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街道空间色彩特征及控制策略研究
——以上海乌鲁木齐南路为例

2023-03-07 09:28王晨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
流行色 2023年1期
关键词:组群色相明度

王晨 /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

1 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大多城市都追求现代化。大多数城市色彩或是呈现出单一的趋向,使城市失去特色;或是过于强调个性,使城市色彩趋向杂乱[1]。

城市色彩是展示城市风貌体现城市文化的重要因素,凯文·林奇(Kevin Lynch)在《城市意象》中提出一个好的城市设计应该令这座城市具有可读性。而一个可读的城市,它的街道、标志物或是道路,应容易认明,进而组成一个完整的形态[2]。可见街道空间是串联城市各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色彩亦是提升城市可读性展现城市风采的重要一环。历史文化街道因其特有的文化沉淀成为了城市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历史文化街道的色彩不仅影响着城市的风貌展现,同时也为城市的色彩规划提供了重要参考。上海市在2002年通过的《中国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与优秀历史建筑物保护条例》就对历史建筑周围的建设提出了色彩方面的规定,要求周边建筑的色彩应与历史建筑相协调[3]。这一规定无疑使历史建筑乃至历史街区的色彩加强了对周边区域甚至城市的色彩的影响。

如今,越来越多的学者进行了对城市色彩的研究。温文瑞对城市街景中的建筑色彩进行了着重研究,并提出了塑造连续性街道空间与塑造变化性街道空间两种建筑色彩设计途径[4]。陈群元与邓艳华将我国的色彩规划进行了梳理并大致分为强调主导色、基于城市空间结构、基于功能分区三种类型[5]。王岳颐在城市空间与色彩的理论基础上对城市空间色彩规划的框架进行了构建[6]。此外,武汉、天津等城市均确立了城市主色调,并根据城市空间结构、功能区域等条件对城市色彩进行分区分级管控。

2 乌鲁木齐南路街道空间色彩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

乌鲁木齐南路位于上海市徐汇区,1918年上海法租界公董局修筑此路,名称为巨福路。该路位于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是当前上海市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风貌区,为一类历史风貌保护道路。该路段内有多处历史建筑,包括基督教国际礼拜堂、夏衍故居、衡复艺术中心及邬达克建造花园别墅。

1914年法租界第三次扩张,增划了徐家汇以东、肇嘉浜以北、大西路以南为法租界。乌鲁木齐南路就在这次扩张的范围内,其所在的区域被划为高级区,随着法租界的建设,该区域成为租界内的高级住宅区,很多花园洋房保留至今。

对比1948年的行号路图录,乌鲁木齐南路的格局在这几十年间并无大变化。沿街多数的花园洋房都得到保留,仅小部分住宅被拆除重建。对比历史照片,后期建造的围墙大范围阻隔了行人视线,对街道界面的影响较大。过去的法租界西区有着浓郁的田园风情,街道两侧大多采用低矮的竹篱或是通透的栅栏,如大量实体围墙的遮挡使花园洋房对街道空间界面的参与度大大降低。因此,在后续的研究中除了对街道建筑进行重点色彩提取外,街道围墙也是街道色彩控制的重要部分。

2.2 研究方法

对乌鲁木齐南路的色彩调查采用拍照提取的方式,为保证色彩提取的准确性,应选择避开直射光线处进行。调查对象包括街道中的建筑界面、街道设施、广告牌等人工景观要素。

文章采用孟赛尔色彩体系进行分析。孟赛尔色彩体系通过色相、明度、饱和度这三项指标构建成一个三维体。任何颜色通过这三项指标都可以在色彩三维体中确定对应位置。确定街道空间中色彩色相、明度、饱和度的集中区域,通过统计分析手段确定街道空间基色调并制定推荐色谱。为保证历史街道的原真性,确定基色调时应优先考虑历史保护建筑的色彩,其余要素色彩次之。

3 色彩特征分析

3.1 色彩特征定性分析

在色彩提取过程中发现,街道界面色彩主要集中在暖色系,沿街的里弄住宅与花园洋房外墙及屋顶大部分呈现出低饱和度的红棕色或暖灰色,小部分洋房外立面采用了黄灰色调,还有个别建筑采用了冷调红棕色。这些颜色很好地形成了一个和谐的色彩体系,同时,大片的暖色调中穿插了小部分相接近的冷色调,使街道的色彩呈现出一定的层次性。该街道的色彩系统能够呈现出历史文化街道的厚重感。街道中唯一采用了高饱和度红棕色外墙的洋房有明显翻新痕迹,在后续推荐色谱的制定中将其视为后期置入元素考虑。大部分围墙直接采用了与之相连的建筑外立面的色彩。然而,其中也有小部分区段的围墙采用了冷调蓝灰色,这些围墙的建造历史往往比较短,属于后期置入的颜色。这部分围墙大部分采用了与里弄建筑外墙面装饰色相似的低饱和度蓝灰色,仅有局部的装饰色采用了深蓝灰色。可见在建造时在一定程度上需要考虑色彩控制,但由于这些深灰色明度过低,会被行人轻易识别,这些装饰色块依旧影响了街道色彩的协调。

路灯、路牌等街道家具大多采用中性的灰色、黑色,即便使用了原有色彩体系以外的颜色也由于其体积小对街道空间的色彩体系造成影响也很小。值得注意的是,沿街商铺的招牌虽然在街道中占比较小,但由于招牌往往布置于易吸引视线的位置且采用鲜艳醒目的颜色,在街道整体色彩体系饱和度较低的情况下很容易突显出来。店铺招牌颜色对街道空间色彩系统的扰乱十分明显。

3.2 色彩特征定量分析

对采集到的色彩进行色相、饱和度、明度及色彩出现位置等信息的整理,并根据采集到的颜色色相对乌鲁木齐南路街道空间色彩进行分组,该街道空间中出现的颜色可以根据色相大致分为色相为0~15°的红色组、色相为30°~60°的橙黄组、色相为206°~220°的蓝绿组及色相为339°~359°的红紫组。

色相为0~15°的色彩以巨鹿公寓外立面、180号花园洋房外立面的砖红色为代表,该色彩组群主要出现的位置包括建筑外立面、洋房坡屋顶及围墙。该色彩组群的饱和度集中在25%~50%之间,属于中低饱和度。也有小部分建筑外立面及与其相连的围墙使用了饱和度低于5%的色彩。另外,有一处有明显翻新痕迹的花园洋房采用了饱和度高达81%的砖红色,该颜色在街道中比较突兀,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街道色彩体系的协调性。该色彩组群的明度均超过了50%,集中于60%~70%之间,表现出较高的协调性。

色相为30°~60°的色彩以衡复艺术中心外立面的沙色为代表,该色彩组群主要分布于围墙及街道西侧的花园洋房外立面。该色彩组群的饱和度集中于0~30%之间,属于底饱和度,仅有一处围墙采用了饱和度达48%的暖黄色。仅将该颜色放置于色卡中与组群中其他色彩进行比较并没有突兀感,但由于同路段中相同样式的围墙色彩饱和度均低于20%,行人往往能够一眼识别出该路段围墙色彩的突变,因此该颜色对街道空间的色彩体系也存在一定影响。该组色彩中仅有一处围墙色彩明度为67%,其余色彩明度均高于80%。由于该颜色饱和度低于色彩组群中的大部分颜色,在街道色彩体系中处于背景色的地位且其明度与其他颜色差距不大,因此并不影响街道色彩体系的和谐度。

色相为206°~220°的色彩以围墙的蓝灰色为代表,这些色彩作为里弄住宅外立面的装饰色、部分区段围墙的主色和部分区段围墙的装饰色出现。该色彩组群仅有部分围墙的边缘装饰色采用了饱和度46%的深蓝灰色,其余颜色的饱和度均低于10%。该色彩组群中色彩明度集中于62%~72%,仅有围墙边缘的装饰色明度为35%。这种深蓝灰色虽然仅作为装饰色出现,但由于其色相、饱和度、明度均与同组色彩存在较大差异,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街道色彩的协调性。

色相为339°~359°的色彩以157号公寓外墙的冷调棕色为代表,该组群色彩出现于公寓楼外墙。组群色彩均为饱和度低于40%的低饱和度色彩,明度集中于50%~60%。该组色彩虽为冷调色但色相与占据街道色彩大部分的砖红色系色相、饱和度、明度均较为接近,因此该组群色彩不仅不会对街道色彩体系的协调性造成影响,反而能够利用色调冷暖的变化为街道色彩体系增添一定的变化性。

3.3 推荐色谱

根据上述的统计分析可知,乌鲁木齐南路的街道空间色彩体系可大致根据色相划分四个色系,其中砖红色系、沙色系占据了街道色彩的主体,街道整体呈现出暖色调。街道整体颜色均呈现出低饱和度高明度的特征。砖红色系与沙色系作为街道的主色调不仅是建筑材质的特征色彩,还能够体现历史文化街道的古朴感,暖色调的主色调给行人带来温暖的心理感受,低饱和度与高明度的配合使街道具有古朴感的同时不会显得过于灰暗。

街道空间色彩推荐图谱分为三部分:基调色、强调色与点缀色[7]。其中,基调色主要依据街道现状色彩主色调并结合原真性原则着重考虑历史保护建筑色彩制定;强调色在基调色的基础上通过色彩调和得出[8];点缀色则一般与基调色形成对比。一般来说,基调色占据色彩系统的主导地位,会影响人对空间的色彩感受,强调色占色彩系统的小部分在不破坏整体协调性的前提下为色彩系统增添层次性与丰富性,而点缀色一般占据整体色彩系统的5%以下。

根据上述分析,选择砖红色系与沙色系为街道的基调色,并在推荐色谱的编制过程中将基础色调色彩组群中破坏街道色彩协调性的后期置入色彩剔除。随后通过色彩调和得到强调色与点缀色,生成推荐色谱(图1)。

图1 推荐色谱

4 色彩控制策略

4.1 原真性

街道空间色彩控制本质是对街道现状色彩进行选择性继承与去除,并在现状色彩基础上置入有利于打造空间特色的新色彩,因此,对现状色彩的继承成为色彩控制中尤为关键的一步。对历史文化街道的色彩控制应建立在了解街道历史的前提下,选择最能够体现街道历史文化特征的历史时期,将该历史时期建造的历史保护建筑作为研究重点,并针对该历史时期的街道风貌进行还原。被继承的色彩应符合街道地域、历史、文化等特征,并确保历史保护建筑色彩能够在街道色彩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对于部分颜色鲜艳的广告牌,容易在人的视觉中抢占前景色的地位,因此在色彩控制的过程中应对此类色彩进行删减,并进行饱和度与明度的限制。

4.2 协调性

街道色彩感知具备协调性是色彩控制的一大重点。街道色彩体系中的不同色系需要相互协调,色彩选择遵循色彩调和原理,不同色系区域之间应使用过渡色,避免街道空间中色彩进行跳跃性变化。控制基调色、强调色、点缀色在空间中的占比及分布位置。围墙应选择与相连或临近建筑物外立面相同色系的颜色,且应尽量避免相邻色彩饱和度明度差异过大。街道中的公共设施可采用点缀色,但应注意公共设施在街道空间中布置的位置及间距,通过对点缀色位置的控制增添街道的变化与韵律感。

街道底界面色彩同样值得关注,人行道地面的铺装色彩需要同时考虑与机动车道地面色彩和临街建筑界面底部色彩的协调性。一般人行道铺装宜采用低饱和度的灰色,最大程度与其他色彩相协调,也可以采用进行色彩调和处理后的基调色与街道主导色彩保持协调性。

4.3 层次性

虽然街道整体的色彩饱和度低明度高,但是不同色彩间的饱和度明度依然存在对比。在人的视觉感受中,高饱和度的色彩更容易成为前景色,因此应选择街道中的标志建筑物、重要节点空间将其色彩的饱和度适当调高,确保其成为街道的前景和视觉焦点。街道中的次要建筑物、围墙等元素应选择低饱和度色彩并保持协调,使其成为标志性建筑物和重要节点空间的背景,在街道中形成鲜明的主次色彩层次。

5 结语

街道色彩的控制关系着街道整体形象、空间使用感受与街道历史文化的传递。通过街道色彩现状调研、街道历史文化研究、制定街道推荐色谱能够有效地对街道色彩控制提出建议。历史文化街道色彩的控制不仅有利于提升街道的吸引力,也能够更好地还原历史文化街道的特色风貌、进行历史传承。另外,色彩控制也不应局限于历史文化街道或历史风貌区,而应着眼于整个城市,让城市色彩成为展现城市文化、魅力的有力渠道之一。

猜你喜欢
组群色相明度
苏联八色相环由来考述
——兼论八色相环的内涵
73个传统建筑组群组团出道!带你活进从前的慢时光
基于Coloro色彩体系不同色深公式的颜色深度研究
“组群”“妙比”“知人”:小学语文古诗群文阅读的三个途径
高效液相色谱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QC新七大工具之五:矩阵图法
色相、心相与舞台造型——民国京剧批评中的“扮相”品评
磁盘组群组及iSCSI Target设置
浅谈中学生对色彩的认识与表现
印刷颜色的明度预测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