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高职专业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2023-03-06 06:20钱明郁盛梅黄萍
成才之路 2023年5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课程思政人才培养

钱明 郁盛梅 黄萍

摘要:课程思政建设是当前我国新时代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在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文件精神指导下,贵阳职业技术学院组织教师团队对课程“轨道交通职业素养”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文章以此为例,对“轨道交通职业素养”的课程思政建设情况进行梳理,以期打造学院乃至省级、国家级课程思政建设示范课程,为其他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思路,培养德才兼备的轨道交通人才。

关键词:轨道交通职业素养;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示范课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1;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05-0033-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轨道交通职业素养“阶段性成果

2020年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文件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这意味着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要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各类课程中挖掘、融入思政元素,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课程思政建设是党中央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深化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手段。贵阳职业技术学院轨道交通分院(以下简称“分院”)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尤其是以“轨道交通职业素养”为首的系列课程取得了初步成效,本文尝试通过对该课程思政建设情况的梳理,打造学院乃至省级、国家级课程思政建设示范课程,为其他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思路。

一、高职院校轨道交通职业素养课程基本情况

1.课程简介

轨道交通职业素养课程是分院开设的面向所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特色课程。该课程基于NLP理解六层次理论,结合轨道交通行业人才素养要求,学生认知规律和专业学习进程,将教学设计为3个阶段,包含4个模块,贯穿5个学期。教学内容涵盖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历史及轨道交通企业情况介绍、轨道交通行业从业者应该具备的七大核心素养、“五自”管理及行业相关的法律知识与规定等,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身份意识、职业意识、健全人格和法治意识。目前,该课程充分利用数字资源平台,实现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先后被纳入《贵州省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骨干专业建设(2018)》《贵州省职业教育兴黔富民行动计划特色专业群铁道机车专业群建设(2020)》及《贵州省职业教育高水平专业群铁道机车运用与维护专业群建设(2021)》的子项目。2022年,该课程被教育部评定为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

2.课程定位

贵阳职业技术学院作为贵州省唯一一所拥有轨道交通类专业全覆盖的高职院校,扎根贵州山区,助力贵州轨道交通的发展。面对贵州山区“高桥梁、大坡度、长隧道”的行业特点,本课程旨在培养扎根贵州、奉献铁路、建设贵州的轨道交通类人才,为学生今后从事高速铁路动车驾驶、行车组织、线路巡检、车辆检修等铁路核心岗位工作,拥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和持久的职业热情,树立安全运输的责任意识和团结协作的职业态度,筑牢艰苦奋斗的职业作风和坚韧进取的职业精神奠定基础。本课程与高中阶段或中职阶段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等课程相互衔接,为专业课程学习及实现向准轨道交通职业人转变奠定坚实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基础。

3.课程目标

本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轨道交通行业企业特点为基石,以轨道交通行业应具备的基本职业要求为路径,以轨道交通行业相关国家、行业法律法规为准绳,以培育学生的课程核心素养为目标。该课程的终极目标是为学生专业课程学习及向准轨道交通职业人转变奠定坚实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基础,助力学生职业成长和终身发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合作探讨、劳动实践等学习方式理解行业企业特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具备从事轨道交通行业应有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能自觉践行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争做知法、懂法、守法和会执法的合格人才,实现从高中生、中职生到大学生,再到准轨道交通职业人的身份转变。

(1)知识目标。认识职业教育,了解中国铁路发展史,掌握贵州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及特色;形成轨道交通行业员工应具备的七大核心素养;了解轨道交通职业人应具备的职业要求,理解自我认识、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自我提升、自我激励对于面对工作中各种挑战的意义,并掌握“五自”管理的技巧和方法;了解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掌握与轨道交通行业有关的国家、地方法律法规。

(2)能力目标。正确认识高职教育及职业对个人的意义,能将自己的职业规划与贵州轨道交通行业发展相结合,找到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在学习生活中践行轨道交通行业员工应具备的七大核心素养,指导自己校内的学习、生活及今后的工作;有清晰的自我定位,能处理好个人与环境、社会之间的关系,具备适应环境、应对挫折、把握机遇、勇于创新、自主自助和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能力;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等轨道交通行业法律法规,树立安全运输意识,确保轨道交通行业运输安全。

(3)思政目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从事轨道交通行业的责任感和荣誉感,能扎根贵州,服务贵州轨道交通;自觉践行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不断提升职業道德境界;具备自强自律的心理品质和积极向上的心态;筑牢法治意识和思维,为后续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

二、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贵州高铁、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发展,新技术的运用,新规章、新标准的实施,贵州轨道交通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由具备“一技之长”的单一型人才向“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转变。同时,分院作为国家级对外交流项目澜沧江—湄公河沿岸国家轨道交通技能人才培训项目执行单位,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这对毕业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有了更高的要求。分院通过深入企业调研发现,当前的专业课和公共基础课无法让学生对轨道交通行业产生更强烈的认同感和使命感,一些学生缺乏扎根贵州、奉献铁路、艰苦奋斗的精神及爱岗敬业的职业态度。为此,分院专门成立教师团队,结合行业特点与要求,开发“轨道交通职业素养”课程,以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及行业素养的培养,培养他们正确的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

积极推进轨道交通职业素养课程的思政建设,不仅是贵州区域轨道交通行业发展和学院培育学生过程中面临挑战的现实需要,更是学院深入贯彻落实《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遴选管理办法(试行)》《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及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文件精神的重要体现。这意味着我国职业教育步入了一个发展新阶段,高职院校需要在专业课程建设过程中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不断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和专业技术积累,将专业精神、劳动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促进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与实践现状

第一,教师团队在思想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深刻把握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精神本质,不断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强化育人意识,确保课程思政建设落地落实。第二,教师团队赴企业调研,深入了解企业文化和相关管理制度,认真聆听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并将调研情况融入课程思政建设。第三,教师队伍结构不断优化。除了分院本专业的教师之外,还吸纳拥有思政教育、人力资源管理、国际教育、心理学等专业背景的教师共同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同时,还不定期邀请思政部教师和专家,指导课程思政建设。第四,教学内容不断充实和优化。在分院领导的支持下,在教师团队的共同努力下,课程教学内容得到了拓展和优化,融入了轨道交通专业知识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使课程的广度、深度得到了拓展。第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线上资源,引入《大国工匠》《榜样的力量》等影视资源,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在学生心中种下梦想的种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引导学生走在技能成长、技能报国的道路上。第六,在课堂之外,分院积极组织各种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活学活用。分院组织了以班级为单位的“创新争先向未来,职业素养在我心”比赛活动,将轨道交通行业从业者必备的七大核心素养,以小品、话剧、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翻转课堂、演讲等形式展现出来,帮助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四、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案例分析

在轨道交通职业素养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教师团队认真学习文件精神,与思政部教师积极进行教学研讨,最大程度地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深化学生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并自觉践行轨道交通行业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形成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诚实守信、开拓创新的职业品格和行为习惯,致力于打造素质优良的轨道交通劳动者大军。本文所选案例是轨道交通职业素养课程第二模块“轨道交通行业从业者必备七大核心素养之一:团结协作”。团结协作是铁路人重要的职业态度,因为铁路运输是由“车、机、工、电、辆、供电”六大系统构成,其行业特征是“高、大、半”,各系统相对独立、结构复杂、分工细致,同时又特别需要协同劳动。六大系统中的每个人都要有团结协作的精神,不推诿、不扯皮,相互配合、主动配合,共同完成铁路安全、便捷、优质、高效的运输任务。本案例将紧扣“赋能轨道专业学生成长,助力轨道交通发展”这一主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从讨论中国传统文化名著《西游记》开始,引出“团结协作”的概念,再结合轨道交通行业中的春运案例及《大国工匠———大勇无惧》中彭祥华的事迹的视频,在教学中融入如下三大思政元素。

1.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鉴于高职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课程教学引入大家耳熟能详的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让学生讨论为什么唐僧师徒西天取经能够成功。在讨论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想要做成一件事,离不开团队协作。团队的成功,需要团队成员有共同的信仰和目标及相互信任、分工协作、齐心协力,从而引出“团结协作”的概念:一群有能力、有信念的人,在特定的团队中,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持、合作奋斗的过程。这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重温中国传统文化故事,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仁爱、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精华和时代价值,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文脉,弘扬中国精神。

2.坚定制度自信

讨论完成后,教师要把结论与轨道交通运输工作联系起来:目标一致,即确保运输安全;分工合作,即车、机、工、电、辆、供电六大系统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即共同保障线路、设备、运行安全;相互信任,即小到小组内要互相信任,大到系统内更要互相信任。接着,通过观看视频《春运铁路人的24小时》,让学生了解春节期间轨道交通行业是如何确保全国铁路运输畅通的,从而引导学生坚定制度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相信社会主义制度能够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自由平等权利和人身财产权利。

3.弘扬大国工匠精神

让学生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及树立制度自信后,课程最后要形成闭环,回到职业教育和轨道交通教学。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观看《大国工匠》《榜样的力量》等轨道交通领袖人物的案例,把问题抛给学生:当你有了信念和目标,并信任组织和团队成员,愿意齐心协力、分工协作之后,还要做些什么才能保证团队的成功呢?答案是:我们在各自的岗位上,要爱岗敬业,在工作中发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保持終身学习的习惯,不断创新,这样才能走上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五、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考核评价方式

为了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真正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轨道交通职业素养课程考核评价创新性地实行了课堂内与课堂外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即课堂学习表现和课后作业占比为70%,主要考核学生的学习纪律和学习参与度,课堂外实行《学生综合素质诚信银行积分》制度,占总成绩的30%。《学生综合素质诚信银行积分》制度的实施,有助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课外活动的育人功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自我提高”的能力,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该课程与积分制度相结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引导学生广泛参与校内活动与社会实践,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六、高職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效果

经过分院教师团队连续多年对课程的建设与开发,该课程深受学生喜爱,也帮助学生在各项比赛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分院2020级10个班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在选项“课程对于自己的帮助和指导性”评分中该课程获得平均分8.96分(满分10分),连续四个学期学生对该课程的评价满意度达90%以上,并逐渐递增。从2021年9月推行《学生综合素质诚信银行积分》制度开始,2020、2021两个年级学生在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加分项合计3706项,第二学期加分项达7454项。2020年以来,分院学生在国家级比赛中获得二等奖12人、三等奖7人,在省级比赛中获得一等奖4人,在市级比赛中获得一等奖1人、二等奖8人、三等奖4人、优秀奖2人。同时,分院学生党支部于2021年获批贵阳市第二批“全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点”。

七、结语

总之,轨道交通职业素养课程思政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从长远来看还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改进,尤其在教师团队思政素养意识、课程内容思政元素挖掘及课程教学方式上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第一,要继续深入企业调研,充分挖掘轨道交通行业企业的典型人物榜样及相关案例,为学生树立榜样,督促学生不断提升学习动力和学习能力。第二,要加强任课教师课程思政建设培训,强化教师的课程思政认识,提升其思政文化素养,并加强其与思政教师的合作,准确把握育人方向,为地方区域经济文化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第三,要深入挖掘我国轨道交通行业发展历程中蕴含的精神力量,让学生明白我国轨道交通行业之所以取得今天举世瞩目的成就,是因为凝聚了千千万万铁路人的奋斗与努力,让学生由衷地对轨道交通行业产生使命感和荣誉感,成长为德才兼备的轨道交通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Z]. 2020.

[2]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01).

[3]王学俭,石岩.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难点及应对策略[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2).

[4]赵珍祥.“双高”建设背景下城市轨道交通概论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22(09).

The Reform and Practice of Integrating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Higher Vocational Professional Courses

———Take the "Rail Transit Professional Quality" Course as an Example

Qian Ming, Yu Shengmei, Huang Ping

(Gui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Guizhou Province, Guiyang 550081, China)

Abstrac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implement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 in Chinas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document guidelines for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su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n 2020, Gui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rganized a team of teachers to carry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curriculum"rail transit professional quality". Taking this as an example, the article comb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curriculum of "rail transit professional quality", with a view to creating a demonstration curriculu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and even provincial and national courses, providing ideas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other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cultivating rail transit talents with both ability and morality.

Key words: rail transit professionalism;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 demonstration courses; talentcultivate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课程思政人才培养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