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健林
全媒体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在继承以往优秀经验和原则的基础上,与时俱进,继续探索契合全媒体形态的新特征,其中,成就报道颇具亮点。本文以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等媒体2022年的成就报道为主要研究样本,尝试从理念、内容和手段等层面,总结全媒体时代成就报道的新特点。
全媒体时代,无论是媒介形态还是舆论生态都同以往有着巨大区别。特别是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国内国外、线上线下、虚拟现实等的边界愈发模糊,舆论场的构成愈发复杂多变。面对这些深刻变化,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如果还是单纯坚持旧的工作理念,很容易失声失语。近年来,主流媒体报道成就的过程中,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从理念层面对成就报道做了积极探索。
面对全媒体时代信息交互且变动不居的状况,正确的思想舆论如果不能发展壮大,那么错误的思想信息就可能扰乱人心。因此,“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1]。全媒体时代的成就报道是正面宣传的重要实现形式,其基本原则就在于坚持正确导向,把握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积极向上的主流。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后,人民日报、新华社、求是等主流媒体纷纷开辟“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专栏,刊发一系列深入基层的调研报告,反映和总结各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基本情况和先进经验。其中,人民网联合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开辟“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专栏,积极报道我国近年来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取得的进展。这些重要报道,充分宣传和反映了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经济社会发展的亮点、新时代的良好面貌等。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从根本上说是为了人民,作为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实现形式,成就报道的目的在于团结和鼓舞人民。党的十八大以来,主流媒体坚持人民至上的原则,积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在制作成就报道的过程中,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许多成就报道的素材从群众中挖掘而来,人民群众也成为成就报道的主人公,可以说切实做到尊重人民的意愿和智慧。为了彰显成就报道的人民情怀,新华社开辟了“我在现场·我们都是追梦人”专栏,讲述了深山“空巢村”、罕见病少年的大学梦圆等故事,记录普通人的追梦历程。2022年12月10日,该栏目发布《我在现场·我们都是追梦人丨十年“圆梦”》,报道了江西上堡村村民吴年有和他的四胞胎女儿的故事。通过记录这个普通家庭的10年发展,描绘“中国梦”照进万千小家的真实图景。类似的报道还有很多,它们都将人民群众作为报道的主人公,是对人民情怀的充分展现。
当前人类社会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具体表现包括国际力量对比的调整、国际权力格局和国际关系的变化、全球进入动荡变革期等,国内也面临改革发展进入矛盾期和深水期、党的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顽固多发问题的状况。各种“黑天鹅”和“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在这些复杂背景下,成就报道一方面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时代发展向前的根本趋势,顺应国家和时代发展的大势,引领正确方向;另一方面也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回应时代抛出的各类问题,在报道上有所关涉。2022年,人民网开辟《我们的新时代》专题,专题深入把握新时代国内外社会发展的时代脉搏,报道内容涉及新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如2022年6月10日的报道《把握时代脉搏 牢记创作初心》,讲述新时代的电影创作。该专题同时还具有强烈的国际视野,发布《“在共建‘一带一路’平台上展现中国青年风采”》《把友谊的种子撒满这片土地》等反映国际格局新态势的文章。
□ 上图 新华网、人民网、央视等开辟“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专栏
□ 下图 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网络宣传片《CPC》
近年来,主流媒体的成就报道充分考察和关照新时代、新征程党、国家和人民的生动实践,从具体、生动的实践中,在服务中心任务、面向日常生活以及聚焦热点事件的过程中,制作出引领人民、引领时代和引领价值的新闻作品。
作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展开形式,成就报道的一个重要原则在于坚持党性,而其中的一个基本方面就是要服务党和国家在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从政治层面看,全媒体时代实际上同新时代新征程高度契合,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们面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在此过程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们依然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同时人民群众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上都有着更高要求。具体到现实实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又可分解为许多具体的中心任务。例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征程我国面临的中心任务。近年来,各主流媒体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在新征程中的中心任务。如,新华社于2022年11月发布《共建共享幸福乡村36个社会帮扶典型案例》,积极宣传各地方乡村振兴的成功经验;再如,人民日报开辟“乡村振兴调研行”专栏,通过走访一些代表性的村庄,记录乡村振兴推进过程。
全媒体时代,网络媒介深刻地渗透进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对于老百姓而言,他们往往更关注感性的日常生活和切身利益。近年来,主流媒体的成就报道强调贴近群众的日常生活,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和故事,宣传党和国家取得的伟大成就。其中,新华网的“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专栏经常报道如何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如,2022年12月12日发表《精细化管理让老社区充满温暖》,展示老社区的精细化管理如何更好地服务社区和老年人。新时代新征程的成就是恢宏伟业,但从个体角度看,一个时代的成就更多地体现在日用器物和生活环境的改变中。这样的成就报道不同于传统的宏大叙事,而是从最细微和最琐碎处加以书写。
社会热点事件成为引发人们交流思想意见、参与公共讨论的重要契机。因此,全媒体时代,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很难离开热点事件这个维度。一方面,需要适当且及时回应社会热点事件,以此为契机,发布高质量的成就报道。2022年初,各大媒体宣传冬奥赛事,制作了一批高质量的新闻报道。如,人民日报的《冬奥会开幕式,你永远可以相信中国人的浪漫》引领人们深入思考开幕式所体现出的中国精神和中华气派;又如,央视新闻制作的短视频《当她拿出豆包的那一刻 我蚌埠住了》,塑造了冬奥健儿谷爱凌的可爱形象,向全球很好地宣传了北京冬奥。另一方面,成就报道本身也可以成为社会热点事件和网络舆论的制造者,通过生产一些优秀的报道作品,引发网民的广泛关注,从而形成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参与的社会热点事件。2022年10月19日上午,人民日报重磅发布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网宣片《CPC》,宣传片一经发布,迅速在网上引发巨大反响,短时间内在抖音、哔哩哔哩(B站)等平台的播放量破百万,并登上微博热搜榜。《CPC》的发布,极大地引发了人们对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光辉成就的广泛讨论,很好地宣传了党的光辉形象。
从世纪之初兴起的互联网,到后来的移动互联网,再到现在的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都是改变传媒形态和传播方式的重要因素。全媒体时代的成就报道强调借助和利用新科技的赋能,从主体引领、媒介技术、平台融合各个层面,创新手段以提升传播效果。
全媒体时代人人都可参与媒介活动,人人也都是媒体,呈现全员媒体态势。全员媒体给成就报道带来一定的挑战,特别是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各种观点交相呼应的网络空间中,如何吸引关注,成为成就报道面临的巨大考验。近年来,以新华社等为代表的主流媒体,顺应全媒体时代全员媒体的新特征,借助各大网络平台以及大数据等新技术,积极引领网络空间多主体的参与,充分调动广大自媒体和网民的积极性,赋予成就报道更强的多样性、多元性和包容性。2022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百年诞辰,人民日报在B站推出《百位UP主联唱,庆祝建团百年》系列视频,系列视频又包含“动画区”“音乐区”“美食区”“时尚区”等子视频,其中,“美食区”UP主联唱庆祝建团百年的视频,截至目前,B站播放量已经超过300万。事实上,许多主流媒体都在各大平台同自媒体主播合作,推出群众喜闻乐见的系列短视频,如央视新闻同B站UP主“帅农鸟哥”合作推出《丰收了 我真的很想画这幅画》短视频,纪念袁隆平院士逝世一周年,同时展现我国杂交水稻事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视频收获了600余万的播放量。
移动互联网使交往愈发成为一种即时性活动。新闻传播的内容较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丰富和多样,并且呈现出受众导向,呈现形式也丰富多彩,愈发趋向图像化和视频化。特别是大数据、云计算、5G、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极大提升了新闻报道的生产力。2022年全国两会前夕,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推出“2022年全国两会融屏访谈”。通过运用虚拟空间、XR等技术,将身处北京演播室的主持人“送入”中国空间站,与王亚平实现“裸眼3D”般面对面交流。新华社等主流媒体非常重视通过运用新技术来提升成就报道的质量和水平,早在2021年12月,新华社就发布了《久等了!B站首个8K视频来了,追寻最美中国星》短视频,视频采用8K技术,向观众呈现了浩渺宇宙中中国空间站的运行轨迹,获得了超过500万的播放量。通过运用新科技,成就报道被赋予更为具象的感官体验,甚至带给观众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无疑极大地提升了传播效果。
□ 新华社视频号转发人民日报的报道《骄傲转发!三“舰”齐发贺十年》
全媒体时代,各主流媒体从信息生产主体、传播形式、传播渠道等各个方面推进融合式成就报道。2022年9月25日,人民日报发布题为《骄傲转发!三“舰”齐发贺十年》的新闻报道,展示我国过去十年航空母舰事业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报道利用了文字、图片、视频各种传播媒介,并在人民网、微博、微信公众号、B站等各大平台发布。报道一经发布引来各大媒体转载。其中,光明网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加以转载;新华社在微信视频号中加以转载,并产生较大热度。这表明,全媒体时代的成就报道,呈现出全方面、全过程、全形态、全空间的传播特征,媒体融合极大增强了成就报道的传播效果。
【注释】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