职后的教育生涯中,这些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也能将“才”和“艺”融入幼儿教育。

(三)以美育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主体身心和谐

在“素养时代”的当下,美育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影响,主要表现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前专业素养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6]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最高层次的目标,也是美育的重要内涵。推进美育学科建设能够优化师资队伍、丰富美育理论、推动学科融合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15]而全面发展不仅指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均衡发展,也指身心的全面且和谐的发展。

德、智、体、美、劳五育对于个体的成长来说都不可或缺,只有各方面均衡稳定地协调发展,才能成长为具备优秀综合能力的社会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蔡元培先生认为,教育是要培养完整人格,需要德、智、体、美四个方面相辅相成。[10]由此可见,美育不仅包括艺术的美,更加强调人格上的“全”和“美”。具体来说,高校美育有利于学生构建健全人格、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情操与创造能力、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构建和谐校园。[16]

高校美育不仅作用于学生美育方面的培养上,还是高校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的粘合剂和催化剂,即美育从情感和心理层面促进其他四育的影响。美育本身与其他四育联系紧密,而五育之间则是相互融合且促进的关系。以人为例,“人美”包括外形美、气质美、健康美,而不同时代下大众对“人美”的认识存在差异。唐朝推崇的微胖审美、国外热衷的小麦色健康审美以及当代流行的白幼瘦审美都是不同社会背景与意识形态的产物。总之,既能通过道德、价值、健康观等理念影响审美,也能于德育、智育、体育、劳育中渗透美的文化理念。

另一方面,全面发展也包括身体和心理的协调发展。美育涉及到各类知识和理论学习,在培养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过程中,学生通过各类文化课堂和活动总结历史和社会经验、增大知识储备并提高思想水平。随着年龄增长以及逻辑思考能力的提升,学生心理机能与身体机能保持协调发展,才能形成健全的人格。作为人才培育对象的高校学前专业生,既是高校美育的施教对象,又是未来的美育施教主体。当个体的心理人格发展与实际年龄增长不和谐,则易形成“巨婴”、“啃老”“偏执暴躁”等负面形象,而这不符合社会对幼儿教师形象、能力及师德的要求与预期。因此,高校美育能通过渗透与联系各类教育效果,更加全面且有深度地培育学前教育专业人才。

三、高校美育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价值意蕴

高校的教育教学应始终围绕“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这一核心理念。[17]并且,高校美育对实现“立德树人”具备外在和内在价值。[11]美育作为培养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之一,不仅能提升大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完整人格,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幼儿教育的专业能力,潜移默化地提高学前专业学生的创造和想象力,陶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情操和趣味,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趣味和品味,促进作为未来幼儿教师的学前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从专业特殊性来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作为未来幼儿教师队伍的主力军,美育对于其在道德,情感上的培养,会在职后通过幼儿园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心理发展。只有人格健全、身心和谐发展的幼儿教师,才能更好地教育幼儿,而这凸显了高校美育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性。

(一)“拓”视野,“固”质量:拓展知识层面,提升学生学习质量

高校美育的价值表现为扩大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知识层面和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美育最直接的方式是通过课程影响学生,美育课堂的主要内容是各类理论和知识,然后以知识为基础“引导受教育者体验人生的情趣”[18]。

高校美育的价值体现在扩大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知识层面。美育最直接的方式是通过课程影响学生,美育课堂的主要内容是各类理论和知识,然后以知识为基础“引导受教育者体验人生的情趣”。从知识层面来看,美育作为一种综合教育,所涉猎的知识量大、知识面广。其次,高校美育能够提升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学习质量。学前专业生通过美术、音乐、舞蹈、艺术品鉴赏和历史文化等美育课程涉猎多领域的知识,足够的知识储备能够帮助学生进行各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甚至提高思考和创新能力,并将这种思考方法运用于其他方面。从学习质量的层面来看,高校美育以兴趣和积极性为主导促进了学生高质量、高效率的学习。美育课程及美育活动借助艺术、文化的元素实现内容的多元性、趣味性、丰富性,以及开展方式的灵活性。以高校学生在人文素养、知识技能、审美能力、社交能力、团队精神、的积累为基础,发展其专业素养与学习效率。

(二)“调”心态,“促”创新:转变学习心态,满足学生创新力发展

高校美育能够转变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学习心态。美育重在熏陶及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通过非应试教育式的高校美育,使学生体会到美育课程中的魅力和快乐。学前专业生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接受学习,而非死记硬背的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对美育内容的吸收。另外,在美育课程和活动中所获得的情感体验,也会帮助和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

高校美育能够提高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创新能力。美育价值在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促进全面发展。[19]创新能力是一个较抽象的概念,其建立在灵感和足够大的知识储备基础上。美育不仅从精神层面,也从知识层面对人产生影响。首先表现在高校美育能开发和锻炼学生的感性思维能力,这是培养学前专业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其次,美育知识所涉及的范围较广,学前专业生在专业必修知识之外,还能积极主动通过美育提高自身学识素养,这是开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创新能力的重要内容。同样以艺术和文化元素为核心,美育课程通过小组和个人成果展示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美育实践活动也借助比赛、演出、展览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展示作品的机会提升自身创编、创新能力及自信心。以班级、小组、个人活动的“三级”展示形式给予学生个性化选择,并通过美育形式与内容上的个性化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美育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在情境化的学习环境中获得更多的启发。

(三)“全”人格,“筑”情感:回归精神家园,完善学生人格与情感

首先,美育中对美的教育属于人类心理最高层次的需要,也是完美人格形成的必要条件之一。[20]除了能促进健康和意识的发展,美育促进道德素养、鉴赏与运用美的能力,而鉴赏与美的教育则是为了培养个体的整体知觉和精神力量,尽可能实现和谐。[8]可见,美育对学生而言具有多方面的促进功能,并且美育本身所关注的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可以实现自身能力的充分发展,提高自身审美素养,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心理需求作为人发展的高层次需求,而美育正好能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18]相较于其他四育,美育所具备的心理和精神上的价值更加凸显,尤其艺术类美育课程和活动带给学生精神上的愉悦感。其次,美育也促进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学生的情感发展。高校美育以人的感性为基础,激发学习主体的丰富情感。[21]实践中经历胆怯、尝试、适应、自信、享受等阶段,有助于个体精神韧性与感性的生长。而美育对人的影响正是通过愉快等情绪体验获得美好的心灵感悟,以及情感上的升华。最后,美育对于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具有健全人格的内在价值。美育具有引导大学生树立审美观念、促进学校德育建设等价值蕴意。[22]高校学生正处于入社会的过渡期,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这一时期快速构建,高校美育工作的开展促进德育发展的同时,也促进学生三观的构建,从而形成完整健康的人格。

(四)“蕴”内涵,“强”素养:深化美育内涵,提升学前专业素养

首先,高校美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有助于社会大众正确理解美育内涵。美育不同于智育,通过短时间的重点知识积累和应试考核就能明显获得成效。由于美育是对人的一个长期熏陶和影响过程,相比其他学段,高校美育能更容易得到成效。由于高校学生的课时及课业压力整体小于初高中,其课外时间也更加充裕,具备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参加感兴趣的高校公共选修课。与此同时,学前专业生必修课中也设置了部分艺术美育课程,在这种全面的学习过程中,美育对于学前专业生在情感发展、技能学习以及全面发展等方面的成效更容易展现出来,从而让社会大众进一步了解学校美育的内涵与作用。

其次,高校美育工作的全面开展反映了国家、社会、政府更加重视美育。美育工作开展的成效和重视程度呈现正反馈关系。当美育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效果显著时,学生群体以及社会大众更加肯定美育作用,由此美育才能进一步得到重视。从学前教育的专业视角来看,高校针对学前专业所开展的美育工作,不仅有利于培养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审美能力,更能促进其美育能力的养成。美育的内容范围不在于某一个学科,而是分布于各学科之中,例如语文课的文字美、数学课的逻辑美、英语课的音调美、体育课的健康美、思政课的哲学美等等。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是未来幼儿教师队伍的主力军,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掌握课程包含的美育内容,更需要从实践出发去运用和创编美育内容,从美育内容的学习对象成为掌握美育方法的主体。

最后,高校美育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专业素养培养具有正向影响。幼儿教师必备的美育能力,旨在对幼儿陶冶情操、启迪审美、发展欣赏力、培养创造力。[23]新时代倡导学科、科目之间融合,在幼儿园领域,作为未来的高水平幼儿教师,学前教育专业生也要具有将“美育”与“五大领域”内容、游戏活动、一日生活等多方面融入幼儿教育的素养与能力。高校美育对于未来幼儿教师在“美育”素养上的培养,也应当思考——应当更关注艺术学习的“深”还是“广”,美育中的“美”“艺”与“育”应当保持怎样的动态平衡。为了塑造高素养、善美育的幼儿教师队伍,推进和落实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美育工作不应仅成为政府和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更是当下学前教师肩负的时代重任。

四、结语

蔡元培先生认为“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10]从高校美育工作的开展,到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再到幼儿教育,美育“春风化雨”的影响一直在延续和传递。由于幼儿园教师的质量决定着学前教育的质量,[24]美育文化与技能作为重要的育人载体,对学前师资的全面培养具有重要促进作用。要实现学前教育专业优秀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提高,高校美育不可或缺。因此,高校美育应落地实际,顺应时代需求,同时迎难而上、展望未来,积极开拓新时代美育事业的新发展格局。

猜你喜欢
专业人才幼儿教师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高校应用型经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
美育教师
编辑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路径
新时期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
如何打造工程咨询业需要的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