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8期参考答案

2023-03-06 03:08
《学习方法报》写作·高考 2023年32期
关键词:原文材料文化

(一)1.B(A.“科技只是它们之间的‘催化剂”错,选项中的“它们”指代的与文本不同。C.“应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前提”错,于文无据。D.“坚持科技伦理观可规避”错,应该是“坚持正确的科技伦理观”。)

2.C(“时代背景、社会文化等都会随着它的变化而变化”错,应是“科技伦理价值观随时代背景、社会文化的变化而变化”。)

3.B(老子一味抵制“伎巧”,其主张并不符合正确的科技伦理观。)

4.有人认为,科技自身存在某种反自然性,科技会激化生存矛盾,压迫自然空间。

5.①科技发展给人类的生活提供了越来越大的帮助,在足球比赛中采用AI技术,解决了多年来人工裁判引发的争端,使比赛更加公平、公正。②这一科技创新,尊重了不同个体的利益诉求,避免了侵害他人权益,实现了科技伦理与科技创新的良性互动。

(二)1.B(材料一第5段为“把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聚焦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的统一,需要创新文化表达方式,让文化在新时代更有“‘生命力”,中国国家版本馆与文化“生命力”不构成因果关系。)

2.D(中国国家版本馆作为“契机”对应的是材料二最后一段的“中华文脉”和“中华文化”,而不是“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文化的弘扬和繁荣,中国梦的实现”。)

3.C(此处思想文化是有传承关系的思想文化。“诸子百家”与“中国共产党先进革命文化”的思想文化有从古至今的传承关系。)

4.①建立中国国家版本馆,可以把历史留下的“文化遗产”变成人民群众丰富的精神食粮,烛照民族复兴之路。②建立中国国家版本馆,可以在守正创新中增强历史自觉,发挥历史主动,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5.①中国国家版本馆能够反映和见证时代的文明成就,推动和支撑民族的发展进步。②能够树立传承历史、立足当下、展望未来的文化地标,成为彰显文化自信、展现时代气度的崭新标识。③有助于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不断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三)1.A(B“有着本质的区别”错,材料中的“乡土社会”与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大体相同,并没有本质的区别。C.“与传统经典、传统技艺不同”于文无据,“最高位置”偷换概念,应是“极高位置”。D.“的确具有辟邪祛病的功效,这一做法值得代代相传”错,材料二没有认为端午节在门楣上插艾草、莒蒲具有辟邪祛病的功效,只是对这一传统做法进行解读阐释,“这一做法值得代代相传”也曲解了文意。)

2.C(“如果纪念屈原的活动缺失,端午就没有了文化底蕴”错误,没有纪念屈原的活动,端午节不一定没有文化底蕴。)

3.D(“并列展开论述”错。“千年端午”是材料的总结,不与其他三个方面并列。)

4.①含义:结合“对于积淀了千年底蕴的端午来说,后人对于它的打开方式,始终离不开念兹在兹的‘文化二字”可知,“打开方式”指的是后人过端午節的方式,结合“千年端午,让传承溯流而上。从时光轴上看,端午节所走过的岁月太过久远,好在它并没有无奈蒙尘,也没有被时代抛落,而是在后人的传承中越擦越亮”可知,“越擦越亮”的对象指的是端午文化,而“擦”的行为指的是一种坚守、传承和弘扬,“亮”指文化在传承和弘扬下越来越灿烂辉煌。②作用:“打开方式”和“越擦越亮”这两个短语生动形象,把抽象的事物和道理讲得通俗易懂,体现了语言的活力与张力,具有启迪读者、感染读者的效果。

5.①结合“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可知,《碧水长歌颂端阳》节目沉浸式实景演出,将山水美景、人文气象与文艺表演融合,体现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理念。②结合“传统节日不断融入生活,就能获得生生不息的力量”可知,《碧水长歌颂端阳》节目,让千年文化以文艺之美飞入寻常百姓家,融入百姓生活,富有时代气息。③结合“以文化创意、数字技术赋能传统节日文化,发展好多种文化业态,有助于提升大众参与度,增强审美趣味,提升美育素养,也有利于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可知,《碧水长歌颂端阳》节目,将山水美景、人文气象与文艺表演融合,增强了审美趣味,提升了美育素养。④结合“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意蕴,推出更多富有时代气息的节庆活动,有助于我们真切感受文化力量,更加坚定文化自信”可知,《碧水长歌颂端阳》节目有助于人们真切感受文化力量,更加坚定文化自信。

(四)1.D(A.选项偷换概念且曲解文意,原文为“海量微信群和朋友圈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一种理论话语上的‘去中心化和对话语霸权的消解”。B.“流量是最重要的因素”于文无据。C.“促使粉丝群体在文艺批评场域拥有参与和发言的权力”错,原文为“无疑为包括粉丝群体在内的广大普通受众参与文艺批评、发表个人文艺观点创造了机会与可能”。)

2.A(B.“具有一定的创造性”错,于文无据。C.“只是出于对文本单一化解读的反感和对学院派批评家的反叛”说法绝对化。D.根据材料二最后一段,“必然具有差异性和包容精神”错。)

3.C(“粉丝之间难以做到自由平等地对话,所以粉丝群内部存在壁垒,交织着权力博弈”因果倒置。)

4.“圈层化”,指的是网络文化“群体”化现象。“信息茧房”,指的是在特定的网络空间进行信息与观点的分享,从而形成笼罩整个群体的价值观念。

作用:“圈层化”和“信息茧房”等词语使论述更具形象性,增强了说服力。

5.①材料一侧重分析粉丝批评存在的问题,从而论述数字时代文艺批评的“圈层化”现实。②材料二侧重分析粉丝批评与学院派批评的矛盾对立关系,从而论述粉丝群体的弱势地位。

(五)1.D(同D项相关的内容在材料三中的“第三”点,材料中没有“民族地区”的限制,此项缩小了范围。)

2.D(A.“难以启动”的说法同材料一中“发展的瓶颈”一语意思不同。B.相关的内容在材料二,该项错误在于使用了“只要……就……”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而实际上,要“促进绿色发展,开拓通往同步小康的创新之路”,仅有“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道法自然的法则”,是远远不够的。C.相关的内容在材料三第一段,该项错误在于错设因果关系。D.相关内容在材料三最后一段,该项说法同原文一致,是正确的。)

3.C(同C项相关的内容在材料三“第三”点,推断错误。)

4.①有助于信息的传递与获取。②有助于情感的抒发与共鸣。

5.①舍米湖村在传承的基础上通过哪些举措对摆手舞加以利用。②舍米湖村的村民在对摆手舞的有效利用中获得哪些好处。

(六)1.B(“人民性离不开市场化”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二段“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是中国文学走向市场化的时期”,在此之前便存在“人民性”。)

2.A(由材料一第二段“现实主义获得了一次崭新的再生”,可知“从欧美现代主义转为现实主义”错误。80年代中国受欧美现实主义的影响,开始了中国文学的新样态,当时的思潮并非“欧美现实主义”,所以便没有“转为”可言。)

3.C(强调的是小说对国民的改造。)

4.①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坚定“四个自信”,把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审美等需求放在首位,引导人民积极向上。②继承文学创作传统,对传统诗词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增强当代文艺作品创作的“新人民性”。③汲取世界文学经验,守正创新,合理扬弃,不断开拓丰富作品人民性的新路径。

5.①思想内容:词中“谁主沉浮”之问、“峥嵘岁月”之忆、“书生意气”之勇、“粪土当年万户侯”之慨,有助于青年一代点燃青春激情,树立远大理想,激发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担当。②审美趣味:词借“万山红遍”“鹰击长空”等壮丽秋景,营造宏阔远大的意境,情景交融,格调昂扬,传达出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和豪迈气概,引导青年感受传统诗词的文化魅力,自觉接受艺术美的熏陶。

(七)1.C(“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写于寇准拜相之前,“流露出寇准弱冠未遇时之心态,并预示了日后之拜相与功业”。)

2.C(A.“在艺术水平上,绘画不及诗歌”于文无据;B.“画作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诗作的体裁和题材”错,根据材料一“其高下则取决于对诗和画这两种文艺形式特点的把握,以及相互转换的技巧”可知;D.“这一观念成为了中国画的金科玉律”错,根据材料二“‘诗画一律说也并非一统天下”。)

3.A(B、C、D都属于诗画异质论。)

4.首先引用北宋徽宗时画院考试的一段趣闻,说明画家对诗的理解、画家的想象力对所画诗意画至关重要;然后分析诗歌创作和从诗到画的创作过程的不同,并论述诗意画的限度;最后总结诗意画难以表现诗所包含的丰富内容,也难以给人读诗时所产生的感动、美感、联想和人生启发。

5.①邵雍的观点属于诗画异质论,诗歌和绘画两种艺术形式通过不同的表现方法来表现不同的对象;②绘画直接诉诸视觉,利用丹青等创作手段,将意象固定为具体事物,表现万物之形;③诗歌善于运用想象,而诗的想象是游移的,诗歌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能够表现出幽微之情。

(八)1.D(“而漢乐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木兰诗》、白居易《新乐府》等局限于纯然叙事,就缺乏了‘意”错误。根据材料二原文“汉乐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木兰诗》,以及白居易的《新乐府》那样纯然叙事的诗并不多”,可知,原文没有提到它们缺乏“意”。)

2.B(“所以他难以像白居易一样被称为现实主义作家”错误。根据材料二原文“白居易的《秦中吟》和《新乐府》反映社会现实,指责社会中不合理的现象,同情人民疾苦,多是优秀的诗篇,在中国诗歌史上起着很大的进步作用,但大抵只限于客观的叙述,使人感到其中缺乏杜诗里那种深刻而炽烈的思想感情。这是现实主义的白居易和不能以现实主义来局限的杜甫的不同之点。杜甫的时事诗和政治诗大都含有强烈的抒情成分”,可知,杜甫是“不能以现实主义来局限”,并不是说他难以被称为现实主义作家。)

3.A(根据材料一原文“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的方法是扎根人民。只有永远同人民在一起,艺术之树才能常青”,可知,材料一的观点为文艺作品要与人民联系在一起。此项只是在评价孔子与孟子。)

4.①取材于革命年代,反映伟大的革命战争生活,能让人民从身边的人和事中体会到战争年代的人间真情和真谛,感受到那个年代的大爱与大道;②塑造和刻画了一系列典型人物,反映了普通人也是英雄、人民创造历史的主题,手法高超,作品充满了吸引力、感染力和生命力。

5.①诗作反映个人命运和时代生活,反映人民的真情实感。②诗作有对于生活的执着和对于国家与人民的热爱。③诗作质量普遍上乘,能感动不同时代的读者。

(九)1.B(“主要原因”说法错误,根据材料一“我之所以要说杜甫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原因就在于杜甫的作品所涉及的范围极广”可知,迈克尔·伍德认为之所以要说杜甫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原因就在于杜甫的作品所涉及的范围极广,而他创造的“中国文化的道德和情感词汇”所体现的中华文明的价值观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2.A(“能在当下找到古代文化的含义,这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错误,材料中并没有相关信息说只有中国“独一无二”“在当下找到古代文化的含义”,此信息属于无中生有。)

3.D(窦娥这句话所表现出的是坚强不屈的民族性格。根据“简单的十个字,蕴藏着多么深厚的情感。这不正是我们含蓄内敛的民族性格的生动写照吗”可知,材料二第二段通过杜甫诗歌论证的是文学作品能表现含蓄内敛的民族性格,所以不能作为论据。)

4.①结合“就是《论语》中孔子关于‘斯文(礼乐教化、典章制度等)的著名论述。这个理念一直风雨无阻地伴随着中国人,即使有汉末或唐末那样的天下大乱”可知,《论语》中孔子关于“斯文”的论述,一直伴随着中国人。②结合“杜甫广阔的想象力,不仅表现在他写下了‘中文最伟大的词语,而且创造了‘中国文化的道德和情感词汇”可知,杜甫不仅写下了“中文最伟大的词语”,而且创造了“中国文化的道德和情感词汇”。③结合“杜甫信奉儒家的仁义道德,这些在今天的中国社会运行及人际交往中仍然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可知,儒家的仁义道德在今天的中国社会运行及人际交往中仍然具有基础性的地位。④结合“中国有地球上最古老的诗歌传统。《诗经》中最古老的诗歌要早于《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可知,中国有地球上最古老的诗歌传统,《诗经》中最古老的诗歌要早于《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5.首先回答:不同意这种说法。

结合材料二“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们的作品深刻地揭示了中华文明独有的精神特质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含蓄内敛,坚强乐观,渊源有自,历久弥新”“我们的文学艺术,就是在这些平凡的细节描写中,充分展现中国人的美好心灵、崇高情感和不屈性格”“他们没有豪言壮语,没有高头讲章,在朴素平凡的生活中,苦干实干,勇敢顽强,生动地诠释着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可知,这处水生回家探亲的细节描写充分展示出中国人所特有的美好心灵和崇高情感,是中华文明独有的精神特质和文化底蕴的真实体现。夫妻相见在生活中本可以有多种表现方式,但作品中的夫妻因战争而长期分离,好不容易见面了“水生亲热地喊了一声:‘你!”,一个“你!”就是水生此刻最富有感情的表达,蕴含了对对方的思念与牵挂,这正是中华民族含蓄内敛的民族性格的生动写照,是中华人文精神强调人与人和谐共生科学的“真”、人伦的“善”和艺术的“美”的完整统一。

(十)1.B(A.“如果病症为一般剧烈撕裂样、刀割样胸痛,那么就会被诊断为大动脉夹层病”说法绝对,原文第五段为“剧烈撕裂样、刀割样胸痛,既往有高血压的,一定要想到此病”,只是说剧烈撕裂样、刀割样胸痛症状有可能是大动脉夹层病,但并不一定是大动脉夹层病。C.“可以鉴别并治疗不同类型的心肌病”中“治疗”说法错误,超声心动图只是一种检查手段,并不是治疗手段。“即可看到扩张型这种容易漏诊的心肌病”中“扩张型”张冠李戴,从第八段“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往往容易漏诊……其实做一个超声心动检查,通过心尖短轴切面,即可看到心尖肥厚”可知,应是“心尖肥厚型”。D.“一定能治愈”说法绝对,第九段的表述为“近几年外科修复的成功率也逐年增高”,可见未必一定能治愈。)

2.C(“爆发性心肌炎由感冒引发”理解错误,第七段表述为“有一些特殊病毒可以侵犯呼吸道引起感冒,也可以伤害心肌,轻者可能有心慌、乏力,重者则发生心衰、晕厥甚至猝死,也叫爆发性心肌炎”,可见爆发性心肌炎是有一些特殊病毒引发的。)

3.D(A.说的是生气时免疫细胞会罢工,让身体抵抗力下降,并没有说明生气会导致应激性心脏病。B.论述生气容易导致肿瘤,要及时活血化瘀,和应激性心脏病无关。C.论述生气容易导致各种肝病,和应激性心脏病无关。D.生气容易导致心肌缺血、缺氧,从而引起心绞痛、心肌梗塞。与题干中“生气会导致应激性心脏病”一致。)

4.①打比方,使抽象的专业知识通俗化、形象化。例如:其内结构恰如我们的理想小洋房,楼上两房、楼下两室,以及两墙、四门、两入口、两出口。②举例子。例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的病,如果当时有超声心动图,便可真相大白。

5.①健康饮食,拒绝饮食中的高盐、高脂,不饮酒、不抽烟。②增加运动,控制体重,保障睡眠质量。③乐观豁达,减轻精神压力。④定期体检,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治疗。

(十一)1.D(“北极动物”在原文中就是指生存在北极的动物,而不是指起源于青藏高原的动物。原因有二:其一,根据原文“许多‘北极动物同样起源于青藏高原”,如果将选项中的答案代入,原文就变为了“起源于青藏高原的动物同样起源于青藏高原”,明显不对;其二,“北极动物”的引号的作用是特定称谓,并没有特殊含义的作用。)

2.B(“降雨骤减”错误,降雨骤减的前提是先前有大量降雨,之后大幅度减少,才能称为“骤减”,但根据原文,没有地形等诸多因素,在北纬30°附近难以形成降雨。青藏高原的隆起影响的是北纬30°附近的中国南方地区,世界上同纬度的一些其他地方并不受影响,因此不存在降雨量的变化,也就是没有“降雨骤减”的说法。)

3.C(A.“土层堆积厚度进一步增加”错误,原文是“此前已经有了一定海拔高度的另一些地方也受到挤压,进一步抬升”,受到挤压的结果是海拔的抬升,而不是土层堆积厚度的增加,而且根据常识,土层堆积厚度的增加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一个漫长的时间过程,不是一次碰撞就能达到的。B.“大兴安岭属于第三阶梯”错误,原文“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以东,大部分海拔在500米以下,为第三级阶梯”,不是“大兴安岭”属于第三阶梯,而是“大兴安岭以东的地区”属于第三阶梯,大兴安岭是我国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之一。D.范围扩大,原文“在北纬30°附近的亚热带地区,行星风系控制下的气流不断从高空下沉至地面。温度越来越高,水汽也越来越不易凝结,难以形成降雨”,并不是所有平原地区的气流都下沉至地面,都较为干燥,而是“在北纬30°附近的亚热带地区”的具体情况,选项扩大了范围。)

4.第一问:东部季风区高温多雨。第二问:影响大气循环;东亚季风被“抽吸”进入大陆,带来充沛的水汽,形成大量降水。

5.①科学性:在介绍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运用较多的科学术语和科学研究成果;②逻辑性:从根本成因到后续影响,主次分明,逻辑清晰;③严谨性:对关于科学判断的陈述加以适当界定,列出关键数字,更加精准;④通俗性: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运用打比方等手法,将青藏高原的特点等专业性内容生动形象地呈现。

(十二)1.B(“‘万物皆数在文中指世界万物是由数据组成”说法错误。从第四段“著名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说过‘万物皆数,即世界的本质就是数据”可知,“万物皆数”是指世界的本质就是数据。)

2.D(A.“在不打破现有军队体制编制的前提下”说法错误,倒数第五段原文是“在几乎不打破现有军队体制编制情况下”,选项缺少限定词“几乎”。B.“依靠数据挖掘,作战部门就可以……精确打击,缩短指挥流程”以偏概全,从倒数第三段可知,不仅仅是通过对数据的挖掘,还有大规模并行算法及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完善并广泛应用在军事上;“缩短指挥流程”除了精确打击,还需要通过融合情报的前后端。C.“自主式作战平台已成为发达国家作战行动的主体”无中生有。倒数第二段的表述为“自主式作战平台将成为未来作战行动的主体”。)

3.D(“引用专家言论”没有体现文学性,这是为了论证观点,增强说服力和可信度。)

4.①“马陵之战”是我国很早运用数据的典型案例,可以更好地说明“我们的祖先可是称得上运用数据的鼻祖”的事理。②列出数据,详细说明“马陵之战”成亦数据,败亦数据,突出了数据在战斗中所起的作用。③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对大数据时代的论述。

5.①养成对数据的敏感和分析习惯,根据数据来思考和分析问题。②探索数据之间的关系,预知事情发生的趋势和可行性。③借助数据概括、探索客观事物,发现事物的内部本质联系和规律性,以数据为资源解决问题。④尊重数据和客观证据,堅持整体观、发展观、联系观。

(十三)1.D(“创造不是学习得来的”错,原文为“创造并不是学习的必然结果”,选项表述绝对。)

2.C(“两则材料都采用了列举事例”错,材料一“有些学者不对所引证的社会事实发生的特定历史背景和社会‘场域作出界定,随意把发生在不同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社会事实用‘连根拔起的方式移入文本,进行碎片化的阐释”为列举事例,第二则材料没有列举事例。)

3.C(本句强调“心通”,即领悟、悟性的意义,和材料二的观点不符。)

4.材料一围绕哲学研究中的“问题意识”展开论述,从历史源流方面对“问题意识”纵向展开,运用了举例和引证的论证方法,指出在先秦和宋代,中国哲学具有反思、怀疑、批判的能力。并结合当下哲学研究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5.①苏轼对前人的说法提出疑问,可见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和归宿,发扬批判精神,才能有所发现。②苏轼通过实地考察、亲身实践得出石钟山命名的原因,可见观察、实践在科学研究中至关重要。

猜你喜欢
原文材料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谁远谁近?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最美材料人
材料
Performance of a double-layer BAF using zeolite and ceramic as media under ammonium shock load condition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