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冰冰
(闽南理工学院,福建 石狮 362700)
深入推动老龄事业与相关产业发展需要以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环境为基础,以“三位一体”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为导向,形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综合性养老服务体系,其中“三位”是指家庭、社区、机构。在“三位一体”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下,能够有效延续家庭养老的传统,确保更多人接受“三位一体”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为该养老模式的顺利推广与应用奠定重要基础。“三位一体”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具有极强的可扩展性与多样性,能够有效基于社会发展趋势与新时代养老需求等相关内容进行灵活调整[1]。“三位一体”医养结合模式下,居家养老占比90%,社区养老占比6%~7%,机构养老占比3%~4%。
随着我国社会的持续性发展,虽然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初具规模且在实施期间拥有较为良好的成效,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如监督管理费用过高、经营成本、内容较多导致无法多角度落实等[2]。
“三位一体”医养结合型智慧养老服务模式主要落实的载体是各方工作人员,因此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该模式的最终落实质量与执行效果造成影响。现阶段,多数“三位一体”医养结合型智慧养老服务模式中相关专业人员数量较少且人员专业性不足,具体管控措施、疗养计划等内容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对相关工作人员自身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甚至部分岗位要求工作人员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三位一体”医养结合型智慧养老服务工作人员人数的扩增。除此之外,在“三位一体”智慧养老模式下需要的医疗服务内容更为多元化、多样化,如医疗咨询、健康管理、健康评估、基础护理等相关内容,均需要与之对应的专业型人才。
“三位一体”智慧养老服务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三位一体”智慧养老服务模式
纵观我国各个城市的“三位一体”医养结合型智慧养老服务模式,虽然其线上平台中内容能够有效满足当前城市的老年人养老需求与个性化服务需求且具有较为成熟的管理模式与服务流程,但各个城市建设的线上平台在实际应用期间,智慧化表现存在较大差异,导致提供的智慧养老服务内容与服务效果各不相同。例如,超一线城市的“三位一体”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的智慧化水平明显高于三、四线城市[3]。而部分四线城市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在实际应用期间,还存在老年人口个人健康信息、基础数据等相关内容线上归档不完善的情况,导致智慧功能在实际开展期间出现无法根据老年人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制订养老服务,智慧化功能无据可依,直接降低智慧养老服务的适用性、多样性以及全面性。
智慧化养老服务产品不仅是维系养老服务模式顺利、稳定运行的基础,同时也是全方位、多角度监测老年人身体情况成为后续制定针对性健康管理计划的重要依据。
现阶段,多数城市所开展的“三位一体”医养结合型智慧养老服务模式中的智慧化产品仍停留在智能手机、智能手环、线上App的多样化功能等方面,存在功能单一化的问题,无法对老年人的基础性疾病进行全方位监测,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质量缺陷。老年人在智慧化服务产品接受、理解等方面欠缺,部分老年人不具备独立操作智慧化服务产品的能力,过于复杂的产品设计不仅会导致部分功能无法被有效使用,同时也会造成资源浪费,阻碍了智慧养老工程的顺利建设[4]。
在“三位一体”医养结合型智慧养老服务模式构建与智慧化养老服务行业中,高端人才是确保该模式顺利构建与智慧化养老服务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根基,同时也是确保“三位一体”医养结合型智慧化养老服务模式在实际应用期间能够充分体现智能性、多样性、全面性、灵活性以及可靠性的重要支柱。“三位一体”医养结合智慧养老工作在实际开展期间既存在密集型劳作的特点,又存在技术密集型工作表现。因此,工作人员的岗位分布也应当以多元化态势构建,需要配备能够稳定执行各类基础性工作与相关养老护理职责的基础人员,也需要基于智慧养老服务模式中的各项服务内容与服务功能配置数量相当的医护人员、健康管理人员、心理咨询人员等,为“三位一体”智慧养老服务模式的顺利构建与高质量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构建的“三位一体”医养结合智慧养老服务模式需要基于城市发展情况与人口年龄结构、老年人个性化服务需求等相关因素进行针对性建设,需要的人才类型、人才数量等也具有较强动态化、灵活性表现。为了给智慧养老服务模式的构建提供稳定、持续、优质的多样性人才,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形成专业的职业培训中心,与“三位一体”医养结合型智慧养老服务工作直接对接,在一定程度上放宽相关工作人员的招收标准,切实提高人员储备数量。在持续性发展过程中,职业培训中心可以为相关机构输送专业高端人才,形成内部闭环人力资源流动,从基层员工的职业岗前培训、专业技能培训、持续提高培训到各个层级的管理人员养老服务产业经营管理培训等,为“三位一体”智慧养老服务模式提供多样性、全面性的人才资源[5]。
居家养老体系在实际建设与应用期间,服务的老龄群体具有人员位置分散、服务场所分散等特点,同时在服务内容实际执行期间需要具有较强的私密性,在此种条件下无法利用传统手段对居家养老体系的应用进行全方位质控管理。因此,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开展信息化建设,基于“互联网+”理念实现智慧养老服务中的各项功能,实现线上平台的全面整合与统一管理,确保“三位一体”智慧养老服务模式在实际应用期间具有高效、主动、标准、细致的服务特点。通过大数据、数据库、云端服务、GPS定位、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搭建智慧养老服务线上平台,解决养老服务的生活照料、服务协调、精神关怀、服务跟踪等相关功能,同时对各级管理人员建立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线上考核与工作管理系统,加强对各级工作人员的约束效果。
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形成贯彻“互联网+”理念的标准化作业流程,落实智慧养老服务的闭环规范管理效果,即工单自动生成、自动预约分配、动态化跟踪与智能协调、服务质量回访与评价、投诉处理与跟踪反馈等各个流程,引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以及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与管理理念等,利用大数据技术加强对市场需求与环境发展趋势的调查与分析,以市场动向为标准逐步形成完善的专业化智慧养老服务管理制度[6]。
天津市南开区养老中心立足“三位一体”医养结合型智慧养老服务模式,构建了线上平台。由线下养老中心为老龄群体提供康复保健、就近就医、基础医护诊疗、转送医院等服务,由线上服务平台为老龄群体提供一站式服务、新闻通知、养生常识、优秀案例以及老人活动等服务功能,从而有效融合了养生、休闲、医疗以及康复等服务功能,实现线下、线上一体化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全方位保障老龄群体生活与健康。
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架构如图2所示。
图2 智慧养老服务平台
在智慧养老服务模式下,应当充分挖掘“互联网+”的优势并深化各项先进技术的应用,以具有强交互性的线上服务平台为基础,对当前社会层面中的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进行挖掘与探索,并以此为依据对智慧养老产品进行定向开发、多样化开发等。利用大数据技术对老年人所患各项基础性疾病进行统计与分析,以需求为导向、以疾病为条件,形成针对性的智慧养老服务产品。同时,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加强与各大科研院所、互联网企业的合作,从而进一步提高智能化养老服务产品在实际应用期间的智能性与有效性[7]。例如家庭养老床位,通过智能网关、移动呼叫器、运动传感器等技术设备,可以为家庭养老提供紧急呼叫、视频监护、危险预警、体征监护以及活动监护功能。此外,通过云服务器和智能网关接口,家庭养老床位能够对接政府大数据平台,为居家老人的看护提供全方位保障。
家庭养老床位如图3所示。
图3 家庭养老床位
养老服务是广大群众重点关注的民生问题,在大力发展与扶持老龄事业和产业的背景下,应立足老龄群体的实际养老需求,充分利用数智化技术手段,不断完善与优化“三位一体”的医养结合型智慧养老服务模式,有效提高社会养老服务工作质量,充分保障老龄群体健康与老年生活,逐步提升老龄群体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