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骅茵
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应用型的有声阅读方式。在小学语文学习中,朗读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既能够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体会,又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能力和写作能力。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并运用正确有效的指导方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促使学生在朗读中理解、体会文本,从而达到明理、启智的目的。
一、精选朗读文本,发挥示范作用
教师要根据文本内容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并做出规范性的示范,充分发挥示范作用,让学生可以在朗读中深刻体会文本的节奏、意义和气韵,得到“立体学习”的体验。另外,在示范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重点词汇和重点语句也要加以关注。必要时可以反复示范阅读文章中的重点段落,使文章内容更直观、更清晰,让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朗读的整体效果。对于小学生而言,在初步接触语文知识、学习朗读方法时,大多以模仿为基本形式。在这一阶段,教师的正确示范对于学生获得良好的朗读引导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应当在朗读引导和示范方式上注重科学性和有效性,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同时,在朗读示范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声情并茂,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实践活动中去。
例如,在《秋天的雨》一文的學习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这篇课文的内容以写景为主。在朗读教学示范时,教师要创设秋雨绵绵的生活化情境,让学生体会秋天的雨,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示范阅读。必要时,教师还可将秋雨的图片或音频资料作为示范朗读的辅助工具,促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示范朗读过程中全情投入。通过教师的示范朗读,学生能够对课文表达出的情感基调和秋雨的景象有更加深刻且全面的了解。小学生以感性思维为主,因此,如果教师能给学生带来全方位的感官体验,那么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情感表达方式就能够形成更加深刻的体会,使学生获得良好的课文朗读学习效果。
二、传授学生科学的朗读方法,做好针对性指导
朗读学习要求朗读指导者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学习主要包括口齿清晰度、朗读中的停顿以及朗读中的音色与情感表达几个方面的内容。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学习时,应当运用科学的指导方法,促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朗读学习在实践中的重要性。这样一来,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也能够感受到科学的朗读方法对于提升朗读质量具有的重要作用。因此,只有不断实现个人朗读能力的提升,才能更好地对课文的内容和内涵有充分的了解。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指导中,可以选取适当的课文内容,以不同的侧重点为基础,对学生进行多层次的、有针对性的引导。教师可将固定语段的朗读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掌握科学且系统方法的基础上,获得更好的朗读学习效果。
例如,《猎人海力布》是一则民间故事,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朗读的过程中,应该从情感的表达和内容叙述的状态入手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引导。一方面,要让学生从口齿清晰度出发,用精准的朗读语言表达相应的效果,为聆听者呈现一个清晰的故事情节。另一方面,教师也需要引导学生对主要人物海力布的语言表达特点进行深入体会,并且在朗读时尽可能进行自我代入,感受海力布在语言表达时的情感状态。例如,在海力布拥有宝石并且得知生存的地方要被洪水淹没的消息时,他急忙赶回家给乡亲们报信。海力布对乡亲们说:“咱们赶快搬到别处去吧,这个地方不能住了。”在朗读这句话时,教师应当从情感表达的角度入手,对学生进行引导,力求引导学生感受到海力布在此时知道山洪会淹没他们的生存之地时的焦急情绪。另外,在后续的文章中也出现了类似焦急催促的词汇,因此,这时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情感的融入和语调的变化,表达出海力布焦急的情绪。在海力布与大家进行对话时,乡亲们对海力布突然要求搬走的说法存在的疑惑,也应当在朗读的过程中进行充分表达。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引导过程中,可通过分配角色引导学生朗读,让学生体会人物对话中的情感变化和文章整体的氛围,以达到精准有效地对学生进行阅读引导的目的。另外,具有互动性的情景对话和分角色朗读模式也能够便捷地将学生带入到文本情境中,用自身与人物角色融合的方式,顺畅地表达出对话中的情感和情绪,以此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注重朗读后的拓展引导,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对于学生语文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具备一定想象力的学生能够对课文内涵和情感表达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及更具个性化的体会。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融入一定的情感,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在朗读教学中或朗读教学完成后,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更加深刻且全面的思考。通过教师总结性的引导,学生可以明确朗读学习的重要性,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受和了解。对于学生来说,这一过程是语文学习层次逐步提升的过程,也是考验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过程。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发散,教师可选取一些具有拓展空间的课文。通过教师进一步讲解文章的创作背景,或将课文的完整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全面分析,学生便可以对课文本身的情感和内涵有更加深刻的体会,促使学生在朗读课文时,以更加饱满的情绪和更加精准的定位,获得朗读学习的良好效果。
例如,在《精卫填海》一文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在完成课文朗读的基础上,将《精卫填海》的故事背景作为拓展内容向学生进行讲解,指导学生深刻体会这一神话故事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和情感。在这些了解和体会的前提下,学生在朗读课文时,能够拥有更加饱满的情感,找准精卫这一人物的定位,由此获得更好的朗读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程学习过程中,朗读是基础环节,也是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意识的关键环节。教师应当从专业的朗读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系统的指导,并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注重对朗读引导方式的合理应用。教师应以示范朗读为基础,更好地引导学生完成自主阅读,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
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2023年3期